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七十六面,倒數第二行:

  「本經於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之因地修行、殊勝誓願等等無邊妙法行,陳述詳盡,廣於餘經」。世尊介紹淨宗、介紹極樂世界、介紹阿彌陀佛,講得最詳細的就在這部經上,其他經上只是略說,沒有這麼詳細的說明。「本卷內容」,黃念老將他的註解分為四卷,這是第二卷,第一卷我們學完了,這第二卷,第二卷從第四品到第十品,先把這個內容介紹一下。這就是「彌陀因地發願,與大願圓滿之經過」,也就是說極樂世界是怎麼造成的,要把這個事情交代清楚。經中一開頭就說,「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數之劫」,這是講時間之長,很久遠的時候,這個時候阿彌陀佛沒成佛,是在因地修行,他的身分是國王的地位。當時世間自在王在世間教化眾生,他聽經聞法,把王位捨棄掉,跟佛出家,「法名法藏」,這法藏比丘。在這個時候他發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可以說是菩提心的具體說明。一般經上只勸你發菩提心,菩提心的內容是什麼,四十八願是最詳細、最具體的說出來。發了之後,不是說發了就完了,發了要修行,要把它做到,每一願都做到,徹底做到。這裡頭有個很深的道理,現代科學家發現,意念的能量不可思議。佛在經上講過,「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彌陀辦這個事可大了,為什麼?建造極樂世界,這不是小事,念力可以造成,可見念力之大。這麼大的事情,阿彌陀佛用念力能夠辦到,我們今天要求生極樂世界,要想幫助地球恢復社會秩序,幫助地球化解災難,這小事,跟阿彌陀佛比太小了,怎麼會辦不到!關鍵就在我們能不能制心一處,關鍵在這裡。

  諸位要知道,我們的心是散亂的,念頭太多,就像光一樣向四面八方發射,所以它散了,散了力量就沒有了,光隔一張紙,它就照不到。如果把這些光集中在一點,這叫激光,激光連鋼板都可以穿透。這是什麼?這是物質的力量,光是物質,物質力量集中一處都能產生這麼大的效果,何況是意念!佛在經上講這句話不錯,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阿彌陀佛就是根據這個道理,四十八願願願圓滿成就,花了多少時間?五劫。五劫多長?這個世界成住壞空五次,時間之長我們就可想而知。所以極樂世界從哪裡來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之所成就。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對這樁事情不懷疑了,而且非常感謝阿彌陀佛。這樁事情,雖然是人人都可以辦到,因為每個人自性是相同的,智慧德能是一樣的、平等的,他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但我們心收不住,他能收得住;我們沒想到,他想到了;我們無法做到,他也做到了,這個難為他。所以要成就眾生先要成就自己,阿彌陀佛明白這個道理,這法藏比丘。所以他想普度眾生先成就自己,讓自己的德行、智慧、相好,圓滿而沒有絲毫缺陷,他就有能力幫助遍法界虛空界六道裡面的苦難眾生。理上講得通,事上就大有可為!極樂世界成就之後到現在十劫,這個十劫他幫助了多少人,上面有能力幫助等覺菩薩,往下去有能力幫助地獄眾生,這功德還得了!

  「故知彌陀因地發心修行,為時實難稱計」。這時間太長了,勇猛精進,鍥而不捨,成就這麼大的事業,完全是教學。極樂世界沒有任何組織,我們在這裡沒有看到這個世界有天王、有國王,沒有看到。在這個世界,沒有看到釋迦牟尼佛介紹極樂世界的社會有士農工商、有各行各業,沒看到。釋迦給我們介紹的,只是老師跟學生,老師是佛。阿彌陀佛是老師,十方諸佛是老師,十方諸佛常常到極樂世界去授課,阿彌陀佛好比是校長一樣。菩薩是學生,只要往生到極樂世界都稱菩薩。眾生根性不一樣,到極樂世界當然不齊,但是在極樂世界是受到平等待遇,全部都是阿惟越致菩薩,這是彌陀的本願,他做到了。這個道理很深,我們也是這麼多年的薰習才明白,不懷疑了。加上這幾年,量子力學家他們的研究報告,跟佛講的原理原則完全相同。世尊三千年前說的,這一批科學家是最近三十年才發現的,讓我們對於法藏比丘建立西方極樂世界這樁事情沒有懷疑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樁事情。修這個法門最後不能往生,絕大多數的人對於極樂世界有懷疑,所以破疑生信這是淨宗第一樁大事。

  下面說,「但更應知彌陀發願之時,已非凡夫」。由此可知,阿彌陀佛修行,時間之長久,他發願的時候不是初學,是修行很有根柢。「古德多稱此時已是地上菩薩」,不知道是哪一地。地上菩薩,換句話說,三賢畢業了。前面有四十個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四十個地位都修滿才登地。「如是則彌陀最初發心之時,更遠於此」,比這個經上講的還要遠,經上講的也就是說,他在菩薩地位上是最後的這次,以後就成佛了。「是故淨宗學人於此應生淨信,彌感佛恩」,對這樁事情,我們要以清淨心來接受,決定不能懷疑,懷疑,感恩的心生不起來。你真的了解、真的明白、真的透徹,這是一樁很難很難的事情。我們年輕的時候,聽上一輩的大德們講經沒講清楚,古德註解有沒有註清楚?註清楚了,沒看懂。我們自己早年講經也是囫圇吞棗,理太深了,無法想像。佛在大小乘經裡面都告訴我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止心一處」,講了好多,我們沒體會到。古大德註解,制心就是禪定,禪定確實那個功夫淺深程度差別很大。佛所證得的禪定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是自性本定,從修定修到本定。從《華嚴經》上,凡夫修行成佛經過五十二個階梯,這個禪定就是五十二種,每一種裡頭還有很多差別。大經上常講「無量三昧」,這三昧的意思就是禪定,禪定的等級淺深無量無邊。阿彌陀佛達到邊際,廣達到邊,深達到底,這個經上所講的「真實之際」,那個際就是邊跟底,這就是圓滿成就。是故我們對這個問題,生起真正的信心,對阿彌陀佛的愛戴、感恩自然就生起來,那就有感應。

  「蓋此極樂依正及持名妙法,乃彌陀無量無數不可思議劫,精勤修習之妙果」。他用的方法太簡單,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就能成功。所以這個法門好,上中下三根全做得到。上根沒問題,對其中的道理完全通達明瞭,沒懷疑。下下根人他是仰信,對於道理並不懂得,但是他有那股熱情,他真信一點都不懷疑,所以他也能成就。成就的等級,居然跟法身菩薩、跟等覺菩薩平等,這不可思議。完全在用心,用真實心證平等覺。精勤修習,就是止心一處,真誠清淨平等覺。「今則以此果覺,作我因心」,我們今天佔到便宜,阿彌陀佛教導我們,我們只要老實、聽話、真幹,一生決定成就。無量的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修成的妙果,現在把這個果覺做為我們的因心,只要我們心裡頭真有阿彌陀佛,我真信,我發願這一生當中決定要往生,親近阿彌陀佛,鍥而不捨,不受一切境界影響,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一概不受影響,就決定往生。「此恩此德,匪言可喻」,這恩德太大了,說不出來,比喻也比不出來。

  「再者彌陀因地久證法身」,這個久證算極樂世界建成到現在是十劫,十個大劫。「故此一乘願王、六字洪名、極樂依正種種莊嚴,甚至一毛一塵,無非彌陀無為法身、真實智慧之所流現」。這是修淨宗基本的概念必須具足,沒有這個基本概念,你就有疑問、有疑惑,有疑惑就障礙你,障礙你這一生不能往生。我們就曉得,基本的理念非常重要,所以《無量壽經》不能不學。不學能相信,一點都不懷疑,是過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他一接觸他就相信、他就不懷疑,道理懂不懂他不需要,我就是相信,我就是不懷疑,這樣人有沒有?有,而且還不少。所以念佛的我們看到許多人往生,往生必須要具備這個條件。所以古人常說上上根人好度,下愚之人也好度。那個下愚之人,就是這個經上所說,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一生得人身,前世造的業不善,這一生當中貧窮下賤,他遇到淨宗他就信。

  像諦閑法師那個徒弟鍋漏匠一樣,不認識字,真正是貧窮下賤,生活非常艱苦。到四十多歲了才想起小時候玩伴,這個朋友出家了,去找他,想跟他出家。這出家不錯,有吃、有穿,也有居住的所在,不至於流浪,找他。但是四十多歲,出家也必須要具備有條件,他都不具足,五堂功課不會,那你寺廟不能住;講經,學講經不認識字,四十多歲學又困難。可是確實是小孩時在一起的玩伴,又不能拒絕。所以就跟他談條件,給他剃度出家不要住寺廟,到鄉下找一個廢棄的小廟,沒有人住,也沒主的,就叫他去住。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就老實念這一句,將來決定有好處。他是個老實人,連什麼好處他也不問,你教我念我就念。念了三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往生了還站三天,等諦閑法師給他辦後事。諸位想想,哪一個人死了站在那個地方還站三天?沒有這個例子,他做到了。這是什麼?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前世造的不善業,這一世得貧窮下賤的果報。遇到淨宗,他的善根發現,真信、真願、真念佛,你看他問題就解決了。我們看到好像是很簡單,沒看到他過去世,過去世中已經是許許多多長時間生生世世,曾經修這個法門,曾經供養三寶,累積的善根,這個善根加持他,他才能真信、真願、真念!故此一乘願王、六字洪名、極樂依正種種莊嚴,甚至一毛一塵,無非彌陀無為法身、真實智慧之所流現。三種真實都在這裡看到了。

  「一一皆超情離見」,情是凡夫,凡夫有情執,彌陀超越了。見是修行人,修行人有知見,所謂佛知佛見,超越了,超情離見。極樂世界所有的一切,換句話說,不是凡夫,不是聲聞、緣覺、一般菩薩能夠了解的。為什麼?「一一皆是實相正印之所印」,一一皆是諸法實相之所顯示的。諸法實相誰能見到?法身菩薩見到了。十法界裡面佛菩薩沒見到,十法界裡的佛、菩薩叫權大乘,權教不是實教,天台大師稱它為相似即,不是真的。佛法裡頭真妄,標準是真心跟妄心,用真心是真的大乘,用妄心是假的大乘,不是真的,叫權大乘。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還是用阿賴耶,也就是說,沒有能夠轉八識成四智。轉識成智才是真正的菩薩,大乘菩薩;沒有轉過來,那叫權教,他們沒有見到實相。實相是什麼?相中見性,性中見相,相有性空,事有理空,這真正見到實相。見到實相的人,在所有境界裡頭決定不起心、不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而他什麼事情都清楚,什麼事情都明瞭,就是不執著。這跟沒有轉識成智的人完全不一樣,這叫實相正印之所印。「一一皆是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開是開啟,化是教化,就在一切現象當中顯示真實之際,禪宗裡面所說的明心見性,在一切法裡頭看到真性、看到本性。「一一皆惠予眾生真實之利」,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你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身體接觸到的,都是給你真實的利益。這個真實利益就是幫助你斷煩惱、消業障,增進德行智慧,這真實之利,「故此法門,不可思議」。

  下面「第四品,首明法藏比丘因地學道發心之因緣」。這一品經裡說明,法藏比丘在因地學習的經過,「正說因地」。

  【法藏因地第四】

  這個科裡頭第一段,「在家聞法」,分三個小段。第一個小段「生值佛世」,這個很重要,出生到人間來,最重要的是要遇到佛。我們生到這個世間運氣算不錯,為什麼?釋迦牟尼佛雖然不在,他的經教還在。我們遇到佛的經教等於遇到佛一樣,能夠理解、能夠相信、能夠學習,同樣能成就。必須要知道在這個世間,有佛出現在世間的並不多,非常稀有,真正難遇到。釋迦牟尼佛教學的影響從面上講是全世界,從時間上來講是一萬二千年,他的影響力、他的法運。一萬二千年之後,佛法在這個地球上消滅,那就沒有佛法,你想學也想不到。所以這一次我們的機會一定要把它抓住,要把這樁事情,當作我們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來辦。為什麼?我們很清楚,一失人身,再得人身不容易,得人身、聞佛法那是更難更難。我們現在生的這個機會是很好,末法第二個一千年,你看末法一萬年,我們是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釋迦牟尼佛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照中國古人的記載,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八年,所以我們是末法第二個一千年的三十八年,我們遇到,真難得!

  在這個機會、機緣裡頭,遇到了夏蓮居給我們會集這麼圓滿的經本,古人都沒看到過,五種原譯本的精華,這是多大的福報。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裡面用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解,集註,不是他自己註的,註解的集大成,這都是稀有的因緣,我們遇到了。遇到這個經、遇到這個註解,要不能成佛,你不叫冤枉嗎?別人遇到不能成就情有可原,沒有遇到善本、沒有遇到好的註子。這是善本,最好的註解,讀這一部註解,等於讀八十三種經論、一百多家的註疏,都是古來的祖師大德。所以生值佛世是非常重要。我們看經文:

  【佛告阿難。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有佛出世。名世間自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這下面是佛的十種德號,這十種德號是通號,只要是成佛都有。這個通號是表佛的大德,德是由行成就的,如來有圓滿的德行,所以有這十種通號。我們看念老的註解,『無央數劫』,「梵語阿僧祇,翻為無央數」,從梵文翻譯過來的,央是盡的意思,無央就是無盡,「無盡數之劫,稱為無央數劫」,這裡有個括弧,「或阿僧祇劫。劫之義,見上品布施累劫。劫為極長之時間單位,非算數所及之劫,名無央數劫」。它太長了算不出來,稱它作無央數劫,也稱作阿僧祇劫。「而此阿僧祇劫又復是無有限量,非思議所能及」,不能想像、無法計算。「故云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指過去之時,久遠無極」,就是時間太長太長了。那個時候這個世間有一尊佛出世,他的名號叫『世間自在王如來』。

  下面這一段介紹「世間自在王」,這是從《唐譯》裡面會集的。「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盡數之大劫時,有佛出現於世,名為世間自在王。是乃古佛別有之名號」。不是通號,下面說十種是通號,一切諸佛都有的,別號是只有他有,其他的佛不這樣稱呼,「稱為別號」。「世間自在者,常在世間而不為世間所拘礙」,拘是拘束,礙是障礙,他在世間沒有拘束、沒有障礙。拘束也有一點像我們現在人所講的壓力,壓力有很多,有屬於物質的,有屬於精神的,種類繁多。佛在世間沒有拘束,沒有拘束是自在。「如佛照世間相,常住自寂滅,是世間自在義」,佛對於世間的一切沒有不知道的,通達明瞭,世間所有眾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心行所感得的果報統清楚,沒有一樣不明瞭。常住自寂滅,這一句意思就是這些世間一切相,對他都沒有障礙,他的心地是清淨寂滅相,也就是我們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沒有受到染污,沒有受到波動就是平等,沒有受到染污就是清淨,沒有迷惑就是覺悟,這就自在!這是世間自在義。

  「又《甄解》曰:以世間配般若,自在即解脫義,王是法身。三一相即,不縱不橫,名世自在王」。這是從涅槃三德來解釋。法身、般若、解脫,從這三方面來解釋,世間是智慧明瞭,通達明瞭,他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自在就是解脫,煩惱解除、業障解除得自在了;王是法身,比喻作法身,世間自在王。三一相即,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所以叫不縱不橫,與自性三德相應,這是從涅槃三德解釋佛的名號。「古代一切從屬於王」,所以把王比喻作法身德。「一切皆從法身所流現」,法身沒有形相,法身是個理體,現在哲學裡面所探討的,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從哪裡來的,這個本體在佛法裡就叫做法身,也叫做自性。現在科學家有個新的名詞叫零點能量場,這是他們想像還沒有證得,應該就是一切萬法是從零點能量場流出來的,提出這個想法。提出來之後當然要證實,現在還沒證實。這個想法跟佛經上講的法性很接近,歸到零,零是什麼都沒有了。也就是說它存在,它不是沒有,因為它沒有物質現象,它也沒有精神現象,它也不是自然現象,所以你沒有辦法探測它,它確實存在,是一切萬法的本體。說一切萬法都是從零變現出來的,到最後還歸到零,這跟大乘佛法講的非常接近。

  大乘佛法說,一切萬法從自性流出,到最後還回歸自性。這個自性在淨土宗就叫常寂光淨土。常寂光這個名詞有名,但是它沒有現象,你找不到它。誰知道?妙覺如來知道,妙覺如來證得了,身心跟常寂光融成一體,身是常寂光,意念也是常寂光,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常寂光裡頭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是沒有先後,沒有空間是沒有遠近,所以能與一切眾生起感應道交,眾生跟他有緣,他就現身。他的現身就是《楞嚴經》上所說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兩句話也是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生滅不離當處,確實沒有時間、沒有空間。但是我們不知道,就在我們眼前,我們不知道。佛說得很清楚、說得很明白,我們聽懂了,不是我們現前能力能夠見到的。怎樣才能見到?佛說「制心一處」,你就見到。你有妄念見不到,你起心動念見不到,分別執著就更遠了,不起心、不動念你就見到。所以佛告訴我們,這樁事情「唯證方知」,必須你自己親證才是你的。這是法身的大意。從法身流出,怎麼流出來的?佛經上講「一念不覺」,它就流出來,一念不覺是迷。「又一一還歸於法身」,確實一切法還歸零,零點能量場,佛經上講的自性,淨宗講的常寂光,這法身。

  「故曰王是法身」,法身生滅同時,生滅不二,這裡頭找生滅找不到。「通達世間,屬般若德」,智慧,他才通達明瞭。「於世自在,是解脫德」,因為他通達明瞭,他在這個世間得大自在,他一點障礙都沒有,一絲毫拘束沒有,真的是來去自由。「圓攝三德」,圓是圓滿,圓滿具足法身、般若、解脫。「三即是一,一即是三,如∴字三點」。這個符號梵文裡頭念一,「不縱不橫」,用這個來代表「涅槃真身」,這三點就是法身、般若、解脫,每一個裡面都有「常樂我淨」。法身裡頭有常樂我淨,般若裡頭有常樂我淨,解脫裡頭也有常樂我淨,常樂我淨叫四淨德,「無上妙德」。佛家不是說無我,有真我,身不是我,常樂我淨裡頭有真我。常是永恆不變,不生不滅,就是涅槃;樂裡頭沒有苦,找不到苦;我是自在的意思,主宰的意思,也就是說,在萬物當中只有它能做主;淨是清淨,一塵不染,從來沒有染污過。惠能大師明心見性說了五句話,你看與常樂我淨相不相應?第一句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淨;第二句話,「何期自性本無生滅」,那是常;第三句他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是我,本自具足,一點缺陷都沒有,真做得了主;第四句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裡頭樂,只有本無動搖才是真樂,在喜怒哀樂之中不動心,這叫真樂。後頭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所以他四句裡頭具足了常樂我淨,無上妙德,無上妙德是當下一念,一念具足。

  下面『如來、應供』到『佛、世尊』,這一句是「諸佛通號。一切佛同具此十號,實則諸佛德無量,故德號亦無量」,說不盡。「今隨眾生機,節略而稱十號」,把佛的無量德能歸納為十大類,這十大類每一類裡頭都是無量無邊。佛德就是性德,就是我們自己自性裡頭本具無量的德能,《華嚴經》上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十個號是德,相是講的相好,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又此十號在諸經中之開合,頗有不同」,有兩個名號合成一個,有一個名號分成兩個,叫開合不同。「例如《淨影疏》」,隋朝慧遠法師的註解,《無量壽經》註解。「依《成實論》合無上士與調御丈夫為一號。開佛世尊為兩號」。今依《涅槃經》、《瓔珞經》、《大智度論》,『無上士』與『調御丈夫』分開是兩個號。「至於佛世尊,《涅槃經》則合之為第十號。今依《涅槃》之說」。

  下面就「分釋十號」,這是屬於佛學常識,從這個十號我們就體會,佛的萬德萬能,在這個地方略略的解釋一下。第一個是「如來。如者真如。乘真如之道來成正覺,故名如來」,這是對如來的第一個解釋,什麼叫如來。真如就是本性,所有一切眾生哪一個不是乘真如道而來的,為什麼?真如是本體,眾生是現相,現相離不開本體。《華嚴經》在經題上就跟我們講,體相用,真如是體,真就不是假的,體是真的,相是假的,相是幻相;相有生滅,體沒有生滅;相有變易,體沒有變易,永恆不變,它是真的。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性相一如,得認清楚。

  「又如諸佛安穩道來,此亦如來來,更不去至後有中,故名如來」。這個解釋,說諸佛從安穩道來,這也如來來,如來來了。十法界的眾生都有生死,六道有兩種生死,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四聖法界有變易生死,不安穩;安穩,兩種生死都了了,這才叫安穩。佛從兩種生死都了了這個地方來的,他來示現成佛,這就是如來來。更不去至後有中,後有是什麼?還有果報。像我們人死了之後,來生叫後有,不是死了就沒有了,死了還有,還有後有,後有就是靈魂投胎,幹這些事情,所以叫輪迴。諸佛沒有後有,他只有來示現,他沒有後有,示現在世間現身說法,教化眾生,他造不造業?他不造業。為什麼他不造業?他沒有我。我們再用個白一點的話來講,他沒有私心、他沒有自己。在這一生教化眾生,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示現八相成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一樁事情是為自己的。現身是為一切眾生做個好樣子,表演給大家看,做人要像他這個樣子。他所示現的身分,是一個職業的教師,他一生教學,非常本分、非常盡職,把他教學工作做好。從開悟到圓寂沒有一天不教學,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斷疑生信,教學的目的在此地。這裡頭最重要的是把極樂世界介紹給大家,因為只有這個法門能一生成就。這是諸佛如來對一切眾生無比的恩德,幫助你一生成佛,永遠脫離六道輪迴。這是如來的意思。

  「又如諸佛而來,故名如來」,這就是所謂今佛如古佛之再來,這叫如來,如古佛再來。「又《合贊》曰」,《涅槃經.梵行品》說的,「云何名如來?如過去諸佛所說不變。云何不變?過去諸佛為度眾生,說十二部經,如來亦然,故名如來」。清涼大師在《四十華嚴》經題,裡面說了一句話,說釋迦牟尼佛當年住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教全是古佛所說的,釋迦沒有在古佛經教上多加一個字,就是引的這個意思。我們能不能相信?能相信。為什麼?今佛跟古佛所證相同,完全相同。所證相同,他所說的當然相同,哪裡還會有兩樣!這不是客氣,不是謙虛,是講實話,事實真相確實如此,古佛與今佛不二。所以這個地方要特別留意到,過去諸佛為度眾生用什麼方法?說十二部經。這十二部是什麼?用現在的話來說,十二種不同的體裁,為大家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不出這十二種體裁,釋迦如來出世亦如是,所以今佛如古佛再來。

  「又《會疏》曰:如來義有三:謂法身、報身、應身」,這是講三種身。「《金剛經》云: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此法身如來也」,這從法身講的。「《轉法輪論》云:第一義諦名如,正覺名來。此報身如來也」。第一義就是真如、就是自性,就是本經所說的真實之際,這叫如;正覺叫來,這報身如來。「《成實論》云:乘如來道,來成正覺,故名如來。此應身如來」。釋迦牟尼佛所表現的,乘如來道,來到這個世間示現成佛是應身。「又《天台壽量品疏》」,天台是智者大師,《壽量品疏》是《法華經.壽量品》的註解,智者大師註的。「如者,法如如境,非因非果,有佛無佛性相常然。遍一切處而無有異為如,不動而至為來。指之為法身如來也」。法如如境就是我們現前的境界,我們眼所見的、耳所聽的、鼻所嗅的、舌所嘗的、身所接觸的,這個境界是如如境。什麼時候是如如境?就在現前。我們為什麼現前見不到?我們迷了。不迷就見到,什麼叫不迷?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境就是如如境。這個境裡頭非因非果,不起心、不動念你才見到。起心動念怎麼樣?變質了,有因有果、有染有淨、有善有惡,就統統都起來了,一動念全起來了。

  如果不起心、不動念,我們這個境界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跟我們不是兩個法界,是一個。為什麼一真法界裡頭境界那麼美好?他全是真心,他沒有妄心。我們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我們這個境界馬上就變成像極樂世界一樣,我們的身決定不是血肉之身,而是什麼身?像經上所講的金剛紫磨真金色身。相貌不是這種相貌,跟佛一樣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我們這個大地不是泥沙,是七寶,這物質現象自然就產生變化,它隨心轉。不起心、不動念那個心才叫純淨純善,真心,一絲毫虛妄沒有摻雜,這叫極樂世界。所以外面境界沒有善惡、沒有好醜,蕅益大師說得好,好醜、善惡都在我們的念頭,我們念頭善變成善,念頭惡變成惡,隨著念頭在轉。今天地球出了問題,什麼原因?我們地球上的居民人心不善,所以才搞得這麼多災難。古時候有災難,沒這麼多,什麼原因?善念多,惡念少。現在是惡念多,善念少,惡念多得太多了,善念少得太少了,就變成今天這個現象。改變這個世界可不可能?可能,只要我們把念頭轉過來,環境就轉過來了。

  大乘教裡頭講得很多,境隨心轉。最近量子學家提出「以心控物」,跟佛講的一個意思。科學家提出要以意念去控制物質現象,我們可以說近代這三十年,量子力學家最大的貢獻,是發現過去科學有個很大的誤會,就是二分法,他說這是個嚴重錯誤概念。二分是什麼?物質、精神,就是心理跟物理,這是錯誤的。心理跟物理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分開來問題就出來了,決定不能分開。因為現在觀察到最小的粒子現象,它裡頭有精神現象。我們看到這個報告,想到《心經》上所說的,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我們以前都把五蘊皆空說作人身,人的肉身是物質(色相),有感受,有思想,行是相續不斷,有識有意識,都把這個看成人身。現代科學家發現,最小的粒子裡頭具足色受想行識,真沒想到。佛法裡是說了,說毛端、微塵,但是我們始終沒有體會到,到看科學報告恍然大悟。物質從哪裡來的?今天科學家報告,物質是假相不是真的,物質是從意念當中產生的。所以意念就能控制物質,念頭好沒有一樣不好,所有物質都變成七寶莊嚴,自然變的。

  現在這些科學家說他們研究所發現的,在目前稱它作前衛科學,就是還沒有被科學家完全接受,在實驗,但是實驗非常有成就,已經有幾萬個案例了。科學家如果完全接受,他們說能夠改變現在世界,這個效果就不可思議!意念真的能控制物質,我們身體健康,就不需要用醫藥,不需要用什麼補品保健,不需要。我們只有善念,意念能叫我們身心健康,所有帶著病毒這些細胞器官都可以恢復正常,那就是最健康的,意念能夠讓它恢復。地球上這些災難,可以用意念恢復正常,一切災難都沒有了,這小事。大事,這個意念可以能夠讓太空星球改變軌道,有這麼大的能量,真不可思議。這個理論,佛家講得很清楚,我們相信。人決定要放棄競爭、要放棄佔有,這是錯誤觀念。你不需要競爭、不需要佔有,你想什麼就得什麼,諸佛剎土裡面就是如是。極樂世界,我們看到祖師註解,那個地方物質環境,是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你想什麼就有什麼,不想就沒有了,多自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那是什麼?自性的能量。自性能量不是修得的,是自性裡頭本自具足的,能量取自於自性,這是達到究竟圓滿。所以現在的科學發展,我們相信二、三十年之後,這個世界會改變,這些發現都被證實,大家都接受,都改變自己的觀念,把許多錯誤的看法、想法統統糾正過來,這世界就走向美好。佛法我們相信再不會被看作是迷信宗教,而是佛的經典會變成尖端的科學,尖端的哲學。方東美先生所說的,全世界最高的哲學、最高的科學,這是好事情。

  天台大師接著說,「有佛無佛性相常然。遍一切處而無有異為如」。這個境界在華藏世界,《華嚴經》上說的,在極樂世界本經上說的。「不動而至為來」,大乘經上佛常說「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指之為法身如來」。這個現象我們人人都有,就在當下,只是自己不知道。這一點都不稀奇,我們自己也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那個對話,那就是事實真相。佛問「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要用我們白話來說,我們凡夫起個念頭,這個念頭裡頭有多少細念?有多少形相?有多少意識?佛就是問這個意思。彌勒菩薩答覆,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先說念頭,然後再說形相,「念念成形」,每個念頭都有形相;「形皆有識」,每個形相裡頭都有意識。現代科學家發現,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在一起,形相就是物質,意念就是精神,它合在一起,心跟物不能分開。念念相續,我們所看到的是相續相,一彈指三十二億乘百千,百千是十萬,一彈指多少個念頭?三百二十兆,三百二十兆個細念,每個念頭都有物質現象、都有精神現象。一秒鐘彈得快的,我相信可以彈五次,三百二十乘五,一秒鐘多少念頭?一千六百兆。就是一秒鐘裡頭有一千六百兆的念頭生滅,那也就是物質現象的生滅、精神現象的生滅,它無常,佛經講無常,三種現象都是無常。

  念是波動現象,科學家稱它為能量;意念、念頭,意念科學家稱它為信息;境界,科學家稱它作物質。阿賴耶的三細相,業相、轉相、境界相,在四分裡面講阿賴耶的見分、相分、自證分,這個被現在科學家看到了。這是佛經裡面說宇宙的奧祕,今天科學有能力把它揭穿,看到這個現象,告訴我們,物理跟心理是一樁事情,決定不能分開。這三百多年來都是分開的,現在造成這麼嚴重的災難,這是什麼?我們想錯了,我們看錯了。只要把這個錯誤修正過來,外面環境自然就變好了。所以佛經裡面它整個講的內容沒有迷信,佛教裡頭沒有神、沒有仙人。佛教裡頭佛,佛是我們中國人講的聖人,就是他對於宇宙人生真相通達明瞭,在中國稱聖人,印度稱佛陀;中國稱賢人,印度稱菩薩;中國人稱君子,印度人稱阿羅漢。但是印度這個名詞含義比中國還要謹慎、還要嚴格,它有一定的標準。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執著才稱阿羅漢,我們中國沒有這個標準;沒有分別是菩薩,不起心、不動念那叫佛陀,中國沒有這種嚴格標準,印度標準這麼嚴格。統統是人修成的,只要你肯放下,所以放下就是!

  下面接著說,「蓋佛有法報化三身」,佛有三身,法身是他的體,報身是他的相,報身是自受用,化身是他受用,應化是他受用,是幫助別人的。「故如來之釋亦有法、報、應之異」,有法身如來、報身如來、應身如來。「具如《會疏》所釋,一、無來去者為法身」,法身遍一切處,這是本體。「二、正覺於第一義諦、真如實相如是而來,是為報身」。報身是什麼?他見到事實真相,真如實相他見到。真如是見到體,實相是見到現相跟作用,現相跟作用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他搞清楚、搞明白了。近代這些科學家也非常了不起,大概是在八十年前,一九二0年代的時候發現原子,這是微觀世界的一個起源,就是從細胞分裂,發現細胞怎麼來的,原子組成的。繼續不斷的再把原子分裂,發現了電子、原子核、中子,再從這一層一層分裂到現在八十年。最小的這些粒子,講基本粒子幾十種,夸克也有幾十種,這統稱為量子。量子最小的,現在看到中微子,一個中微子的體積多大?是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換句話說,一百億個中微子等於一個電子,佛經上講極微之微,再分就沒有了。

  科學家從這樣的分析研究,到現在得出來的結論,勸導人類,我們的思想、生活要跟大自然相應,就是最健康的。違背大自然的法則就帶來災難,對自己帶來疾病,對居住環境帶來災難。說出來很有道理,講宇宙這些最基本組織,它有秩序,它一點都不亂。發現到無論是精神、還是物質沒有獨立存在。你們想想看,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生滅,你怎麼能掌握得住?單獨一個物質現象找不到。科學家用糾纏,很多這些小東西糾纏在一起你才看到,這說明什麼?說明關係,這科學家講的。實際上講的,從關係裡頭才發現到它存在的意義;如果不講關係,不講糾纏,單獨沒有一個存在。真的是佛經上講的,萬法皆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現在科學家也引用佛經上的話。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知道,人與人的關係太重要了,我們生活這個世間最重要的,關係處好就是幸福美滿。關係處好了,沒有誤會,沒有競爭,沒有衝突,真正是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助合作、有無相通,要重視群體。這個東西非常適合於中國古代大家庭,我們中國古代確實與這個相應,人活在世間不是為自己,是為家庭、為家族,他為群體。群體裡面講五倫的關係,五倫的核心就是個愛,親愛,父子有親,所有道德這些條目全是從親愛裡頭延伸出來,所以父子有親這個親愛是核心,性德的核心。這是用最極清淨心,你才能夠體會到它、才能發覺它。

  所以今天這些科學家,他們一心專注去研究這個東西,找到它真相。物質現象完全了解,現在精神現象看到了,但怎麼來源的不知道。物質曉得了,精神完全是物質的基礎,沒有意念根本沒有物質存在。這個阿賴耶三細相,這是搞清楚、搞明白,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同。意念,科學家發現的,報告裡頭說,沒有原因突然蹦出來的,立刻就消失掉,它存在的時間極短暫。我們所看到的意識,也是糾纏在一起,一種相續的現象看到它存在,獨立一個決定看不到。所以體現到關係重要,人與人的關係,人與一切萬物的關係;與動、植物的關係,與山河大地的關係,與整個宇宙的關係,講這個,這是隨順大自然。不能搞對立,搞對立,對別人傷害不大,對自己傷害是太淒慘了,不可以。所以一切眾生要存活在這個世間,要互相尊重,要互相敬愛,要互相關懷,要互助合作,這才是和諧安定、幸福美滿。而且科學家告訴大家,古人有智慧不能輕視,每個族群祖傳的那些東西不是迷信,高度的智慧在裡頭,我們要去發掘。他說他們那些人有一種本能。科學搞到今天才發現阿賴耶,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講得那麼清楚,沒有科學儀器,他不用數學、不用儀器,他用什麼?用禪定。就是科學講的人有一種本能,這種本能的智慧不可思議,他能夠了解宇宙奧祕。所以傳說裡頭有很多好東西,不可以用迷信兩個字去抹殺它,他說那這是我們的錯誤。

  「三、乘真如實相之道而成正覺,如是而來,是為應身。諸釋皆可依《會疏》之說,而知其意」,這個《會疏》裡面解釋得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