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六百九十七面,第七行經文看起:
【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我於此世作佛。以善攻惡。拔生死之苦。令獲五德。升無為之安。吾般泥洹。經道漸滅。人民諂偽。復為眾惡。五燒五痛。久後轉劇。汝等轉相教誡。如佛經法。無得犯也。】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右」,就是前面念的這段經文,「以經法漸滅,燒痛轉劇,故復誡令捨惡修善,奉持經法」。佛滅後這些狀況,其實佛都知道,沒有一樣不知道的。看到經文,想到世尊當年在世慈悲到極處,反覆的叮嚀、告誡,一定要懂得捨惡修善。佛是這麼樣教人,我們看看幾乎所有各個族群的聖賢,各個宗教的教主、創始人,都是一樣的慈悲,一樣的口氣,叮嚀、囑咐我們後人。在過去二百年前的中國人,大多數都能夠接受,也能夠依教奉行,所以社會還算是安定、和諧,居住的環境確實是像前面經文所說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可是往後的人對於聖教逐漸疏忽,信心衰了,不是沒有,裡面確確實實有了懷疑,尤其是西方工業革命之後,把近代科學的文化帶到中國來,科學的精神最重要的是懷疑,於是我們對傳統文化開始懷疑,對祖宗開始懷疑,對儒釋道懷疑,但是那個時候還有人學,所謂是守舊的這一派。但是再往下傳,守舊這一派傳人少了,愈來愈少,趨向於科技的是愈來愈多,一直到今天,守舊的人幾乎沒有了,有也無能為力。就像佛在此地所說的,「經道漸滅,人民諂偽,復為眾惡,五燒五痛,久後轉劇」。這就說現在,我們今天社會狀況,佛統統都說出來了。可是災難的頻繁,社會的動亂,和人活在世間沒有安全感,更談不到幸福。所以從每一天我們看到自殺,就能體會到他為什麼要自殺。奇怪的是自殺的年齡到小學生,十幾歲未成年人,他為什麼要自殺?這些都是嚴重的社會問題。從經文裡面看,佛在這裡教我們「轉相教誡」,這句話是救苦救難的唯一方法,聖賢的東西得要教。如果這個世間有十幾個二十個人教,我相信人民是會回頭的。現在可以用這些工具,衛星電視、網際網路。現在的印刷術進步,成本大幅度的降低,書籍可以大量的印刷流通。但是一定要有人去做,一定要有人去教,這問題才能解決。教的人心要像佛心,佛是什麼心?真誠的愛心。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甚於父母念子』。「《會疏》曰:父母限一世」,父母對子女的情愛是一世的,一世過去就沒有了,再也找不到了,但是「佛於無量劫」,佛對眾生愛護,無論眾生在哪一道,佛沒有不照顧的,佛照顧我們是生生世世,只要我們能接受,我們不排斥,這個緣決定會遇到,佛菩薩為我們安排。「父母不平等,佛常平等」,佛對於一切眾生平等愛護,因為佛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父母有分別、有執著。「父母惡不孝,佛愍惡逆」,這不一樣。子女不孝,為什麼不孝?報怨來的、討債來的,那肯定不孝,父母厭惡這些兒女,可是佛不然,眾生做五逆十惡,佛菩薩不會怪他。你要問為什麼?因為佛沒有分別執著,佛知道這些造惡的人是什麼原因,他曉得。我們前面讀過,沒人教,佛真是非常憐憫這些造惡的眾生,說出他們,先人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就是沒人講。
所以教育,教育的根是在家庭。中國五千年來社會可以說長治久安,動亂的時間都不長。春秋戰國是因為沒有統一,那個時候是諸侯國。秦始皇統一之後,十五年亡國。為什麼會亡國?他用的方法錯誤,用法律、用武力,武力可以奪取政權,不能治國。十五年亡國,漢取而代之。漢武帝就聰明了,就想到治國要用什麼方法,他知道「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句話他懂。教什麼?那個時候諸子百家,學說多而且雜,每一家都很有道理,都很有見地,用哪一家來做為國民教育,這是當時大家討論的事情。武帝最後接受董仲舒的建議,採取孔孟學說。孔孟在當時跟諸子百家地位是平等的,沒有超越,漢武帝這個決定,把孔孟的地位提升了,變成諸子百家之首。這是孔子跟孟子作夢也沒想到的,在世的時候不得志,沒想到後世採取他們的學說、他們的主張,做為治國最高指導原則。這個決定影響中國兩千年,可以說一直到清朝末年,這兩千年改朝換代很多次,可是這個政策一直傳下來都沒有改變。只是到民國不要它了,這個疏忽帶來這一百多年的災難。
所以現在有不少人又想起古聖先賢的東西,古聖先賢這個火還沒有熄掉。在佛門裡面,晚近印光大師極力提倡,這就是說佛門有一些守舊的把這個薪火傳下來了。李老師非常守舊,一生全心全力在這上下功夫,念念想找傳人,一生沒有遇到,我們這幾個人跟老師比相差太遠了。年輕的時候沒有學習的環境,所以學習的時間不長,自己要顧到生活,沒有人指導,學習非常困難。所以佛法裡面常講,心安而後道隆。在這段期間當中心安不下來,這是戰亂的最後,國家沒有統一。一直到今天,幾個人能夠把心安下來好好的去做學問?每天看到這個世界所發生的信息,都會叫人憂心忡忡,大環境讓我們不能夠心安。小環境,在家人要為事業,要照顧家庭生活,勞碌奔波,出家人沒有道場,也是非常辛苦。想到過去古時候他們修行,住在一個山上,幾十年不下山,我們多羨慕,他們有福報。這個道場裡頭真有道,道場裡頭培養人才。佛跟道都有寺院、有道場,儒家有書院,都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民國沒有了,民國一直在動亂。這是把我們這一代衰的外在的原因說出來了。內在的,我們的根性不如古人,差很遠,儒釋道的承傳都比不上上一代。
民國初年不是沒有人,是有人,但是軍閥割據,社會動亂。歐陽竟無辦支那內學院也只辦了二、三年,戰亂,你不得不停辦。應慈法師辦華嚴大學,一年多就停了。太虛大師的閩南佛學院在廈門,中日抗戰的時候他們搬到四川去了。這多困難!師資不如過去,學生也不如過去,我們想到這是衰。真正有使命感的人,真正有發心的人,不怕苦的人,太少了。佛提出兩個條件,就是承傳佛法的人,第一個以戒為師,第二個以苦為師。不能持戒,不能吃苦,這個重擔你擔不起來,要能持戒,要能吃苦。現在我們這麼多年下來,要能忍辱,什麼都要忍,你不能忍就不能成就。你真正學好,現在人不讚歎你,還得毀謗你,你還繼續幹嗎?真正做個幾十年,成績做出來了,人家才會覺得你還不錯。肯不肯幫助你?難,不容易。所以這是一份非常艱苦的古文化事業,所以年輕人不願意學,太苦、太難,沒人幫助你。
我們再往下看,「父母養色身,佛於內心」,佛養我們的法身慧命。「故云甚於」,這就是佛對我們的恩德超過父母,你一定要認識,你不認識就不知恩,不知恩,報恩的念頭生不起來。「意謂佛以平等大慈,於無量劫養我慧命,遠非父母所能及,故云甚於父母也。」這是真的,我們今天學佛不是這一生的緣分,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在學習,決定不可能在一生一世遇到佛法成就的,不可能的。所以每一個同學都不是偶然的,過去生中總有很多世學佛,你遇到這個法門你才會相信,你才會接受,你肯修,動個念頭想發心求生極樂世界,這不是小事情,這不是偶然的事情。所以佛的恩德確確實實甚於父母。
『此世』是指我們現在五濁惡世,我們當前這個世界,活在這個世間是非常辛苦。我們有煩惱,在這個世界上誰沒有煩惱?佛都看清楚了,都把現實環境給我們說出來了。生在這個時代不好,這是劫濁,戰亂的世界。科學,細心去思惟,科學這個時代也是濁世,現在非常明顯,為什麼?帶來的染污,心理的染污、精神的染污,現在物質環境的染污,濁惡!修行很困難。『以善攻惡』,我們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見解,不善的言行,經上所講的貪瞋痴慢疑,傳統文化所講的怨恨惱怒煩,道家也是這樣說法的,儒也是這個說法,我們統統具足。現在更加上科學技術帶來的災難,這是佛在經上講的「飲苦食毒」。這就是說科技文明帶給地球的染污,生態平衡失掉,自然的環境沒有了,自然是最美好的,自然被破壞了。特別是農耕,過去農耕是人工來耕種,那是自然的,現在用機械化,用化肥、用農藥,這不是自然。現在我們吃的東西,實實在在說,我們自己種的跟五十年前味道已經不一樣了。這什麼原因?土壤壞了,土壤含著有毒素在裡頭。蔬菜水果味道跟從前不一樣,樣子看起來差不多,或者比過去更好看、更大,但吃起來不是味道,養分就更不必說了。
這下面說,「佛說善法,降化眾生之惡,以消五痛,以滅五燒。惡即指五惡」,五惡是殺盜淫妄酒。能降化眾生之惡,真正接受佛陀的教誨,你不敢殺生,你不敢偷盜。為什麼?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對你決定沒有好處,你在造惡,你的果報是五痛,痛是痛苦,那是現世,花報,將來的果報一定在三途。為什麼?人是善道,六道裡的善道,人天是善道,善與善相應,你才能夠保住人身。這個要不是佛給我們說出來,我們全疏忽了,不知道事實真相。我們這一生得人身,過去生中修的五善。五善是什麼?五戒、十善。經上講得很清楚,上品五戒十善生天,欲界天,中品五戒十善人道,得人身,下品五戒十善是修羅道。修羅道不好,修羅雖然有福報,他一生會造很多罪業,修羅死了之後幾乎都到地獄,會把你轉到地獄去,所以那不是個好地方。真正是善道就是兩道,人、天。我們認真在這一生當中守定了,決定不犯五戒,決定遵守十善,來生不失人身,來生再到人間會比這一生更幸福,這是肯定的,因為這一生學佛、修善,在修學的道路上慢慢向上提升,不會墮落。所以佛的教誨能幫助我們化解五惡,把裡面貪瞋痴慢疑化解,不能完全消滅,貪瞋痴慢疑有,但是不會很過分。如果貪瞋痴慢疑斷了,那你肯定是到天道去了,你不會在人道。
天人的福報大,我們講四王天,四王天的福報我們都不敢想像。佛告訴我們,四王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五十年,人間活一百歲,在四王天裡面是兩天。四王天的壽命五百歲,是他那個地方的五百歲,不是我們這個地方,我們這個地方的五百歲只有他那個地方的十天,它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五十年,它的十天不是我們人間五百年嗎?愈往上面去福報愈大,忉利天的一天是人間一百年,他們的壽命一千歲,你單單從這裡想,你就知道福報多大。所以世間人都希望生天。上品的五戒十善就生天,最高能生到忉利天。過去曾經有人告訴我,孔子在忉利天,老子比他高,老子可能在四禪天。如果照老子自己所嚮往的,他不想要這個身體,他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如果不要這個身體的話,他就到無色界天去了,色界天有身體,無色界天就沒有身體了。那是要相當的定功,我們相信他有,道家坐禪,喜歡清淨無為,所以他就會超過欲界。
能夠消五痛、滅五燒,這是當然之事,佛確實能幫助我們這個,這些都是小事。佛教導我們行五善、去五惡,前一品講得很多。十惡、五惡決定要斷,決定不幹。最難的是口業,妄語。很多從事於商業的這些同修,我遇到很多,做生意不妄語不行,不妄語不賺錢,這個沒有辦法戒掉的,問我怎麼辦?其實人不知道,你能不能賺錢是命,你命裡有的,它統統會來,你命裡沒有的,你用什麼方法它也不來。這個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不會再妄語、不會再騙人,你就會說老實話了。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對你有一定的好處,你的命裡財富會增長,不會損失掉,你為什麼不幹?如果說是妄語、兩舌,用不正當的手段去賺來的錢,你命裡的財已經打折扣,這是許多人都不懂得的道理。
我最近看的日本稻盛和夫那一片光碟,感觸很深,他懂得,一生真誠,絕不欺騙一個人,而且怎麼樣?不義之財他決定不取,像社會上所謂投機的買賣,他不做,他說這是什麼?不勞而獲。他一定說我自己付出的辛苦,我賺來的心安理得。所以一生經商沒有一年是虧損的,他年年都賺錢。很多這些企業家感到非常奇怪,人家做生意有賺有賠,為什麼他只賺不賠?他講了一句話很有道理,憑良心做事情,不能沒有良心。良心是什麼?五戒十善是良心,決定不欺騙人。他們公司出產的東西貨真價實,不貪財,成本低一點,便利顧客,好的產品大家都能夠用到,所以他標價不高,合情合理。中國古人常講,買賣能有三分利益就不錯了,不多賺,一生平平安安,真的過著幸福圓滿的生活。把員工的福利擺在第一位,所以他的員工都是在他公司做一輩子的,甚至於他的兒子還加入公司,他不會離開。遇到困難,公司訂單突然少了,什麼金融風暴來了,他們的公司不裁員,一個都不裁,連做零工的都不裁,所以工人在他公司得到保障。訂單少工作就少了,他們轉一個方法,去做研究工作,去上課,做研究工作,改善他們的產品,提升他們的產品,不至於員工沒有事情做,他想出方法,叫你去上課、去學習,所以經營永遠不敗。我們如果聽佛的話,哪有不吉祥的道理?哪有不幸福的道理?你不信那就沒有法子。你相信,你去做,命裡面有的是過去生中修的,這一生懂得修,你命裡面就更增加,不斷在增長,後福無窮。人決定不能做壞事,決定不可以欺騙人,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這是真理。
「行五善,去五惡,背塵合覺」。塵是什麼?塵是染污、是迷惑,代表這個意思,我們得遠離它,我們要跟覺去合作,覺是什麼?智慧,這樣一來就把你大幅度提升,「拔除有情生死之苦本」,這是世間法做不到的,有情生死之苦本就是六道。「復得無為之常樂」,這只有佛法,特別是大乘,能帶給我們,能幫助我們,這就是要真修、要真幹。『吾般泥洹,經道漸滅』。般泥洹,此地的意思,釋迦牟尼佛離開我們人世間,入滅,圓寂,在經上習慣要加一個無餘涅槃,這就是入滅。如果是有餘依涅槃,他人在世間,他證得大涅槃,成佛了。有餘什麼?有這個身體在,身體沒有離開這個世間叫有餘。滅是什麼?滅是滅煩惱、滅生死,煩惱、生死都滅了,也就是說他證得不生不滅,身體還在世間。所以涅槃是活著證得的,不是說死了就叫涅槃。以前李老師告訴我們,如果死了叫涅槃,每個人最後都入般涅槃,那有什麼稀奇?涅槃是活著證得的,圓寂是活著證得的。圓是圓滿,寂是清淨寂滅,也就是說,你確實能夠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叫寂滅。滅,滅什麼?滅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滅了。這統統滅了,你就成佛。如果三種只滅一種,不執著了,執著是見思煩惱,於一切法都不執著,這證阿羅漢;一切法不分別,那是菩薩;不起心、不動念是佛。都叫入滅,都叫圓寂,都叫般涅槃,這個意思我們要搞清楚。涅槃不是說死,涅槃是說他已經,最高的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明心見性才圓滿。煩惱統統沒有了,生死沒有了,就叫寂,智慧德能圓滿,煩惱、生死沒有了,這叫圓寂,它是這個意思。
此地佛說他般涅槃,這是說他無餘涅槃,他身體不要了,離開這個世間了。為什麼?佛到這個世間來他不是業報。我們沒有辦法,我們是業報,不來也得來,你造的這個業,你得受這個報,報完不走也得走。所以這個身叫業報身,壽命是有一定的。但是長短自己可以操縱,佛法講宿命,但是不是定論,你要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壽命會延長。我們看《了凡四訓》,了凡先生遇到那個算命的孔先生,那是非常高明,他確實把他的流年算得一點都不差。十五歲,這個老人給他算命,二十年當中沒有一年是有一點點差錯。二十年,了凡先生三十五歲了,三十五歲這一年遇到雲谷禪師,跟雲谷禪師在禪房裡面坐了三天三夜,這是參禪,坐三天三夜,了凡先生沒有起一個妄念。雲谷禪師很佩服他,問他,你修的是什麼法門,功夫不錯,三天三夜沒有一個妄想,一般普通人做不到。了凡先生說實話,我沒有功夫,我只是因為命被孔先生算定,二十年來一絲毫差錯都沒有,他非常相信。所以他說我什麼都不想了,想了也沒用,命被人算定了。
每個人都是有一定的命運,但是現在算命的人困難,遇到好的高明人也算不出來。為什麼?你每天都有加減乘除,你動一個惡念,馬上降下,就減了,動一個善念,它就升了,每一天有升有降。小善就小升,加個一、二分,小惡減個一、二分,差不多,如果是大善,那就是乘,大惡就是除,所以加減乘除。現在人那個念頭起伏太大,大概善的比較少,惡的就特別多。所以現在人福報是很大,由於念頭不正,大幅度的虧折,譬如財富,命裡面可能有百億的財富,但是他不用正當手段,還是用欺騙別人,不正當手段去經營,他虧了。他這一生賺到六十個億,賺到八十個億,覺得很不錯了,其實六十個億虧了四十個億,八十個億也虧了二十個億,這一點都不錯。你問了凡先生,他知道。所以雲谷禪師教他改造命運,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每一天反省,檢點自己的過失,改過自新。他照做,立刻就改變了。人只要心一念,感應就現前。第二年參加考試,孔先生算他是第三名,他考取第一名,頭一次不準確了,以後完全改了。命裡沒有功名,就是說沒有舉人的命、沒有進士的命,他全都考取了,考中了,這命裡沒有的。命裡沒有兒子,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四歲,多活了二十一年。他自己說他沒有求長壽,求功名他是發心求的,求考取舉人、考取進士,這個他有求,求兒子,他有求,沒有求長壽。所以你就曉得,造惡是減,修善是加分,你懂得這個道理,你修大善那就乘,不知道要加多少倍。
釋迦牟尼佛的法運,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經上也有說,佛的正法也是一千年,為什麼變成五百年?女眾出家,正法就減少五百年,是這個原因。這是什麼?女眾情執重,煩惱不容易斷。「一切皆過,名為經道滅盡」。現在依中國傳統的記載,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八年,也就是說正法就算一千年,也過了,像法一千年也過了,末法一萬年,第一個一千年過了,現在是第二個一千年開頭的三十八年,第二個一千年。法運愈往下愈衰,但是末法時期它有起伏不定,現在是衰,將來還有起來的時候,有興衰,不定。都在人!有人教學,佛法就興,沒有人教,佛法就衰。教人一定要自己修成,自己不修拿什麼去教人?所以真正荷擔如來家業,如來的家業就是弘法利生、就是教學。
釋迦牟尼佛的身分,我們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出來,他是職業老師,他是個教師,教了一輩子,是非常優秀、負責任的教師,從來沒有缺過課的,這種老師到哪裡去找?又不收學費,義務教學,教得那麼認真,教得那麼仔細,有教無類,用現在的話說,他從事的是多元社會教育。他的學生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信仰,經典裡面我們看到的,皈依釋迦牟尼佛,做佛的弟子,有很多不同宗教的傳教師、宗教的信徒。《地藏經》上諸位看到婆羅門女,那就是婆羅門教的。佛不會改變他宗教信仰,因為佛教不是宗教,沒有改變的必要。佛教是教育,就像學校一樣,學校招生,信仰任何宗教都可以來學習,所以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很多不同宗教的傳教師跟信徒都來跟佛學習。
所以說末法最後經道才滅盡,這個地方有《法滅盡經》,《大藏經》裡有這部經,釋迦牟尼佛說將來佛法滅盡,這裡面提到,「《首楞嚴經》先滅,餘經漸亦泯滅」。為什麼《首楞嚴經》先滅?我跟李炳南老師主修的就是《首楞嚴經》。我到香港,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是講《首楞嚴經》。這部經在大乘教裡很出名,古大德有所謂「開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你就曉得《楞嚴經》開智慧的。《楞嚴經》裡面有一篇講四種清淨明誨,殺盜淫妄,講這四種果報,講得非常清楚。那一章我講經的時候稱它作照妖鏡,你要是了解,這些妖魔鬼怪逃不出你的掌握,所以這個東西要先滅。滅了之後什麼?你就看不出妖魔鬼怪了,你會把妖魔鬼怪當好人,把妖魔鬼怪當作佛菩薩,你就曉得妖魔鬼怪想盡方法要把這部經滅掉。那個經很有味道,真的開智慧。佛跟大眾來討論,就像開會討論一樣,完全是智慧的對話,裡面有很多與現代的哲學、科學有關係。
佛經滅掉,這個時候『人民諂偽』,「諂」是諂曲,「偽」是虛偽。「人心淫邪狡詐」,『復為眾惡』,又不做好事。「於是燒痛更熾」,痛是現前生活的痛苦,像火燒得猛烈一樣,更熾,死後都是墮地獄,叫無間地獄,故云『久後轉劇』,愈往後去眾生根性愈薄,造業愈重,墮落的是愈苦。念老在此地說,「從正法像法而轉末法,痛燒之慘愈演愈烈。故誨彌勒及一切會眾,應轉相教誡」。這個後半部是彌勒菩薩當機,本經前半部當機是阿難尊者,後半部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是當來下生佛,囑咐他,我們就曉得,彌勒菩薩將來示現成佛教化眾生決定會弘揚這部經。而這部經,我們逐漸逐漸已經體會到,末法九千年眾生難度,只有靠這部經。為什麼?斷煩惱真難,這個法門主張帶業往生,煩惱可以不要斷,控制住就行了。煩惱控制住容易,斷不容易。
我們今天學佛,煩惱不能斷,煩惱一定要降溫,要淡化,我們求生淨土就有把握,就容易。臨終的時候煩惱可以不起來,這句佛號要把它念好,無論在什麼狀況,一切時、一切處,不管外面境界怎麼樣,這句佛號能夠很容易提起來,不會忘掉。特別是災變,一個災變一嚇到的時候,佛號忘掉,這個非常非常危險。無論什麼樣驚險的事情,都是一句阿彌陀佛。所以災難的片子能有時間多看看有好處,為什麼?多看看就習慣了,災難來的時候,不就這麼回事情嗎?我早就看過了。你就能夠鍛鍊什麼?災難的時候心地很正常,不驚不怖,不會被它嚇倒。我相信這種片子的出現是天意,叫我們預先看到,你有心理上的準備,不會被它嚇倒。實在講,大災難死那麼多人,我相信一半以上,甚至於到三分之二,四分之三,都是被嚇死的。那個嚇死很可憐,念佛的人被嚇死,不能到極樂世界去了,又搞六道輪迴,不知道跑到哪一道去了,這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
所以世尊重重教誨,讓彌勒菩薩跟與會的大眾,與會大眾包括我們,我們讀到這個經,參加這個法會,要怎樣?轉相教誡,我們學了,要告訴別人。親戚朋友、同參道友,能夠相信的,能夠理解的,能夠接受的,要常常勸勉,大家在一塊互相勉勵。能有一個小道場,印光大師說得很好,人數不要多,二十個人,在一起念佛,在一起學教。真正對這個法門不懷疑了,下定決心我一定要求生淨土,經也可以不必聽、也可以不必念了,一句彌陀念到底就行了。如果還有懷疑,那你一定要學經教,要聽講、要讀經。為什麼?幫助你斷疑生信,經教目的在此地。真搞清楚、搞明白了,就專心念佛!最重要的就這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是真難信,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於佛經法,信受奉行,不可違犯。」到最後就是一句佛號。我們看這一品末後一段:
【彌勒菩薩合掌白言。世人惡苦如是如是。佛皆慈哀。悉度脫之。受佛重誨。不敢違失。】
這是彌勒菩薩的話。「彌勒大士深領佛誨」,深深的體會到佛陀的教誨,「故合掌敬謝,讚歎如來」。他說,『世人惡苦』,惡是造因,苦是結果,造惡當然要受苦,「如是甚深」,不是小惡,不是小苦,造的是大惡,果報在地獄、在餓鬼,所以如是甚深。「佛慈無量」,佛的慈悲無量無邊,「於如是至惡之人,咸以平等大慈」,『悉度脫之』。佛對於一切眾生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我們有分別、有執著,心量窄小,在菩提道上步步難行。心量拓開,菩提道上障礙就沒有了,一帆風順。「彌勒大士乃本經菩薩眾之當機」,阿難是聲聞眾的當機。「故能深明本經祕奧」,說了這麼一句話。「悉度脫之」,括弧裡說「意即悉皆度脫也」,能把所有的眾生都度脫,意思在此地,這是這部經的祕密,這部經的奧旨。是真的嗎?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末法這九千年真的是全靠這部經。
「經中決證極果品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這是生到極樂世界,已經生的,「若當生」,當生是還沒有去的,他會去,「皆悉住於正定之聚,決定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悉住於正定之聚,這句話重要,心定了。定在哪裡?定在淨土,定在阿彌陀佛,要定在這句佛號上,你決定成就。往生到極樂世界,當然證得無上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菩提,成佛了,究竟成佛,《華嚴經》上講的妙覺如來。「是表現在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之人,將來當生西方,且於當前已住正定之聚」。這是什麼?對經教明白了,不懷疑了,心定了,再不會動搖。在大乘法裡頭,無論遇到什麼法門,你都不會動搖,叫正定之聚,不會一會想學這個,一會想學那個。如果你還想學很多東西,你不是正定之聚。真不難!我們看到劉素雲居士,十年成就了。她的成就不是普通的成就,她是真成就,為什麼?什麼時候往生都可以,這問題解決了,隨時可以走。阿彌陀佛不來接她,讓她多住幾年,她也不礙事,她沒有變心,她沒有別的想法,一生一部經、一句名號。契入境界之後,這部經只念經文,不必念註解,每天把經念一遍。念一遍是什麼意思?觀察西方極樂世界,增長你的信心,增長你的願心,永遠不退轉,是這個意思。當然首先是要搞清楚、搞明白,心還不堅定的一定要聽,要聽經、要讀經。信心堅定,決心下去了,再不動搖,就專念阿彌陀佛,真的是一向專念。
發菩提心,我們講菩提心就是用本經經題。真誠是菩提心的體,就是真,真就不是假的,誠則不虛偽,這是菩提心的體。它起作用,清淨平等覺,自受用;慈悲,他受用。慈悲從哪裡來的?慈悲裡頭有真誠、有清淨、有平等、有覺,那樣的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無論他信不信,都是用慈悲心對待,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如果有分別、有執著,錯了,我們還是不行,不行就還是要聽經。一切眾生平等對待,和睦相處,一切眾生我們都是念念迴向。淨宗也叫不迴向法門,為什麼不迴向?念念都是迴向。這一句阿彌陀佛裡頭包括自利、包括利他,自利利他,自利是求佛來接引我,利他是願一切眾生將來都以這一句佛號得度。所以現在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的人,將來當生西方,且於當前已經住正定聚。「又《阿彌陀經》曰: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一句經文,「是表目前發願往生之人,悉不退轉於菩提,故云悉皆度脫」。只要發這個願,已經發願的,已經成就了,現前發願的,這一生會成就,將來發願的,也成就,沒有不成就的。
下面,「《彌陀要解》云」,這蕅益大師的,「不論至心散心、有心無心,或解不解,但彌陀名號,或六方佛名,此經名字,一經於耳,假使千萬劫後,畢竟因斯度脫」。你看這個意思,蕅益大師這再來人,不是普通人。《彌陀要解》這本書他末後有一篇跋文,說明他這個解是九天寫完的,寫成這部註解,《要解》。印光大師對於這部書的讚歎,說即使古佛再來給《彌陀經》做一部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個讚歎還得了!這個讚歎似乎是說就是阿彌陀佛親自來註解。有許多人看到印祖這個讚歎,心裡有懷疑。我就遇到,還是大法師,講經說法的老法師,問我,印老說的這句話是不是太過分一點?我回答他說,一點都不過分,印祖所說的恰到好處。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要相信。他說不論是至心、散心,至心就是專心,沒有雜念,散心就是有雜念;有心或者是無心,有心是求生淨土,這有心,沒有心是隨便跟著念,人家念我也念;或者是解,或者是不解,對於《無量壽經》理解,《彌陀經》能理解的,或者是根本就不相信佛的,他沒有看過經,沒有聽過經,別人念跟著念,跟著念個一聲、二聲。但彌陀名號,你看只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或者是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不管有心無心,或者是六方佛名,念本師釋迦牟尼佛、毘盧遮那佛、盧舍那佛,無論是哪個,只要是念了佛名字,或者是經名,《阿彌陀經》、《佛說阿彌陀經》、《妙法蓮華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只要是佛經的經題,一經於耳,他聽進去了,假使千萬劫後遇到緣,畢竟因斯度脫。為什麼?這就是他的善根,這就在阿賴耶識裡種下佛種子,佛法僧的種子,這三寶。菩薩的名號是僧寶,他聽到觀音菩薩,聽到地藏菩薩,聽到文殊菩薩,阿賴耶識裡有菩薩名號,僧寶,這個種子永遠不會消失,千萬劫後都不會消失,遇到緣就是遇到三寶,這個種子會起現行、會起作用,他就相信了,他就深入。所以給一切眾生做種子,這個很重要。不信沒有關係,謗佛謗法也沒有關係,只要他真聽見了,看到佛像,看到經書,沒有翻,看到那個題目,一歷眼根也是永為道種,這個事情要會做。
我早年初學佛的時候,在大專佛學講座教學,我就教這些學生,學生在學校怕人家說他迷信,學佛不敢公開。我說你們錯了,要公開,為什麼?人家就是諷刺你、譏笑你,你也度了他,你也把佛的種子種到他阿賴耶識去了,功德大得不得了!我這麼一說,大家問:怎麼做法?我說手上拿念珠,學生手上串一條念珠,人家一看「阿彌陀佛」,他自己就會念。你們學校念書有課本,課本上通常都寫名字,我告訴你,不要寫自己的名字,寫阿彌陀佛,這阿彌陀佛的書,你看多少人,念的人,多少人就聽到了,用這個方法就度很多人。方法多得很,不怕人家。我們表現得很好,人家以後就讚歎,學佛的真不錯,學佛的人老實,不說假話,不騙人,就單單這一點,別人就讚歎你。所以應當要懂得,不必迴避。
下面這是個比喻,「如聞塗毒鼓,遠近皆喪」。這個故事是佛經上的,這是戰爭的時候,大概像現在用瓦斯這一類的武器。「食少金剛,決定不消」,金剛是最硬的東西,你吃下雖然一點點,它不會消失,用這個是做比喻。「亦正是悉度脫之之旨」,所以肯定度一切眾生。彌勒大士末後曰:『受佛重誨』,佛慈悲,一次再一次再一次的教誨,『不敢違失』。「此乃代現在當來一切含靈而言者也」,彌勒菩薩這句話,也代表了我們現前,代表了末法九千年的大眾,將來有緣能夠讀到這個經本,代表這些大眾。故說我等,「我等今日皆當如大士所云不敢違失」,不敢違背,不敢把它忘掉。「又彭際清曰:淨土至善之地」,沒有比這個更善的了。「求生淨土乃止於至善之功」。中國讀書人讀《大學》,《大學》開宗明義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彭際清居士說真正止於至善是往生淨土,往生淨土的人那才叫名副其實止於至善。「不入淨土之門,善不可得而圓,惡不可得而盡。」這兩句話講得好!你不修這個法門,你修一切善不圓滿,一切善到淨土就圓滿,一切惡到淨土就斷盡。「是故我等皆當遵佛訓誨,信願持名,求生淨土。」末後這兩句就是止於至善。這幾句話不是一般人能說得出來的,善不可得而圓,惡不可得而盡,你不入淨土法門那就是這樣的,這個話再來人說的。彭際清居士也是了不起的人,清朝乾隆年間,這是一位大德,他的父親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書,現在的官職是國防部長,所以這是高幹子弟,人非常聰明,很年輕就考中進士。古時候二十歲行冠禮,就是成人,大概他是十九歲、二十歲的時候考中進士。一生不做官,學佛去了,家裡環境好,去學佛去了。在佛門了不起,通宗通教,顯密圓融,大德居士!《無量壽經起信論》就是他作的。好,今天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