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六百四十七面第五行,從下半段看起,從「如來從體起用,悲智並運,故妙用無盡」,從這看起。
前面跟諸位說過,佛法不同於世間法,佛法確實它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體就是自性,從自性。悲智雙運,起作用總而言之不出慈悲跟智慧,這兩種全是性德,一定要明心見性它才能現前,那沒有明心見性的還是佔多數。無論是自己修學、是為人演說,都必須以經論為依歸,不能違背經典宗旨,否則的話肯定就出錯誤。以凡夫的知見來解釋佛經,這種事情可以說自古以來就非常之多。所以古時候講經的法師一定要開悟,為什麼?沒有開悟,全是自己的知見。自己錯了情有可原,你還誤導別人,這個罪就重了。不是如來真實義,自己以為是如來真實義,錯解了。所以開經偈上「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句話非常非常的嚴肅,決定不是隨便說的。古人有修有證,證是什麼?煩惱真斷了。小乘,這從前李老師告訴我的,三果以上,在中國傳承佛教的出家在家的大德,都有這個水平。所以中國經典的翻譯確實是無比的殊勝,參與翻譯的都是證果的人,其中有不少是佛菩薩再來的,來主持這個譯場。他們只要見性之後,佛是從自性流出來的,你是以自性來接觸它,跟你自性沒有兩樣,所謂心心相印。沒見性,統統用阿賴耶識,阿賴耶識裡的第六意識分別、第七識的執著,哪有不錯誤的道理?於是經教的流傳就難了。
我在早年到台中親近李老師是去聽經的,不是去學講經的,從來沒有起這個念頭,我這一生去講經,沒起這個念頭。這是到台中之後,李老師鼓勵我們大家,他開個經學班,同學二十多個人,要我參加,我不敢。他告訴我,你去看看。那可以,我去旁聽,去看看。他們在上課,我坐在最後一排。結果一看的時候,出乎我意料之外,這個班素質不整齊,學歷有大學肄業的(沒有畢業的),朱斐居士念過大學,應該是大學二年級的樣子,有高中的,絕大多數是初中跟小學,佔三分之二。二十個人佔三分之二,程度小學程度、初中程度,而且年齡從二十多歲到六十歲,這班不好教!所以李老師完全用私塾教學法,就是個別,兩個人一組,兩個人一組。這個教導的方法很笨拙,讓我們想起古時候這種教學。我小時候念過一年,大概一年不到,私塾,有這麼個印象。那個時候私塾的學生,最小的六、七歲,最大的有十五、六歲,這麼一群孩子,一個老師帶著,大概也有三十多人,也挺熱鬧的。一個教室裡頭上課,每個人念的課本不一樣,有念《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有念《千家詩》,年歲大點有念古文的,念《古文觀止》、念《四書》的,每個人功課不一樣,我一看老師這個經學班亦復如是。
但是怎麼講法?完全是複講。老師讓學生兩個人一組,一個講普通話,一個是講閩南話,就好比是翻譯,其實他們是用一份講稿,兩個人上台。所說的全是老師說的,把老師,老師講得很慢,筆記把它記下來。那個時候沒有錄音,錄音這個設備都沒有,完全靠筆記。這兩個人也記不下來,如果是小學程度的話他怎麼記得下來?所有的同學都幫助他記,我們每個人聽到每個人都記,記了統統交給他。他回去整理,把它寫成一篇講稿,一篇講稿兩份,兩個人一人一份,上台去講。時間是一個半小時,一個半小時等於真正上台去講是四十五分鐘,除了上台的儀式,講完之後的迴向,實際上一個人是四十分鐘。就是這樣的講稿,這個講稿確實,如果講錯了老師負責任,同學沒有責任,老師負責任。
所以我看了之後,我說這個學法可以,老師要我參加,我就願意參加。我說古人的標準高,這方法能行嗎?老師說,古人的方法是正確的,現在沒有人講經了,如果你們這些人再不發心講,佛法就斷了。這個話是真話,不是假話。那怎麼個講法?我們沒有開悟,怎麼個講法?老師提出來,我們講註解。這我們鬆了一口氣,講註解。而註解最好是依古人的註解為標準,為什麼?古人確實有修有證。現在人的不敢講,換句話說,是他自己的見解,不是佛的解釋,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也就是佛是從體起用,我們今天是從什麼?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起用,那這個差得太遠了!所以盡量勉勵我們採取古註。古註多半是文言文,我們用白話把它翻出來,就這個意思。古註裡有看不懂的,看不懂的不說,念過去,沒有過失。老師提醒我們,你看註解,古人註解,也有經義裡面我們看到好像是有意思,為什麼他這個地方沒有講清楚?老師就說,可能他也沒有透徹了解,他不敢講,他念下來,這個沒有過失。這是夫子所說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做學問最良好的態度,我們在台中學到。不能了解的念下去就好,不必一定要勉強把它講出來;人家要問,這一段我不懂,你要懂的話你講給我聽,向別人請教,一定要謙虛、要恭敬。誠心誠意的去學習,會得到佛菩薩的感應,這是每一個真正發心上台講經的人都有感應。老師教我這個方法,我採取古大德、祖師大德的註解,真有很多地方看不懂。不要去想,想是胡思亂想,不能解決問題,放下,把經本放在佛像面前拜佛,拜上個二、三百拜豁然就通了,這個意思完全是自然往上湧,我們拿筆寫都來不及。感應不可思議,像這種感應常常有!
老師送我四個字,「至誠感通」。要弘法利生,對於世間法你要通,出世間法,就是經也要通,經的教義通了你契理,世間人情世故通了你契機,理機雙契。老師舉個例子,世間法,我們不說別的,就說中國這一部最大的叢書,《四庫全書》你能讀嗎?佛法那就是三藏十二部經典,這就把人嚇倒了。怎麼辦?我們求感通,感是感應,用這個方法。怎樣去感?誠,真誠,要學真誠,真誠到極處叫至誠,至誠決定能感通。老師教我一生守住這四個字,這四個字不但是對經教,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都要用至誠,你這個至誠才是真的,才不是假的。我求佛菩薩用誠心,跟一般人往來就可以欺騙,那就錯了,一心無二用,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教我們在這上下真功夫。
這個方法我們用了六十年,最初認真努力學習,好在我從小對名利看得很淡,這個到以後對學佛來說是很大的幫助。我心量也比較大,念初中三年級的時候遇到一個同學,他教我忍辱波羅蜜,我跟他學了忍辱,一生當中得很大的受用。無論什麼樣的逆境都能夠平安度過,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所以跟一切人不會發生衝突。為什麼?你要的我不要,我要的你也不要。我要什麼?每天上台講經,你不要;名聞利養你要,那個我不要。所以沒有衝突,跟任何人都好相處。我們細心觀察諸佛菩薩他果然是這樣的,諸佛菩薩跟什麼人發生過衝突?跟妖魔鬼怪都不會發生衝突。這就是什麼?跟任何人沒有利害關係,這個真是得大自在,徹底放下。我今天所要的阿彌陀佛,你們都不要;經典你們歡喜我都可以讓給你們,我最後我就要一句阿彌陀佛,其他的沒有一樣放不下。世尊在《金剛經》上說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只要你肯放下,你就天下太平。所以從體起用,一個是智慧,一個是福德,福慧雙修。放下是真正的福!你看中國古人講一句話很有味道,「吃虧是福」、「難得糊塗」,不要裝得太聰明,糊塗一點好,糊塗一點沒有人嫉妒你;肯吃虧,吃虧真的是福,消災免難。
所以一佛二菩薩的表法,佛是代表體,性體,是無知,般若無知,它代表根本智,代表什麼?我們這個經上講的「清淨平等覺」,它代表這個,體是代表清淨平等覺。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不起作用的時候無知,什麼念頭都沒有,什麼妄想都沒有,人家來問什麼對答如流,不需要用思考,直接就把問題給你解決了。什麼疑難雜症離不開業因果報,離不開這個東西,個人的、家庭的、事業遭遇的,都不能出這個原則,掌握住這個原則你就能解決問題;當然首先是解決自己的問題,而後才能幫助別人。實際上只是提供別人的一些參考資料而已,真正解決問題是他自己,這一定要懂。「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老祖宗的教訓,不從自心去解決問題,問題是永遠不能解決的。今天你看這個社會上,多少衝突無法解決,原因是什麼?都把這個目標搞錯了,他不從自己,他從別人、從對方、從外面環境,這是永遠不能解決問題。如果回過頭來從自身來解決,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這個是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妙用無盡。「是乃彌勒以福智超勝讚歎佛德」,來讚歎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
「又佛十號之一曰天人師。天上天下,唯佛獨尊,遊步十方,為大導師」,故云『普為一切天人之師』。佛是師道,以師道的身分出現在世間,所以佛教是教育,跟我們一般人講的宗教性質完全不相同,它是教學。你看它的歷史,釋迦牟尼佛十九歲離開家庭,出去求學,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就展開教學,七十九歲圓寂。四十九年之間他沒有一天休過假,為我們示現精進不懈。他的精進是幫助別人。十九歲出家,放下了煩惱障。他是王子,太子的身分,他要不出家他繼承王位;放棄王位,放棄宮廷裡面的生活,富裕的生活,出去求學,過苦行僧的生活,這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一般人所求的是名聞利養、榮華富貴,他把這些東西都丟掉了。為什麼?那是煩惱,你想得到它可以,你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他的示現讓我們去認真反省,這是不值得的。他開悟是把十二年所學的放下了,那叫所知障,他要求真智慧,自性裡頭有圓滿的智慧、德能、相好,他要求這個。回過頭來從自性求,不從外面求,如願以償,真得到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種示現告訴我們,他能做到,每個人都能做到。所以他肯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為什麼成不了佛?就是你煩惱障跟所知障放不下,你成不了,你真肯放下就成了。
我學佛,第一次見出家人就是章嘉大師,我向他老人家請教法要,法要是什麼?我說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我知道佛法殊勝,知道佛法是這個世間哲學的最高峰,有沒有方法讓我們很快就契入?我這個問題不是小問題,老師聽到我這個問題之後就看著我,很嚴肅的看著我,我也看他,等他回答,我們這樣一看就看了半個多鐘點。那時候他的小客廳只有四個人,四個人都像入定一樣的。半個小時之後他說了一個字,「有」,這個有,我們馬上就振奮起來,他又不說話了。很多年之後我才想到,他為什麼不當時就給我說?我們年輕,心浮氣躁,在這種狀態之下心浮氣躁,講了沒有用處,所以耳邊風,右耳進去,左耳就出去了,不起作用;一定要叫你把心定下來,把情緒統統放鬆,這時候告訴你就管用。決定不能有浮躁的態度,我遇到這樣一個老師,用這種方法教導我。又停了六、七分鐘,給我說出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你就能夠契入。
什麼叫看破?事實真相明瞭了;放下什麼?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不就成佛了!當時老師沒有這樣詳細給我解釋,他要求我一定要做到,我告辭的時候他送我到門口,跟我說:今天我給你講的六個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真聽話。我問他從哪裡下手?他告訴我從布施,叫我學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告訴我,放下這三種,自然有三種果報,那就是你會得到財富、得到聰明智慧、得到健康長壽。我們不是為這個來放下的,我們是希望契入如來境界,此地所講的體,我們如何契入如來所證之體,就是自性,宗門講的明心見性,我們求這個。如果要是求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這就落到人道來了。這是世間人所要求的,你要依照佛法肯定求到,你命裡沒有財富,你會得大財富;命裡沒有聰明智慧,你會得大智慧;命裡面是短命,可以得健康長壽,真求得到!所以「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它有理論、有方法,如理如法的求,哪有求不到的!不合理、不合法而求到的,那是什麼?命裡有的,而且命裡有的決定已經打了很大折扣,這錯了,不值得。真誠去學習,你得到了,這三樣東西得到了,你要真正為苦難眾生服務,你所得到的有價值、有意義,會愈得愈多。如果得到的只顧自己享受,不顧別人,你得到東西很有限,而且果報不好。如果是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墮落在名利裡面,往往果報都在三途。這些道理不清楚不行。都清楚、都明瞭、都放下,這是走的正道,走的是佛道。
經上講的「普為一切天人之師」,佛的十號之一有「天人師」,這是說明世尊當年在世做出來給我們看。「遊步十方,為大導師」,這八個字把釋迦牟尼佛一生行業都說盡了,世尊在世確實是遊化十方,居無定所,他沒有固定的道場。什麼叫道場?講經教學的地方就是道場,可能在樹下,可能在山坡,可能在河邊,任何地方他教學,那就叫道場,沒有房屋。釋迦牟尼佛一生日中一食,樹下一宿,說明明天就不在這個地方了,別的地方去了。確實一生過著遊化的生活。釋迦牟尼佛在世,沒有建一個精舍,也沒有建一個寺院,這些寺院庵堂都是佛滅度之後弟子們建立的,佛陀在世沒有。那些國王大臣供養園林、別墅,請佛在那個地方修習、講經教學,佛也接受,都是做樣子給我們看的。接受,用現在的話說,佛接受使用權,不要所有權,所有權還是主人的,他在那裡講經教學一段時期,結束之後還給主人,他離開了。世尊圓寂是在樹林裡面,不是在房子裡頭。這些他老人家的表演,我們細心去體會、細心去觀察,從他經典教誨當中完全印證。對於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一絲毫都不沾染,那個心多清淨。
我們體會到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的示現,決定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裡會有分別執著?所以佛的現身,現而無現,無現而現;佛的說法,無說而說,說而無說,我們要會聽。會聽的人怎麼樣?也得要聽而無聽,無聽而聽,那你就真契入了。我們現在不行,我們現在有說有聽,有說有聽我們用的是識心,八識五十一心所,沒有轉智,轉八識成四智那就是說而無說、聽而無聽,那就得大自在。轉識成智很有味道,這個話。識是什麼?知識。如何能把知識轉變成智慧?轉的方法,小乘不分別不執著,轉了一半;大乘不起心不動念,全轉了。不起心不動念,我們見是見性見,《楞嚴經》上講得清楚,我們聽是聞性聞,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就是說觀世音菩薩怎麼修成功的?他是用聽。怎麼叫反聞?聽的時候不用耳識,不用意識,不用末那識,用什麼?用聞性去聞。聞性在哪裡?只要你不用妄想分別執著就是聞性,你見就是見性。這就是從體起用,妙用無盡,我們現在不會。不會那就老實學經教,經教上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乖乖的去做,這樣學可以學到什麼程度?可以學到相似即佛。見性就不是相似的,成佛了,相似即佛可以到十法界裡頭的菩薩、佛,到這個地位。都是非常認真,很認真、很聽話,佛教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能夠到相似即。
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如果是見性,轉八識成四智,就不是方便土,他生實報莊嚴土,品位不一樣。不過在極樂世界特殊,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在極樂世界也是阿惟越致菩薩,成就殊勝不可思議。阿惟越致菩薩,也就是說明他是法身菩薩的待遇,智慧神通道力跟法身菩薩一樣。這怎麼回事情?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的加持,這是他方世界找不到的。所以我們要是轉八識成四智,話說得很容易,事上確實非常非常的艱難。我們要是知道這個難,就不必去找這個麻煩,我們的一生壽命有限,這個路認真去想一想,很難走得通,就回過頭來走淨土。淨土這個路,你看《往生傳》、看《淨土聖賢錄》,裡面有一半的人差不多三年就成功。三年的時間我們認為有可能,三年時間,一門深入,三年薰修,真沒有問題!這三、四年前,深圳黃忠昌居士給我們做的表演,他才三十出頭,聽到我講經講到這些地方,他就閉關試試看是不是三年真能往生。他在關房,兩年十個月成功了,預知時至。我相信他的壽命他不要了,跟阿彌陀佛走,佛真的把他接引走了。回過頭來我們想想,這些念佛人誰能跟他相比?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證得大乘無量壽莊嚴。這就說明凡夫成佛不難,難在我們自己不認識路,難在我們自己不知道怎麼修行。一句佛號,經教懂不懂沒關係,真信不需要懂得這個東西。
四十年前,星雲法師在台灣南部買了一個山,他把它起個名字叫佛光山,建了一個佛學院,請我做教務主任。我在山上教了十個月,遇到一樁事情,佛光山有個長工,因為它的建設是長年不中斷的,幾十年不中斷,工人就一輩子在他那裡做工,等於他包了。這個長工是將軍鄉人,離佛光山很近,工人有一天告訴我,他們的鄰居有個老太太,念佛三年站著往生。告訴我們,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親眼看見的,勸我們念佛。前幾年,高雄中山大學的校長請我到學校講演,我提出這樁事情,我講完下台之後有兩個人來找我,他們是將軍鄉的人,告訴我是真的,一點不假。這些人來給我們三轉法輪裡作證轉,他們的示現是給我們做證明,不是假的,為什麼不幹?所以我曾經勸過同學,我們在一年前看到美國「2012」的這個電影,我看完之後,那一天陪我的有二十多個同學,我就告訴大家,我們就把往生的時間定在二0一二年的十一月,我們就一句佛號,看到那個時候我們會不會往生,肯定會往生。我們不受這個災難,這個災難與我們沒有關係。真正念佛人,在這個機遇當中剋期求證,我們把時間定到那個地方,我來求證。做得到,不是做不到。所以心是定的,心是清淨的,沒有驚慌、沒有恐怖,心不散亂。
底下講,『今得值佛』,值是遇到,我們這一生能遇到佛。「經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此地說「人身難得,佛難值」,得人身不容易,得人身遇到佛更不容易,我們今天遇到了,遇到佛、遇到佛法。「是一大慶也」,這是值得慶幸的,不是一般的慶幸,無比殊勝的慶幸。『復聞無量壽聲』,這還得了!你遇到的不是一般佛,遇到阿彌陀佛、遇到《無量壽經》。「經云信慧聞法難中難」,關鍵就在這兩個字,信、慧,我真相信,我能理解,我依教奉行這是慧。慧的反面是愚、是迷。愚迷的人信了不求解,他也不認真念佛,還留戀在世間的名利五欲六塵,他這個放不下,那這一生就很可惜,會空過了。「何況所聞乃六字洪名,一乘願海,最極圓頓,不可思議之妙法」。我們今天聞的,不得了,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是彌陀的聖號,是自性的德號。無量光、無量壽是自性,只有自性是真正的無量光壽。等覺菩薩都沒有,等覺菩薩無量光壽都是有限的,有期限的,只有自性無量光壽是真的,沒有期限的,永恆不變的。所以彌陀名號是自性的德號,我們稱彌陀聖號、自性德號,是一不是二。一乘願海,這是讚歎阿彌陀佛,法藏比丘所修成的。一乘是作佛去了,不是作菩薩,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作佛去了,所證得的佛果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這是四十八願跟這部經的經文所說完全相應。最極圓頓,圓是圓滿,頓是快速、頓超。你在一切經教當中找不到,哪有比這個更快的!快到什麼程度?《彌陀經》上說得好,「若一日,若二日」,一天可以辦到,兩天可以辦到,三天可以辦到。
一天、兩天的歷史上沒有記載,三天的有記載,宋朝瑩珂法師他是三天,真做到了,三天三夜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他憑什麼?他本身是個不守清規犯戒的和尚,在廟裡人家都瞧不起他,他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勇猛精進?他怕因果,因為他自己造的罪業自己很清楚,自己的行為決定墮地獄,怕地獄苦!向同學們請教,有沒有辦法救他?他的毛病習氣很重。同學們給他一本《往生傳》,他看了之後非常受感動,就決心痛改前非,懺悔。關起寮房的門,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他也不吃飯,一句佛號念到底,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了。真叫至誠感通,真誠到極處他不是假的。阿彌陀佛告訴他,你的壽命還有十年,到你十年壽命完了,命終的時候我來接你。瑩珂法師說:我不要了,十年壽命不要了,因為自己習氣很重,自己不能控制自己,十年不知道又造多少罪業,我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走。阿彌陀佛當然意思叫他表法,表個法給大家看看,不是當時帶走,當時帶走了大家不知道,沒人曉得,他怎麼關門念三天佛他就死在房間裡?大家不知道。佛告訴他,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這就可以表法了。他很高興,門一打開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來了,告訴我三天之後來接引我。這廟裡上上下下全都知道了,但是沒有人相信,你這種人,才三天,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好在三天不遠,看你三天往不往生。到第三天真的往生。他要求大眾幫他助念,送他往生,真往生了,這不是假的。
最極圓頓,瑩珂法師證明給我們看了,破戒比丘,念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了,壽命不要了,就走了,不可思議的妙法!他做出這麼好的榜樣給我們看,我們要牢牢記住,真的遇到危險急難我們要學他。他沒有別的本事,就是真誠到極處,我真的什麼都不要了,我就一心投靠阿彌陀佛,你趕快來接引我。我們的念頭一動,阿彌陀佛就知道了。造罪業不怕,瑩珂造的罪業很重,阿彌陀佛都來幫助他。何況經上講得很清楚,念一聲佛號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他念三天,三天三夜沒中斷,他的罪業大概也消得差不多了。對這個世間全放下了,什麼都不想,只想阿彌陀佛,這叫真懺悔,真消業障,你還怕什麼?不要怕業障太重,問題是我們是不是肯真幹,真幹真有效果。所以確實,這個法門是不可思議的妙法。
「又《彌陀要解》曰」,這是蕅益大師講的,你看他,「不論至心散心,有心無心,或解不解,但彌陀名號一經於耳,假使千萬劫後,畢竟因斯度脫」,這是說這個名號的功德。瑩珂法師是至心,真誠到極處,三天三夜就成就了。這個地方就是說,這一句名號太不可思議了。至心念、散心念,散亂心;或者是有心念、無心念,有口無心;或者是解,或者是不解,只要阿彌陀佛的名號你聽進去,聽了,有心聽、無心聽都可以,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你跟阿彌陀佛就有緣,佛度有緣眾生。你阿賴耶識裡只要有阿彌陀佛的名,或者有阿彌陀佛的像,看到一尊阿彌陀佛的像,你見到了,一歷眼根,聽到名字一歷耳根,你阿賴耶識就有種子,什麼時候緣成熟你就遇到,這個種子就起作用。所以假使千萬劫後,千萬劫當中你都沒有遇到緣,千萬劫後遇到了,因斯得度,就因這一句名號得度。由此可知,我們要想幫助眾生,幫助別人,跟別人結法緣,就用一句阿彌陀佛,就用這一句名號。甚至於我們穿的衣服把名號印在衣服上、繡在衣服上,你到外面去走一圈,很多人就種了善根,好!你跟多少人結了緣,這個事情是大好事。
「故令會眾,歡喜慶幸」。「開發佛智,明悟自性」,故云『心得開明』。佛、菩薩,道場的領導人,乃至於我們自己學佛明白這個道理,時時刻刻都要想到讓大家知道有阿彌陀佛,讓大家有意無意念一聲阿彌陀佛,這個人就已經得度了。但不是現前,現前如果他真的明白,真的努力抓住不放,他這一生就成就了。給他種了因,下了種子,將來緣成熟,就是這個種子成熟,就這個種子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開發佛智,明悟自性,故云心得開明。「如會疏曰:開發佛智,斷滅無明,故云開明」。「靡者,無也」。「靡不歡喜」,沒有一個人不歡喜,歡喜,心得開明。我們接著看下面一段經文:
【佛告彌勒。敬於佛者。是為大善。實當念佛。截斷狐疑。拔諸愛欲。杜眾惡源。遊步三界。無所挂礙。開示正道。度未度者。若曹當知。十方人民。永劫以來。輾轉五道。憂苦不絕。生時苦痛。老亦苦痛。病極苦痛。死極苦痛。惡臭不淨。無可樂者。宜自決斷。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裡相應。】
這一段念老註解上寫得很清楚、很明白,「佛重誨彌勒」,前面為彌勒菩薩開示,不厭其煩,再進一步開導他,「首當自度」,這句話太重要了,你自度你才能度人,你自己成就你才能成就別人。為什麼不能自度?前面這幾句話就把這個緣說出來了,『敬於佛者,是為大善』。頭一個對佛不尊敬,那你這一生當中得度的機緣就沒有了;你有善根,阿賴耶有善根,這一生不能往生。所以這個「敬」字多重要。古人教學,這個孝敬是從小培養的。從什麼時候?中國在古時候,大家族裡頭,所謂是富貴人家,貴是有地位,做官的,官做得很大,富是有財富,這樣的人家決定是知識分子,他沒有知識他就不能在社會上取得這麼高的地位、這麼大的財富。所以都是讀書人,對儒釋道都通達明瞭,所以家裡面人重視家教。這幾乎我們可以從每一個家族家譜裡面看到,家譜裡面除了記載從遠祖一直到現在,世世代代不斷絕,這是家庭的歷史,之外一定記載家道、家規、家學、家業。
所以
婦女
從懷孕的時候就懂得胎教。孕婦知禮,最重要的懂得起心動念會影響胎兒,所以懷孕的這十個月不能有不好的念頭,念要正、行要正,言語要柔和,動作要端莊,它統統影響胎兒。這十個月那就真的叫紮根之根本,這小孩生下來一定很好教。為什麼?沒有一絲毫偏邪干擾他,他所得的是純正,純淨純善。小孩出生下來之後,他睜開眼睛他會看、他會聽,他就在模仿、就在學習。所以接近他的人,父母是最接近的,時間是最長的,表演給他看,表演什麼?現在講的《弟子規》。所以《弟子規》不是教小孩念的,不是教小孩背的,不要搞錯了,是父母做出來給他看。父母把《弟子規》全做到了,他統統看會了,這個三年教育,一千天叫紮根教育。父母完全是身教,就是身行,沒有言教,言教他不懂,甚至於他還不會說話,父母怎樣對他的父母,小孩看到他就記住了,這是中國教育。我們這個教育丟掉大概一百五十年,一百五十年前非常普遍。這個一百五十年,頭一個五十年還有,少了,不太重視,最後的這一個世紀這一百年真的疏忽了,現在講出來沒有人懂,沒人知道這回事情。所以古時候父子有親,那個親非常明顯,親愛。現在小孩對父母不知道孝順,父母真是嬌生慣養,把小孩都教壞了,小孩認為父母侍候他是應該的,侍候稍稍怠慢他就要報復,你怎麼這樣對我?所以有殺父殺母,會出現這種事情,這在古時候從來沒有聽說過的。
小孩到六、七歲之後上學了,把這些事情講解給小朋友聽是老師的責任,老師要給學生做榜樣,也是身行言教。他已經學會了,再把道理講清楚、講明白,小朋友他懂了,為什麼要孝順,他就明白了,這個時候可以教念《弟子規》。《弟子規》裡所說的他全做到了,再教他認識字,明白這個意思,老師會講為什麼要孝,把孝悌忠信講清楚、講明白。小孩的教育沒有別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把這些東西講清楚講明白,在德行上根深蒂固。還有多餘時間就教他背書,為什麼?不讓他胡思亂想,他要不去背書他也會胡思亂想。所以從前教育很厲害。聰明的人每天多背一些,遲鈍一點少背一些。最少的一百個字,一天背一百個字,最多的大概差不多七百個字,普通的是三百到五百,這叫中等根性,上等根性的可以到六、七百個字。所以老師教句讀,教你念,標準就是你十遍可以背得下來,念十遍還背不下來就不能再多了。所以那個很聰明的,念六、七百個字,十遍他就能背。所以這是一個標準,一定要適合於他的根性、他的程度。因此每個學生的標準都不一樣,同是學一部書,譬如學《論語》、背《論語》,記憶力很強的他就背得多,《論語》二十篇他可能一天就背一篇,那個程度差的、記憶力不好的,每天只能念幾行,一百個字左右。十遍他會背,以這個為標準,他能接受多少。所以讀書樂!每個人都適合自己的程度,讀書很快樂。私塾裡面讀書不講解的,只講解做人的道理,書不講解,書是叫你背的。背書就是修定,修禪定,不許你胡思亂想。十遍能背下來了,老師督促你,聰明的小朋友要念一百遍、背一百遍,稍微遲鈍的他要背兩百遍。到第二天,一上學先要把昨天的功課從頭到尾背一遍,再教你念下面的,所以這個書念到他一生都不會忘記。
我們就沒有下過這個功夫,不行,得要找很多參考資料來。李老師,這我們上面一代,他大概是比我多兩代,祖父級的,他就不要查資料,全會背,引經據典隨手拈來,那麼容易。我們問老師,老師你記得真多!老師說:你不知道,跪過磚頭來的,背不出來被罰的時候跪在磚頭上。現在沒有這種體罰,從前體罰是家常便飯。教不嚴師之惰,老師教學生很嚴格。學生受處分,家長會到老師那裡感謝,還要送禮物給老師,謝謝他的管教。哪有像現在,現在老師嚴格一點,小孩回家對家長說,家長馬上到警察局去告狀,這個老師虐待兒童。所以這教育不成話,怎麼能教得出來!我這一代所經歷的還有一點這個情形,我們念小學,在學校犯規了,被老師處分、處罰,有的時候流著眼淚回家去,「怎麼了?」被老師罰了。父母第二天買禮物去感謝老師。我們看到了,以後處罰回去不說話,也不流眼淚,免得父母還要送禮物給他。這種風氣在現在完全沒有了。所以現在師道沒有了,孝道沒有了,人造作許許多多不善的事,你就決定不能怪他,這個是有歷史的淵源,一定要懂得。
怎麼挽救?從自己做起,教孝、教敬。課堂裡從來沒有掛老師照片的,沒有的,佛教講堂裡只有供佛菩薩,沒有供老師的。今天我們都把老師的照片放得大大的,都掛在那裡幹什麼?教孝!從我做起,我來表法,對老師是一種安慰,對大眾是一種提醒。淨宗,我們這邊十三代的祖師,這是畫像。我們這一生很幸運,能夠學到一點傳統文化,能夠學到一點佛法,能信、能解,能把所學的東西落實到生活上,真正像方老師所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對老師不能不感恩、不能不禮敬。上課之前,這堂課完了之後,都對老師鞠躬致敬,對老師。佛告訴我們,「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四重恩是父母恩、老師的恩、佛菩薩的恩、國家領導人的恩,所以我們這裡供國家領導人的照片。每一堂經講完之後我們都迴向,為有恩於我們的人,給他祈福,為有災難的人為他祈禱,希望消災免難,從我們這裡帶頭來做。
勸別人,人家未必會聽你的,我們自己天天做,希望這種真誠的心慢慢會感動一些善根深厚的人,他們看到會有感動。重新再回到從前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如果是三代之後,那這個速度就很快的,我們深深相信有可能。所以我們一定要抱住,前途是光明的,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是真理,真理是不會被磨滅的。這個世間世世代代一定有傳承的人,如果我們發現有傳承的人,我們要全心全力照顧他、幫助他。我們不是聖賢,我們也不是佛菩薩,我們是凡夫,凡夫沒有那麼高的智慧能認識人,所以也有一些人欺騙我們,我們也被欺騙過。每一次被欺騙,我們認真反省,我們不會責怪他,我們檢點自己,我們自己做得不好,德行不夠,這樣子幫助我們提升境界。逆增上緣往往比順的增上緣還要殊勝,經典裡面教訓我們真落實了,這個確實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所以這個「敬」比什麼都重要,恭敬。「敬佛者,《淨影疏》云:敬荷佛恩,名為敬佛」。首先要敬父母,提倡孝道,孝道是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大根大本,佛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教孝、教敬。真正覺悟的人,就如《菩薩戒經》上所說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意思是說什麼?用孝親的這種心對待一切大眾,你這個孝做到家了。老師恩同父母,這佛經上說得很好,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我們的慧命得自於老師。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面,老師的地位跟父母是平等的,老師的兒女跟我們的關係跟親兄弟沒有兩樣,一生都要互相關懷、要互相照顧、要互助合作,不是外人。所以社會能和諧,社會能長治久安靠教育,靠孝親尊師的教育,這個不能不知道。
用什麼方法來做?舉辦大型的活動這是宣傳,在今天不但要辦學校,還要有試驗點,真正做出來,大家看到感動了、相信了,所以這個試驗點重要。能做成功?我們過去在廬江湯池做過,做成功了。真正做成功它就有效果,我們大型活動都宣傳,宣傳完了之後你到那去看,你就看到了。所以這個點太重要了!湯池這個點關閉了,我們離開了,台灣在做,台灣有兩個地方在做,大家都在努力,這個是全世界人都在等待著,都想真正看到。六月初我在日本講經半個月,日本那邊的同學也想做,好事情。真正能夠落實傳統教學,日本的災難會大幅度的減輕;我們不敢說沒有,會減輕,我們樂觀其成。日本的文化是春秋戰國時候從中國傳過去的,他們的民族性善於保守,一直到現在還非常明顯,所以我們到日本去就好像回到春秋戰國那個時候,農村裡頭的人民非常純樸。《還源觀》上講的四德,在日本能夠看到一個影像,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能夠看到一些,很難得!
「敬荷佛恩,名為敬佛」。要知道父母對我們有恩,老師對我們有恩,佛對我們有恩,國家對我們有恩,一切眾生對我們有恩,佛家講「上報四重恩」。「荷者承擔領受之義。如來萬劫薰修,入佛知見,乃以佛之知見開示我等,普令悟入」,這就是佛對我們有什麼恩德,這說出來了。佛的智慧、佛的道德、佛的教學是無量劫修成的,生生世世永無斷絕,確實他入佛知見,入佛知見就是他成佛了、他證果了。即使是世間的老師,他也有幾十年的學習,功夫、經驗、心得來給我們分享,來教導我們,來幫助我們,你能說沒有恩德嗎?農夫耕田受盡辛勞,收穫這些農作物供養我們,讓我們能吃飽、能穿暖,這是他的恩德。一切眾生,各行各業對我們全都有恩德,我們不能忘記。我們用什麼回報他?在自己這個行業上認真、努力把這個行業的工作做好回報他們,我們才對得起。佛陀教育就是以佛的知見開示我們,普令悟入,普遍讓我們去覺悟,契入經戒。我們各人根性不相同,有入得淺,有入得深。所以菩薩級別也有五十一個,從初信位到等覺,五十一個階級,我們要不斷的去深入,希望證得究竟圓滿。
「以佛果覺,作我因心,不歷三祇,頓入佛智」,這是淨宗法門,這是一個特別法門。以佛果覺,這個佛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成佛了,而且成佛很久了,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彌陀成佛到現在十劫了。時間是用劫來計算的,這個數字今天所謂是天文數字。他的方法太巧妙,就是用一句佛號,用這一句佛號做我們現在修行的因心,我們的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心。這個速度快!不歷三祇,不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不需要,頓入佛智,我們立刻就能夠證得,只要把障礙去掉,佛智就現前。用什麼方法除障礙?就用這一句名號,妙就妙在此地。我們起心動念一定要曉得,起心動念都是錯的,你要肯定這句話,不要以為我起心動念是正確的、是好的,那就完了。惠能大師與這個地區很有緣分,他是廣東人,在唐朝出了這麼一位大德。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他真開悟了。怎麼開悟了?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他這一放下,真的是這裡所說的頓入佛智,他不是漸入,他是頓入。所以我們看到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誼,我們真的要覺悟,不覺悟就錯了。真正要知道我們起心動念是錯誤的,為什麼?真心離念。念頭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沒有念頭,所以有念即錯,這個要承認。
我們又不能沒有念頭,沒有念頭做不到,像惠能那種人能做到,我們做不到,這歷史上沒有看到第二個惠能,我們只有能把妄念減少,沒辦法斷掉。現在佛教我們這個方法,把那些妄念統統換成阿彌陀佛。這倒是個好方法,真是妙絕了,果然換過來,我們就能夠得入。什麼都放下,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我們起心動念是妄心,妄心是假的,不是真心;我們的身體不是真的,假的,有生有滅;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地球、星球有成住壞空,都不是真的,你想它幹什麼?你念它幹什麼?徹底放下。這一放下,給諸位說,就頓入佛智。惠能沒有別的本事,就是放下,一句話聽明白了統統放下,他就成佛了。成佛之後才能夠幫助沒有放下的那些苦難眾生,他們也是佛,我沒有放下跟他們一樣,我放下了幫助他們放下,這就對了,叫自行化他。所以這一段經文裡「首當自度」,自己沒得度,怎麼幫別人?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