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六百三十四面,第四行最後兩個字看起:
「《會疏》曰:士農工商,為給自身,故云以自給濟。給,供給也。濟,周濟也」。這是說『勤身營務,以自給濟』,士農工商是指社會上各個階層的人,一生勤奮努力去經營,都是為了生活,讓自己的生活富裕,目的都在此地。我們再看下面,『尊卑、貧富、少長、男女』,這些是泛指「芸芸世人之種種類類」,就是這個社會一切大眾。「世人位高者尊」,這個尊卑是講地位,在社會地位,貧富是指財富,財多則稱為富,財少則稱為貧;年老則稱長,年幼稱少,「種種不同之男男女女,無不同此愚痴貪欲之心,苦心積慮,憂念重重,奔波勞碌,無有已時」。這是說一般社會大眾,現在這個現象是普遍在全世界,都為了名聞利養憂心重重。這個地方所說的,形容得很正確,愚痴這是根。所謂愚痴,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所以一生無論是貧富貴賤,普遍的都有苦心積慮,都有憂念重重,終身奔波勞碌,無有已時,這是停不下來。「故曰:累念積慮,為心走使」,累是積累,念是妄念,他有顧慮,他有煩惱,他有不安,他有患得患失,這些東西擾亂著他度過匆匆忙忙的這個一生。
如果有智慧,真正能夠明瞭,所以古人他不是迷信,古人常常告訴我們,「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如果這個富貴是可以爭得來的,佛菩薩也會爭,聖賢也會爭,它爭不來,你爭它沒有用,爭不到。這個東西是什麼?命裡有的時候你就有,命裡無時則莫強求,強求不到的。人在這個世間,幸福美滿與富貴不相干,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人活得要幸福、要自在,所以心安理得,你就會自在,明理了。所以古人講「孔顏之樂」,孔夫子快樂,顏回快樂。孔夫子沒有地位,平民;顏回是個非常貧窮的人,貧窮,但是不能說賤,他有高尚的品格。生活,物質生活非常艱難,簞食瓢飲,夫子都感嘆,這種貧困的生活一般人受不了,可是顏回一天到晚快快樂樂,沒當回事。由此可知,幸福真的與這個沒有太大關係,真正有道的人隨遇而安,這個社會才會安定,世界才會和平。他不爭,為什麼不爭?他很清楚,命裡沒有,爭什麼?命裡有的不必爭,命裡沒有的也不需要爭。我們如果讀過《了凡四訓》,對這個事情就完全明白了。
了凡先生,明朝時候人,小時候被一個算命先生算他一生的流年,終身流年。他那個時候十五歲,父親過世了,母親帶著他,說他父親有遺言,希望他去學醫給人治病,可以糊口,就是可以養家,能有一點收入。而且都是做好事,能積一點德,能成為一代名醫也是光大門楣,是一樁好事情。可是這個算命的先生告訴他,你不是這個行業的人,你是個做官的人,你命裡有官位,你趕緊去念書,勸他念書。給他算終身的流年,哪一年去參加考試,考多少名,每一年國家給他的俸祿有多少,都給排定了。十五歲、二十五歲、三十五歲,二十多年,年年都跟算的一樣,一絲毫都不差,所以他的心就死了,什麼也不求了,真的完全是命裡排定的。他去拜訪雲谷禪師,在南京棲霞山,跟雲谷禪師在禪堂裡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雲谷禪師很佩服他,這個一般人做不到,相當的定功。就問他:你這哪裡學來的?他告訴禪師:我沒有功夫。那你怎麼能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我的命被人算定,二十多年來一點都不差,我起妄念有什麼用?乾脆不打妄想了。這真的不是假的。雲谷禪師聽了哈哈大笑,原來我以為你是聖人,結果你還是個凡夫。了凡先生聽了這個話很奇怪,就問他:你為什麼這麼說?他就告訴他,「凡夫被命運拘束,你超過不了命運;如?是聖賢,命運拘束不了他」,跟他講聖賢之道。曉得,那命可以改嗎?當然可以改。
命從哪裡來的?你自己造的,是你過去生中造的善惡業,決定你這一生當中的命運。過去生中沒有財布施,你這一生不可能有財富,無論用什麼手段,非法手段奪取來的財富,都是你命裡有的。你命裡沒有,你做強盜,你還沒有搶到手,被警察抓走了。為什麼?命裡沒有。所以命裡有的,你才能保得住,命裡沒有的保不住。那你又何必用非法的手段?用非法手段叫造業,果報不好。所以明白這個道理的人,他決定不用非法手段。於是雲谷禪師教他斷惡修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他就真做,這一發心一真幹,第二年去考試,孔先生算他是第三名(考中第三名),他考中第一名,馬上就相信命運可以改。他命中沒有功名,功名就是什麼?進士、舉人叫功名,秀才不算,他命中只有秀才,沒有舉人跟進士的命。他做好事,發願去求考功名,舉人也被他考上,進士也被他考上。命裡沒有兒子,特別做善事求個兒子,真求到了。命裡說他的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四歲,多活了二十一年。他沒有求壽命,這壽命自然延長。官,只做到一個小的縣令,四川小縣分,結果他做一個大縣的知縣,寶坻。寶坻是直接歸皇上管的,這是個大縣分,就好像現在的特別市一樣。所以跟他原來的完全不一樣了,改造命運,不是不能改造。你要遇到這些高人,真有辦法。
我從小就相信,相信命運。我們家是貧寒之家,所以別人不知道,我感謝共產黨。共產黨來了,我們家一貧如洗,什麼都沒有,沒有一分地,也沒有錢。父親是公務員,靠一點工資過生活,不工作就要挨餓。共產黨來了,好了,我是離開,沒有在國內,我母親、弟弟告訴我,分到地主的地,也分到房子,他們就安居下來了。還送他去念書,居然在復旦大學畢業,還在學校教書。這是在國民黨時代我們做不到,那是貧困而死,日子怎麼過?我那時候年輕,又沒有學歷,又沒有關係,你就曉得生活的苦況。在台灣,這幸虧遇到方老師,得到這個高人指點,告訴我這一條光明的大道,學佛。我跟他學哲學,他把佛經哲學教給我,給我講哲學概論,這個單元是最後的一個單元,佛經哲學。我非常驚訝。他告訴我:「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從來沒有聽人講過這個話,出家人也說不出來。從這個時候我才開始看佛經,愈看愈有味道,欲罷不能。
沒多久遇到章嘉大師,他老人家指導我。章嘉他是專搞佛學的,我們方先生是哲學,完全用哲學的眼光來看佛經。這找到一個好老師,這個老師就教我選擇出家這個路,我這個行業是章嘉大師給我選擇,我聽話,確實年輕老實聽話,而且教我學釋迦牟尼佛。所以他第一本叫我看的書是《釋迦方志》、《釋迦譜》,唐朝人寫的,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傳,在《大藏經》裡頭,讀了之後才真的明白。老師告訴我,「學佛,你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你就不會走錯路。你要不認識他,你怎麼學他?」我聽聽有道理,從這入門。讀了之後才恍然大悟,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原來釋迦牟尼佛是搞教育的,佛教是跟宗教風馬牛不相關。佛教承認有神,不崇拜神。神是什麼?等於一類眾生,就像我們國家承認別人國家,那它不是我的國家。所以神也是眾生的一類,有比我們高的,福報比我們大的,有比我們低的,跟我們是平等的。佛主張自己謙虛,對人恭敬,對人恭敬,對鬼神也恭敬,但是不能學他。見人要有禮貌,壞人也要有禮貌,不學他就好了。所以很有道理。
佛教裡面有學術,這是大學問,確實不但是方先生講的最高的哲學,有最高的科學。最近這三十年來,世界上許多物理學家有新的發現,跟佛經上講的一樣。宇宙的起源,生命從哪裡來的?這些大問題,新發現的跟佛經上講的一樣。宇宙不是大爆炸來的,大爆炸這個理論懷疑的人很多,現在終於得到證明,還是跟佛說的一樣,佛說的宇宙從哪裡來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從意念來的。所以現在有不少新的這些書都講意念,科學講宇宙之間三種現象,這是基本的東西,萬事萬物都是它演變出來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這三樣東西,佛經上講的阿賴耶的三細相。物質現象是阿賴耶的相分,精神現象是阿賴耶的見分,能量是阿賴耶的業相,就是自證分。還有一個證自證分,科學家、哲學家都還沒有講到,那是什麼?那是智慧從哪來的,證自證分是講智慧。所以方老師講這是最高的哲學,沒講錯。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身體健康的問題自然解決了。
今天地球上這麼多災難,可以化解,不是不能化解。你要知道為什麼原因,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事情發生,了解之後,你就知道怎樣應對,它自然就沒有了。這個東西科學不能解決,為什麼?科學是太偏重在物質上,宇宙它不只是一個物質,它有精神現象也有自然現象。你全搞明白了,你就曉得,物質從哪來的,精神現象從哪來的,自然現象從哪來的,去找,追根究柢去找。現在只曉得,物質現象知道了,精神現象還不知道,科學報告只說無中生有。無中生有,我們學大乘經教的人懂得。但是中國傳統學術跟大乘佛法不是說無中生有,無怎麼會生有?但是能生有的那個東西確實是無,它那個無不是什麼都沒有,它無裡頭有。有為什麼說它無?因為你看不見它,你聽不到它,你摸不著它,連你想都想不到它,那只好用個「無」、用個「空」做代表。所以它空不叫頑空,不是什麼都沒有,它有,它能生萬法。所以這就講本性,中國人講本性本善,本性是本體,哲學講的本體,佛法裡面講的本性、自性、法性都說這個意思。這個東西是什麼?它不是自然現象,也不是物質現象,也不是精神現象,所以科學跟哲學就沒有法子。科學、哲學一定有現象,它是他研究的對象。這是它沒有對象,但是它真有,它存在,所以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妙極了!
問題不是不能解決,我們也是應對目前這些災難,寫了一個很簡單的幾句話,這幾句話這都是出自於佛法跟中國傳統文化。現在這一張印出來,印得不錯,印得很好。第一個是業,「殺盜淫妄酒是一切惡業」,即所有災難,本身的疾病、山河大地的災變,它是病態,是惡業,惡業所感。「貪瞋痴慢疑是一切病因,怨恨惱怒煩是一切病緣,臟腑失調天地變異是一切病果,疾苦短命自然災禍是一切病報」,因緣果報。後面,「仁義禮智信是一切病藥」,只要把仁義禮智信找回來,這問題全解決了。古大德這麼說的,佛菩薩這麼說的,現代科學家發現,他也是這麼說的。這些人沒有碰過面,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的人,孔夫子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人,現代科學家最新的發現不過三十年,他們的看法、說法完全一致。
所以人決定要相信命運。相信命運,你一生過得很幸福,為什麼?不去鑽營。我從小的時候很多人給我算命,我母親也提心弔膽,家裡好像什麼遺傳一樣,祖父四十五歲過世的,我有一個伯父也是四十五歲過世的,我的父親四十五歲過世的,所以人家算我的命過不了四十五歲。我也沒有想多活,我沒有想過我的命運,但是我就是記住只有四十五歲的壽命。剛好二十六歲遇到佛法,知道有西方極樂世界,雖然是十幾年之後才相信,大概到四十歲的時候我才真正相信極樂世界。四十五歲那一年生病,我就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念了一個月,身體恢復,好了。又休息了一個月就開始再講經,那個時候我講經十二年。第二年我遇到甘珠活佛,他也是章嘉大師的學生,大我大概有十五、六歲。告訴我,他說你本來你的命裡很苦,你沒有財富,你命裡財庫空空,你命很短,過不了四十五歲。他說你這些年,那個時候我講經教學十二年,講經教學十二年沒中斷,他說這個功德很大,你的命全轉過來了,不但將來你有源源不斷的財富,而且你壽命很長。這我都沒祈禱過。可是甘珠第二年他就走了,這是個藏傳的喇嘛,很有修養。所以我們自己曉得了,老師替我選擇這個行業好,真正叫積功累德。釋迦牟尼佛一生,我們明白,他一生是教學,職業老師。我們從?一生事蹟上去看,他是什麼身分?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他是這個身分,他搞教育的,他真幹。他的身分可以說是多元文化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一生教學,不收學費。為什麼說多元文化?他不分國家、不分族群,也不分宗教,只要你肯跟他學,他就認真教你。所以經典裡面我們看到很多,古印度這些宗教的宗教徒、宗教的傳教師,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他並沒有改變他的宗教。你信宗教沒有關係,你不棄你的宗教,他也很尊重你。你到他那裡學什麼?學智慧、學道德,他跟你講這些,告訴你真正的真實。
所以真正懂得學佛的人,他心是淨的、心是定的。財富有沒有?有,他懂得生財之道。沒有見性,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透不出來,那就要靠修。修怎麼修,財從哪來?財從布施來的,愈施愈多。這真的,老師告訴我的一點都沒錯。六十年前他教我布施,我很困難,我跟老師講:我現在生活非常困難,勉強能夠度日,哪有錢去做布施?他問我:一毛錢有沒有?一毛錢行,有,一毛錢可以。一塊錢有沒有?一塊錢也行。你就從一毛一塊去布施,你要常常有布施的心、有布施這個意念,這個不能斷。這是什麼?他幫助我彌補過去生中沒修,所以這一生當中貧困,弘法利生需要財富。我這一生真的依教奉行,那個時候布施,我非常謹慎,修什麼布施?寺廟裡有印經的,你看印經後頭有功德名單,大家湊錢,不管多少,寫個一塊、兩塊不少,我就是這樣參加。有人拿東西來,我口袋有一點就給他。還有放生的,放生我要幹,因為我知道抗戰期間殺業太重。我父親人心地非常善良,奉公守法,喜歡打獵,所以抗戰期間當中,我們家的生活伙食算不錯,天天有野味。我也跟著我父親打了三年,三年每一天打子彈至少十發子彈,三年練習,神槍手,不必瞄準,百發百中,有這種技術。我父親是軍人,管軍械的,所以這就方便,他管武器、管彈藥,子彈一箱?箱往家裡拿,把彈頭去掉,裝上鐵沙去打獵,搞了三年。學佛之後才知道,這個業可造重了。
所以放生,我就把它列入我能做好事的三樁事情,一個印經,一個放生,一個布施醫藥。就這醫院,我總捐一些錢給醫院做為醫藥費,有些貧窮人看病買不起藥的時候,就拿這個幫助他,這個六十年沒間斷。現在我在澳洲,每一年兩個醫院,澳幣二十四萬,一個月兩萬,二十四萬做這個布施。所以我一生不生病,為什麼?醫藥費都布施掉了。不可以搞保險,不可以留醫藥費。留醫藥費是什麼?你一定要生病,你不生病這錢怎麼用?我生病的錢全用光了。所以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懂得我不喜歡有病苦,我把醫藥費捐掉,沒有醫藥費。所以一生做好事,就做這三樁。在教育裡頭,可以說用得最多。我贈送的獎學金數目也很可觀,幫助一些年輕人,家境清寒,考上大學了,讀不起書,大學四年的學費、生活費我都給他。最經濟的,生活程度最低的是印尼,印尼過去幾年,這個二、三年沒有了。以前我在澳洲的時候,我在印尼一年送獎學金,澳洲錢六十萬,六個大學,每個大學十萬塊錢。照顧多少學生?好多,七百多個學生,便宜。如果在澳洲,澳洲一個學生一年要一萬塊錢,只能照顧六十個人。你在印尼,六個學校,一個學校七百多人,照顧幾千人了,這生活程度低。所以,像這些事情我們就多做。印誦經書,這是大宗,主要都從這去了。錢?得很多,去得也很多。我自己幾乎沒有用錢的地方,我穿的、吃的都是人家送的,源源不斷,送得太多了,都分給大家。
所以你懂得怎麼叫修福,正當的手段去修,它自然就得到,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像布施醫藥、布施病苦這叫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三種果報,三種因,你修三種因,哪有不得果報的道理!我這搞了六十年,可以給人做榜樣,看看我你就會有信心。我要不把這些錢這樣用掉,要蓋大廟,不曉得蓋多少個了,不會輸給星雲法師,星雲法師在全世界蓋了二、三百個廟。因為我覺得那樣做法,是把錢埋到土地下,它不起作用。應當要幫助苦難的人,我們自己衣食足,夠了,有個小房子遮蔽風雨,行了。我也有大雄寶殿,我的大雄寶殿在那個地方,不必搞得富麗堂皇,花那麼多錢,花得冤枉。所以,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慧。沒有智慧,錢都糟蹋掉了,那不是好事情。
所以,我們念念希求的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依照佛教導我們的方法,你肯定得到。中國老祖宗《易經》裡面所說的,《繫辭大傳》是孔子作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為什麼不積善?為什麼不去積德?個人如是,家庭亦如是,國家亦如是。國家要富強,在積德,在行善。你看看中國歷史,盛世的時候,你看這些帝王,他布施,他不是靠武力侵略,不是的。四周這些小國來進貢,進貢就是給皇帝送禮物,皇帝回送一定是加倍,大國的風範,加倍,加幾倍給他。所以四邊這些小國都服你,都做你的附從,不是用戰爭,你的幅員愈來愈擴大,用道德,用施捨,用照顧。老祖宗的智慧、佛菩薩的教誨它真管用。
所以,我們看到今天的世人叫愚痴,他沒有學過,也沒有跟他講過。真正肯學,明白了,貪欲之心不能有,但是幫助一切眾生的心要有。你愈肯幫助,無論是智慧、財富、德行,就愈來愈擴張。你像這布施,愈施愈多,愈多就要愈施,不能夠放在那裡,放在那裡就變成死水,那就錯誤了。一定要很快把它散掉,叫散財,哪個地方需要的,就得要給他,這就正確。所以用不著苦心積慮,也用不著憂念重重,更不必要勞碌奔波,你說你生活多自在,你多麼幸福、多麼美滿。如果你錯了,你不懂,你像現在一般人這樣每天勞碌奔波,一生都空過了。
「故曰:累念積慮,為心走使。」下面有解釋,「義寂師曰:累念於既往,積慮於未至」,就是你想過去、想未來,「故云累念積慮」;「常為欲心所驅役」,你的欲望太大,欲望在支配你,欲望在讓你勞碌奔波,底下講,「嘈雜奔波,故云為心走使」,心在那裡指揮你。這個心是什麼?欲望。你一生生活在世間為什麼?為欲望,錯了,這個欲望是貪,佛告訴我們,貪的欲望是什麼果報?餓鬼道。貪心墮餓鬼,瞋恚墮地獄,愚痴變畜生,你就錯了,你路走錯了。三善道都是善業,人道中品十善,天道上品十善。你行善積德,你往上升;你要是搞貪瞋痴慢,你往下墜落,錯了。要想我們生活過得平安,聽佛的話,聽老祖宗的話,決定不會錯。
底下義寂師,所以這個註解是集註,「義寂師曰:累念於既往,積慮於未至」,這個未至就是未來。「故云累念積慮。常為欲心所驅役」,這個剛才念過了。「意謂思憶過去是累念」,想過去;憂慮於未來,這是積慮。「故此心念,無有安時。因心有所欲,身必隨之。例如欲購愛物,則不顧擁擠雜亂,奔波排隊。故曰為心走使」。這個現象在超級市場可以看到,這是黃念老註的,超級市場你現在常常看到的,「指為此欲心而奔走也」。「《嘉祥疏》以心財相積不捨」,來解釋「累念積慮」;「以勤求無寧」,來解釋「為心走使」。「蓋謂積於心念之中,俱是財物,故名累念積慮。」天天想這些金錢財物,在想這個東西,好不好?不好。為什麼?想這個可能結果他到三惡道去。學佛的同修也就知道了,你把念頭轉過來,你天天想阿彌陀佛,你將來就到極樂世界去。如果你天天能夠想到這個世界的動亂、眾生的苦,辛苦,你常常放在心上,盡心盡力幫助這些苦難眾生,你往上升,你將來是天道,往上面去了。不能往下去,不能有怨恨心,怨恨心是地獄道,重的,輕的是羅剎,就變成魔道去了,這個路不是正路。中國老祖宗教給我們走的路,那是人天大道。五常、五倫、四維、八德,這是倫常大道,來生得人身,在人間享受富貴。如果積的功德?,人間沒有那麼大的福報,就到天上去了,天人的福報超過人間,他就到天上去了。
但是佛告訴我們,天不究竟,福報雖然大,壽命雖然長,他還是有老死。譬如佛講忉利天,我們中國講的玉皇大帝,有沒有?有,欲界第二層天。那個福報,我們要一想,那不可思議。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他壽命多長?天上也是一年三百六十天,但是一天是人間一百年,一年是人間三萬六千年,他壽命一千歲,你就想想那個福報。那個福報不算大的,上面夜摩天、兜率天,愈往上面去福報愈大,所以聰明人都喜歡生天。但天它不是無量壽,天福享盡,你造的一切不善那些又出現了。出現怎麼?出現又墮落了。所以天上人間就像水中升沉一樣,一會兒漂起來,一會兒沉下去,在六道裡這麼苦。所以佛勸我們離開六道輪迴,到極樂世界去。
到極樂世界去幹什麼?去作佛去。佛是什麼?智慧圓滿,福報圓滿。所以佛叫二足尊,這個二就是智慧跟福報,足是滿足了、圓滿了,這兩樣東西圓滿,智慧圓滿、福報圓滿,則稱之為佛。菩薩雖然有智慧、有福報,沒有圓滿,佛圓滿。所以最簡單的解釋,學佛就是求智慧跟福報。而智慧跟福報不是從外頭求的,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你只要把障礙去掉。什麼東西是障礙?貪瞋痴慢是障礙,怨恨惱怒煩是障礙,殺盜淫妄是嚴重的障礙、是行為的障礙,貪瞋痴慢是心理的障礙,怨恨惱怒煩是情緒的障礙。你把這個東西統統都放下,你障礙沒有了,你自性裡面的智慧福德全現前。所以真正修行人他不向外求,他向內求,內求是真的。外面求也能得到,是一時的,權宜之計,根本是向內求。
因為想過去、想未來,妄念多、思慮多,所以這個心裡不安。佛在前面告訴我們,學佛的人淨定,心要清淨,心要定,定是不動,然後才有安、才有樂。這個安樂就不是世間人能夠相比的,世間人之樂都是刺激,欲望的刺激,感受快樂,付出代價很重。佛法安樂是從內心裡面出來的,不是從外面的,與外面境界不相干,從自心內裡面透出來的,從淨定裡面出來的。淨生智慧,定生安樂,所以叫禪悅。禪是定,裡面非常快樂。念老結集古大德的解釋,累念積慮,以勤求無寧來解釋為心所走使。蓋謂積於心念之中都是財物,故名累念積慮。「勤欲求得,故身心不安」,你能把它放掉,心就安了。心不安叫為心走使,使是差使,就是你使用的人,心是主人,這是僕人。心是什麼?欲望。使是什麼?是你的身體。換句話說,你的身心已經變成你欲望的僕人,就這個意思。你這一生欲望控制了你、掌握了你,這個很苦。
「憬興曰:為心走使者,如渴鹿逐於陽炎,翳眼弄於空華,皆為愛水之心,不了病華,而走馳故」,這是用比喻來說。下面有解釋,陽炎即底下我們通常看到的陽焰,這陽焰是什麼?是雨過天晴,道路上有一種氣,我們現在也看得見,我們在這邊常常看見。下雨晴天之後,車走過之後,你看到這個水氣。鹿口渴了,牠不知道那不是水,牠以為那是水,牠奔到那裡想喝水,走到那裡就沒有了,像霧一樣,永遠追不到,這是陽焰,叫渴鹿陽焰。渴,愚痴,沒有智慧,以為那是水。沙漠當中出現的幻相,遠望好像是水,「渴鹿渴馬等求水心切,趨赴求飲,惟是徒勞」,走到邊上,又在前面,永遠找不到。「又如有翳之病目」,這是眼睛害病。眼睛害病,看到虛空當中有很多彩色的東西,我們有過這個經驗,曾經害過眼病,有過這個經驗。空中有沒有?沒有,好眼睛看了沒有,壞眼睛看到空中像有花一樣,你想把這個花摘下來,「不知本自無花,故云為心走使」,這是誤會,不知道那是假的、是空的。「走使者」,走使這兩個字就是「俗云奔波勞碌」,就這個意思。
下面他舉了實際的例子,「無田憂田,直至憂苦萬端」,這一大段,前面經文都能看到這一大段,皆是累念積慮一句之詳細演出。『田』是田地,『宅』是家宅。『眷屬』是家屬、親屬、你家裡面用的僕人,這都是屬於眷屬一類的。『財物』,「家財產業等資生之器物」,就是你生活必須要用的這些器物。「以上皆所憂之境」,你憂慮什麼?憂慮這些。沒有,想有,想得到,但是已經得到又怕失掉,叫患得患失,所以『有無同憂』。沒有,貧窮家的人想得到,有的人家富萬貫,他又怕丟掉,他統統都在那裡操心、在憂慮,所以生活真苦。
我們香港首富李嘉誠先生,我跟他見面,他小我兩歲,看起來比我老很多。為什麼?他有憂慮,我沒有憂慮。那個財富命裡有的。這一樁事情,也是他的一個也算非常好的朋友,陳朗,前幾年過世了,是個看風水算命的先生,非常高明。我在香港講經,他常常來聽我講經,我跟李嘉誠認識,他介紹的。陳老告訴我,李先生他是潮汕人,三十歲到香港做生意,他們偶然機緣碰到,碰到他給他看相、給他算命。問他:你將來希望擁有多少財產你就滿足?他說李嘉誠告訴他,我能有三千萬,我就滿足。陳老告訴他,你命裡財庫不是平的,是漫出來的;他說不止,你將來是香港首富。所以李嘉誠一生就不放他,把他看作顧問一樣,無論大小事情都向他請教。他命裡有!你命裡財庫是滿的,無論做什麼生意都賺錢。命裡是因,你做這些事情那是緣,別人做生意賠本,你做生意賺錢。你說我跟他做同樣生意,我就蝕本,命裡沒有!所以人首先要相信命運,你才會過得很幸福、很快樂。你要去跟命爭,那你就悽慘,你錯了,任何人爭不過命的,你要改造命運要聽佛的話。
了凡先生四訓,我學佛那一年就讀到,朱鏡宙老居士送這本書給我。我記得我拿到這本書,這本書分量不多,年輕看書看得快,兩天就可以把它看完,我記得我看了三十遍,非常感人。看了之後,回去想想,了凡先生的毛病,我統統具足,我都有,了凡先生還有些長處,我都沒有,我比不上人家。想到他能改,我漸漸有了信心。我有個好老師在輔導我,章嘉大師。我跟章嘉大師,我二十六歲,他老人家六十五歲,在我們算是孫子輩的。老人對我們這些年輕人非常愛護,尤其我們很聽話,老實聽話,他就更喜歡,歡喜教。跟我約定,每一個星期去看他,給我兩個小時。我跟他三年,一直到他往生。所以我的佛學基礎,是他老人家奠定的,以後跟李老師學教的十年才會有成就,沒有他三年的基礎不可能成就,所以這個基礎非常重要。特別是他老人家的身教,這是我一生沒有見到第二個人。你看他在照片上這個儀表,他一生行住坐臥就是像這樣,真是佛經上所講的「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他行住坐臥都給你看到什麼?他在定中。走路很慢,說話也很慢,動作也很慢,一絲毫那種急躁都沒有。這讓我們領略到,智慧的人,心是定的,身也是定的。
浮躁,沒有智慧。現在年輕人最麻煩的,心浮氣躁。所以他學東西,就學聖賢東西、學佛法,他能不能學到?佛菩薩來教他都學不到。為什麼?他定不下來。古聖先賢、佛菩薩的東西,一定要把心定下來,你才能學到,你才能感受,才能體會。不是他不肯教,你自己要具備基本的條件,他才有辦法教你。基本條件不具足,講了沒用處,白講了。我每天教學講經沒中斷,是不是人都會學了?不然。說老實話,跟在我周邊的沒有一個。為什麼我還講得這麼起勁?我知道電視機裡頭有人,網路頻道上有人,一萬人當中有一個人就不得了,我沒有白講。真有人,不過這個人我不認識,他認識我,我不認識他,我們還沒見過面,我知道肯定有,所以我講得很起勁。我在攝影棚常常一個人都沒有,我就面對著攝影機,我講得很起勁,因為我知道有人在聽,我知道真正有人在學,沒有白說,沒有白講。
我們把底下這個幾句念下去,「但已有者,又懼其無,亦復同憂。」這底下兩句話說得好,「欲海難填,患得患失,故云有無同憂。」我們要學佛,特別是真的要想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實際上就是移民,我們移民到極樂世界,我們親近阿彌陀佛,那你要想到,這個世間的東西一樣都帶不走。能帶的是什麼?能帶的是德行、善功,就是你修善的功德可以帶走,你的德行能帶得走,別的一樣都帶不走。那你就要知道,趁現在壽命還在的時候,努力修善。這樁事情重要,哪個地方有緣就幫他做,不要有分別心,不要有執著,沒有私心。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有緣都要幫助,這是我們應該做的。無論在什麼地方,遇到有緣人,能聽得進去,就要好好勸他。他聽不進去沒關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他阿賴耶識裡已經種了種子下去。我跟布希見面,也給他談這些,馬哈迪問我,他能聽得進去嗎?我說至少他還沒有反對我。我離開他回到澳洲,一個半月之後他寄一張簽名的照片送給我。我說如果他要是我對他說話他感覺到討厭,他就不會有這個動作,他把照片送給我,還親自簽名。善言,我們態度誠懇、真誠,縱然與他當前的利害有衝突,他也不會反對。這在佛法講,種種,種種子,來生後世遇到緣,這個種子會發芽,他就真的會?受。所以緣不能錯過,遇到這個緣要給他下種子。
『有一少一,思欲齊等』,這個也很苦。例如自己「有一萬元存款,見人有兩萬元」,就想、就思「更有一萬元」,要跟他一樣。自己有一個電視機,看到人家有兩個,「便欲更有一電視機,與之齊等。思而未得,故以為憂。思而能得,憂亦不止。因欲無止境」,欲望沒有止境,「故永有不足之憂」。這是人之常情,我記得我有一次,這個印象很深。在台灣我出門,叫了一個計程車,計程車的司機開車跟我訴苦,說什麼?就是自己生活不如別人。我問他,我說你一個月賺的錢夠不夠家用?夠,還有多的。我說那又為什麼?看到別人今天有這個新的、明天那個新的。我說那又何必呢?我說你想想,我們一件衣服,好好的去保養它,可以穿十年,十年不要再買衣服。你用電冰箱,好好保存它,也可以用十年。你不是非常快樂、非常富有嗎?你何必跟人去比賽去?他想想有道理!我說你想通了你快樂無比,你憂什麼?別去跟人比。跟人比的時候你一生苦惱,一生憂慮,你活得不快活。你不跟人比的時候,你多快樂。他慢慢他就明白了。不要與人爭這些,與人爭什麼?與人爭快樂,我比你快樂。快樂跟憂慮大大的不一樣,快樂身心健康,憂慮是多愁多病,他怎麼能跟你比?所以放下一切,生活能過得去就是最幸福,不必要太多。住房子,住個小房?。我一生不願意住大房,為什麼?難收拾,你要多少時間去把它打掃乾淨?我一個小房子,幾分鐘就把它搞得乾乾淨淨的,看起來舒舒服服的,你說多好。所以人要自己懂得享受,也就是自己懂得享福,知道什麼是福。你的東西資生之具愈少愈舒服,不需要檢點。出門就兩件衣服,拿到就穿上了。如果衣服又挑挑這個、挑挑那個,你看你浪費多少時間?浪費多少精神?沒有那個必要。
所以我們想想,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出最好的典範,他一生財物就三衣一缽,三件衣、一個缽,財產就這麼多;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他多自在,什麼憂慮都沒有。他難道不想去蓋個道場、蓋個寺廟嗎?他不要。他要想要,只說一句,人家就把它蓋好了。不要!真正得自在。所以日子要會過,自己有一個很小的地方落腳就足夠用了,真叫快樂自在。我到每一個地方,都有人要送地、送房子給我,我一概都謝絕了。住旅館多自在,每天有人給你收拾得乾乾淨淨的,離開之後絕對不會有憂慮,不去想它。如果你自己有個房子,你說有多麻煩,你離開,要不要想到?要不要常常掛念?那不叫自己找麻煩嗎?所以有,趕快送人,別找麻煩。我一生得自在,這也是得章嘉大師教的,釋迦牟尼佛示範,我體會到的,這個世界是旅館,走到哪裡都是旅館,你就過得非常自在。什麼都不需要,這些同修都會照顧得很好,吃的、穿的、用的,都預備好了,不要操一點心,所以錢對我沒用處,幾十年沒有用過錢。到外面去,我想去買個什麼東西,一定有很多人跟著我去,我想要,他們已經付了錢。所以我的供養就拿去做好事。那些需要的人,我們真的要幫助他,苦難的人要幫助他,除非我們不知道,知道了一定幫助他。
所以「且稍具有」,稍稍有一點了,又想到要怎麼樣常常把它保存好,「恐遭禍變,慮其復失」,就是患得患失,這個事情自己找的麻煩。錢太多怕貶值,你說你要操多少心?這全都錯了。故云:『適小具有,又憂非常』,「非常」就是下面所講的水災、火災、盜賊、焚漂劫奪等,這是災難。特別這些年來災難多,我知道得很少,因為我不看報紙、不看電視,所有的媒體幾十年都斷絕了。有人問,這信息你從哪來的?有一些同學看到重大的這些,從網路上下載一點點給我看,我的消息從這來的。最近災難多,有個同學很難得,他每個月送一份報告給我,這個月有多少起災難,沒有內容,光是標題。我看到今年的,他三月份開始給我做的,三月份這一個月的有四十多起,幾乎每天都有。五月份的時候多了,大概有六十多起。三、四、五,四月份六十多起,到五月份,這三個月總結好像有一百七十多起。七月,就現在這個月,頭一個星期就四十多起,第二個星期又差不多將近五十起,增加這麼多,這個月還沒有完。看這個月的時候,決定超過一百多起。這就說什麼?這些災難頻率一個月比一個月多,而災難也一次比一次嚴重。
我們看到這些,內容他沒有給我,只是標題,網路新聞的標題,大概是報紙標題,他摘錄這個給我看,我們的警覺心就提高,要幫助化解災難。什麼法子幫助最好?教學,只有教學把人心喚醒,讓人斷惡修善,就是美國布萊登博士所說的。他去年八月在澳洲悉尼參加一個世界科學家的會議,人數不多,在悉尼兩天。他也邀請我,我沒去,可是我派我們學院的同學八個人代表我去參加。兩天的會議,第一天討論的是科學最新的發現,這個我看了很歡喜,跟佛經講的一樣。所以我有理由相信,佛經在二十年到三十年之後,它不屬於宗教,它是屬於哲學、科學。真的,方東美先生講的話沒錯。愛因斯坦也說過,宗教裡面與科學最接近的是佛教。
第二天討論就是災難問題,特別是美國「2012」電影引發起來的,他們討論的題目「應對馬雅二0一二災難預言」。布萊登講得好,我非常欣賞他的,簡單明瞭,「全球的人(居民),如果能夠警覺到,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希望大家都能夠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不但災難可以化解,而且把地球帶向最好的、美好的走向」。這跟大乘經講的一樣,跟我們老祖宗講的一樣,這是用改邪歸正來化解災難。災難是什麼?災難確實是不正不善的這個念頭、行為引發出來的。但是這裡頭有一個很重要的理論依據,那就是佛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想才能改變它。它不是從心想生,你心想怎麼能改變?佛這一句話講了幾千年,大乘經裡面普遍都說「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經》上講的,整個宇宙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講太多了,這個被科學家證實了。所以意念、念頭轉好了,問題解決。人要有善念,一個惡念沒有,身體決定健康,不會有病,意念能改變我們身體,意念能改變環境。
日本東京江本博士,在琵琶湖做了一個實驗,他找一個海灣,海灣是死水,死水不流通,二十多年來這個海灣髒亂,味道很難聞,他找這麼一個地方。找了三百五十多人,找一個老和尚,九十多歲的老和尚,領導大家在海灣做祈禱,一個小時。祈禱實在太簡單了,這一個小時希望大家把所有的雜念放下,清淨心,就想一樁事情,什麼事情?「湖水乾淨了,我愛你」,口裡念,心裡想,三百五十個人就這樣做了一個小時。到第三天,湖水真乾淨了,氣味沒有了,震動日本媒體,都去採訪、去報導。江本博士告訴我,六個月之後,它又變亂了,氣味又難聞了。你看,一個小時的祈禱,六個月的乾淨。我告訴他,你最好每兩個月去祈禱一次,那海灣不就乾淨了嗎?所以祈禱有效,但是祈禱治標不治本,它不能永遠乾淨。永遠乾淨要怎麼樣?那是教學。所以釋迦牟尼佛救苦救難,他用什麼救?教學,天天在勸導大家,這個能收效。大家聽多了,覺悟了,念頭改正過來,問題就解決。所以祈禱不是沒有效果,有效果,但是根本一定是在教育。釋迦牟尼佛一生教了四十九年,世界上每一個宗教的最初創始人都是教學,不辭辛勞,不收學費,無條件的教學,只要你肯學,都是那麼認真懇切的去教導。這一個地區,我們中國古人講得好,這一個鄉里能夠有?幾二十個賢人,就能把這一個地區帶好。這個話不是空話,在中國歷史上確實做到,有這些真正效果出現。
這一段經文,特別指出世間人操心的事情太多了。「水火,指水火之災」,水災、火災。「盜賊,指搶奪與偷竊之禍。怨家,指與我結怨之家」,所謂冤親債主,「債主,指我欠債未還之人。以上種種,皆可突生非常之禍。如火能焚燒,水能漂沒,盜能劫奪,賊能偷竊,怨家報仇,債主索欠。甚至俄頃之間」,就是剎那之間你就損失,不歸你所有了,「舊日財富,蕩然無餘」。這就是經上講的『焚漂劫奪,消散磨滅』,這些事情隨時都可能發生,意外的這些災害。「《會疏》曰:焚謂焚燒,兵火(戰爭)失火」這些災難,「漂謂漂流,洪水風波」這些災難,「劫奪,盜賊難。為怨家所消散,為債主所磨滅」。這個怨家統統都有因果,因緣果報。佛經裡面告訴我們,講一家人,父母跟子女有緣,四種緣,沒有這個緣,不到你家來。這四種什麼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這種事情生生世世沒完沒了。我是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在香港住四個月。前面兩個月在界限街中華佛教圖書館,後面兩個月在香港藍塘道光明講堂。光明講堂是壽冶老和尚,那個時候老和尚已經移民到美國去了,以後我在美國紐約遇到他,北方人,香港這是他的產業。他的佛堂前面掛了一副對聯,我印象很深,上聯是「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下聯寫的「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這個我記得很清楚,掛在那裡,我在他那裡住了兩個月,那一年講《楞嚴經》。真的是這樣。
如果是來報恩的,這個小孩就很乖,孝子賢孫,他很聽話,很好養。如果是報怨的,他來找麻煩、來報仇的,長大之後就叫敗家子,會搞得你傾家蕩產,家破人亡。那討債的呢?如果是少的,大概幾歲他就死了,他討完了,你花了那麼多錢,花了那麼多心力,那少的;如果多的呢?我們也看到,多的時候,大學畢業,拿到博士學位,去世了。你看,花多少錢?討債的。還債的呢?也看到,欠你多的,對你物質生活照顧得很周到,沒有孝順心,沒有恭敬心。這你一看,還債的。欠債欠得少的,那對你的生活就很刻薄,換句話說,把父母當做傭人一樣看待,每個月給你能夠生活就夠了,不給你多一點點。我們都看到,佛經上講得沒錯。佛法殊勝,學了佛之後你可以改變,把你這些緣統統改成法緣,大家都學佛,都是佛門弟子,在一塊修行,這些冤親都化掉了。所以佛法不知不覺當中解決社會許多問題,古代這些帝王大臣他們歡喜,替他們解決問題。為什麼?學佛明白了,知道縱然是來報怨,報怨是來索債的,一明白這個道理,算了,不提了,它就化解掉;報恩的,恩上加恩;還錢的,要多還一些,他心裡舒服。
世人『心慳意固』,這個慳是慳吝、捨不得,「至為頑固」。「財物有失,則心中更增憤恨,憂怨愁苦,意無解時」,故云『無能縱捨』,縱捨就是放下。真肯放下,他就得自在。學佛明白這個道理,可是還放不下。有很多人來給我訴苦,這怎麼辦?我說有辦法,你多聽經。一年放不下,再聽一年;兩年放不下,再聽兩年,聽上個十年、八年,自然就放下了。有些人聽到二十年、三十年,自己差不多六、七十歲,覺悟了,放下了,來得及!你只要一放下,身心愉快。一定要懂得,我不是餓死的命,我一文沒有也餓不死,到時候自然能吃得飽;我不是凍死的命,冰天雪地我也能夠度過,相信命運。古人對於這個是堅定信心,他相信自己。現在人沒有信心,對別人都懷疑。你自己擁有的財富,一天到晚提心弔膽,怕失掉,那又何必!為什麼不拿這些財富去布施?你布施一個鄉,一鄉人感恩你,你布施這一個城,一個城市感恩你,那個功德多大!那麼多人來照顧你,你愁什麼?
我天天每次上台講經、下台,我都給老師去頂禮膜拜,這個恩德太大!我要不是遇到他們,我怎麼會有今天?這不可能!怎麼能過到方先生所講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什麼?處處有人照顧,自己一點都不要操心。身上一文都沒有,樣樣都給你照顧到了,這福報。因是什麼?我有錢到處布施,到處送。我第一次到日本,實際上那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很早,我跟道安法師去的,去遊歷日本,那一次去了二十多天,東京以南全部都去玩過,那真是旅遊去觀光的,是台灣一個宗教團,道安老法師領隊。我自己去,第一次去,那個時候供養多了,我印《大藏經》,我在沒有去之前,寄了三十套《大藏經》,送給淨土宗的寺廟,先結緣。那當然,其他零零碎碎小東西很多。所以我一到日本,那天晚上他們淨土宗聯合起來舉行一個晚宴歡迎我,好像席開五桌,圓桌,大概四、五十個人的樣子,圓桌,歡喜!散會之後,日本有個朋友告訴我,淨空法師,今天這個盛會可以寫在日本佛教史上。我都訝異,我說這是怎麼回事情?他說:這些諸山長老平時都不往來,今天你到這兒來了,他們統統來迎接你,稀有難逢。我才明瞭,他們為什麼來?我贈送他《大藏經》。我要不送他《大藏經》,他怎麼會來?我就明白了,我就記在心裡。
那一次去,我們在日本也是觀光旅遊,十天。我離開的時候,我回請他們。回請他們的時候,我就說了,我說我們是淨土宗,淨土宗是親兄弟,我們一定要和睦相處,要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我說,譬如父母生了這麼多孩子,孩子如果不和,每個都對立,你說父母的心多難過、多痛心,叫大不孝。一定要和睦,要互助合作,要團結,我就勸他們。那不同的宗派呢?是我們的堂兄弟,也要照顧。其他不同的宗派,都釋迦牟尼佛傳的,也要相親相愛,也要互助合作。這是我這些年來做宗教團結,所以在日本我也訪問不同的宗教。至於不同的宗教,像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日本的神道教,那是我們的表兄弟,全是一家人,不能看外。所以我回請,就是勸導大家,一定要放棄成見。成見是什麼?還不就是利害,大家爭信徒,都是為這個,錯了,統統是一家人,互通有無,你家有困難,我有多餘幫助你,我有困難他幫,這個好,這個給社會大眾樹立最好的榜樣。所以藉這個機會把這些信息告訴大家,世界宗教是一家,宗教能夠和睦團結,有助於社會安定、世界和平,那這就是宗教對社會的貢獻。所以不能夠自讚毀他,門戶成見這個不好,這個要不得,希望把成見放下,不要有門戶之見。你看經教裡頭,佛菩薩,其他宗教?帝、真主,都是以仁慈博愛去關懷一切眾生,沒有一個宗教只度它自己信徒,沒有,都講要愛眾生、要愛人類。我們讀了,讀了要去真幹,讀了不幹不行。
所以對於這些財物,我們能夠放下。怎麼放下?就是照顧大家。九0年代那個時候,我從一九九七年韓館長往生之後那一年的年底,我就到新加坡去了。一九九九年,我們就把新加坡宗教團結成一家人,真的像兄弟姐妹一樣,互相幫助。實在說,每個宗教在財務上都有困難,佛教比較好一點。什麼原因?佛勸我們財布施,所以果報就多。在新加坡,每一個宗教我們都照顧。他們多半辦的有孤兒院、養老院、醫院、學校,我對他們送錢,去幫助他。那個時候一般同學還有意見,來找我:「法師,我們信徒的錢也是不容易賺來的,供養三寶的,你為什麼拿去給他們?」來找我。我反過來問他,我說:「我們要不要搞養老院?」要!「要不要照顧孤兒?」要!「那些生病的人,我們要不要去救濟他?」要。我說:「人家都在做,我們把股東加進去,那不就是我們做的一樣嗎?」他才了解,他們那做現成的,我們不要操心,我們只加入股東,那裡就有我一份。他才曉得,對,應該做。你看做得多歡喜,我們尊重他,他尊重我們。我們這個佛教道場有任何活動,請他,邀請他們來參加;他有活動我們也去,他邀請我們,我們也去,新加坡的宗教就變成一家人。
那個時候總統王鼎昌,王鼎昌是中國人,夫妻兩個對我們做的這個事情很讚歎。有一天早餐,他就召集新加坡那個時候九個宗教,九個宗教的這些代表,跟總統在一起早餐。總統告訴大家,新加坡我們的宗教聯誼會成立五十年了,都沒有團結起來,就是每年在一起吃一餐飯,其他的都沒有往來。他說你看從外面來了一個淨空法師,把你們搞得熱熱鬧鬧,你們統統真的都合作起來了,你們要向淨空法師學習。這是那些長老回來之後告訴我的。我們要有行動,最重要的就是要放下財物,大家共享。所有宗教,宗教我們照顧,他們的信徒我們也照顧,我們絕對不改變他的信仰,改變信仰那是不道德的事情。所以南洋這些宗教對我了解,這麼多年來他們最感動的,我從來沒有勸一個人叫他改變信佛教,沒有。所以他對我們很放心,知道我們是真心來幫助,真心我們來團結,互助合作。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