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二十六面,最後一行:

  第二個字「慳」,八纏裡面第四個,這就是吝嗇。第五個是「惡作」,這是習氣,嚴重的習氣,所以有意無意造作種種不善。第六個是「睡眠」,睡眠也是屬於昏沉的一種,都是障礙自己的精進。佛家的規矩,每天睡眠的時間四個小時。古印度把晝夜分為六時,晝三時、夜三時,古印度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四小時。中國的時辰是用十二個時辰,子丑寅卯,所以比我們現在用的時間大一倍,中國一個時辰是現在的兩小時。印度一時是四個小時,比我們大,所以晝夜六時。晝三時它是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夜三時也是的,初夜分、中夜分、後夜分。中夜這是我們現在十點到兩點,這中夜。這是古時候世尊在世的時候,他們晚上十點鐘睡覺,兩點鐘就起來,就開始做功課。夠不夠?應該夠了。一天吃一餐也夠了,因為能量的消耗,我們現在知道,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消耗在妄念。修行人妄念很少,一般他都放下了,所以一餐跟四個小時,他可以把精神都養足了。

  現在的人,吃三餐不夠,晚上還要吃宵夜,還得要加上點心,一天我看至少是六、七餐,甚至於還不夠。原因是什麼?消耗量太大,妄想太多。確實於勞心勞力這個消耗量都不大,就是妄念。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十年,李老師工作量是我們一般普通人五個人的工作量,他每天吃一餐,而且一餐吃得比我都少。我們就是平常這種小碗,吃飯的小碗,我一餐飯吃三碗,他一餐飯兩碗就夠了;吃饅頭也是的,我一餐要三個饅頭,他兩個就夠了。我就研究這個原因,能量消耗到哪裡去了?我吃一餐吃到第八個月我告訴他,他問我,精神、體力怎麼樣?我說很正常。他說好,你就可以一直保持下去。生活愈簡單,我們就愈不需要求人,古人說「人到無求品自高」。

  所以僧團裡面可以說是個個人都是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不求人,生活簡單,過得很舒服、很自在。一方面學,跟著釋迦牟尼佛,一方面去教,四面八方他們去教。教學不拘人數,一、二個人也行,三、五個人也行,幾百人、幾千人也行,不拘,一切隨緣。一定要教,教學相長,在教學裡面會發現很多問題,對你自己的修學是大有幫助。教學的時候是謙虛,向人請教,我在講經一輩子都是做學生的態度。學生在講台上做報告,下面都是老師、都是監學,都是來考我的,看我的報告能不能通過。這個心態好,永遠我是學生,你們是老師;我自己是法師、是老師,這是我的聽眾,你很難有長進。特別是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所謂的是知識爆炸,人都有長處,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方面,一切眾生皆是老師是一點都不假。你細心觀察,任何人有些長處,我沒有,我們要向他學習。他有缺點,我們反省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沒有一個眾生不是老師。這就是《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祕訣,他為什麼一生能成佛?就是人人都是我的老師,人人都是我的善知識,善知識就是老師。所以睡眠耽誤學習。

  「掉舉」跟「惛沉」,這障礙清淨心。掉舉,我們今天所謂心浮氣躁,定不下來。昏沉是打瞌睡,我們常常看到,在念佛堂裡面念佛,禪堂裡面就更容易看見,念佛堂還有佛號。他在念佛堂睡著了,坐在那裡睡著了,還打呼,他自己不曉得,別人都知道,聽到。這是什麼?精神提不起來。還有真有功夫的,經行繞佛,繞佛不是一步一步走嗎?他是,跟著大家一起走,實際上他睡著了。功夫很高,站著、走著都可以睡覺,實際上這是對於用功產生重大的妨礙。所以,諦閑法師教人,那個高明,你看他教鍋漏匠那一招真有效,沒有拘束,就教他念佛,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鍋漏匠這個人老實、聽話、真幹,這六個字他做到了,三年你看看人家,預知時至,站著往生,沒生病。生老病死苦,生苦他有,老病死他沒有,你看看這多厲害。他走的時候並不很老,也不過五十歲左右,不到六十歲,所以不是很老。預知時至,沒有病,你說站著走,多自在,還站了三天,等他的師父就是諦閑法師替他辦後事。

  諦老法師對這個徒弟非常讚歎,常常提到他,勉勵大眾。你看這個人不認識字,老粗,什麼都不會。出家,廟裡不能住,為什麼?五堂功課不會,你上個早殿,經咒都念不下來。所以別人會排斥你,你沒有辦法。這不得已,到寧波鄉下找了個小廟,沒人住的,大陸上那個時候很多小廟沒人住,都廢棄了,找這麼個廟讓他住,他就一個人。所以念佛很自在,走著念、坐著念、站著念都行,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念,他的功課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老和尚教他,你一直念下去,你將來準有好處。他是老實人,他也不問什麼好處,反正師父你教我怎麼,我就怎麼做,他就成就了。掉舉是心慌意亂,定不下來,昏沉是精神提不起來,都是修行人的障礙。我們對自己的根性一定要認識,每個人根性不相同,每個人善根福德因緣也不相同。所以老師教學要應機,要契機契理,這叫善教,學生才真有成就,把成績拿出來。鍋漏匠是了不起的成就,功夫只有三年,不是假的。一般平常人取西方極樂世界,三年的時間足夠了,問題要放下,不能有一點留戀,有留戀就麻煩了。萬緣放下,一心念佛,這種念佛會念得生歡喜心,為什麼?他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就得佛力加持。

  下面三種縛,就像繩索把你綑起來一樣,這是什麼?這就是貪瞋痴。就像繩索綑住你,三條繩索,你解不開,你沒有辦法。如何能把這個放下?貪不是換對象,在家人貪名聞利養;學了佛,名聞利養可以不要,貪佛法。就是從前老和尚常常提到的,想做通家,通家是什麼?佛這些經論樣樣都通;換句話說,廣學多聞。念到四弘誓願,「法門無量誓願學」,他真的發心。四弘誓願是沒有錯,法門無量誓願學什麼時候學?不是初學的時候學。煩惱斷盡了就學,它有程序的,第一條教你發願,第二條教「煩惱無盡誓願斷」,你有沒有把這個斷掉?你把這個東西斷掉,你就廣學多聞了;這個沒有斷掉不可以,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會下,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得定了,他開悟了,那個悟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開悟之後,老師就叫他去廣學多聞,為什麼?成就你的後得智。

  過去方老師告訴我,他說佛這個非常合乎科學,不是在家裡閉門造車。開悟之後你有這個能力,你學得快,一個法門幾個小時就學完了,再艱難麻煩的幾天就學完了。一定是悟後,你先得根本智,廣學多聞是後得智,根本智是成就自己,後得智是成就別人。換句話說,根本智是契理,後得智是契機,後得智是無所不知,根本智是般若無知。先要學無知,然後才能無所不知,你要是有知,你就有所不知。佛門裡教學它有它一套理論,用了幾千年沒有差錯,真出人才。所以開始學的時候,最忌諱的是學雜了、學多了、學亂了,你的精神、你的精力都不能集中,分散的,學得很辛苦,樣樣都不通,問題出在這裡。我們回過頭看祖師大德,他們的成就都是先成就自己,決定是開悟,不開悟不學第二個法門。悟後起修,深入經藏,一部《大藏經》對他來講頂多三年他就通了。龍樹菩薩聰明,龍樹菩薩對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他只用三個月的時間就通了。各人根性不相同,這是個利根人,利根也得要守法,也得要守規矩;不守規矩的時候,利根也被傷害了,也被耽誤了。

  「《淨影疏》曰:亦可一切諸煩惱結,通名纏縛。菩薩教人斷離,名解。」就是也可以這個說法,一切煩惱,結是個比喻,你心裡頭有結。我記得過去有個電影叫「心有千千結」,就是煩惱,都能夠稱之為纏縛。菩薩教人斷離,斷一切煩惱,怎麼斷?放下,放下是功夫,放下就叫解,把煩惱解開了。解開是對纏縛說的,把它解開,它不再纏縛你。「上二句,表會中諸菩薩以通諸法性,達眾生相,具根本智及差別智,故能為眾生破魔見網,令離邪業。能為有情解諸纏縛,令離煩惱。」這就是有這個能力,你才真正能幫助眾生斷煩惱生智慧。所以菩薩自己這兩種智一定要拿到,就是根本智及差別智,差別智是後得智。「裂魔見網,解諸纏縛」,這是度眾生的功夫,因為菩薩在前面他已經通諸法性,通諸法性是根本智。達眾生相,對於眾生他完全了解,這個眾生過去生生世世造的什麼業,修的是什麼法門,種的是什麼因,他得的是什麼果報,統統清楚明瞭。所以說法契機,真能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能破眾生的邪見,能幫助眾生遠離邪業。就是我們常說的,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轉邪為正,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才有這個能力。

  下面這一科,「遠超二乘」:

  【遠超聲聞辟支佛地。】

  聲聞是阿羅漢,阿羅漢也在教化眾生,辟支佛亦如是。不過一般小乘,你去找他他會教你,你不找他他不會主動來教你,就是心量不大。不像菩薩,菩薩觀機,你機成熟了,觀機是什麼?什麼叫成熟?你能夠接受,你能聽得懂,菩薩主動就來教你,不必你去找他,他來找你,「菩薩作眾生不請之友」,這個二乘做不到的。菩薩心量大,菩薩非常慈悲,他們自行化他都超過聲聞、緣覺,辟支佛就是緣覺,『遠超聲聞辟支佛地』。

  「入空無相無願法門」,空、無相、無願也叫大三空三昧,也叫三解脫門。《三藏法數》,《法界次第》有解釋。解脫就是自在的意思,門是比喻,是能通的意思,就是通達沒有障礙。「謂由此三解脫門,則能通至涅槃」,涅槃就是法性,就是真如,就是實相,前面我們讀過。這三門我們就不能不知道,對我們關係太大了。第一個「空解脫門」,空是什麼意思?「謂觀一切法,皆從因緣和合而生,自性本空,無我、我所」。佛法的修行,八萬四千法門,總而言之離不開止觀,止觀就是禪定。禪定兩個字是華梵合譯,禪是禪那,是梵語音譯過來的,定是中國字,禪那跟中國定的意思很接近,所以把它連起來叫禪定。這個定它不是死定,它是活的,就是說它不是什麼都沒有,它有觀,讓你的心專注在一處,那就是觀。這教你什麼?觀空,你一切妄念就放下了,放下叫止。觀什麼?觀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統是因緣和合而生。凡是因緣和合而生的,沒有自性,它沒有自體,所以它不是真的,它是假的。假到什麼程度?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我們今天用科學的方法來看,普通一個人的身體,大概說的外國人,外國人比中國人高大,多少細胞組成的?好像是五十兆,五十兆個細胞組成這個身體。這五十兆個細胞是剎那剎那新陳代謝,舊的細胞滅了,新的細胞又生了,新陳代謝。如果你真正懂得佛法,這個新陳代謝在換零件,機器換零件一樣,你統統換新的,那不就愈換愈好嗎?你的身體不是愈來愈年輕了嗎?如果你要換舊的、換老的,那就愈換愈差了。新舊怎麼來?念頭,善念就是新的,惡念就是老的。所以你心裡頭沒有貪瞋痴、沒有是非人我,你就活得很幸福,你就很長壽,你就不容易衰老。如果心裡都是惡念,都是怨恨,這人老化很快,而且病很多,那就是換零件他愈換愈不好,愈換愈壞。父母生下來的時候那個身體是最健康的,出生以後那就自己負責了。你就曉得教育多重要,能把一個人教好,一生當中不許有惡念。教他懂得慈悲,懂得愛人,懂得捨己為人,這個人健康,健康肯定長壽,這是我們能夠學得到的。

  佛法裡教你觀察,就是一切眾生離不開五蘊,像觀自在菩薩,《心經》上所說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菩薩沒有煩惱,菩薩完全是智慧,真實智慧,「照見五蘊皆空」,空觀,五蘊不可得,觀音菩薩當然清楚。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這就是物質從哪來?物質從念頭上來的,沒有念頭就沒有物質。這個事情被德國科學家普朗克證明了,他發現的。他說照他研究所得的結果,這個世間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假的。物質就是念頭,一個一個累積產生的幻相;單獨一個念頭,裡頭的一個物質現象,你見不到。這些相合在一起你就見到了,一個一個重疊在一起,你見到了。真的就像電影上,我們在看電影銀幕上所看到的這種效果,那個原理是相同的。銀幕上每一張的幻燈片你看不見,因為它速度太快,一閃就過去了。可是它要是累積在一起,你看到了。它的累積不過是一秒鐘裡面二十四張,也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你看到了,你以為是真的。佛告訴我們,事實,我們以現前所有一切物質現象,是一秒鐘裡面有一千六百兆的生滅;也就是念頭的頻率、念頭的生滅,達到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它累積的現象你看到了,你以為它真的。

  這個念頭念念有形,「形皆有識」,物質現象裡頭都有受想行識,這現在科學給我們證明了,佛講得清楚,幾千年前就講那麼清楚。識是什麼?受想行識,那就是五蘊。今天科學家有本事,把佛經上講的極微之微找到了。從原子開始,八十年前發現的原子,不斷再分析,分析到今天,聽說有一百多種粒子,都是原子億萬分之一那麼小。這個經,黃念祖老居士引用的科學家發現的中微子,中微子有多大?是一個電子的,我們講體積,一百億分之一,就是一百億個中微子聚集在一起就是一個電子。電子我們肉眼看不見,那麼小的物質。這個物質它存在的時間極短,你看到好像它立刻就沒有了,你再看的時候又是第二個。它連續產生的相被你看見,單獨一個是看不到的。所以科學家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個體不能夠單獨生存。它怎麼存在的?他說它的存在像網一樣,網絡一樣,互相依靠的,是這樣存在的,這個狀態是這麼存在的,沒有任何一個物體是單獨的,這是大自然的規律。所以他就想到,人跟人應該互相合作,共存共榮,如果想單獨存在,把別人消滅,消滅不掉的,你沒有辦法單獨生存,一定是群體共存共榮。從基本粒子裡面看到,沒有一樣不是共存共榮,找不到一個獨立的。

  因此科學家就提出來,關係重要,我們如何把周邊共存共榮的關係處好,這個太重要了。關係搞不好那就是社會混亂,關係搞好了就天下大治,就這麼個道理。這種關係搞好,諸佛菩薩、這些大聖大賢知道,就是教學。讓我們了解,極樂世界為什麼這麼好,好在哪裡?好在極樂世界上課沒停止過,阿彌陀佛天天講經教學。我們也可以說,今天世人崇尚的科學與哲學,真正高等科學、高等哲學,登峰造極,在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這些人,他們對於宇宙之間的奧祕,佛經上講的「華嚴奧旨,法華祕髓」,到極樂世界完全通達明瞭。那什麼境界?那是佛的境界,佛知佛見。我們這個世間做不到,人家那裡做到了。我們這個東西研究多少年,科學開始到現在才不過三百多年。那極樂世界,佛告訴我們,阿彌陀佛建造極樂世界到現在十劫了,人家十劫的研究,我們才三百多年的研究,怎麼能跟人家比?不得了!釋迦牟尼佛開悟給做了一個報告,就是一部《華嚴經》,我們這個世間沒有人見過,分量多大?「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我們無法想像。能想到這個意思,這個不能不見性,見性跟釋迦牟尼佛一樣。可長可短,延縮自在,想延長,短的可以拉長;想縮短,長的可以縮短。惠能大師開悟講二十個字,二十個字就是釋迦牟尼佛講的《華嚴經》,無二無別。

  開悟之後,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經沒有一樣不通達,他沒有障礙。惠能大師不認識字,但是他得到根本智了,只要他一接觸,全明白了。你把經文念給他聽,他就講給你聽,能幫助你開悟,能幫助你明心見性。必須自己修到明心見性的邊緣,就是進不去,在這個狀況之下,他就能幫助你,一下就進入;你自己沒有到這個功夫不行。惠能大師的學生多,絕對不止一萬人,在他會下開悟的四十三個人。修行到這樣的程度,如果沒有善知識幫助他一把,他不能見性。將來一投胎、一轉世,他所修行的功夫打很大的折扣。再接著修,接著修行,不接著修那他就中止了,就停斷了。真正修行人來世還接著修的不多,到紅塵去打滾的很多。為什麼?修行人有福、有慧,去做大官、發大財又迷了,那一輩子又退轉了,大幅度的退轉。這都是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知道。保證我們不退轉的,只有到極樂世界,圓證三不退,所以我們不能不依賴阿彌陀佛,我們不能不走這條路。走這個路子是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的,苦口婆心勸導我們,十方諸佛勸導我們,這個路不會有錯;如果有錯誤,佛菩薩不會這樣勸我們。所以,這一生能夠選到這個路就選對了,你真的就成就了。

  確確實實了解一切法,就是觀一切法緣生的,這經上常講,我們得到科學報告,這緣生我們肯定了,我們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佛經上講的自性本空,這是講的萬物,以自己做個例子,無我,我是空的、假的。因為什麼?物質現象是阿賴耶的境界相,阿賴耶的境界相,物質,遍法界虛空界所有的物質,我們只取這一點點,認為是我們身體。受想行識也是無量無邊,我們也取那麼一點點,以為是自己的心。而不知道整個宇宙的信息是自己,整個宇宙的物質也是自己。自己是什麼?自己是自性,自性心現的,心現的它怎麼不是自己!識變的沒有離開自己,沒有一法離開自己,自己才是一切法的本體,離開自己無有一法可得。一切法,你看「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自性生的,極樂世界是自性生的,阿彌陀佛是自性生的,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依正莊嚴都是自性生的,虛空是自性生的,自性才是真正的自己。

  佛法真搞清楚、搞明白了,自他是一不是二,依正是一不是二,所以沒有我,沒有我所。我所是什麼?我所有,我都沒有哪來的我所有!所以這些修行人,心地一塵不染,他放得乾乾淨淨,真正一塵不染。「若能如是通達,則於諸法而得自在」,你在一切法裡頭得自在,沒有障礙了。《華嚴經》上講的四種無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他入這個境界。這叫空解脫門,空是諸法實相,了解諸法實相得大自在。

  第二個,「無相解脫門。謂既知一切法空,故觀男女、一異等相,實不可得」。實,實就是真的,真的不可得。一切法相明明有,一切相無量無邊,現在所講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這些現象統統不可得。為什麼?它是個波動的現象,這是科學家發現的,整個宇宙是個波動的現象,所以提出弦定律。就像彈琴的一根弦一樣,它動它就發出音聲,發出妙音,這個弦就是比喻自性,比喻的真心。它動才發生這些現象,它不動,不動現象都沒有了。佛法是這麼說的,佛法說一念不覺,那個一念不覺就動了,不覺是動的。覺,覺是不動的,覺心不動。所以不覺就是動,動叫什麼?動叫無明,無明就生萬法。這一動就變成阿賴耶,阿賴耶主要就是講三細相,實在講就是現在科學家所說的,也是三種現象。科學家稱能量,佛法叫阿賴耶的業相,業相就是能量,就是一念不覺,自性裡面的能量爆發出來了。如果沒有這一念,自性裡的能量它是隱沒的,藏在裡頭,不現,你不知道;你一動它就出來了,是自性本有的。自性的智慧、德能、相好,這是把什麼?把宇宙之間所有一切法歸納這三大類,智慧是一類,德能是一類,相好是一類。相好是物質現象,德能是精神現象,這一念不覺是自然現象;自然現象就是業相,精神現象就是轉相,物質現象叫境界相。或者說阿賴耶的見分、相分、自證分,自證分是自然現象,見分是精神現象,相分是物質現象。

  佛告訴我們,凡夫用意識心,第六意識它的功能最大,它具足五十一個心所。阿賴耶所有的現象它都能緣得到,就是緣不到自性,這個自性是阿賴耶從哪裡來的它緣不到。除這一個之外,它全能緣到,這是極限。科學好像到了極限,精神現象他看到了,就是念頭。念頭怎麼來的?我們看到報告寫得也很有味道,懂,我們能懂。他說念頭是無緣無故蹦出來的,沒有理由、沒有原因,無緣無故就蹦出來,但是立刻就消失了。就是大乘經上佛所說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是說精神現象。沒有理由,其實佛法講的是一念不覺就是它的理由,那一念為什麼不覺?那個沒有原因了,那是真的沒有原因。佛在《楞嚴經》上跟我們講解一念不覺,舉演若達多迷頭認影這樁事情來解釋,確實沒有原因。會產生一念不覺,一念不覺決定沒有原因。從一念不覺就變成阿賴耶,從阿賴耶就變成依正莊嚴,我就從這個時候發生的,跟宇宙同時出現的。但是我們迷,就一念不覺,二念也不覺,三念也不覺,念念都不覺,而且愈迷愈重,居然迷到地獄裡頭去了。這怎麼回頭?大乘裡面修學就是教你回頭的方法,回頭把你這些錯誤慢慢都把它放下,就又回歸自性了。《華嚴經》上講的五十二個階級,那就是回頭的一條路,你依照這條路去走,到第五十二個階級你就又回歸自性,那叫成佛了。

  楞嚴會上,富樓那提出一個問題,我們從無始以來迷了,現在遇到佛法,要經無量劫的時間修行,修到妙覺如來,回歸自性了。問釋迦牟尼佛,以後還會不會再迷了?佛告訴他,不會再迷了。佛舉了個比喻,譬如金礦,經過冶煉變成純金,它就不會再變成礦了。你經過五十二個階級那就等於是冶煉,煉成了純金,不會再迷。我們從這裡想想,這是宇宙之間最大的一個循環,從一念不覺,現在科學家把它比喻作零點能量。這個零點能量很像佛家講的真如、自性,人真的從這個地方迷下來的,然後又回歸到這個原點,這是個很大的循環。真的要知道,自性,確實中國古人兩句話形容它,「大而無外,小而無內」,這兩句話形容自性非常恰當。自性有多大?沒有邊際。

  我們的身體,科學家告訴我們,普通一個人的身體有五十兆的細胞組成的。其中有一個細胞出了問題,我們幫助它還原,幫助它恢復正常。可是全身五十兆,這個好了,說不定那個又出了問題,這是我們普通看到的現象。自性裡頭會不會有這個問題?經過磨鍊的這個不會出問題了。沒有經過磨鍊有多少?無量無邊、無數無盡,這些是可能的,我們凡夫知見。真正要能夠徹底了解的,我看這個問題只有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大概這個問題可以解決。不到極樂世界,這個問題要想把它解開,難,不是容易事情,那個地方有個圓滿智慧的老師,我們到那裡請他教誨。暫時把我們所有疑難問題統統放下,先取極樂世界,這是個好主意、好辦法。無量無邊的疑團暫時放下,到極樂世界再去解決,下定這個決心,真放下。

  這個無相,真正知道即相無相,相而無相,相是幻相。我們怎樣把它比喻?實際上《般若經》講得很好,「夢幻泡影」,你要這樣看法。這個現象是夢中現象,我們知道夢中有,醒過來之後沒有了。把所有這些現象都看作夢中現象行不行?行。因為它的目的是叫你在現象裡頭不要去執著它、不要去分別它,你就什麼煩惱都沒有。所有的麻煩都是分別執著上發生的,執著是見思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這兩種煩惱讓你永遠在六道輪迴。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還把你留在十法界的四聖法界,你出不去。塵沙煩惱斷了,十法界的菩薩;塵沙煩惱的習氣斷了,是十法界的佛,還是出不去。要出去怎麼樣?還得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就超越了十法界,往生到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你跟哪個佛有緣你就會到哪個淨土去,一切法離不開因緣。

  我們這個世間人真不一樣,朋友、同學當中,善根福德明顯有差別。我們希望到極樂世界,念阿彌陀佛,有些人非常執著本師釋迦牟尼佛,我何必到別的世界去?釋迦牟尼佛有實報莊嚴土。釋迦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在哪裡?華藏世界。要知道,釋迦跟毘盧遮那是一,大乘經上常說,法身佛毘盧遮那,報身佛盧舍那,應身佛釋迦牟尼。換句話說,釋迦牟尼佛的法身就是毘盧遮那,所以華藏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報土,實報莊嚴土,往生那個地方的人多。釋迦勸一類有緣的弟子,有緣弟子真聽話,釋迦牟尼勸這些人到極樂世界去,念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比在華藏世界好。有,有聽話的、真幹的。還有些情執,對釋迦牟尼佛有感情、情執,不願意離開他,我就跟你老人家,我哪裡也不去。但是華藏世界難,沒那麼簡單,真的要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你才能去得了;你要是放不下,華藏世界去不了,還是搞六道輪迴。可是西方極樂世界煩惱不斷,行,業障沒消也行,這是一個什麼?保證你能夠去得了的。如果你對釋迦牟尼佛真有情執,你不妨先到極樂世界,然後再到華藏世界,抄近路。到極樂世界再到華藏世界就太容易了,經上講得很清楚,彌陀弟子能在一念之間化無量無邊身,一念頃就能到達一切諸佛剎土,供養諸佛,教化眾生。你看都有這麼大的能力,我們為什麼不去?這種情執要放下,我們念阿彌陀佛才是真正的順從釋迦牟尼佛,聽話!不是別人教我們的,這經是釋迦牟尼佛講的。他不講我們怎麼知道有極樂世界?怎麼知道有阿彌陀佛?所以聽話就沒錯。

  在世間修空解脫門不容易,你空不了,修無相你也沒那麼簡單。你真能夠見一切相,所謂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才真的叫無相。所有一切現象都不可得,你心地就乾乾淨淨,為什麼?沒有任何牽掛。心裡有牽掛就是著相,這個要知道。這個三解脫門不是簡單的,一個就解脫了,就是什麼?就明心見性了,明心見性有三門,就是有三個方法。「若能如是通達諸法無相」,相而無相,你真正明瞭、真正通達,你在所有現象當中得自在。現象怎麼樣?可以受用,不可以佔有,不可以分別,不可以執著,不可以控制。控制這個念頭要放下,佔有的念頭要放下,你沒有一樣不自在。這個世間的人,親情放不下,名利放不下,妻子兒女放不下,財產放不下,放不下的可多了。為什麼放不下?不知道它無相,不知道這些相全是假相。那要真正放下了,這個人無情無義,這個人還能跟他接觸嗎?他不是人。菩薩是不是這樣的?菩薩你跟他接觸有情有義。方東美先生是哲學家,他告訴我,沒有真正的感情不能學哲學,沒有真愛不能學哲學。這真的東西都是自性裡頭本具的性德,自然流現,但是這個裡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控制、沒有佔有,這是真的自在。

  我們在美國看到一個人,美國人,在亞利桑那。那個時候館長小兒子讀書畢業之後在那邊工作,所以我在那邊住了幾個月,鳳凰城。他小兒子公司裡頭有個同事,太太愛上先生的朋友,而他的先生非常歡喜,就辦離婚手續,讓他們兩個人結婚,結婚的時候還去道賀。稀有!這是什麼?這是真愛她。她那個先生說,他這個朋友照顧他這太太比他照顧得好,她應該要嫁給他。很難得。他這個朋友如果要是學佛的話,很容易契入境界,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心量,就是愛人不能害人,她有更幸福的生活,一定要給她。跟他自己固然很幸福,但是他太太不滿足,他那個朋友給她的她能滿足。這是很少很少見的一樁事情,我們在亞利桑那親眼看見的。

  所以要知道諸法無相,諸法是真的無相,就是連實報莊嚴土也是無相。實報莊嚴土的菩薩,住在那裡心裡很清楚,一點都不迷惑。對一切現象他沒有得失的念頭,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佔有的念頭,也沒有分別的念頭,一切都是順其自然,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隨喜裡頭成就他的功德,功德從哪裡來?功德從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這裡頭功德。這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真正回歸自性,所以他得大自在。

  第三個「無作解脫門。無作,又云無願,謂若知一切法無相,則於三界無所願求;若無願求,則不造作生死之業;若無生死之業,則無果報之苦,而得自在」。這個地方無作,無作也叫做無願。我們要問,阿彌陀佛在因地上發的四十八願,那他有願,他不是無願。極樂世界是大願功德之所成就,他有作,用極樂世界接引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剎土裡頭的有緣眾生,到這個地方來修行,有作為,不是無作為。這怎麼解釋?這個解釋,願、作都是為人的,不是為自己的,這就對了。為自己的就有生死,就有果報。為別人,絲毫自己都沒有,這是什麼?作而無作、願而無願,無願之願、無作之作,這是大菩薩,摩訶薩的所為。

  我們看阿彌陀佛確實,阿彌陀佛距離我們遠,我們再看釋迦牟尼佛,這個近,三千年前出現在印度。釋迦佛的一生沒有為自己,釋迦牟尼佛的示現,正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他把這三空解脫門做出來給我們看,表演出來了,你從他日常生活當中看到了。他所演的就是實際上生活,生活、工作,工作是教學,我們現在講的辦班教學,這是他的工作。他老人家的行持,處事待人接物,我們細心去觀察,完全沒有自己,真是所謂全心全力為一切苦難眾生服務。服務的項目是什麼?幫助眾生覺悟。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法?他沒有為什麼,他沒有目的,他也沒有意圖,大乘經上講的,感應道交,眾生有感自然有應,為什麼?眾生跟自己是一體。自性裡面的大德,曰慈曰悲,所以古大德、祖師們常說,什麼是佛教?「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是古大德解釋的什麼是佛教,佛教就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八個字。那個本不好懂,本是自性,自性就是圓滿的慈悲。看人迷,悲心就生起來了;看這個人能覺悟,教他的時候他懂、他相信,慈心就生出來。悲心就像光明照耀世間,永遠沒有間斷的,普照法界,悲心。慈心,等待機緣,機緣不成熟沒用處,在這邊等待,有耐心的等待。緣成熟了,什麼叫成熟?他能信、他能解、他能行、他能證,這個緣成熟了。如果能信、能解、能行,不算完全成熟,不算圓滿,也成熟了。只要能信,佛就來教,佛氏門中,不捨一人,為什麼不捨一人?像我們身體一樣的,五十兆個細胞一個細胞都不捨,哪個細胞出了問題,都想辦法去治療,幫它恢復。

  所以在他們心裡頭,真心,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不但有情眾生是一體,樹木花草、山河大地都是一體,整個宇宙是一體。這叫大,真的是偉大,所以他照顧周到不是沒有原因的。我們談談他有原因,在他那邊原因不可得,他根本沒有這個念頭,全都是感應,眾生有感,自然就有應。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實驗,這瓶水,我貼個愛字,愛它,一個小時之後放在冰庫裡頭讓它結冰,零下五度。結出的雪花,它回答你的非常美的圖案,你就看到了。我要寫個恨你、討厭你,它回答的圖案就很難看的,那個樣子很不高興。礦物,證明它有受想行識,它跟我們是一體,我們起心動念它全知道,我們所有一切造作它全知道,沒有一樣不知道。不但它知道,遍法界虛空界全都知道,為什麼?它是一體,像一個看不見、聽不見、摸不著的網路,非常靈敏,一切沒障礙。我們念頭才起,周遍法界,出生無盡,出生無盡是它的影響。

  所以人對自己的念頭不能不謹慎,不能不負責任,凡夫不知道,佛菩薩都知道。只有善念,沒有惡念,只有正念,沒有邪念,所以稱之為佛,稱之為菩薩。自性本來如是,不能夠違背自性,隨順自性就是佛菩薩,違背自性就是魔、外道。違背自性才有三途六道,隨順自性沒有,隨順自性最差的是四聖法界。違背自性的就六道裡頭來了,六道裡頭三惡道,地獄道是極端的違背,這些道理都要搞清楚、搞明白。所以,知道一切法無相,於三界無所求願,不為自己,自己真的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心清淨平等,他不造生死之業。生死之業是六道輪迴的業,不幹這個了,決定不執著。

  見思煩惱裡面,佛把它歸納為十個項目我們好懂。見惑裡面五種,真正把身見放下,不再執著身是我了。什麼是我?遍法界虛空界是我,認同一切眾生跟我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實相、真如都是說這樁事情,認同了。第二個邊見放下了,邊見是對立,知道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自己怎麼會跟自己對立?衝突沒有了,矛盾沒有了。矛盾、衝突都是從對立裡頭產生的,沒有對立,一體,哪有對立!成見沒有了,成見我們今天講主觀觀念,放棄了,我都沒有,我有什麼主觀觀念!我的想法、我的看法,錯了,那都是見取見、戒取見。我沒有想法、沒有看法,就能恆順眾生。恆順眾生裡頭非常巧妙,為什麼?他有智慧照見,恆順當中,幫助眾生改邪歸正,幫助眾生斷惡修善,這個妙極了。恆順沒有害他,恆順在什麼?在幫助他,這是善巧方便,幫助他回頭,幫助他覺悟,成就他。對方還不知道,到對方哪一天覺悟了,才知道這個人幫助我很多。所以,絕對沒有為自己願求的,是為眾生願求。為眾生求的求什麼?求佛菩薩住世,求佛菩薩來教化眾生。眾生不會求、不會請,就是請佛住世,請轉法輪,要他們來帶動。總而言之,他們決定不造輪迴業,所以決定沒有六道輪迴生死之苦,沒有,「故名無作解脫門」。

  這一句經文,「遠超聲聞辟支佛地,入空、無相、無願法門。見《唐譯》」。「此二句重歎」,就是再讚歎,「會中大士之實德」。這些大菩薩不是普通菩薩,入大三空三昧,入三解脫門,那是什麼?法身菩薩,不是普通菩薩,這是他們的實德。「所覺殊勝」,他們覺悟,非常殊勝的覺悟。「遠超」,遠遠超過,「聲聞」是阿羅漢,「與辟支佛」,超過他們的境界。下面再給我們介紹聲聞,「聲聞者,佛小乘法中之弟子」。為什麼叫聲聞?「聞佛之教」,佛當年在世,教學的時候只用音聲,跟大家講解,沒有文字,也沒有教材,沒有書本,也沒有任何參考資料;孔子當年在世教學,也是如此。所以說以音聲為佛事,他們聽經、聽教而覺悟了。所以聞佛之教,「悟四諦法之理」,悟四諦就「斷見思二惑,出分段生死,而入於涅槃者」,這叫聲聞。

  這是佛給他們講四諦,諦用現在的話說,真理,現在人叫真理。講的四種,這人間四樣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四樣就是苦、集、滅、道,跟我們講兩重因果,苦集世間因果,苦是世間果,三界統苦。集呢?集是苦之因,就是煩惱、習氣。你為什麼有六道輪迴?為什麼在六道裡受這些苦?你有煩惱,你有習氣,是你自己造作的。這是世間的因果。滅道是出世間因果,都是先講果,果你很容易接受,你能夠看到。所以滅,滅就是涅槃,滅是什麼?滅生死、滅煩惱,這是出世間的果。用什麼方法來滅?那就講因,因就是道。道就是修行的方法,離苦的道路,這叫道。佛教小乘人的時候非常具體,給他講八正道,修這八種法就能夠得到涅槃,小乘的涅槃,也叫偏真涅槃,跟大乘不一樣,他還沒見性。至於三空三昧,大小乘都有,所以名詞都一樣,淺深的義趣不相同,大乘深,小乘淺。可見得佛說的苦空,空、無相、無願,都是從原則上講,學生到什麼樣的程度他有什麼樣的解釋法,這是綱領。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