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七百四十七面,第一行:

  「《彌陀要解》云:同居淨土是增上善業所感」,這句話是蕅益大師講的。下面是念老說的,「以念念即佛,為成佛之親因緣。淨念相繼,乃等無間緣。以佛號為所緣境,乃所緣緣。言增上者,總攝前三緣,有大力用。」這個地方講到相宗所說的四緣生法,任何一法生起都有緣,因是阿賴耶識裡頭本來具足的。我們用植物來說就很容易了解,譬如我們要種桃,桃的種子桃核,那是親因緣。桃核,實在說如果把它放在一個玻璃瓶裡面,它永遠不起作用。那就是什麼?它只有親因緣,它缺少其他的緣。植物來講,最重要是增上緣,它有所緣緣,它還有無間緣。所緣的緣,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都屬於本身具有的。這個桃裡面的核仁,它希望能夠長成桃樹,這就是它所緣的一種緣,而這個力量還不能夠間斷,如果間斷了它就不能成長,所以本身一定有這三種緣。

  這三種緣,實在講一切眾生都有,在過去我們把它分作兩個,一個是心法,一個是色法,像物質是色法。色法,這兩種緣你看不見,現在我們知道它有。為什麼?色跟心永遠不能離開。彌勒菩薩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就是一微塵,微塵是色法,色法裡面有心、有受想行識,受想行識是心法,色跟心永遠不能離開。所以整個宇宙統統是一個有機體,也就是說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無論是動物、植物、礦物,乃至於電子、粒子,現在所講的量子,小光子,沒有例外的。這是最近才發現的。因此,一切法的出生都離不開這四種緣。心法是最明顯的,譬如桃核它需要增上緣,增上緣是土壤、肥料、陽光、空氣、水分,這些東西統統具足,它就能長得非常好,將來開花結果,緣具足。現在我們從心法來說,像經上所講的,我們有成佛的種子,這是親因緣。佛說過,「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親因緣。一切眾生包括植物、包括礦物,只有《華嚴經》說到,其他經沒說。《華嚴經》說的是「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情,我們今天講生物;無情的呢?非生物,不是生物,不是生物就是礦物。植物都是生物,它會生長,植物;礦物不會,沙灘上一粒沙不會生長,石頭也不會生長,那是礦物。《華嚴》說得好,情跟無情同圓種智,同圓種智是什麼?成佛。

  生物成佛,我們沒有問題,礦物成佛,我們都成了問題,礦物怎麼會成佛?到現在我們才曉得,原來礦物裡頭有受想行識,它知道,它能看、能聽,知道我們的意思,就是有情眾生的意念它全都知道。有情眾生,我們講包括生物,就太多太多了。所以現在我們想到,整個宇宙確確實實是像一個非常精密的網路,電網,你看不到它,但是它存在。我們身體,不但身體,每一個細胞,礦物裡頭每一粒塵沙,它放不放射?放射。為什麼?所有一切物質它的存在都是屬於波動,波動就是放射,它有頻率。科學家告訴我們,頻率慢的就變成礦物這一類東西,頻率快的它就變成像我們的皮膚、肉體,再快的就變成電波、光波、無線電波,它就變成這些東西。所以我們起心動念是意念在那裡振動,念頭在動,這個念頭不是物質,起心動念。可是物質現象,我們這個身體肉體每一個細胞也在動,動的頻率確實不一樣。我們的指甲它的頻率就慢,我們這肉體它頻率就快,內裡面,我們的血液頻率就快,骨骼頻率就慢,它都在動,連整個山河大地,所以沒有一樣東西是不動的。

  大乘經裡面講的這一念,非常有道理,這一念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裡頭的一念,我們現在用秒來說,一秒鐘大概有一千六百兆的念頭,那個裡頭的一念。因為念念相續,無間!它不間隔,一個一個,前念滅了後念馬上就生。一個念頭就是一個宇宙,前面這個念頭跟後面念頭不一樣,所以這個宇宙之間變化太大,我們在《還源觀》上念到的「出生無盡」,就是這個意思。波動的頻率,頭一條講「周遍法界」,念頭才動,你看這個速度多快,遍法界虛空界全部都收到,這個頻率都收到了。每一個粒子、每一個光子不斷的發出信息,同時它也收到遍法界虛空界的信息,它是活的,它是有機的,我們無法想像,這是非常無法想像的一種精密的一個網,網狀的東西。念頭如果是善,善的境界就現前,沒有一樣不善,念頭不善,你全都壞了。西方極樂世界念念都善,念念什麼?他念念是阿彌陀佛。我們今天知道,阿彌陀佛是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十方諸佛剎土無量無邊,世尊對我們很愛護,慈悲到極處,為什麼不勸我們往生其他佛國土,勸我們到極樂世界去,什麼原因?大乘經裡面說得很多,不但世尊這樣勸我們,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如來都勸他們世界的眾生,也就是佛弟子們,都到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肯定是遍法界虛空界美好的中心,善好的核心,到這個地方才真正見到大圓滿。

  這種大圓滿怎麼來的?世尊在這個經上告訴我們,是法藏比丘以大慈悲心發四十八願,又以五劫時間修成的。這個修是什麼?這就是緣。四十八願是什麼緣?是所緣緣。由四十八願的功德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法藏比丘的所緣緣沒有間斷,而且他的所緣緣是等無間緣的,他沒有雜念進去。這個意念是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它是完全相同的,它不是相似相續相,它是平等的相續相,就真的是相續相。這個世界是阿彌陀佛,現在他成佛了,成佛稱他作阿彌陀佛。阿彌陀意思就是無量,佛是覺,無量覺、無量智慧、無量的慈悲,樣樣都是無量,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名號代表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的善美,我們常講真善美慧,沒有比這個更高,沒有比這個更圓滿。所以我們今天念佛就是念這句名號,這句名號四種緣統統具足,把我們阿賴耶識的種子,最善的種子,我們阿賴耶裡有阿彌陀佛、有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什麼?這就是所說的「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是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種子,親因緣,我們自己要知道。我們肯定能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我自己心中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我自性裡面的阿彌陀佛,不向外求,向外求不到。

  今天我們念佛,淨念相繼,這是所緣緣,我們就緣這一句佛號,念念相繼,相繼就是等無間緣,淨念是所緣緣,緣的是佛號。增上緣,我們怎麼知道有這回事情?頭一個增上緣是釋迦牟尼佛,他給我們介紹,我們才知道。釋迦牟尼佛去我們三千年,他老人家的教誨世世代代相傳,這是個增上緣。如果沒有世代相傳,我們怎麼知道?這世代相傳包括結集經藏,把世尊四十九年教學,用文字寫下來流傳後世,這是我們的增上緣。每一代,世世代代的,由這些大德,我們稱祖師大德,他們傳持法門,一代一代傳下去,經本到中國通過翻譯,中國祖師大德相傳到我們這一代的時候,淨土宗已經十三代了,這都是屬於增上緣。這是增上緣,也是等無間緣,也是增上緣,因為它沒有變質,一直流傳下來。道場是我們的增上緣,經本是我們的增上緣,同參道友都是我們的增上緣,所以四種緣統統具足。

  這後面最重要的是菩薩第一善根,這第一善根就是精進不懈,我們只要精進不懈,就成功了。如果緣統具足了,懈怠懶散,不想念佛,還貪戀這個世間福報,那就可惜了,這個種子慢慢你不培養它,它就爛掉。爛是爛不掉,叫金剛種子,這一生不能成就,哪一生具足了增上緣,因為親因緣、等無間緣跟所緣緣都不會間斷。所緣緣就是我們的理想、我們的對象,如果我們所緣緣是名利、是世間的福報,你用正當的方法去求得,果報在人天,人間天上去享福;如果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也能得到,將來果報在三途。所以人間天上、六道十法界,都是眾生所緣緣成就的,你緣哪一個?佛法裡頭法門無量無邊,你緣哪一個法門,你成就什麼樣的果報,緣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

  我們學佛同學當中,我們見到很多,他們不想到極樂世界,他們想到兜率天,想去親近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將來到這個世間來作佛,他們做彌勒菩薩的弟子,菩薩弟子、聲聞弟子,他喜歡這些,不少人!依照方法去修行,四緣具足,他能成就。像虛雲老和尚就在兜率天,我們從他年譜裡面去看,他曾經有一次入定,定中到兜率天,見到彌勒菩薩,還聽了一座經,彌勒菩薩告訴他,你的緣還沒成熟,你還得下去。他在兜率天上看到幾個老同參,都是熟人,這是先往生到那邊去的,這不是假的,他在兜率天上看到的,那真的是往生兜率天了。往生兜率天不容易!比往生淨土可難多了。為什麼?他要修定,修唯心識定,這個修成功你才能去,修不成功是沒有辦法去的。早年李老師把這個事情講得很清楚,唯心識定,像我們這樣的,要有好老師來教,大概要修多少年?估計要修一百五十年。我們哪有那麼長的壽命?它也是一層一層向上提升,提升到兜率天的水平。所以還是這個法門好,臨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這個我們相信可以做得到。那個八萬四千法門要斷煩惱、要修定,沒有戒定,沒有具足這些條件,是沒有法子去的。這也是諸佛如來、諸大菩薩都為我們示現,勸導我們往生淨土,道理都在此地。

  「等無間緣」,這個「等」字要簡單的說一說。等是平等,譬如我們念佛,念阿彌陀佛,前一念是阿彌陀佛,後一念也是阿彌陀佛,但是有的時候斷了、忘掉了,忘了幾個鐘點,想起來又是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還是阿彌陀佛,這個叫等。但是不一定是它有間隔,有間隔的時候它還是一樁事情,這叫平等的。我們念阿彌陀佛,當中又想別的事情,這個就斷掉,這不是無間。所以我們凡夫念頭非常複雜,修什麼法門都不容易成就。不容易成就真正的原因在哪裡?就是等無間緣出了問題,我們講雜念太多、妄想太多,這個就是等無間緣這個緣沒有了,雖有所緣緣,還是不能成就。像我們念佛,為什麼學了這麼多年,念佛三昧沒有得到,還不就是妄想雜念太多嗎?念佛當中夾雜著妄想,那個等就沒有了,無間雖然有,沒有等,你前念跟後念不是一個念頭,你當中有雜念。所以這個字是個關鍵的字眼。念念都是阿彌陀佛,沒有雜念在其中,這叫等無間緣。印光大師教我們三個清楚,這是希望我們真正能夠念念都有等無間緣,用意在此地。佛號從心裡生出來,從口裡念出來,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聽進去,也聽得清清楚楚;這句佛號是第幾聲,記得清清楚楚。他記數只是記一到十,一到十、一到十就這樣記法,不要記數字,也不要用念珠,用念珠分心,說得都很有道理。他老人家一生就用這個功夫,用得很得力,教別人,別人學他這個方法功夫也能得力。

  胡小林居士,很多人認識他,他在過去念佛一直就是功夫不得力,雜念太多,以後看到《印光大師文鈔》上這一段,他就開始練,練得很有效果,他一直練了四個月,才把這些信息告訴我們,確實有效。我們這邊也有幾個同學也在練,果然有效,好。要保持這個效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放下萬緣。我們的緣慮太多,很多牽腸掛肚的事情放不下,肯定還是打閒岔。不能不放下!那工作怎麼辦?工作的時候認真工作,把念佛放下,念佛的時候認真念佛,這樣就對了。工作的時候想著念佛,念佛的時候想著工作,工作沒搞好,佛也沒念好,兩面都失掉,這就錯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下面這句經文,『當知此人非是小乘』,念佛的人不是小乘,淨宗不是小乘。「此人,即如上一心念佛之人」,專修專念。「世多譏念佛為自了,甚至鄙視,是則未了佛意。」世間人,這個誤會的人太多了,我們年輕的時候剛學佛也是這樣的,認為念佛是什麼?大概是釋迦牟尼佛慈悲,一些沒有知識的老太婆,用這個方法去安慰安慰她,完全想錯了。為什麼人家嚮往彌勒淨土而不生彌陀淨土?彌勒菩薩是法相宗的祖師,用現在的話說,高級知識分子,他們所研究的,名符其實的高等哲學。我在初聽方老師跟我講佛經哲學,他告訴我,那個時候的方老師就跟照片上一樣,大概四十多歲,將近五十,應該是這樣的年齡,我二十六歲。他告訴我,佛經裡頭有哲學,真正是世界哲學的最高峰。他說只有一部分,哪一部分?性相二宗。性宗是三論、禪宗,相宗就是法相唯識。他指我的路子是法相唯識。法相唯識我們接觸到之後發現,這是佛教講的心理學,這些經典我們拿來看看,大學心理學系的一些教科書、課本,一比較,那真的是不如它,它講得微細,講得透徹。所以學習這個東西都走兜率天的路子。兜率天幾個人能成就?太少太少了,你要真功夫!

  搞清楚之後,相宗搞清楚之後,要放下,你要放不下就變成所知障。釋迦牟尼佛十九歲去參學,學了十二年,最後還是全盤放下,他才能大徹大悟。那個全盤放下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十九歲離開家庭,把世間的東西放下了,三十歲在菩提樹下,把所學的東西放下了。為什麼?自性清淨心裡頭一法不立。所以自性清淨心,科學找不到,哲學也找不到。為什麼找不到它?我們今天知道了,它沒有現象。科學跟哲學都要有現象,物質現象,或者是精神現象,或者是自然現象,只要有現象,他們就能找,它沒有,你找什麼。自性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沒有它就沒有法,一切法就沒有,一切法是依它而現出來的,所以它能現,所有一切法都是它現的,所以一切法的本體就是它。本體找不到,不是現象,能現現象,能現自然現象,能現精神現象,能現物質現象,自體什麼都不是。佛法難就難在這裡。你怎樣才能發現,你才真能把它找到?《金剛經》上有一句說,說得妙極了,「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你就見到了。諸相非相是什麼?當體即空,了不可得。《般若經》上講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就是諸相非相就見到,見到就見性了。

  我們今天這句話會念、會講,實際上我們沒見到。我們見到的東西都存在,我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怎麼會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想想佛這幾句話是有道理,一直到我們念到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我們有一點彷彿的影子了。我們看錯了,像看電影一樣,怎麼看錯?不知道電影原來是一張一張的幻燈片,它沒有動,我們把它看成一個動的相,實實在在它沒動。錯在自己,不在外面,外面沒錯,我們看錯了,我們想錯了,看錯了叫見惑,迷惑!想錯了叫思惑,見思煩惱。什麼煩惱?不了解事實真相,問題出在這個地方。這個世間人真的很多譏笑念佛是自了漢,真的是鄙視,這些人我們知道,包括我們自己,未了佛意,沒有了解佛說法的真實義。開經偈,經還沒打開,你念這四句偈,「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太粗心、太大意,真的是不解如來真實義,錯解如來真實義,還自以為聰明。法,真的武則天這首偈子作得太好,「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今天真的見到、聽到了,不解如來真實義,你說多可憐。

  「世尊金口親宣,如是之人非是小乘」,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所以今天在現前這個環境裡頭,可以說舉世之人都不學聖賢,都遠離經教,縱然接觸到,帶著很深的誤會、懷疑、迷惘,不能接受,甚至於還批判。所以在目前聖賢教誨、佛菩薩的經教傳承,確實是嚴重的問題,找不到傳承的人。現在回想起來,找不到傳承的人,我們都有責任,我們自己沒做得好,表法沒表得好。傳承裡頭最重要的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然後把成績拿出來給人看,大家就不懷疑了。現在說十年學習一部經、一個法門,都找不到。大乘八個宗,無論是哪個宗,你依照它的方法、理論去修學,十年不改變,肯定有成就。這個裡頭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絕不受外面環境影響,這個條件非常重要,如果受外面境界影響,你肯定失敗。真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確實要放下,一門深入,要做個樣子給後人看、給現代人看。

  「彌陀一乘願海,悉賜大白牛車,唯是一乘,何有二三,故云非是小乘。」如來說這個人不是小乘,怎麼不是小乘?要知道,彌陀是一乘願海,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教學,一乘願海是哪幾部經?隋唐時代古來祖師大德,一乘經只說了三部,第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二部《法華經》,第三部《梵網經》。《梵網經》沒有傳到中國來,傳到中國來只是受戒的戒品一品,這也是一部大經,一乘經。《無量壽經》是一乘願海,這個願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普度眾生。梅光羲老居士在這個經的序文裡面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這也是隋唐時代這些大師們所公認的,《華嚴》是一乘,《法華》是一乘,最後歸宿到哪裡?找這個,最後歸到什麼地方?都歸到極樂世界。《華嚴經》,你看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極樂是什麼?就是《無量壽》,一乘經統統歸《無量壽》,所以這部經稱為一乘願海。《華嚴》好像是長江,《法華》好像是黃河,統統流到大海,流入大海。這是一個很好的啟示,這啟示告訴我們什麼?告訴我們千經萬論都像陸地上的河流一樣,沒有一條河流不歸到大海。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歸宿到淨土。

  我們再看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讚歎阿彌陀佛,尊稱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又看到十方世界無量的這些菩薩,大行菩薩、小行菩薩,統統都到西方極樂世界,這表的是什麼法?豈不是在此地告訴我們,無量諸佛如來在十方他們自己國土裡頭教化眾生,都勸所有的學人,從菩薩到六道眾生,不是都勸他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嗎?這些事實真相我們要把它看清楚,要深深去體會它,然後我們的願心真堅定了,再不會動搖,我們完全明白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生到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為什麼?一切諸佛所教的統統都會歸到極樂世界,這是個中心點,這個是佛陀教育的總部,十方世界那些諸佛那是分部,極樂世界是總部。這個比喻大家好懂,真是這樣,這一點不假。

  「悉賜大白牛車」,這個典故是《法華經》上的,《法華經》上佛舉了一個比喻,講三界火宅,這個長者,大富長者,他們家房子燒起來,小孩不懂事,叫他也叫不出來,他們喜歡玩具,有喜歡玩羊車、鹿車,大白牛車就是馬車,引誘他的小孩,門口有羊車、有鹿車,去玩,出去玩,把他引出來。三界火宅是什麼?就是六道輪迴。等到出門之後,羊車也沒有,鹿車也沒有,只有馬車,平等的,都是賜給你最好的東西。那個羊車、鹿車比喻小乘,聲聞、緣覺。世間人確實有很多人喜歡阿羅漢的、喜歡辟支佛的,那不究竟。引導你出來的時候,統統一律平等,全是大乘。大白牛車是比喻大乘,古時候交通工具運載量最大的是馬車。「唯是一乘」,一乘是成佛,成佛的大道,還不是叫你去成菩薩。「何有二三」,二就是大乘、小乘,三就是聲聞、緣覺、菩薩,這都是假設的,都是屬於誘導,「故云非是小乘」。

  佛復讚揚如是念佛之人,『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這個讚歎實在講太殊勝,你今天要是明白了,貴的是直下承當。什麼人是如來第一弟子?念佛求生淨土的人,佛弟子當中他是第一弟子,你學其他的法門,第二、第三、第四,排下去了。這個話不是我們自己說的,佛在《無量壽經》上講的。「何以故」?這提個問話,為什麼?於一切法門當中,「以念佛法門最為第一故」。為什麼?這個法門能叫上中下根在這一生當中能夠平等成就,下下根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薩,就平等了。這個平等就是此地比喻,悉賜大白牛車,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了,這一點我們要曉得,要肯定念佛法門最為第一,最為難信。「於此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能生實信」,真實信,「如教奉行,故稱第一」。如教奉行,你只記住兩句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行了,你看就這麼簡單。上中下根全能接受,真的是第一。希望我們對這部經要真信、真發願,做如來第一弟子,將來的成就也是第一成就。我們看底下一段經文:

  【是故告汝天人世間阿修羅等。應當愛樂修習。生希有心。於此經中生導師想。欲令無量眾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轉。及欲見彼廣大莊嚴。攝受殊勝佛剎。圓滿功德者。當起精進。聽此法門。】

  請看註解,「右文復勸尊重依止、愛樂修習本經所授之法。」世尊慈悲至極,勸導我們依教修行,千萬不要懷疑。這部經將極樂世界介紹得非常完備,最難得的是把極樂世界的歷史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怎麼成就的,原原本本,不是憑空想像的,也不是天神製造的,確有其人,確有其事,依佛的教誨精進不懈,長時間修學,叫五劫修行,功德成就。「《淨影疏》云:是故已下」,就是這段經文,「勸學此經。以此經中說無量壽,聞獲大利」。這部經佛是專講無量壽,專門介紹無量壽,就是介紹阿彌陀佛。「故設大火滿三千界,亦須從過聽受此經」,我們在裡頭加幾個字,就容易懂了,亦必須從中通過而聽受此經。三千是三千大千世界,用我們今天天文學家的話來說,十億個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統統都是大火,我們也必須從當中通過,要聽受此經。「況餘小難」,這是講災難,再大的災難也攔不住你堅定的信心、堅定的願心。為什麼?這是無比殊勝的利益,你要是失掉,再也找不到。這個比喻也是佛在經上說的。

  「因此經乃是淨宗第一經,於彌陀因地願行,極樂依正莊嚴,三輩往生正因,兩土穢淨因果,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等等,攝無不盡也。」這難得!無論是理,無論是事,都講清楚了,都講透徹了。阿彌陀佛因地的大願大行是我們的典範,我們今天要能夠效法阿彌陀佛,容易太多了,向他學習就行了。怎麼學法?專學這部經,淨宗第一經,也就是說,世尊當年在世,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裡頭的第一經,這是必須要認清楚的。釋迦牟尼佛一生說最重要的一部經是哪一部經?就這一部。為什麼?你照這個修學,你這一生決定成佛。你依其他的法門,要拐彎抹角,要走很多彎路,你才能成就得了。這條道路是直路,不是彎路,是最近的一條路,捷徑。怕你不能相信,所以把阿彌陀佛因地發願修行跟你講清楚,這是阿彌陀佛的歷史,也是極樂世界的歷史,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介紹。到極樂世界去幹什麼?去學習,去修福修慧,把這個道場介紹給你,修學的環境非常完備,老師、學生也都介紹給你。

  三輩往生的正因,這很重要的,怎麼去?上中下三輩各個階層,你到極樂世界去,從小學念起行,當中插班也可以,等於說它有小學、有中學、有大學,你願意從哪裡插進去都行,能力不足,從頭念起。這個處所真正是享福,從頭念起是享圓滿的福報。這個世界一切苦都沒有,所以稱為極樂。這個地方學習只有提升,沒有退轉的,只有進的時間快慢不一樣,有人提升得很快,有人慢慢提升,總而言之,他都提升,他不會退轉。兩土淨穢因果,極樂世界是清淨的因果,我們現在居住這個世界是穢污的因果,都講清楚了,都講明白。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是《華嚴經》上講的四法界,理無礙法界、事無礙法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等等,這是華嚴境界,攝無不盡,都在其中。所以這部經裡頭確確實實是圓滿的法輪,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全在其中,會集得太好了。

  故應『於此經中生導師想』。在佛門裡面導師是佛,佛是我們的導師。這部經就是我們的導師,你學這部經,就跟釋迦牟尼佛學的沒有兩樣,就跟阿彌陀佛修行沒有兩樣。阿彌陀佛在哪裡?在這部經裡頭。釋迦佛在哪裡?也在這部經裡頭。這部經就是釋迦、就是彌陀,要能生這個心。「敬依經教,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真誠,恭敬,印祖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我們要圓滿的誠敬心,依教奉行。教我們發菩提心,我們就採取蕅益大師的教誨,全心全意,或者說一心一意,這一生當中就一條路子,西方極樂世界,一向,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極樂世界,一個願望,親近阿彌陀佛,一向專念。

  「世尊復云:凡欲令無量眾生速證不退,及為欲見極樂廣大莊嚴、殊勝佛剎,願隨佛學,亦自攝受佛剎。如極樂之廣大殊勝,普被諸根,廣攝萬類,以圓滿功德者,當起精進心,聽受此法門。」這個鼓勵我們,太難得。第一個是四弘誓願的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你要真有這個心,欲令無量眾生速證不退,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你學了《無量壽經》,你真正做到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就能做到,你一做到,別人就相信,別人就能接受。要想見西方極樂世界廣大莊嚴、殊勝佛剎超過一切諸佛剎土,莊嚴不是富麗堂皇,富麗堂皇是自然的,為什麼?稱性。它不是人工設計的,也不是人力去建造的,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全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的自然成就,這是我們世間人講的福報,他的福報太大,自然變現出這個世界。

  前面我們讀過法照法師,法照法師是我們淨宗第四代的祖師,他朝五台山,見到大聖竹林寺,無比殊勝莊嚴。大聖竹林寺是人工設計的嗎?是人工建造的嗎?不是,他有緣他去就看到,看到那麼多的菩薩在那裡聽經,文殊菩薩講經。離開之後感覺得很幸運,真正看到文殊菩薩的道場,離開一路上做記號,下一次來的時候可以找到,再回頭一看沒有了,是一片青山,什麼也看不到了。真的,不是假的。這是什麼?文殊菩薩功德的成就,真實功德自然變現出依正莊嚴。我們這個世界的菩薩道場、阿羅漢的道場,乃至於福報大的天人道場,都能看到,何況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樣的修行功德,自然成就殊勝莊嚴廣大的佛剎,我們能夠相信,我們讀到了不會懷疑。「願隨佛學」,這麼好的一個老師,我們要不去跟他跟誰?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的勸導我們。你要問為什麼?為什麼釋迦牟尼佛這樣勸我們?佛看我們跟他是一體,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在這個地方體現出來了。我們自己愚昧無知,還曾懷疑心,還要問他為什麼,到我們認真修學到一定的程度就恍然大悟,悟到什麼?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自己是一體,我們對一切眾生也像諸佛如來那樣的慈悲。

  「亦自攝受佛剎,如極樂世界之廣大殊勝」,這是真的。夏蓮老常說,「我念彌陀,彌陀念我」。真的不是假的。我心中有彌陀,彌陀心中有我,我跟彌陀是一不是二,這個關係多親切!我們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剎土,問問,是不是我們自己的?真的是自己的,如果不是自己的,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就講不通了,我們自己清淨心念出來了,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自己清淨心的功德變現的,又是阿彌陀佛變現的。這就是現在科學家講集體意識,是我們的意識跟阿彌陀佛的意識集合在一起,你說是彌陀的淨土,行,講是自己淨土,也行,自他不二,自他是一。自攝受佛剎,如極樂世界廣大殊勝,跟它一樣的。「普被諸根,廣攝萬類」,這個被是加被,就是加持,普遍加持無量無邊的眾生,不同的根性,也像阿彌陀佛一樣廣攝萬類。遍法界虛空界,你看他度的對象,我們今天講幫助、協助,哪些對象?上面到等覺菩薩,下面到地獄眾生,到花草樹木、山河大地,沒有不攝受的。「以圓滿功德者」,這樣功德才叫做圓滿,一個也沒漏掉。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眾生都在阿彌陀佛心光普照之中,這個就是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佛心是大圓鏡,遍照法界,圓滿功德。我們要能夠希望像阿彌陀佛一樣,這個心應當要有。我們在前面讀過,阿闍王子聽到釋迦牟尼佛說法,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聽了歡喜,都起了個念頭,希望我自己將來作佛像阿彌陀佛一樣。這些人有善根、有福德,沒有善根,沒有福德,他聽了,他不會發這個念頭。我們今天聽經聽到這裡,明白了,搞清楚了,一定像阿闍王子一樣,要生這個念頭,我要到極樂世界,我到那邊成佛,跟阿彌陀佛一樣,然後才能夠幫助十方一切苦難眾生。

  後面,「當起精進心,聽受此法門」。前面跟我們講真誠恭敬,末後勸導我們精進,都是聽受這個法門,此法門就是這部經典。要會聽,體會到經典裡面所說的甚深義趣,要會聽,聽了之後要能夠完全接受,像孔老夫子一樣,信而好古。夫子這句話跟佛家信受奉行是一個意思,信是信受,好古就是奉行,喜歡!喜歡哪有不學習的道理?不認真去學習,他不喜歡,喜歡肯定認真學習。所以信而好古就是信受奉行。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為求法故。不生退屈諂偽之心。設入大火。不應疑悔。何以故。彼無量億諸菩薩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門。尊重聽聞。不生違背。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是故汝等應求此法。】

  右段,右面這一段,「復深勸大眾」,真的是勸導我們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我們看到世尊苦口婆心勸導大眾,「堅信此淨土法門與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淨土法門第一經,關於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介紹得最清楚、最完備的一部經典。這段文一開頭就說,『為求法故,不生退屈諂偽之心』。「蓋以四弘誓願中,法門無量誓願學。何況此淨宗乃第一之法,而此大經復是淨宗第一之經。」四弘誓願是諸菩薩的總願,菩薩無量的行願不出於這四個範圍,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也不出這四個範圍,所以這是諸佛菩薩弘願的總綱。第一句,「眾生無邊誓願度」,實在說,真正弘願就這一句,慈悲到極處!眾生無量無邊,發這個大願要去幫助他、要去協助他。幫助他什麼?終極的目標幫助他們成佛;眾生的業障習氣太重,不得已而求其次,幫助他破迷開悟;業障極重的,幫助他們斷疑生信,這三個等次,上中下三根。對下根要幫助他斷疑生信,這才能得度,慢慢去誘導他,已經有基礎了,要幫助他破迷開悟,最後幫助他轉凡成聖。

  方法第一殊勝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論是什麼樣的根性,上中下三根統統得度。其他法門不是,有些法門,像阿含專度小根,首先幫助你不入三途,這個太重要了。佛怎麼教你?教你十善業道,教你孝親尊師,教你慈心不殺,你在六道裡決定不墮三途。心量再大一點,這個還不滿足,希望更好一點,佛就教你認識六道輪迴苦,你得要有心出離。真正發這個心,教你受持三皈,具足眾戒,教你修定,幫助你開智慧,向上提升。根性利的,他就脫離六道輪迴,生到佛的淨土,四聖法界是淨土。心量更大的,這還不夠,希望能夠得到圓滿的大覺,那佛就是教你導歸極樂。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善巧方便,包括《華嚴》、《法華》,最後都是導歸極樂。世尊專門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經典,三經,大家都曉得,《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這是專講的,淨土三經。在講其他經典當中附帶介紹的,勸導大家求生極樂世界的,這樣的經典有二百多種。所以古德有說,世尊對於這個法門處處指歸,顯示出佛的悲心、佛的願望,無不希望你在這一生當中往生到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你決定一生究竟圓滿。

  念老在此地說,「彌陀因地發心曰: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這是勉勵我們的。供養恆沙聖是修福,求福果報在人天,出不了六道輪迴,不如堅勇求正覺,堅定信心、勇猛精進求正覺。「求正覺者首應求正法」,沒有正法哪來的正覺?什麼是正法?「故不應自生諂偽之心」。諂偽,下面有解釋,我們看下面,『退』是退轉,『屈』是彎縮,我們現在人講的彎路,『諂偽』是虛偽,這是障礙,菩提大道上的障礙。你要有智慧,要認識,要知道避免,頭一個決定不退轉,第二個不要走彎路,第三個不可以虛偽。菩提心第一個,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菩提心,無論是順境、是逆境,對一個發菩提心的人來說,統統都是增上緣,都是幫助自己提升、幫助自己精進,好事,不是壞事,自己要認識。

  一般人順境、善緣容易生貪戀,這一貪戀就退轉,就彎路,就諂偽了;逆境現前,惡緣現前,就生怨恨,也退轉了,甚至於還生報復的心,不知道所有一切眾生、所有一切境緣都是佛菩薩在幫助你,你自己要覺悟。逆境、惡緣不生瞋恚,永遠用一個平常心,平是平等,常是永恆,換句話說,就是用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的體就是真誠,人沒有真誠,哪來的清淨平等覺?對待外面一切人一片慈悲。慈悲是什麼?真誠的愛心,清淨的愛心,平等的愛心,正覺的愛心,待人接物。對我好的人,慈悲,對我不好的人,也慈悲,毀謗、陷害我的人,對他還是慈悲,決定沒有打折扣,看到他有困難,一樣熱情伸出援手幫助他。不要說這個人他害過我,我不要理他,錯了,那不是菩薩。我們要能做到,這些都是經典上教導我們的,我們能夠依教奉行,這就對了。

  下面說,『設入大火』,「設」是假設,蓋謂倘因求法,身入大火,亦『不應疑悔』。當如彌陀因地「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始是深信切願。我們在今天好像也遇到這種環境,很多同修、社會大眾憂心忡忡,災難這麼多。確實不是好現象,從今年三月,全球嚴重的災難一個月比一個多,一次比一次嚴重。我估計八月會超過兩百件,真的超過了。九月會更多,月月都往上升,這個事情不是好事。我們怎麼辦?阿彌陀佛給我們做了榜樣,再苦,我們的信心、願心永遠不退轉,這是什麼?這叫深信切願,災難來了不驚不怖。我常常講,災難來了,應當百分之八十的人是被嚇死的。什麼人會留下來?若無其事,不在乎,這個人會存下來,什麼災難來了他也無所謂,能承受得了,不以為意,他就很容易輕易就過去了。千萬不要害怕,一心念佛。念佛,要深深相信這一句佛號能消一切罪孽,不要再用別的方法了,就這一句名號,你要相信。我們從今天起念念不離佛號,這一年的時間就能夠超越!不在共業當中自然會留下來,在共業當中就往生極樂世界,我們念頭一動,佛就來接引,我們的功德就圓滿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