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三十五頁第四行,「陳說請聽」。

  【法藏白言。唯願世尊。大慈聽察。】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聽是耳聞。察是心中審思,審察。「《會疏》曰:如來聽其說明,照察丹誠,故云聽察。」察這個意思很深。「故經義為法藏菩薩請求世尊,垂慈於我,聽我所說,鑒我誠心。」向下是法藏陳說所發的大願。法藏這兩句話,不但顯示出真誠恭敬,而且非常有禮貌,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請世尊加持。當然還有與會的聽眾、同學很多,這裡面的意思,『大慈聽察』,就是雙關語,老師慈悲聽察,同學們也慈悲聽察。下面就是他的報告,第一段是「總說」: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

  這個是報告的開端,這前面四句,「總括全部大願」,所以這是總說。「願我成佛時,所居之佛剎,具足無量勝妙功德,具足無量清淨莊嚴」。經文不是很長,所敘述的時間很久。法藏比丘請法,世尊沒有跟他一樣一樣介紹,只是將十方諸佛剎土展現給他自己看,你自己去觀察、你自己去選擇、你自己去勤修,全是他自己的事情。他確實不辜負老師的期望,他真的認真去考察,取人之長,捨人之短,以自己的願力跟自己的真誠修持,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從這個地方可知,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純淨純善的意念所感而自然流露出來,這是從性德裡頭流露的,確實不可思議。

  至於念力這個問題,我們得到現代量子學家的研究報告,我們對這個問題才不再懷疑。以前經典裡雖然這樣說,沒有事實證明。我們自己有這個念力,這個念力不是經上所說的念力,也不是科學家給我們說的念力,他那個念力是完全集中在一點,我們的念力是散的,鬆散的,所以這個念力成就真的是很有限。佛經上所說的「制心一處」,我們聽得很多,自己也會說,好像是懂得,實際上我們沒有真懂。這就是從前章嘉大師所說的,什麼叫真懂?你真正落實就真懂。他舉了個很簡單的例子告訴我,譬如這桌子面前放了,這邊一堆是黃金,這邊一堆是黃銅,告訴你這兩樣東西隨便你拿一樣,送給你,只送一樣。知道的當然拿黃金,肯定的,不知道的他就拿黃銅。章嘉大師用這個比喻來說明你是不是真懂,真懂了哪有不幹的道理!

  人生苦短,極樂世界可貴,得到極樂世界你什麼都得到了,你得到的是大圓滿。這一生不能去極樂世界,問題很嚴重。去不了極樂世界,你有本事出離六道輪迴嗎?如果沒有本事出離六道輪迴,那你還要長劫流轉。而流轉這一樁事情,決定是在三惡道的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暫。佛這個說法我們相信。《百法明門》裡面告訴我們,六道凡夫善心所只有十一個,惡的心所有二十六個,換句話說,從你意識裡面,你的識心裡面是惡多善少,又何況惡的力量強大,善的力量薄弱。所以人為什麼很容易學壞,為什麼很不容易學好,道理在此地。

  紮根教育要是不牢,你說他不改變難,太難太難了!沒有一個很堅固、很真實的這種紮根教育,讓他在高名厚利之下都不動心,你說這樁事情多難!從這些方面你明白了,你再觀察這個世間,這麼多人造惡,你就一點都不感覺到奇怪。為什麼這麼多人造惡?真正智慧丟掉了,這佛經上說,這個經上講的真實智慧沒有了。智慧沒有了,誰當家做主?貪瞋痴慢疑當家做主,自私自利、是非人我、七情五欲當家做主。遇到事情,用這些東西來考量,問題當然就出來了。什麼叫道德仁義不知道,而且把古聖先賢的東西貶斥為封建、迷信,拿這些東西來欺騙善良的老百姓,鞏固他的政權,你看一筆抹殺掉了,讓年輕的人不願意學習這個東西,不願意去理會這個東西,這是感得來的災難,災難來了。

  我剛才看到日本皇家的後裔,她有一篇報告,在日本公開演講裡面說出來的,是演講裡頭的一個片段。講到今年冬至,就是十二月二十一日,地球,她說的,是從三度空間轉變成五度空間;上一次我們看那個報告是三度空間轉變成四度空間。但是都說到了有三天是在零度空間裡度過,三天,這三天什麼光都沒有,極黑,大概所有的電都沒有了,都失效了。到時候來看看是真的、是假的。如果要是說這三天是零度空間,這個我們就很難想像。零度是個數學的概念,什麼都沒有。她裡頭也說得很好,說身體不是真正的自己,靈魂是真正的自己。轉變成另一度空間之後,就是完全嶄新的世界,過去的全沒有了,真的像作夢一樣,夢醒了,夢中什麼一切都沒有了,完全改觀了,說三天之後是另一個新的世界。我們無法想像,舊的世界全部不見了。

  時間很迫切,愈來愈近。許多信息告訴我們,在這個轉變,心裡一定要清淨,沒有妄念,要有愛心。這個愛心大家都講到,真誠的愛心。我們知道愛心是性德的核心,中國古聖先賢他們知道,從什麼地方叫我們看到?父子有親,五倫裡頭第一個,這是核心,倫理道德的綱目統統是從這個核心流出來的,這個愛心要把它找回來。覺悟的人有這個愛心,在佛法裡頭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這個。父母跟子女,同體大悲,沒有任何條件的,看那種親愛。這我們講了很多次,中國的倫理教育就是以這個為起點、原點,從這裡慢慢擴大,愛你的家人,愛你的親屬,再愛你的鄰里鄉黨、愛你的領導、愛你的幹部,這就是君臣有義。長幼有序,序是愛,跟大眾在一起相親相愛;朋友有信,那個信就是愛,沒有一樣它不是愛。五常是愛,四維八德都是愛。

  我們怎樣把這個性德發掘出來,將它發揚光大?佛法裡面告訴我們,轉念頭。真正相信世尊在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對佛多麼敬愛!對釋迦牟尼佛敬愛、對阿彌陀佛敬愛。佛告訴我們,所有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換句話說,所有一切眾生我們要像對佛那樣敬愛去敬愛他們。我們什麼關係?我們是一體的關係,再親不過了。父母畢竟還不是一體,佛菩薩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是一體,這一體是什麼?一體就是自性,就是我們能夠思惟、能夠想像的這個能是一體的。把同體大悲發揮出來,同體大慈發揮出來。悲是憐憫眾生,眾生在受苦受難;慈是愛一切眾生,幫助他離苦得樂、幫助他破迷開悟。

  法藏比丘依著老師的教誨認真修學,五劫的時間他成就了,極樂世界自自然然顯現出來。沒有說設計,也沒有說是施工建造,沒有,確實是自性本具的功德之成就,這就是惠能大師報告裡面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盡善盡美的意念,顯示出來的就是極樂世界。一切法從心想生,盡善盡美的想,就會出現這個事相。《弟子規》裡面教給我們初步,很好,從這個基礎再向上去提升,「凡是人,皆須愛」。什麼時候我們心目之中,目是看,心是想,心目當中確確實實看到一切眾生皆是佛菩薩在示現,就像善財五十三參那個心態一樣,就成佛了。五十三位的善知識代表社會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有善有惡,在善財心目當中,全是諸佛如來示現給我看的,幫助我提升境界的。所以他每一次參訪,自己就提升了一級,五十三位善知識統統都圓滿了,他就圓滿成佛了。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他是實報土上上品往生,那就是證得等覺的果位。到達極樂世界,我們相信從等覺就提升到妙覺,功德圓滿。

  《華嚴》末後做出修行的榜樣給我們看,我們要了解善財的起步,他是從什麼樣的基礎向上提升的?起步是圓教初住。吉祥雲比丘他所證得的是初住菩薩,能參訪他的,斷證地位一定是平等的。也就是起步的時候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從這個時候才開始參訪,自己沒有到這個程度不能離開老師。他的老師是文殊菩薩,老師照顧他,不讓他走錯路。徹悟之後自己可以照顧自己,為什麼?是非善惡你都能夠明辨,你有這個能力,再用不著老師照顧了。好比走路,不認識路的時候需要別人帶路,自己認識了,不需要別人帶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什麼都知道了,這才可以參學,才真正是《還源觀》上的四德,這第一個說的,「隨緣妙用」。你看五十三參,隨緣。妙用是什麼?一絲毫都不沾染,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他向上提升了。不著相,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真的往上提升。

  法藏比丘五劫修行就是《華嚴經》五十三參,他圓滿了,成就了。所以具足無量,無法計算的、說不出的深妙功德,這是果,果德;具足無量清淨莊嚴,這是因,修因證果。「具足者,圓滿也」,一絲毫欠缺沒有了。「周遍含攝,無欠無餘」,這就是圓滿,大圓滿。「故云具足。所具功德與莊嚴,皆不可思議」。功德,五劫修行的功,自自然然現出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成就就像我們這個世間欲界天,欲界天裡面的第六天,他化自在天。我們這個世界第六天人的一切受用,是第五天變化供養第六天的。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像第六天人一樣,那不是第五天供養的,是阿彌陀佛供養的。阿彌陀佛五劫修行本願功德來供養我們,讓我們在極樂世界樣樣都不缺乏。他老人家做了個大施主,做了一個大護法,還天天為大家講經說法,從來沒有中斷。不可能中斷,什麼原因?每一天新往生的人有多少,說不盡。所以那個像學校一樣,天天有新生進來,天天也有畢業出去的。成佛了,畢業,就出去了。學校,有新來的、有畢業的。所以阿彌陀佛永遠沒有休息。

  所具功德莊嚴都不可思議,「超情離見」,這一句就是很明顯的說出這不是凡識。情是情執,煩惱障;見是知見,是所知障。超情離見意思就是說,煩惱障、所知障斷乾淨了,都沒有了。「非思量分別之所能知」,為什麼?稱性了,到極樂世界這個身,身體是法性身。我們現在這個六道裡頭、十法界裡面的身都不是法性身,這身是什麼?是阿賴耶的相分,就是阿賴耶的境界相。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他已經轉八識成四智,所以跟阿賴耶完全脫離關係,沒有了,那個身體是什麼?是你法性身,這不可思議,非常之美好!阿賴耶的相分粗,法性微細,微細到什麼程度我們無法想像,也不可思議。非思量分別之所能知,「非語言文字之所能表」,沒法子表示,「故曰不可思議」,真的是不可思、不可議,思是想像,議是言論,說不出來也想不到,說不出來。

  「《華嚴經》獨明」,就是一切經裡頭只有《華嚴經》說到,說什麼?「事事無礙之不可思議境界」。《華嚴經》裡面所說的全是實報莊嚴土。華藏世界,毘盧遮那如來的實報土。極樂世界的實報土,你想想是不是超過華藏世界?前面我們讀過,阿彌陀佛建立這個世界,超過一切諸佛剎土,沒有說華藏世界例外,意思就是說它也超過華藏世界。華藏世界裡面的優點、好東西他完全攝取,華藏世界的糟粕他完全不要,所以它超過。我們如果把這些事實真相都搞清楚、搞明白了,你這一生不想往生嗎?這個往生就是我們攝取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能不要嗎?就在眼前,垂手可得,這個機會太難得了!

  世間這些預言,真的也好,假的也好,我們不要去理會它,與我們不相干,我們把日期就定在冬至之前,十二月二十一號之前,我們取得西方極樂世界,真能去得了,我們的功德不就圓滿了嗎?哪些東西要學,哪些東西不需要學,給諸位說,到極樂世界去你就知道了。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圓證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圓證三不退的菩薩是什麼地位?最低的,最起碼、最低的地位就是圓教初住,最高的是等覺。古大德又說,真正圓證三不退是七地以上,垂手可得。你要不修這個法門,無論修什麼法門,都要斷煩惱、消業障。試問問斷煩惱、消業障,你這一生你能做得到嗎?這些事實擺在我們面前。今天擺在面前事情這麼多,自己一定要想清楚,這是你自己的智慧,哪是主、哪是賓,哪是正修、哪是助修,你要搞清楚、搞明白,你不要搞顛倒了,顛倒你就錯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主,是正修。這個世界眾生很苦很難,我們要幫助他。幫助他要有緣分,有緣去做,沒有緣不要去攀緣,攀緣很辛苦。緣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機緣,機會,有這個機會就應該要去做,沒有這個機會別去找,找不到。

  我學佛,章嘉大師教我隨緣而不攀緣,好,一切都是由機緣順理成章的,這個好,事情能做得圓滿,自己很輕鬆、很自在。如果自己要攀緣,一定要怎樣怎樣,那很辛苦,那我們的念頭就遠離了阿彌陀佛。我們今天要貼近阿彌陀佛,決定不能遠離,這是大事因緣,無過於此,這是一定要掌握住的,這樣殊勝的緣分。我們沒有得到這部經,沒有得到黃念祖的註解,我們確實,過去《無量壽經》我講過十遍,現在想想有沒有講清楚?沒有。別人聽了很歡喜,你看我不會再聽,我講完的東西叫我去聽這個光碟,我不聽,我聽了很難過。經愈講愈清楚,愈講愈明白,這自己清楚、自己明白了,信心天天增長,願心天天增上,跟極樂世界一天比一天近,這個對了。我常勸人一定要聽經,原因是什麼?我自己深受利益。我講給我自己聽,自己才真正得到受用。講經勸別人,別人得利益頂多三分,自己得利益至少是七、八分,這是過去李老師常講的。所以只有《華嚴經》裡面有事事無礙,不可思議境界。現在極樂世界也是事事無礙,也是不可思議境界,跟《華嚴》沒有兩樣。

  下面說,「一多相即」,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小大相容」,無量無邊無盡的法界虛空界,可以容納在一個芥菜子裡面,虛空是大,芥菜子小,小大相容。大包小,這我們知道,這沒有問題,小裡頭包大,這個不可思議。佛經上用芥子,現在我們知道,芥菜子很大,太大了。現在科學家講的中微子,黃念老說過,一個中微子多大?比例是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小到什麼程度我們無法想像。那麼小的一個物體,裡面也包容遍法界虛空界的信息,信息、色相全部包容,現在科學家所講的全息現象,全息的現象。所以整個虛空法界是一體,一點都不假。

  這些極小的微中子在哪裡?就在我們身上,科學家把它分析,把細胞分析之後變成分子,分子再分析變成原子,原子再分析變成核子、電子、中子,不斷去分析。這個事情是近代的事情,最初也不過就是八十年,八十年前的樣子。科學家發現原子,將分子再分裂變成原子,從原子到今天,到量子、小光子,大概八十年。最近這三十年有很大進步,幾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都會被推翻,都不能立足。知道意念是一切物質的基礎,沒有意念就沒有物質存在,這個跟阿賴耶的三細相是一個道理。阿賴耶三細相說,沒有轉相就沒有境界相。三細相是三個層次,先有業相,業相就是波動,科學家講能量,從能量裡面變現出信息,從信息變現出物質。阿賴耶也是這麼說的,從業相裡面變成轉相,轉相裡面變成境界相。阿賴耶三細相很難懂,這是高深的哲學、高深的科學,被現代量子學家發現,講的居然跟大乘經上講的完全相同,小大相容。

  「廣狹自在」,廣狹自在是講空間,小的空間裡頭能容大空間,遍法界虛空界,我們不知道,從一些靈媒裡面得到信息,很小的一個小道場,幾個人在那裡誦經念佛迴向,通靈的人看到這個道場裡面,道場多大?看不到邊際。多少眾生在裡面?無量無邊。我們看不大,他看很大。在理上,佛經上講的,這講得通,《華嚴》的十玄裡頭講得通。「延促同時」,這講的時間,因為空間跟時間都不是實在的。延是延長,促是縮短,無量劫可以縮短成一剎那,一剎那可以延長為無量劫。無量劫之前、無量劫以後都在當下,都在現前,這是講時間跟空間沒有了。隨著意念它起變化,要它長它就長,要它短就短,空間,要它遠就遠,要它近就近。

  「重重無盡,圓明具德」,圓是圓滿,明是智慧,這個作用就大了。在我們世間不是用智慧,是用阿賴耶,阿賴耶識裡面含藏無量無邊業習種子,遇緣就起現行,這是用阿賴耶的資料室,不是用智慧。見性的人轉八識成四智,他用的是自性裡面的智慧,本具的。所顯現的是自性裡面的功德、自性裡頭的能量,不出於阿賴耶。這個道理我們在這麼多年逐漸逐漸搞清楚了,所以對於《華嚴經》講的這些境界,《無量壽經》講的這些境界,我們不懷疑了,我們有清淨信心,清淨信心不懷疑。「極樂淨土何異華藏世界。極樂依正舉體是事事無礙不可思議境界」,我們都能相信。這個前面還漏了一句,上面一句,「今經阿彌陀佛即是毘盧遮那如來」,這不就說明一體嗎?極樂世界無異於華藏世界,也是一體,依正都是一體,極樂依正舉體是事事無礙不可思議境界。不但是彌陀跟毘盧遮那,極樂世界跟華藏,這是舉這個例子。明白之後,所有的世界,一個世界,所有的諸佛,一個如來,所有一切眾生皆同一體,同一個自性,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自性是一個,阿賴耶?阿賴耶也是一個。你要以為我的阿賴耶不是你的阿賴耶,錯了,阿賴耶是一個。末那不是一個,末那跟意識、前五識,那就是分開了,它的體是阿賴耶,所以阿賴耶是一個。阿賴耶是一個,你心裡面想的那個東西我能知道,為什麼?資料庫是一個,你可以取得,我也可以取得。你多生多劫念了很多書,我沒有念書,我把你這個取得,等於我念了那麼多書,你替我念的。真有這樁事情,這不是假的,確確實實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我現在年歲大了,記憶力不如以前,事有印象,人名、地名都忘掉了,都搞不清楚了。記得有這麼一樁事情,也許你們看書,記得比我清楚。古時候參加考試的這個秀才沒考中,發牢騷,我的文章這麼好,為什麼沒有錄取?他遇到一個道人,道人說你的文章未必好。他不服氣,你沒有看到,你怎麼知道我不好?道人在袖子裡頭拿出一篇文章來,你看看這是不是你的考卷?他一看呆了,我的考卷怎麼會在他口袋裡?那就是什麼?從他意識裡頭調出來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看到這個好像傳奇小說。可不可能?在佛法講有可能,不是假的。

  「一一圓具無盡玄門」,這個一是包括了一切,「故曰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由於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故能令眾生,聞名得福,聞名發心,十念必生,逕登不退」。我們了解這些原理,我們對極樂世界這些事相相信了,不再懷疑了,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能信的人不知道有多大的福報;他沒有智慧、沒有福報,他不會信。福慧都有,信心堅定,這個人決定得生;有智慧沒有福報,他能信,但是他未必肯修;有福報,沒有智慧,他也能信,他疑多。那個能不能往生?那就在緣了,善導大師所說的,「總在遇緣不同」。如果是福慧都具足的,他就決定得生,品位之高我們就不難想像。他決定是實報土上輩往生,福慧都具足,肯定是這個果報。

  有這麼大的功德,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所以能令眾生,聞名就得福,聞名就發心,而十念必生。當然這裡面,這些聞名的人決定得福,得福大小不一樣,這個與他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有關係。他善根厚,一聽就覺悟,一聽就相信;善根要薄一點,聽了也歡喜,阿賴耶裡頭種善根,不見得這一生能成就,種子種下去了。所以我們今天同修們,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聽到《無量壽經》,你有信心、有願心,肯念佛往生,經上講得好,皆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才有這麼深厚的善根。你聽了之後,明白了,肯定把我這一生的方向目標鎖定在西方極樂世界,我這一生沒別的事情,就是念佛往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其他全盤放下,與我不相干,這個人就決定得生,而且是決定生實報土。一心專注是實報土上輩往生,這不可思議,是真的不是假的。十念必生,逕登不退,逕是快速,很快他就證得三不退。

  「復以具足無量不可思議莊嚴」,無量不可思議莊嚴是自然感應得到的,不是你所想像。這樁事情諸位自己想一想,細心去觀察。我到這個世間來,業報來的,我不是再來人,跟大家一樣,業報來的,而且造的業不善。為什麼?命裡頭人家算命的給我算,財庫空空,命裡頭沒有財。沒有財就貧賤,你一生過苦日子。苦到什麼程度?乞丐的命,這是世間人最可憐的,討飯,乞丐的命,又短命。短命是什麼?過去生中造的不善業,沒有修無畏布施,壽命短促,只有四十五歲。還好還有一點聰明智慧,這是過去修了法布施,三種布施我只有一種,那個兩種我完全沒有。我的運氣好,遇到兩個老師,這兩個老師,章嘉大師跟李老師,他們懂得,一見面、一接觸他就知道,教我補這個功課,就是財布施跟無畏布施。這兩個要補,不補那以後就難了。弘法利生,沒有壽命、沒有財物你怎麼弘?所以我跟章嘉大師見面,大概第三次他就教我修布施。我跟他見面是一個星期一次,第三次見面他就開口就教了,要我修財布施、修無畏布施。

  無畏布施怎麼修法?素食、放生,這個我能做到。隨緣,沒有錢,老師就告訴我,你一毛錢有沒有?一毛錢可以。一塊錢有沒有?一塊錢也行。你就從一毛一塊開始學布施。到哪裡修布施?那時因為懂得佛法,常常去逛寺廟,逛寺廟去借《大藏經》來抄經,在寺廟抄經,有時候寺廟有可以幫忙的,幫一點忙。寺廟裡頭就有機會了,有人印經,拿了一張紙,大家出錢,多少不拘,那我就寫一塊錢,寫五毛錢,可以。還有放生的,也是大家聚一點錢去放生,我就參加,都是五毛、一塊這樣寫的。老師告訴我,布施的心不能間斷,常常有這個心。我依教奉行,自己生活盡量節儉,節儉一點錢就拿去放生、拿去印經。印經是財布施,也是法布施。確實愈施收入慢慢就增加了,愈來愈多,愈多愈施,有了效果。老師告訴我的。所以晚年還有這麼一點福報,你們都看到,吃的、穿的、用的太豐富了。那怎麼辦?布施,跟大家分享。吃的東西多了,不能留,留了就壞了。我們新搬到這個地方,都是新的鄰居,跟大家結緣,每個人家送,大家分享。我這一送他們又送給我,他們自己家裡種的菜送給我吃,挺新鮮的,剛從菜園摘下來的。一定要懂得布施,沒有財力不能做弘法利生的事業。

  我們贈送的這些經書量非常之大,這幾十年當中不知道流通了多少。這是我們學印光大師,印光大師一生四眾的供養他就做一樁事情,印經。他自己開了個印刷廠,在蘇州報國寺,這印刷廠叫弘化社,鉛字排版,在當時是很先進的技術,印的書很多,印得很好,校對很認真,就是錯字很少,這叫善本。弘化社的書我看過很多。所以我們四眾供養我的錢都拿去印經,《大藏經》差不多要到一萬套了,這在過去不敢想像。除這個之外,中國傳統文化要珍惜,也要印。我印《四庫全書》,向商務印書館買的,一百套,一套美金五萬,一百套書五百萬美金;向世界書局去購買《四庫薈要》,兩百套,兩百套也是五百萬美金,一千萬美金買這兩種書。幹什麼?送給大學圖書館,讓年輕人學習,這是中國的國寶,是人類的文化珍寶,在全世界找不到。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將來全世界的人都學中國文言文。為什麼?他學會文言文,這些寶藏他能受用,他能得到。文言文是鑰匙,《四庫全書》的鑰匙,你不會這個東西,書給你沒用處,你不會看。我有這個信心,因為在過去有過,兩百年前,不算遠,亞洲周邊的語言就是中國文言文。所以我們到外國去,語言不通,寫字通,筆談,寫字都認識,在日本、在韓國、在越南、在南洋都行,他們都學。所以文言文是中外共同的語言。學會這個,中國寶藏裡頭有無盡的智慧,中國祖宗的智慧、方法、經驗都在裡頭,你都學會了。學會這一套,對於自己來講,幸福美滿的人生。幫助你們家庭美滿、事業順利、社會和諧、天下太平,誰不要?都想要。所以這個鑰匙能夠不要嗎?要這個鑰匙那就要拼命,一定把文言文學好。要不然你這一生的努力,這個範圍非常狹窄,你只能看別人把它翻成白話文,你得不到它的原味。要想得到它的原味,一定要懂文言文。

  文言文實在講並不難,熟讀五十篇,五十篇能背、能理解,字字句句都要下功夫。現在我知道的就是胡小林居士,字典翻破了,每一個他有懷疑的字都要去查,查清楚,注音、註解、名詞術語、典故,費的時間很長,每一天讀書的時間五、六個小時,他處理他公司的事情一天不到兩個小時。讀書要像這樣讀,得真幹。雖然很辛苦,但是非常有收穫。不經過辛苦,得來太容易,你沒有根。用一番辛苦得來的時候,根深蒂固,這是不可以不下苦功夫,特別在現在這個時代。有人問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像胡小林的做法,行,成功。

  從哪裡讀起?古人已經替我們選擇了,他們早就想到,將來後世的年輕人不會讀書,這個方法最初唐太宗想到的,就是編《群書治要》,這個方法好極了!在幾萬冊書本裡頭,一萬多種,精挑細選。那些都是真正有道德、有學問的人,魏徵這些人,精挑細選,選出了六十五種。這六十五種我們就知道,是中國傳統文化裡頭的精華,最重要的東西。於是我們就明白了,我們現在學什麼東西?就學這六十五種,六十五種任選一種。要選什麼?原書,《治要》是原書裡頭節錄的,我們現在學什麼?學原書。學《易經》就專攻《易經》,學《尚書》專攻《尚書》,學《左傳》專攻《左傳》,一生就學一樣,十年,你是這一樣的頂尖。如果有六十五個人,六十五個頂尖漢學,中國文化就起來了,就復興了。六十五個人,一個人搞一門,十年的時間,專盯住這一門,絕不搞第二門。

  如果國家來領導那就更好,就是辦這麼一個學校,就是六十五種課程,《群書治要》的原書,六十五種課程,學生在裡頭選一門。如果有二、三百個學生,我也是六十五門功課,可以二、三個人學一門,就像一個小組一樣,你們三個人、四個人這個小組專攻這一門。每天做報告,我研究《易經》,我來講《易經》,所有的同學來聽《易經》,明天講《尚書》,我們大家統統聽《尚書》。自己專門研究自己的,把自己學習的心得跟大家一起分享,大家都知道,但是他不必用心,他專攻他自己一部。既多聞又專精,他沒有學過的他聽過,聽過別人講,有印象,不外行。培養人才,不是這樣搞不出來,這六十五種書。

  民國初年有一批學者,商務印書館創辦人,創始人,那都是學者專家,就是模仿《群書治要》的方法,搞了一個《國學治要》,以前我沒有聽說過。這個東西做得好,那是《四庫》。《群書治要》的治是治國,修身齊家治國,它重點在這個地方。《國學治要》的治是治學,就是做學問,它不是齊家治國,它是治學,做學問。也就是《四庫全書》那麼多,你怎麼個讀法?你從這一部入門。《四庫》裡頭,每一類最精彩的東西他們選出來了,讓你學習這個,經史子集,後頭還有目錄提要。目錄提要也非常重要,是《四庫全書》的總綱領。這兩樣東西好,都是古聖先賢對後代無盡的恩澤。有了這兩本書,傳統文化復興有指望。古聖先賢都把東西做好了,只要我們今天肯幹,不怕累,不疲不厭,真正發心去學,日以繼夜,十年決定有成。一定要專攻一部,搞多了你就分心了,精神、體力、時間分散了,不會成就。決定不要貪多,古人說「貪多嚼不爛」。你只學一樣,你是這一門的專才、通才,你會有大成就。今天沒有這個學校,重要是要培養這種人才。搞別的東西都是假的,搞這個是真的。十年之後這一批漢學,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師資隊伍,這還得了!要借重現在的高科技,課堂上課都用衛星電視播出去,全國年輕人都可以天天在電視機面前學習,文化復興、和諧盛世指日可待。這種教學展開來,我相信一年,社會就轉變了,每個人懂得孝順父母、懂得尊敬尊長,忠君愛國,四維八德統統可以落實。

  阿彌陀佛建造極樂世界,他做得究竟圓滿。為什麼?他本來是佛再來的,示現在西方極樂世界,智慧、德能都是圓滿的,所以他能夠建造一個不可思議,具足無量不可思議莊嚴,能有這麼大的成就。「故萬物嚴淨」,嚴是莊嚴,淨是清淨,「窮微極妙」,微是講細緻、美妙,「光瑩如鏡,徹照十方」,萬物都放光。這個道理我們現在都明白了,為什麼?自性裡頭本具有般若光明,所以自性在淨土稱為常寂光,特別顯示清淨光明的意思。在大乘佛法裡頭又稱之為大光明藏,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大光明藏,這就是說明光明清淨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清淨就放光。染污,光就不見了。所以像明鏡一樣,鏡子,鏡子清淨才能照見。古時候的鏡子是銅做的,銅鏡。銅天天要磨,把這個灰塵、塵土磨得乾淨,它就照得很清楚。你不磨它,它有灰塵,有染污,可以照,照得不清楚,所以鏡子要常常磨,徹照十方。

  「觸光安樂,垢滅善生」。光什麼?光裡頭有智慧,光裡頭有慈悲,光裡頭有德。垢是煩惱,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個東西沒有了,善就生了。這個善就是中國老祖宗所說的本性本善,本善就生出來了。本善是什麼?就是傳統文化的核心,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本善。這些東西不是什麼人發明的,不是什麼人創造的,不是,是自性本來具足的。古聖,這些聖人,聖人心地清淨,沒有欲望心就清淨,沒有是非人我,心就清淨。所以佛法裡頭說,放下我執,放下法執,清淨光明自然就露出來,清淨光明就是善。

  「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你看香都是自性本具的香。我們今天人心不善,大自然這種香都失掉味道了。我們在兒童的時代生長在農村,農村裡面所種的一些植物,蔬菜有香氣,清香,稻米有香氣,現在沒有了。你所吃的東西它真有味道,蘑菇你吃,它真鮮,真有那個味道,現在沒有了。樣子跟從前一樣,很好看,味道沒有了。這味道跑哪去了?我們的心被污染了,所以那種鮮美的味道沒有了。污染是什麼?人沒有福報了,也就是說七十年前的人比我們有福報,他們吃到的東西都是真味。這一代人可憐,沒福報,不是味道,飲食裡頭不是味道,他怎麼會有好的營養,跟古人比簡直不能比。

  方東美先生過世之後,夫人身體也不好,我常常去看她,去陪陪這老人,她的小孩都在美國。有一天我問她,我說方師母,妳們現在吃的這些肉,豬肉、雞、魚,吃的這些東西,跟三十年前妳們吃的這些東西,味道一樣不一樣?她沉默了五分鐘,告訴我,不一樣。因為我們吃素了,不再吃這些東西,所以就問她,妳們吃的時候,跟三十年前的味道一樣嗎?不一樣。一代不如一代,每一代福報往下降,一代不如一代,這不是提升。所以使我們想起來,我們童年過那個生活,再往前推六十年,人家是更好,我們哪能比得上?我們已經是退了,現在比我們是大幅度的退了,真的鮮味沒有了。

  農村裡頭生活雖然苦,都是自己做的,醬是自己做的,用黃豆來做醬。醬油就是從醬裡頭提煉的,醬油真鮮,現在沒有了。你看從前的醬油,瓶子打開之後,稍稍有一點染污它就長霉。現在不怕,現在它化學東西摻在裡頭,可是那個醬油味道跟從前完全不能比。你看現在人吃的是什麼?飲食起居叫真可憐!所以想想,真正養人,古時候那套東西真養人,對健康是真有幫助。冬天穿棉,富裕的人家穿皮袍,夏天穿麻布,夏布。現在全變成化學的了,變成尼龍的了,是很好看,穿在身上也很暖,為什麼?它不透氣,我們毛細孔呼吸都被障礙,時間穿久了就生病。所以傳統東西是真好,健康長壽。居住的房子,農民自己建房子,土牆,都自己做,山上砍幾根樹木做梁,上面蓋茅草,茅草蓋這麼厚,冬暖夏涼,牆大概也有這麼厚,至少有這麼厚,擋風,夏天熱氣進不去,冬天寒氣進不去,所以房間冬暖夏涼,現在全沒有了。以前的磚塊,我們在農村裡頭建房子,那個磚燒的是真結實,現在這個磚很脆,你鐵鎚輕輕敲一下就爛了,這建築材料。

  所以我們常常回憶童年,童年的生活確實真的是幸福美滿。看現在的小孩我們都流眼淚,可憐,他們沒見到,沒享受到,我們還曾經享受過。現在我們講,跟我們年齡同樣大的,農村長大的,他聽了很有味道,沒有經歷過的跟他講,他沒辦法感觸到。那樣的生活在抗戰時期還很普遍,抗戰之後十年十年變化就太大了,現在幾乎都看不到了。現在年輕人不願意到農村,要到都市,農村才是真正人的生活,都市裡頭哪能找得到?衣食住行都對自己身心有障礙,別看農村苦,農村是健康的。中國古代農村裡頭,有五畝田地就能養活一家。一家六、七口人,五畝地生活就過去了,溫飽就沒有問題。現在這個生活沒有了,如果還有,要懂得珍惜。農村的孩子別往外跑,過農家樂,好好的讀書,一生專攻一本,十年、二十年之後就變成專家學者。

  所以香,想到其香普薰無量世界,這現在沒有了。「眾生聞者,皆修佛行」,他聞香會開悟。「見菩提樹,證無生忍」,這經上給我們說過的,菩提是覺悟的意思。見菩提樹怎麼會證無生忍?想到佛陀在這個樹下修行成道,他修的是什麼行?寂靜行,寂靜就是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叫寂靜行。他能效法佛菩薩,向佛菩薩跟進,他就有成就。「妙顯極樂世界一塵一毛悉皆圓明具德。是以此四句列於願首,表以下一一各願莫不如是」。這句話非常重要,這個四句擺在前面,就是這四句經文,『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這個意思很深,下面四十八願願願都是以這個為基礎,四十八願就從這個地方流出去的。「一一之願皆是為眾生,一一之願皆是彌陀本妙明心之顯現。一一之事相皆是清淨句,皆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今天時間到了,這一段我們從見菩提樹,下一次從這個地方學起。這是四十八願的根源,我們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對這個四十八願不迷惑,也知道四十八願如何來學習。好,今天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