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土大經科註》第二百八十七面第一行:
「云何為大道心眾生」,這是介紹六成就裡面的眾成就,這是第二段菩薩眾。菩薩眾裡頭第一位是普賢菩薩。菩薩這個名稱,前面已經說過,舊譯翻成大道心眾生。新舊兩譯是以玄奘大師,以他為標準,玄奘大師以前翻譯的我們都稱舊譯,玄奘大師開始,以後的都稱之為新譯。舊譯裡面有許多名詞用儒跟佛相似的來對稱容易理解,新譯的,玄奘大師多半是直譯,跟羅什、安世高他們不一樣,他們用意譯。所以大道心眾生就有一點跟儒道相近,是認為尋求大道的,有心去尋求大道這一類的眾生稱菩薩。新譯是覺有情,這是完全照佛經意思來譯的。他是覺悟,菩提是覺悟,薩埵是眾生,也就是眾生裡頭有覺悟的稱菩薩,所以叫覺有情。覺的標準是起心動念,換句話說,他還會起心動念,這就叫菩薩,不起心不動念那就成佛了。
由此可知,起心動念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在經教裡學得很久了,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不起心、不動念真的覺悟了。心像水一樣,不起心不動念它是平靜的,就是平等心,它起的作用就是覺,像水平靜沒有染污,能夠照見萬法,叫照見;起心動念它就起了波浪,有波浪它也能照,就照得不清楚,波浪愈大就愈不清楚,大風大浪照的作用幾乎完全失掉了。所以一切眾生,這個心裡面的波浪大小都不一樣。菩薩非常微細,因為他沒有見思煩惱,沒有塵沙煩惱,只有無明煩惱沒斷,就是他還起心動念。我們舉一個代表的,十法界裡面的菩薩跟佛。十法界裡面的菩薩是把塵沙煩惱的習氣斷乾淨了,剩下來就是無明煩惱,也就是起心動念。在十法界裡面這個境界就稱佛,十法界裡面的佛法界。如果起心動念斷掉了,他就不在十法界,永遠離開十法界,他生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法身菩薩,也就是他證得法身了。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是法身大士,住在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
這句話裡頭含的意思我們要能體會,諸佛如來的實報土也就是自己的實報土,自他是一不是二,這個道理要懂。所以菩薩的心非常慈悲,他知道萬法、眾生跟自己是一體,所以此地提了個問話,云何為大道心眾生?云何就是什麼是大道心眾生。下面就解答,「以具四種大故」,他有四大。哪四種大?「四種者,《清涼疏》」裡面說:第一個「願大,求大菩提故」,這是願大。大菩提,大菩提成佛。他一生沒有別的目的,只是想去作佛。學佛是為什麼?學佛是為成佛。六祖惠能大師講得最乾淨俐落,他跟五祖見面,五祖問他:你來這個地方想得到些什麼?他就一句話回答:我想來作佛。真的是乾淨俐落,他是為作佛而來的,不為其他,這個就是願大。我們今天修淨土發的願,我們的願是什麼?求生淨土,見阿彌陀佛,這也是願大。為什麼?生淨土、見彌陀就是作佛去了。第二是「行大」,行是作為,「二利成就故」,要成就自己、要成就別人。菩薩是以利生為第一,四弘誓願第一條,「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行大。
現在這個世間,很多人在著急,急什麼?人口膨脹。地球的資源有限,怕將來資源用盡了,地球就會毀滅,人沒得吃的、沒得穿的怎麼辦?佛法裡頭從來沒有說過這些問題,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問題全解決了。一切法乃至於一毛、一塵,它的能量都是無有窮盡的,而且都是周遍法界。所以在這上面操心就要犯罪、就要造業。人再多,他既然到這個世間上來,他就有生存的權利,他就能活得下去,沒有活不下去的道理。所以,我們自己迷惑顛倒,這錯用了心,造作這些罪業。中國古聖先賢教人,教什麼?教修德。養性修德,那個感應就不可思議。何況佛經上常說,我們老祖宗都承認境隨心轉,叫「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這個地方人有福,人再多,地再小,出產非常豐富,足夠你用的。自性本具的能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為什麼為這個操心?所以人口增加我們應該怎麼想?如何能增加生產。佛教給我們增加生產,自己要懂得節儉,這個非常重要。懂得節儉,沒有貪心,因為貪心消耗能量最大;我們衣食住行消耗得並不多,貪心消耗得多。你看人們貪,節儉,貪心捨,施捨,布施,功德大!我們有多餘的都去供養眾生,修養道德,決定沒有傷害眾生的念頭。
五戒是性德,中國的五常,仁者愛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佛法裡面講不殺生,絕不傷害一切眾生,連蚊蟲螞蟻,在現在講細菌。這細菌要不要消滅它?不可以,它也是生命,它也是有情,它也是菩薩,它也是佛,怎麼可以消滅它!它帶著病毒?它帶不帶都沒有關係,它是活的,所以決定不能傷害它。你不傷害它,它就不傷害你,和睦共處,相輔相成不相害,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心行不善,產生互相傷害,這個就麻煩了。是不是它傷害我了?不是。我有念頭想傷害它,所以它傷害我;我沒有意念傷害它,它就不會傷害我。它為什麼不去傷害佛菩薩?極樂世界為什麼沒有細菌?我們得多想想。完全是我們的思想出了問題,許多事情想法、看法全錯了,這才出現問題。如果思想純正,怎麼會出問題。要怎樣思想才不錯誤?那只有佛法,佛法正知正見,所以經典是正。我們有正知正見自然就覺悟了,就知道利益眾生,把利益眾生擺在第一位,把自己擺在第二位,問題立刻就解決了。我們自己的生存擺在第一位,別人的死活擺在第二、第三位,就出事情了,問題就來了。我們看到這些狀況,一看就清楚、就明白了,這是覺悟。節制生育,控制人口的膨脹,這是現在許多國家的政策。對不對?依照中國傳統,依照佛法的標準不對。為什麼?違背自然法則,那就是不對的,隨順大自然就是對的。自然有德,把自然的德掌握住,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如果德失掉,那個問題就嚴重。
德,中國講的底線,老祖宗所說的四維八德、五倫五常,你只要把這個守住,人口再多也沒有問題,也能夠生活下去,而且生活得非常美滿。有德就是有福,福人就居福地,福地裡頭物質資源就非常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人心要端正,今天大家把這個丟掉了,人心變壞了,地球的能量逐漸逐漸衰弱,到最後變沒有了,人為的,不是自然現象。很難得,近代的物理學家發現了以心控物,好!這跟東方聖哲的思想、跟佛菩薩的看法一致的。美國布萊登所說的,人只要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什麼問題都解決了,都不必去操心、不必去顧慮。人人能夠把這十二個字做到,他所持的就是中國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佛法裡面講的三皈五戒、十善、六度、普賢十願,這佛門的底線。這個東西做到,這個世界就是樂土,跟極樂世界一樣。所以,最重要的學佛是開發自己的本能,把自己自性裡面的能量開發出來,也是幫助一切眾生來開發。我們自己開發了,展現出來大家看到了,我們再教給別人,人家相信了。人人都有,個個平等,沒有說哪個比哪個差一點,哪個比哪個高一點,沒有。佛法是平等法,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所以,明理是頭一樁大事。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為什麼?就是把事實真相說出來。事實真相裡不外兩樁事情,一個是理,一個是事。佛法裡頭沒有二分法,二分就產生毛病,理是一分,事是一分,問題出來了。理事是一個,一體的兩面,事是理之事,理是事之理,是一而二、二而一,問題就沒有了。物理跟心理是一樁事情,分開來問題就出來了,心跟物分不開的,心即是物、物即是心。心是無形的,色是有形的,有形跟無形是一不是二,無形的心以有形的色來顯示出來,有形的這些物質現象顯示出無形的心理狀況。所以它是一不是二,不能分割的,你分開是錯誤的看法,就出問題,你知道它是一它不是二,它不出事情。人自作聰明,惹出大禍,自己還不承認,又不肯聽人教誨,排斥佛菩薩,拒絕聖賢教誨,那就得受災難。所以行大,一定要懂得利益眾生。
第三「時大,經三無數劫故」,這個三無數劫就是三大阿僧祇劫。這講時間之長,不是短時期,無量劫。學佛首先要肯定一樁事情,自己是佛,這個一定要承認。自己永恆不滅,生死是身(身體),靈性沒死,靈性常存,靈性是自己。很快,身體沒有了,很快它又換個身體又來了,真的不是假的。我住的六和園有個小貓,我跟諸位報告過,那個小貓以前是六和園的主人。六和園房子現在轉給我,我是第五代,前面四代,我相信牠不是第一代就是第二代的,牠很留戀這個地方,捨不得走。六和園以前也是居士道場,有的時候是出家人道場,所以沒有男女婚配,但是畜生有,所以他就投畜生胎,還捨不得離開那個地方。這個現象常有,而且很多。我們不可以有一絲毫貪戀,有絲毫貪戀就給自己惹來麻煩。喜歡佛經,死了以後變裡頭蛀蟲,書本裡頭有蛀蟲,變這個東西去了。道場裡頭蚊蟲、螞蟻、蟑螂、老鼠這些小動物,可能都是這個裡頭原來居住的眾生,他有情執,他又來了。所以我們對這些人也有感恩的心,過去在這裡住過,修行,沒離開,現在要好好的念經給他聽。夜晚對鬼神播放《十善業道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好!播放晚上睡覺會不會擾亂我們?不會。你播放的時候聲音盡量放小,我們聽不見,他們能聽見,他們也能看見,冥陽都得利益。我們念念不忘他,我們具體真幹,真讓眾生得利益。外面院子裡頭佛號日夜不中斷,有時候我們學的經典,重要的東西,我們學得非常歡喜的那一段,也可以播放給他們聽,我們共同得法喜。要常常去做,沒有時間的限制。
第四「德大,具足一乘諸功德故」。德是我們真正能關懷一切眾生的心,這是德大的根,要有這個根,要有這個心。「此亦含攝《法華》之六大」,《法華經》裡面六大第一個是「信大法」,大乘經。我們這部經,經題上就有「大乘」,不是小乘,《佛說大乘無量壽》,你看經題上就有大乘。信大法,「解大義」。最難得的,夏蓮居老居士為我們會集《無量壽經》,最完善的本子。在他以前,人要學習,沒有我們這麼幸運,你要去找五種原譯本;你沒有找不知道,你要找到之後,你就曉得困難。現在有人把它整理出來,做一個最完美的,每一本經義這裡統統具足,重複的地方都刪掉,文字不好懂的地方,還是用經的原文,哪個本子比較好懂用哪一個,統統用原文,這是算最完備的本子。黃念老的結集,使這部經成為淨宗最圓滿的一部大經。我們把這部經的義理搞清楚、搞明白,然後自然會「發大心」,發大菩提心。「趨大果」,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就是趨大果。極樂世界是成佛的道場,進入這個道場沒有不成佛的。「修大行,證大道」。大行是什麼?只要心大,點點滴滴都是大行,沒有自私自利,沒有是非人我。《還源觀》上所說的真心含容空有。我們的真心是一個,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那是我們的本性,是我們的真心。用這個心,無論修什麼行都是大行,布施一分一毫,功德都遍虛空法界,為什麼?大行。證大道,《華嚴經》妙覺果位。「以具上述諸大故」,《法華經》裡面講的六大,《清涼疏》裡面講的四大,統統具足,「名為大道心眾生」,也就是真正覺悟的有情眾生。
「普賢亦名遍吉」。實際上普賢跟遍吉的意思通,普就是遍的意思,吉祥就是賢的意思,所以也翻作遍吉。「《清涼疏》謂普賢有三」:第一個「位前(但發普賢心)」,發普賢心就是普賢菩薩。普賢心就是《華嚴經》上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你要能發這個心,你就是普賢菩薩;你現在發這個心,現在就是普賢菩薩,這個要懂。發了要真幹,發了不幹,這位前普賢菩薩,有名無實,發了普賢心沒有去做。如果真照十大願王去做,我把它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你真幹,真幹就是「位中」,真幹,十條他真做到。這位中說等覺是最高的,是從哪個地方到等覺?從初信位到等覺。這五十一個位次他都有地位,普賢菩薩,小學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全是普賢菩薩。十信位是小學,十住是初中,十行是高中,十住、十行,我們比喻說,十行比喻高中,十迴向比喻大學,十地比喻研究所,等覺比喻博士班。這在學,在學就是位中。「位後普賢」,位後是已經成佛了,成了佛還退到菩薩位次上來,「得果不捨因行」。那是畢業之後再回到學校來教書,幫助同學,這叫位後普賢。成佛以後隨類化身,眾生有感他就有應,無論化什麼身,無論說什麼法,全是普賢行。這是普賢菩薩簡單的介紹。
「此即位後之普賢」,現在我們經上這一位普賢菩薩,他是位後普賢。同學們在此地,一定要有個正確的概念,那就是菩薩不是一個人,菩薩像我們現在到大學裡面念書,是一個學系。譬如說哲學系,哲學系畢業了,拿到哲學博士學位,這就畢業了,在學的時候都稱為哲學研究所的學生,觀音菩薩好比文學院,它是這麼個意思。所有學這個法門的人,從初發心學普賢菩薩的都是普賢菩薩,學觀音菩薩全是觀音菩薩,這個道理要懂,不能夠執著觀音是一個人,普賢是一個人,錯了。普賢菩薩無量無數無邊,數不盡,在這個法界虛空界裡頭,觀音菩薩也數不盡。還有一個人他學很多法門,換句話說,集許許多多菩薩是一身。譬如,孝親尊師這地藏菩薩,大慈大悲是觀音菩薩,一切都為眾生去想這就是普賢菩薩,純是智慧,不再用情執了,文殊菩薩,一個人具足這些大德,這是具足諸菩薩之德。菩薩是代表修德,佛是代表性德,性德是本有的,本有的現在迷了,我們把它找回來,用修德的方法去開發自性的性德,性修相應,我們的性德就透出來。性德不是修的,但是不用修,它透不出來,還是用修德把它引導出來。要知道,它不是修的,自性裡頭本有的。這智慧功德都是真實的,不是假的,而且能量全是無量無邊、無盡無數。所以有些人迷失自性,思想見解全是錯誤。這是位後普賢,位後普賢就是如來的化現,因為他已經成佛了,他現在示現菩薩身分,修普賢行,就稱他為普賢菩薩。
「至於《會疏》云:體遍法界,故曰普」。性體遍法界虛空界,「位鄰極聖」,極聖是佛,因為再沒有比他高的了,他跟佛只差一個等級,再提升他就成佛了,所以稱他為賢,稱菩薩為賢。「是為位中普賢」,位中裡頭地位最高的是等覺,等覺之下是法雲地,十地菩薩;剛剛入位的小學一年級的是十信裡面的初信菩薩,初信位的普賢菩薩,都稱之為普賢。「《會疏》又云:能導御一切,發十大願王。願西方往生,特翼讚彌陀,故於此經是為上首。」這《會疏》裡頭的解釋,他能夠,導是引導,御是統御,一切眾生。他有智慧、他有能力教化眾生,教導這些人發十大願王,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菩薩特別翼讚,就是輔助阿彌陀佛、協助阿彌陀佛、幫助阿彌陀佛,都行,都能講得通,度化眾生,在十方世界做接引的導師。所以在此經,菩薩裡面上首他排在第一個。
「又《探玄記》曰:德周法界曰普,至順調善曰賢。」《探玄記》,賢首大師作的,清涼的老師。這兩句話很簡單,可是意思非常非常之深。菩薩之德周遍法界。德是什麼?就是十大願。禮敬周遍法界,稱讚周遍法界,供養周遍法界,懺悔周遍法界,十願每一願都周遍法界,這是普的意思。至順調善,至順,十願裡頭恆順眾生,至順。不順眾生不行,眾生造罪業也得順他,也幫他造罪業,為什麼?他不經過這個他不覺悟。惡貫滿盈的時候,果報現前,他覺悟了。所以菩薩恆順眾生,知道眾生沒有一個不成佛的,只是早晚問題。覺悟有先後,沒有一個不成佛,統統要成佛,造惡也隨順他,只有他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災難劫禍之後他覺悟、他回頭,不經過這個劫難他不知道,永遠迷在裡頭,災難幫助他覺悟,叫逆增上緣。所以造作惡業的人不能瞧不起他,普賢菩薩都看到他們是佛菩薩。善緣惡緣、順境逆境統統是修行人的增上緣,統統是幫助修行人提升境界,增長福慧。迷惑的人不知道,明白的人清清楚楚,永遠對於所有一切眾生生感恩的心。調善是隨喜功德,至順這是恆順眾生。隨喜當中成就功德,隨順善成就功德,隨順惡也成就功德,不可思議。這才叫大乘圓教,圓滿沒有絲毫欠缺。
「《大日經疏一》」,一是第一卷,「曰:普賢菩薩者,普是遍一切處,賢是最妙善義」。我剛才講的話意思很深,很不好懂,順境沒有問題,逆境裡頭也有功德,那我們可以幹壞事了。你不怕地獄果報你就去幹,那是菩薩行,地藏菩薩發願,「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能跟地藏菩薩學嗎?菩薩下地獄是為度眾生。普賢行最難得的是他表演出來了,《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這兩句話最圓滿的寫照,遍一切處,最妙善義,妙善到極處了,五十三參。五十三不是數字,密宗裡頭的表法,代表大圓滿,就是法界虛空界,代表大圓滿。你看這五十三位善知識,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有善有惡。最明顯的代表,勝熱婆羅門,代表愚痴,貪瞋痴裡面的痴,甘露火王代表瞋,伐蘇蜜多女代表貪,貪瞋痴。在五十三參裡面的貪瞋痴那是最妙善意,普賢菩薩在裡頭迷不迷?不迷。要度這些貪瞋痴的人,不用貪瞋痴的法你怎麼度得了他?入他的境界不迷惑你才能度得了他,入那個境界你要是迷了,你被他度跑了,那不是你度他,是你被他度了。
我出家,剃度師是心悟法師,他是在福州鼓山出家的。在台灣我們很熟,他比我小一歲。我出家是他來找我,非常誠懇,兩個月當中來了九次;劉備三顧茅廬,他是九次。我答應他了,有條件的,我不做經懺佛事,我要學老師講經,學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教學。他都答應。沒想到,他有個在家的皈依徒弟,女的。過了一年之後,他就結婚了,還俗了。前幾年往生的,也很如法,做在家佛弟子。這就是什麼?發大心度眾生度不了,被別人度跑了。這個事情非常難!真有普賢大士之德,有普賢大士的能,能是善巧方便,真能夠感化他,這就對了。德能不夠不可以這樣做法,只能隨順善的,不能隨順不善的。這個關自己一定要把牢,不把牢會把自己毀掉。
佛法裡面的修行方法無量無邊,最穩當、最可靠的給諸位說,就是那個老老實實念佛法門,求生淨土,到西方極樂世界,縱然阿賴耶裡頭業習種子,無量劫來煩惱業習種子再多,都不會起現行。自己沒有成就之前,有阿彌陀佛他的願、行、功德的加持,你不至於墮落。修其他的法門得不到彌陀這種加持。彌陀的加持實在說是普遍的、是平等的,法界虛空界所有眾生都在他加持當中,佛光注照之中。那些人為什麼得不到?他不接受。所以障礙是自己這一邊,佛那邊沒障礙,你不相信,你不理解、不肯接受,是這麼個道理。只要肯信,願意往生,都加持上的。加持能量的大小、功德的多少都在乎各人,因為各人信裡面的程度不一樣,有人只有幾分信心,有人十幾分信心,有人有千萬分的信心,不一樣,不同。所以同樣是接受,也不一樣。真信切願,那個加持你一生肯定成就。
「謂菩提心所起願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處,純一妙善,備具眾德,故以為名」。菩提心是真心,菩提心是以自性為體。祖師大德教導我們,也都根據經上說的,《觀無量壽佛經》上講至誠心,菩提心的體。中國聖賢也非常強調至誠,儒家在《中庸》上就說,真誠到極處叫至誠。從至誠心生起深心。深心,古大德的解釋,好善好德。我們就採取本經經題上所說的清淨平等覺,我們用這個做標準。菩提心的起用,這個用是自受用,至誠心對自己就是清淨平等覺。如果我們起心動念與這個心相違背,自己就曉得,與菩提心相違背;如果起心動念與清淨平等覺相應,我真的是住在菩提心中。要常常想,不能忘掉,忘掉你就有偏差,你就走錯路了。怎樣能保持?讀經、學教、念佛,這都是保持最好的方法。三天離開經教,菩提心就動搖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自己煩惱習氣無量劫薰習成就的,要在這一生當中回歸到菩提心,這不是容易事情,這不是小事情,真要用功,真正要努力,要非常認真。
古大德教導我們,死盡偷心,你才能夠回得了頭。印光大師教人,把死字貼在額頭上,常常想到我就要死了,你不能不放下。那我們今天不必用死,今天大家都知道,科學家常常在報告二0一二是大災難年,連把日期都說出來了,十二月二十一,叫什麼?銀河對齊,非常容易引發地球上大災難。這個大災難是災難一起來,洪水、海嘯、火山爆發同時都發生。首先地球上的科技文明幾秒鐘的時間全部沒有了,最可怕的海嘯,科學家告訴我們,這是有數據不是假的,怕的是太陽風暴引發地球上超級火山爆發。地球上超級火山最大的有十幾座,多半都在海洋底下。在陸地上我們看得見的只有美國黃石公園,黃石公園是個活火山,科學家估計,黃石公園火山爆發,美國的三分之二就沒有了,你說多嚴重!影響全世界,因為火山灰會上升二十公里。現在國際旅行的飛機只飛十公里一萬公尺,大概三萬五千多英尺的高度。那我們能想到,這個火山灰衝到那麼高,跟著地球的自轉,火山灰那一個圈圈就是黑暗的,日月星都看不到。時間要多久?三個月到一年三個月,有些地方影響稍微小一點的大概三個月恢復正常,影響最嚴重的要一年三個月,火山灰才會落下來。一年三個月見不到日光,許多動植物都不能生存,這個很可怕。
所以很多人建議我們要儲備糧食,儲備保暖的這些衣物。諸位想想有沒有用處?到那個時候人都沒有得吃,沒有吃的那就搶劫,哪裡有糧就是他搶劫的對象,我們什麼都沒有,他就不會來。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要相信,念佛求生淨土。災難來是一個特殊情形,佛菩薩特別慈悲,我們這裡一叫他就來了,只要你肯念佛,佛就來幫助你,這才是最好的方法。災難來了,頭一個不驚不怖。所以常常想這些事情。我也是勸我們同學們,美國「2012」這個電影片光碟,每個星期最好看一遍,為什麼?讓你常常看到,災難現前的時候一點都不害怕,我已經看得很多了。災難來的時候一害怕就完了,你就墮落了。災難來的時候不驚不怖,一句佛號管用!我真的就往生了。所以念佛的人要把我們的時間表這樣子訂法就正確。
災難之後,當然世界上不會完全毀滅。我想最嚴重的毀滅是海嘯,如果海底這種超級火山引發,不要多,二、三個就不得了,因為海底爆發的火山你想想看,海底噴的那些火所造成的海嘯,科學家估計是一千米,說浪的高度一千公尺,這還得了!前年,蘇門答臘的海嘯十米高,今年三月十一號日本的海嘯也是十米的樣子,現在來個一千米,這個東西當然它在海洋當中,從海洋爆發到邊岸算打個對折,對折是五百米;再打個對折,二百五十米,怎麼得了!撲到海岸,一百米都不得了,這沿海的城市幾分鐘就沒有了。有人告訴我,居住的地方距離海岸直徑兩百公里那是安全地帶,距離海岸兩百里之內的都不安全。不必去找安全地方,不必去逃難,逃難這個念頭就錯誤,災難還沒來你自己先慌了,你自己先在這受難了。一心念佛,你念佛佛力加持你。我們相信,如果佛菩薩還需要我們在這個世間,那就是有任務,幫助處理善後,這工作非常辛苦。如果我們不能倖免這個災難,災難正好我們感謝它,它送我們到極樂世界,我們抱著感恩的心來應對。
佛法是教學,釋迦牟尼佛從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一直到圓寂,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一天空過,我們要記住。不是在教學的時候要讀經,迴向給我們周邊的眾生。教學是將自己學習的心得與大家分享,不是在講堂講學的時候,我們讀經也跟大家一起分享。所以這個地方這一句很重要,菩提心所起的願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處,純一妙善,備具眾德」,菩薩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普賢、文殊乃釋迦如來之二脅士,侍佛左右」。華嚴宗所供的三聖,中間是毘盧遮那佛,代表法身佛,左右兩邊,佛的右手是普賢菩薩,佛的左手這邊是文殊菩薩。普賢表行門,文殊表智慧。在華嚴會上,這兩位菩薩是上首。「又普賢菩薩為一切諸佛之長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明,一切諸佛是以德行為主,也就是具體說出十條大願,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普賢菩薩做到了。這十願做到,所有一切法門都離不開十願,就全都做到。所以《四十華嚴經》第四十卷偈頌裡頭說,「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尊。可見普賢正是如來法身之所流現」,從法身流出,為我們所示現的這是自性。
法身,毘盧遮那佛就是法身,沒有形相,那我們現在畫畫把他畫成一尊佛像,我後面這個背景當中就是毘盧遮那佛。毘盧遮那是梵語,它的意思是遍一切處,遍一切處這個像怎麼畫?畫不出來。毘盧遮那佛這個法身它沒有相,像前面所說的,它沒有物質現象,它沒有精神現象,它也沒有自然現象,它遍一切處。佛為我們說這樁事情,這是我們自性的本體,強名,勉強給它稱個名字叫法身,可不能執著它。畫出來這是表法,千萬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從法身起用,那就是示現、應化,化作等覺菩薩,法爾如是。化作等覺菩薩(等覺大士)這是應。自性有感,哪些人感?實報土裡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有感,佛就有應身。「襄讚釋尊,演唱聖教」。釋迦牟尼佛在這個地方教學,法身如來以文殊、普賢這個身分出現在這世間。釋迦牟尼佛教學這是感,毘盧遮那就有應。毘盧遮那是所有一切妙覺如來共同的名號,毘盧遮那,遍一切處,名號意思是遍一切處。所以他的示現,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示現沒有時間、沒有空間,來協助釋迦牟尼佛。演是表演,唱是唱和,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菩薩來協助,佛所說的你看他們都做到了,現場給你表法,讓大家感受更為親切。
「若據密教」,這密宗所說的,「普賢即是密教初祖金剛薩埵」,普賢菩薩是密宗裡頭的第一個祖師,始祖,金剛薩埵。「金剛薩埵即是金剛手菩薩摩訶薩」,在《聖無動尊大威怒王祕密陀羅尼經》有這麼一句經文,「此金剛手是法身大士,是故名普賢」。我們知道,本經菩薩眾裡面依普賢菩薩為第一個上首,他所代表的淨密不二,淨土跟密宗是一不是二,這個意思深!「又金剛智之《五祕薩訣》」裡面說:「金剛薩埵者,即是普賢大菩薩異名也。亦名一切如來長子,亦名大阿闍黎。本經《德遵普賢第二品》中,復有為教菩薩,作阿闍黎」,這兩句話。「今此經中,普賢大士,列最上首,正顯密淨不二。故先師夏老云」,夏蓮居老居士說的,「淨土即是密教顯說」,那密宗就是淨土的密說。「藏密紅教祖師蓮花生大士,即阿彌陀佛之化身佛」。所以密教裡頭求不求生淨土?有,有求生淨土的。當年章嘉大師告訴我,學密要先從顯教下手,因為密是顯的密說,顯教不通,密你沒辦法理解;顯教通了,對密你就了解了。
密裡面最重要的是信心,信心非常難建立。什麼樣人能相信?我們一般所理解的,正是《彌陀經》上所說的話,「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那學密的人是什麼?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他能信,雖然他不能夠理解,他能信,信就管用。為什麼?他是真信,他用的是真心。我們中國諺語有一句話說,誠則靈。人心真誠到極處,就有靈驗的事跡發生,真誠到極處就靈。為什麼?語言有障礙,意念有障礙,真誠心沒有障礙,真誠心是真心,沒有障礙,沒有障礙全就通了,所以就有感應。最明顯的,我們跟這些小動物真誠心跟牠交流,牠不會怕你;特別是真誠的愛心,牠會感動。在對植物的實驗,它們很容易感動。因為它們的報比人重,它們造的業比人輕,人造的業太重了!對於這些高深的現象,無論是理是事懷疑,對於聖賢教誨懷疑,一定要等科學家實驗證明出來了他才相信,沒有看到證明的報告他不相信的,縱然相信的話也叫半信半疑,不是真信,不是真信就無法溝通。人跟小動物溝通,人跟無情的生物溝通,像山河大地,然後人跟鬼神的溝通,不同維次空間生物的溝通。不是不可能,有可能,而且並不是一樁難事,難在什麼?菩提心發不出來,難在這裡,菩提心真發出來就全都通了。這樁事情求人幫助沒有法子,佛菩薩沒有法子幫助你,自發,是你自己事情。真相信,真的明白,不懷疑了。我們從懷疑到半信半疑,到不懷疑,經歷很長一段時間,幾十年,鍥而不捨,一面學,一面通過自身的經驗逐漸相信了。相信還要往前進步,這個路子長。《華嚴經》上從初信到等覺五十一個階位,可見得這是一條很長的道路,要一個方向、一個目標,鍥而不捨。天天有進展,年年有進步,你法喜充滿。有疑不怕,怕的是不精進,不精進是最可怕的,有疑還能精進,精進可以破疑,會有覺悟的一天。
我們看底下這段文,「故紅教尊崇彌陀,勸生極樂,遠盛於其它教派。密淨不二之旨,于本解中,暫不詳論」。這一科我們就學習到此地。下面第二位,表法的是「禪淨不二」。普賢代表密淨不二,文殊師利菩薩代表禪淨不二。我們看這位菩薩。
「文殊師利,亦云曼殊室利。此云妙首」,翻成中國意思是妙首,又翻成「妙吉祥」,也翻成「妙德」,「是諸佛之師」。在這個地方我們要特別注意,我們想成佛,佛怎麼成就的?這個地方你看,沒有離開妙,妙首、妙吉祥、妙德,這是諸佛之師。這妙到底妙些什麼?妙是自性本具的智慧。賢首大師《還源觀》上四德,第一個就是妙,「隨緣妙用」,是自性般若。在哪裡顯示?在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把隨緣妙用表演得淋漓盡致,真妙!能隨一切染淨緣,我們講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統統可以隨順,一塵不染,這就是妙。不妙是什麼?不妙就染著。什麼叫染著?起心動念就染著,分別執著是嚴重的染著。無論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六根接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妙!這叫妙用。妙用,這個字意思很廣,自受用,成就自己的清淨平等覺;他受用的,成就他斷惡修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這是在他的妙用,自他都妙。所以佛經上講的妙,妙慧,智慧。這就是諸佛之師。
「《放缽經》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師利之恩也」。這個我,釋迦牟尼佛說的。釋迦牟尼佛成佛,文殊師利之恩。「過去無央數諸佛」,就是無數無盡那些諸佛如來,「皆是文殊師利弟子」,這過去。將來呢?「當來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將來,我們這一批修行的人將來成佛,也是文殊菩薩威神力所加持的。文殊菩薩代表自性般若。「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我們學佛的人,沒有離開情執,總是把佛菩薩看作是一個人,來求佛菩薩加持。有沒有效?有效,不是沒有效,但是你不會開悟,因為你有情執,你情執破掉的時候你會開悟。你不知道文殊菩薩從哪來的,自性般若,我們心有感,他來應化來的,他是自性般若的化身,這個道理一定要懂。阿彌陀佛從哪來的?阿彌陀佛是從自性般若智慧功德之所成就的。沒有智慧就沒有四十八願,沒有四十八願就沒有五劫修行,沒有五劫修行就沒有極樂世界。佛說心現識變,這是真理,極樂世界也不例外。世間小兒離不開父母,離開父母他的生命就失掉了,修道的人不能離開智慧。智慧還得加個字最好,定慧。為什麼?慧從哪裡發?從定中發,心定不下來就沒智慧。心要定下來必須要能捨、能放下。什麼都能捨,為什麼?沒有一樣是真的,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己,就是自己的真心,一切法是心現、是識變。一切法不離自心,一切法就是自己。你能常作如是觀,把這樁事情證實。別著急,著急就錯了,為什麼?心完全定下來,事實真相就見到了,著急這個心見不到,所以不能著急。
文殊、普賢兩尊菩薩,修學大乘的人不但是最好的榜樣,是不能離開的一個典範,依智慧、依願行,下手從願行下手。這章嘉大師早年教我的,看破、放下,文殊表看破,普賢表放下。必須看破才生智慧,智慧現前你才能真放下,你才歡喜放下。一般人這是很不容易的,他執著,他不肯放下,拼命在追求,過錯在此地。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