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六百零二面第一行,從第二句看起:

  「亦表十波羅蜜,能摧十種煩惱,成十種真如,便證十地。」十波羅蜜就是十度,我們學「十度各三行」,每一度都有,跟我們提出三個修學的要領。我們現在看第一個,「施度三行:此施度有三種」,就是布施,布施有三種,第一種財布施,「謂以己所有財物,施與他人,令其安樂」。其實這個裡頭的意思非常之深,我在初學佛的時候,指導我的老師是章嘉大師,我向他老人家請教,方東美先生將佛法介紹給我,我知道佛法是大學問,是世界哲學的最高峰。我向大師請教:佛門裡有沒有方法,讓我們很快就能契入境界?我第一次跟出家人見面,第一個問題就這麼提出來的。大師聽了以後看著我,我也看著他,等他老人家的開示,沒想到我們兩個對看,這一看看了半個多鐘點,那麼長的時間。我有耐心在等,他好像入定,不過睜著眼睛,半個小時之後他開口說了一個字「有」。這一個有字我的精神就立刻振奮起來,有,豎著耳朵用心來聽,結果他又不說了。大概沉默六、七分鐘,告訴我六個字,他說話很慢,一個字一個字的說,「看得破,放得下」。我講得快,他講這東西一個字一個字看得破,一個字一個字的說,說六個字,我聽了是似懂非懂,好像是懂了。他不用佛學術語答覆我,他用我初學能夠理解的,用這種語言來講。我就向他請教,我說「從哪裡下手呢?」他告訴我「從布施。」布施是什麼?布施是放下,要從這開始。你能放下你才能看破,放下是功夫,看破是智慧,看破又幫助你更能放下。所以他老人家教我,佛法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看破再幫助放下,就是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從初發心到如來地。

  那時候我不太懂,以後慢慢學佛,對經教了解一些一點都不錯。在佛學的名詞,看破叫觀,放下叫止,止觀並用,你沒有真正看破你不會放下,確實看破一分你才能放下一分,看破兩分你就能放下兩分。他給我說明這三種布施。因為我年輕的時候,我相信章嘉大師會看相,我跟他見面那年我二十六歲,剛學佛的頭一年,他老人家六十五歲,祖父輩的人。我命裡沒有財庫,換句話一生貧窮,不但貧窮,在社會上沒有地位,沒有地位叫賤,這個命是貧賤,而且貧賤到極處,那什麼命?要飯乞丐的命。這個事情,我知道一些,但是他老人家給我說得很清楚,能不能補救?能。他就告訴我,我沒有問他,他老人家告訴我的,命運可以改造。以後我讀《了凡四訓》,就恍然大悟,命怎麼來的?前世修的,不是這一生的。前世如果修財布施,你這一生命運裡有財庫,你的財庫裡頭就有財。如果布施得多,你財庫裡面就多,你在這個世間就大富,就這麼回事情。所以這個不是上天給你注定的,厚此薄彼,沒這個道理,完全是自作自受。無論用什麼手段得來的錢財,你命裡沒有的決定你保不住,你得來馬上會流失掉。

  命裡有的,命裡面有,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這叫造罪業,得來多少呢?跟你命運裡面的打折扣。譬如你命裡有一個億的財富,我們比喻這樣說法,你用不正當的手段取得這個財富,頂多你只能夠得到五千萬,另外五千萬呢?虧折了,你造罪業虧折了。你要是安分守己的話,你這個財富確實可以得到一億;如果你還能做好事,自己有財富還能夠布施貧窮的人,幫助別人,可能你命裡財富會一個億變成兩個億。這個裡頭有加減乘除,活的不是死的,我們才懂得這麼個道理。法布施得聰明智慧,我過去生中有一點法布施,所以明理,好教。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所以你看世間人都想這個福報,想財富、想聰明智慧、想健康長壽,但是不懂得修學的方法,虧吃大了。過去生中修得很多,今生所得到的可能一半都不到,為什麼?念頭錯了、手段錯了,起心動念是損人利己,貪而無厭又加吝嗇,這個麻煩就大了,所以是造罪業。不但你命裡面的財富打折扣,而且將來的果報不好。

  所以在那個時候,老師就把這些道理講給我聽,我就明白了,他鼓勵我修,財、法、無畏三種布施都勸我修。我怎麼修?沒錢,生活確實非常清苦,小公務員,每個月所得的薪水僅僅可以維持自己生活。老師就問我:你一毛錢有沒有?我說:一毛錢可以。一塊錢有沒有?一塊錢也行。他說「你就從一毛、一塊去布施,布施這個心願要常常放在心上,不要失掉。」我就依教奉行!那個時候我開始逛寺廟,常去台北善導寺、華嚴蓮社,這常去,去做義工,華嚴蓮社做義工。善導寺有個太虛大師圖書館,我在裡頭看經、抄經,做這個事情。寺廟裡面有印經,印經拿個紙單子,大家出錢湊一點,多少不拘,我們寫個五毛、寫個一塊可以,都收。這是什麼?這個裡頭有財布施,又有法布施,印的是經書。還有放生,放生也是常常有人,我們集體放生大家來出錢,我們也出個一塊、出個五毛,就從這起,歡喜做。果然沒錯,三年之後收入慢慢就好了,就多一點,多一點就多做,多的也很有限,就多做,我做了六十年。大概十年之後這出家了,供養就多了,供養我就學印光法師。印光法師對於四眾的供養全部印經,統統做法布施好,法布施幫助人開智慧。遇到地方上有災難,印光大師也做點救濟的工作,錢從哪來?從印經款項裡撥一點錢出來救災。他老人家這個做法,我們在《文鈔》裡看到,那就學會了。

  所以無畏布施,我們就贈送醫藥,那個時候的醫院很不錯,醫生都是很好的醫生,有些病人是窮人買不起藥,我們每個月送一點錢給醫院,告訴他:幫助貧窮的人給他做醫藥費。這個事情,一直到現在都沒有中斷,我在澳洲,我現在還是澳洲身分,我住在圖文巴這個小城,有一家公立醫院,有一個基督教的安寧中心,我每個月送澳幣一萬塊錢,醫院送一萬,安寧中心送一萬,每年二十四萬。這是什麼?這屬於無畏布施。印送經論、善書這是大宗,每年可能達到一千萬,這澳洲錢,所有的供養我都用在這上面。現在年歲大了,我勸大家不要送錢給我,我不想做了,做了一輩子也真做了不少。你問我一共用了多少錢?我不知道,肯定超過一億,肯定的,六十年了!累積起來的。最近這個十年我有一點數字,大概超過一億,以前沒有記,以前五十年沒統計,所有的錢全部這樣用掉。財富是福報,財富的支出怎麼運用是智慧,你有智慧,你在修福;沒有智慧在造業,你要搞吃喝嫖賭那造罪業,果報在三途。智慧可貴!如果沒有智慧,這個十度,前面五度都是人天福報,如果違背倫理道德呢?三惡道的福報。三惡道還有福報嗎?有,你看畜生道的,我住在這個地區,附近養寵物的很多,畜生道真有福報!餓鬼、地獄道的福報是什麼?他受罪輕一點,統統有。如果與倫理道德相應的,他的福報是三善道,享人天福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這個不能不知道,但是不知道的人很多,知道的人不多。

  依照這三種方法修,這是佛在經上教導我們的,靈得很!我教過很多人,他們都依照我這方法,確實家庭物質生活完全改變。所以命裡沒有,不怕,你真肯布施它就真有,愈施愈多。可以跟《了凡四訓》合起來看,了凡先生是雲谷禪師幫助他改造命運,真的靈驗,一家樂此不疲。了凡先生的後裔跟我有過聯繫,可惜我沒有時間到那邊去探訪他們,跟他們有電話、有書信往來。難得,積善之家!施,財布施有內財、有外財,內財的報更殊勝,內財是什麼?外財是財物,身外之物,內財是身體,做義工。我那個時候學了佛,星期假日常常要到寺廟裡面做義工,這屬於內財布施。所以財布施裡頭,修福不一定要有金錢,沒有金錢我去做工,有我可以做的工作我盡量去做,盡心盡力去幫助別人。常常懷著這個心不佔別人便宜,全心全力為別人服務,幫助別人、成就別人這是布施的心,這個心好。沒有力量,有這個心都不得了,這功德都相當可觀。

  第二個法布施,「謂以佛法,為諸眾生演說,令其開悟」。這是直接的,出家人必須要做的,出家人,釋迦牟尼佛做最好的示範,他三種布施。你看釋迦佛財布施,他那個財布施是內財,他用智慧來布施,用體力、勞力來布施,講經需要精神、需要體力。為一切苦難眾生解決問題,為他們開導,指導他們修學的方法,這都屬於法布施,法布施裡有財布施。貧窮、困苦、有疾病的眾生,佛遇到沒有不去安慰他,教導他這些災難、病苦從哪裡來的?從不善的心行裡頭來。勸導這些人改邪歸正、斷惡修善、端正心念,往往身心的毛病就好了。經典裡面,小乘經特別多,看到世尊如何幫助社會,化解這些糾紛、化解災難,離苦得樂,這佛天天幹的三樁事情。我們可以說是他老人家住世八十年,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他講些什麼?就這三種布施,他天天在做,教別人做。講經,出家人當然要講經,為什麼?這是佛事。佛事,釋迦牟尼佛的事業這叫佛事,簡稱為佛事,釋迦牟尼佛佛事是什麼?講經教學。從三十歲開悟到七十九歲圓寂,沒有一天休息,天天都在教。最後往生的時候,還教導後來的這些弟子,這是阿難尊者提出的問題,請教他老人家:老人家在,我們以你為老師,跟你學習,你不在了,我們跟誰學習?佛最後的遺言,就是答覆這問題,佛說「以戒為師,以苦為師」,就說這兩句話他就走了。人能持戒、能吃苦,就跟釋迦牟尼佛在世沒有兩樣,他一生為我們示現的、做榜樣的,就是持戒、吃苦;不能持戒、不能吃苦,這不是佛的學生。無論是在家、是出家沒有關係,都可以做釋迦牟尼佛的學生,只要你遵守這兩句話。

  今天佛法衰了,衰到極處,為什麼衰?大家把世尊的教誨丟掉,不能持戒、不能吃苦,連基本做人的這些戒條都不能遵守。在古時候,在家學佛,十善業修得很好,上品十善;出家學佛,不但沙彌律儀是完全做到,比丘戒、菩薩戒都能遵守,菩薩八萬細行,小乘比丘三千威儀。現在看不到了,在我這一生當中,我這個時代,講經的法師我見過,講戒律的法師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人家聽到戒律掉頭就走,這個也不能做,那個也不能做,這也犯罪,那也犯罪,算了,不學了。為什麼過去的法師講戒律,別人聽了,服,跟著學?法師本身做到了。今天法師自己也不好意思講戒律,為什麼?沒做到,講了等於好像自己罵自己,所以大家不再碰戒律。結果怎麼樣?結果就很悲慘,死了以後美其名目為往生,實際上也是真的往生,往生到哪一道不知道,不是佛道,不是菩薩道,六道裡絕大多數的是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到那裡去了。我們要研究這些原因,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與社會風氣有關係,關係很大,世風日下,人在基本上把倫理、道德、因果拋棄,說這些東西是封建、是迷信,不要了。我們學佛的,無論出家、在家也受這個風氣的影響,不重視戒律。可是這個東西不行,沒有戒律就沒有根,你在佛法上決定不能成就。沒有戒律,學佛,那是學者、知識分子,他所學到的是佛學常識,或者是佛學知識,經典的知識,不是智慧。戒定慧三學,對他來說連邊他都沾不上,他怎麼會有成就?這一點我們不能不知道。

  所以這些年來,我們極力的提倡《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個根。沒有這三個根,在古時候不能算是中國人,什麼是中國人?具足這三個根是標準的中國人。《弟子規》是儒家的,《感應篇》是道家的,《十善業》是佛家的。有人問我,我們學佛為什麼要學儒、學道?這是他的幼稚,他不認識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儒釋道三家構成的,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在中國古代沒有宗教這個名詞,稱之為三家,儒家、道家、佛家;或者稱之為三教,儒教、道教、佛教,這個教不是宗教的意思。宗教這個名詞是從日本傳到中國來的,很晚,清朝時候傳來的。佛門自己裡面稱宗教,它有它的意思,宗專指禪宗,中國佛教有十個宗派,禪宗之外九個宗派都叫教下,所以叫宗門、教下。中國古書,在古籍裡看到宗教是這個意思,一定要懂,宗門、教下兩大派別。為什麼?教學的方法不一樣。教下就像一般普通學校,漸次的往上提升,像念書一樣,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循序漸進。宗門不是的,宗門沒有階級,那是什麼班?天才班。小學、中學、大學不念,他直接就可以上研究所,不是一般人能修的。所以絕大多數的人,都走教下這個路子,教下有九個宗派。佛法傳到中國來之後,對中國的學術,就傳統的文化有很大的影響。正如同英國人湯恩比所說的,他說:中國古代的人心量很大,能夠包容異族文化,就是指的佛教,能包容;佛教,豐富了中國本土的文化,相輔相成。拿佛教的教義來解釋儒家的經典,真正可以說是「極高明而道中庸」,把儒家的經典提升到跟佛經沒有兩樣,這佛家講的「圓人說法,無法不圓」。

  你要遇到一個真正明心見性的人,叫他講《四書》,他講得跟《華嚴經》沒有兩樣,這真的,不是假的,能把《四書》裡頭境界提升跟《華嚴經》相等,一悟一切悟。在中國特別是唐朝中葉之後,儒釋道幾乎不能分了,為什麼?都學。學佛的人他學儒、學道,學道的人他學佛、學儒,學儒的人他也學佛、也學道,他都學。表面上有儒釋道,實際上已經融合成一體,這中國古代。這三教只有儒是宰相掌管,佛跟道這兩種教育是皇上來抓,他來管。所以佛家的道場,教學場所稱為寺,不像儒家,儒家稱書院,你看到書院是儒家的。寺是什麼?諸位能看到,屬於帝王下面辦事的一級單位,直接歸皇上管的九個寺。諸位如果有機會到北京去旅遊,你去參觀故宮,你看故宮裡面就有九個寺,它門口有招牌,辦事機關。宰相下面辦事機關稱為部,首長我們現在叫部長,在從前稱尚書,尚書就是部長,侍郎就是今天叫次長,左右侍郎,就是現在講政務次長、常務次長。直接受皇帝管的這個寺,寺的首長稱卿。所以皇帝有三公九卿,三公是皇帝的老師、顧問,皇帝有不能解決的事情,向他們請教;九卿,以後佛教來了又加一個佛寺,皇上管十個寺,所以它是個教學行政機構。因為皇上主管,中國人民對皇上尊敬,所以這個佛教流傳就非常迅速,連農村裡都有佛寺。而且佛寺可以建築跟皇宮一樣,因為他是皇帝的老師,帝王都皈依三寶,都稱弟子。

  佛教之衰,有人說是壞在慈禧太后,這個話也不無道理,慈禧太后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不尊重,對於佛教也不尊重。你看她自稱為老佛爺,歷代帝王都稱弟子,她稱老佛爺,那一切諸佛是坐在她旁邊,她坐在正中,她當老佛爺。這個表法表得不好,這個表法是什麼?上行下效,讓她的文武百官,讓一般的人民對於佛菩薩、對佛的教誨,就大幅度的降溫,那種恭敬好學的心逐漸逐漸就涼了。但是還有學的,沒有以前那麼認真,沒有以前那麼恭敬,這慈禧太后搞的。清朝亡了之後,佛教就更衰,被打成宗教,被打成迷信,沒人學了,佛門裡面也沒人才,到今天衰到低谷了,只有形式沒有實質。這種形式還能維持多久?這不是我一個人說的,很多人講,大概三十年之後,佛教連這形式都會滅掉,會變成歷史的遺跡。那我們這一代就是佛教的罪人,為什麼?滅亡在我們這一代的手上。

  不但佛教,在全世界其他宗教也不例外,真正修學宗教的這些人士憂心忡忡。我在前年訪問梵蒂岡,跟羅馬教皇本篤十六見面,跟他們的主教團做了兩次交流,都提出來這個問題。當時我給他們建議,我給他們說明,為什麼當年這些創教的聖人,像摩西、耶穌、穆罕默德、釋迦牟尼,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相信,有那麼多人跟他學習?而且這個學習一直綿延到一、二千年;如果說摩西這個猶太教,它有四千年。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影響力?為什麼到我們今天衰了,沒有了?信徒一年比一年減少,這什麼原因?我們要去找、要去研究,你細心去觀察,當年任何一個宗教創教的教主,都是搞社會教育。釋迦牟尼佛教學時間最長四十九年,穆罕默德二十七年,摩西也有二十多年,耶穌三年被人害死,統統是搞教育。教人斷惡修善,教人改邪歸正,哪個不喜歡!我們今天把教育丟掉,都搞祈禱、搞形式,形式人家說你是迷信。其實我們曉得,祈禱有沒有效果?有,災難來一祈禱,真的可以減緩、可以化解。可是一般人不相信,一般人指著你鼻子罵你:你胡造謠言,根本就沒有災難。你拿不出證據來!所以教學這個效果大家真看到了,我就勸導大家,每個宗教一定要恢復宗教教學,要去搞宗教教育,我們的教可以復興。如果教育不要,光搞形式,佛門裡搞這些經懺佛事、搞法會,肯定,我相信三十年之後,走這個路子沒飯吃,信徒沒有了,沒有人相信你了。你說學講經教學那會餓死,沒飯吃;我這一生走這條路子,我沒有餓死。雖然什麼都沒有,衣食住行都不缺,這是證明,證據在此地。能不能走得通?能走得通,而且在全世界走到任何地方,大家歡迎,這個都是事實。

  最近這一次到日本去講經,人家前首相邀請,他們的佛教會邀請。出家人除了經懺佛事,路廣得不得了,為什麼不幹?這種方式世間人認為是迷信,排斥的人很多,我們為什麼不轉過頭來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生沒幹過這個事情,一生講經教學而且不收學費。拿今天學術的標準來看釋迦牟尼佛,他是道道地地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工作者,他是教育家,他是老師的地位,而且是個義務的老師,不收學費。學生不分國籍、不分族群,也不分宗教信仰,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只要你喜歡跟他學習,他都非常熱心教導你,佛陀教育!我們要把這個提出來,耶穌的教育、摩西的教育、穆罕默德的教育,讓現在社會大眾耳目一新。而且這種教育,這聖賢教育,所以用宗教教育這個名字是真好。宗教是日本人提出來的,這個名詞從日本傳到中國來的。那照中國,日本完全是中國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底蘊很深。宗是主要的意思、重要的意思、尊崇的意思,教是教育、教學、教化,合起來主要的教育,從前皇上抓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尊重、崇高的教化。你說這個意思多好,這哪裡有迷信!

  我們沒有接觸不了解,那就情有可原。我們有這麼個緣分認識它,了解它了,而且通過六十年的學習,證明老師教給我們一點錯誤都沒有,句句都是實話。我們對老師感恩,我們每堂課都向老師敬禮。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夠過著這樣幸福美滿的生活,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不能不感恩。心裡面只生智慧不生煩惱,在這個時代多麼的可貴,從哪裡得來的?從佛教經典裡頭得來的,從中國傳統文化裡頭得來的,格外的珍貴它、寶貴它。所以在家、出家,都有為眾生演說的使命,演是表演,先表演就是你先做到,然後再教人、再說到,演在前面,說在後頭,不是說演,是演說。字字句句都不能疏忽,要開啟對方心性之門,讓他大徹大悟,這個教育就成功,接受教育的人真得受用,真是法喜充滿。

  「三、無畏施,謂於諸眾生,無殺害心,令其無所怖懼」,恐怖、畏懼,合前面兩條,「是為施度三行」。這條非常重要,這是性德,我們回歸性德、光大性德,性德要從這個地方做起。我這次到日本講經時間不長,只講了四十八個小時,講的是《無量壽經》,日本的朋友聽的不少。我跟他們說,我這次是第七次到日本,正式接受日本佛教會的邀請,前首相的邀請,這是第一次,邀請我去講經。曾經有兩次我是去開會,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和平會議,在日本召開的。第一次去是跟著道安法師,很久了,我記得是我四十九歲的那年,第一次到日本道安法師領隊,邀我一起參加二十一天,拜訪日本的這些佛教團體。我那時候跟道安法師,我也像是他的侍者一樣,跟他老人家形影不離。以後有兩次是去訪問,所接觸的多半是淨土宗的這些諸山長老。一方面去考察日本的佛教,因為我們在澳洲建立淨宗學院,看看日本,日本有很多佛教大學去訪問,看他們怎麼做法。跟日本政界沒有接觸,這次去也沒有接觸,首相夫人她來看過我。

  這個四十八個小時十二天的講經,我每天四小時,法緣非常殊勝。我們講的是《無量壽經》,對日本人來講不陌生,他們告訴我,四百年前日本的這些寺院,法師們講經說法的人很多,最近沒有了,他們疏忽佛教教育四百年;我們中國疏忽佛教教育大概一百五十年,佛教衰了。這次我們去講經,希望把這個風氣帶動,日本出家、在家居士,有幾位學者對佛法研究很不錯,希望他們都能夠出來講經教學,利用現在的網際網路、網路電視,擴大講經的效果,對於社會、對於化解災難有一定的幫助,這好事情。特別我告訴日本這些知識分子,要認同日本跟中國是一家,日本本身沒有文化,完全是中國文化。我到日本跟他們講,我非常喜歡日本,為什麼?到日本,就等於回到中國唐朝以前的古代,古中國。學中國古代這些歷史,你看到那個感情很特殊,真像回到老家一樣。他們對我也不錯,你看這次去就有人要送地給我,送房子給我,而且地還挺大的,他們告訴我,面積多大?十個英畝。我們在香港一個英畝是四萬呎,十個英畝四十萬呎,還有現成的房子,蓋好的,要送給我,意思是什麼?希望我不要離開日本,留我在日本。這也是這次邀請我的,日本這位長老水谷幸正的意思,非常希望我長住日本,我很感激。這部《無量壽經》,日本過去祖師大德對它們下的功夫,比我們中國古人高,你看《無量壽經》的註解,在日本大概有三十多種,在中國只有兩種。我這次建議他們,把日本古來的這些祖師大德《無量壽經》這些註解,從《藏經》裡提取出來編一個專集。他們接受了,很歡喜,我說你們好好做,這個無量功德。一定要講解,把它講透徹、講明白,這是一門大學問,絕對不是迷信。

  這些都是屬於無畏布施,你對西方世界認識,對阿彌陀佛認識,那個快樂無法形容。為什麼?真正認識清楚,這種信心才會堅定,那個願才懇切,這種信願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第一個條件。蕅益大師說得好,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你真有信願,你就取得往生條件;至於念佛的功夫,那是往生到那邊品位高下。蕅益大師講的,「品位高下在你念佛功夫的淺深,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那個品位高下無所謂,不要緊。蕅益大師自己講的,有人問他老人家:你往生極樂世界,什麼品位你就滿足?蕅益大師答得很妙:我只要能往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滿足了。下下品往生是什麼?臨命終時一念十念往生。信願太重要!你對極樂世界不了解、不認識,對阿彌陀佛不清楚,你的信願怎麼生得起來?這部經,黃念老這個註解,可以給我們百分之百的信願;換句話說,它就保證你到極樂世界。我們講了這個,他們聽了幾天,聞所未聞,從來沒聽說過,希望《大經解》這個本子趕快翻成日文,這他們在做。我們這些光碟,他們要用日文做文字字幕,他們想流通、想看。

  還有日本人問我,他說:聽說中國從前有個徐福,帶了一些人到日本來,是不是真的?我說:是真的,中國歷史上就有記載。秦始皇派徐福帶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到海上去求神仙,去找不死之藥。這一去就沒有再回來,就他們這批人到日本。傳說當中怎麼說?日本第一代的天皇就是徐福。我說那跟我是本家,我們是親戚,確有其事。徐福是第一代天皇,我沒聽說,這次到日本才聽講。所以我就勸導日本人,我們要認祖歸宗,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那要真的是徐福的話,我們徐家從黃帝到我這一代一百三十六代,四千五百年,真的是一家人。黃帝的老祖先、老祖宗神農,再往上去伏羲,黃帝時候才有文字記載,以前沒有文字只有傳說。所以我們的家譜一打開第一句話,「伏羲之後」,伏羲的後代。一代一代記載是從黃帝開始,沒有間斷,到我這個輩分一百三十六代。

  所以我告訴日本人,我們是一家人,中日是一家,決定不能有戰爭的念頭。日本想化解災難,不是不可能,怎麼做法?不再有戰爭這種念頭,災難才能化解。不再發展軍備,用不著!用戰爭手段,二次大戰之後可以說就畫了句點。往後的世界,戰爭不能解決,戰爭只是惹麻煩、造罪業,決定不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要用文化,要用宗教教育,要用聖賢文化才能解決問題。這個話也不是我第一個說的,湯恩比說的。倫理、道德、因果能解決問題,宗教教育這好東西,能帶給社會安定,能帶給世界和平。決定不能搞軍事,軍事是走向彼此毀滅、兩敗俱傷,不能再有這個念頭。佛家的教育、儒的教育、道的教育,日本還有神道教的教育,這是他們本土的,要培養這些人才,把這個教育在日本普遍推行。日本不但能夠化解災難、減輕災難,日本還帶給全世界的安定和平,做最好的示範,他們歡喜。我這次住在農村,住在鄉下,鄉下人特別淳厚、純樸,真難得,我們去是個陌生人,可是每個人見了我們都點頭,都笑嘻嘻的,都那麼樣的親切、那麼樣的和睦。所以日本人最初提倡「宗教」這兩個字,這個人有智慧、有德行、有學問,兩個字用得太好了。

  所以無畏布施,頭一個就是慈悲心、就是愛心,絕不忍心去傷害一個眾生,尤其是無辜的傷害,那是罪業很重。眾生傷害我,我們決定沒有回報,決定沒有報復這個念頭,要用智慧、用德行來把它化解,這是上上策。報復不是辦法,解決不了問題,縱然眼前好像解決了,那個仇恨在,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生生世世的痛苦,何必幹這種傻事?一定要令一切眾生對我沒有恐怖感、沒有畏懼感,這個對了。眾生有苦難,全心全力幫助他。眾生對我有傷害,要原諒他,絕不可以用報復,中國古人講的以德報怨,佛法講忍辱波羅蜜,後頭會講到。布施我們就學到此地。

  下面第二個「尸度三行」,「尸」是尸羅,梵語尸羅,尸羅翻成中國意思是清涼,也翻作戒律,就是持戒。持戒有三種,第一種,「攝律儀戒,謂持佛戒律,具眾威儀」。這一部分,就是佛在經典上講的,希望我們做到,佛告訴我們戒律的根本就是十善,十善是根本戒,諸位讀《十善業道經》就知道。十善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這十條是世尊的根本大戒,所有一切戒律以這個為基礎。你看《十善業道經》末後,佛講得多清楚,這個十條是人天法,你來生能夠得人身、能夠生天都要靠這個。後面繼續說,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乃至無上菩提統統是依十善為根本、為基礎;沒有這十善,全都沒有了。像蓋大樓一樣,十善是什麼?是地基,你說這個多重要!我們今天佛法為什麼這麼衰?為什麼修學都沒有成就?地基沒做。拼命想蓋大樓,沒有地基,蓋個幾層就倒掉,都這種現象。你們要問我,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哪個最重要?我就告訴你,《十善業道經》最重要。你沒有十善業道,大經大論全是假的,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一個法門你能夠成就的。統統建立在這個基礎上,你說它多重要!你有這個基礎,沒有其他任何法門,你來生得人身、生天,你決定不墮三惡道,這就是佛教誨的真實利益。你再從這個基礎上向上提升,這是正法、這是正道。

  威儀,就是我們中國一般人講的風度、神采,中國人講君子、講聖賢。講得淺顯一點,給社會大眾做最好的榜樣,叫威儀,讓社會大眾看到你都向你學習。對人要有禮貌,對事認真負責,待人接物真誠柔和,這都屬於威儀。出家沙彌戒律裡頭,沙彌有十條戒、二十四種威儀,在家同學都可以學,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盡量跟佛菩薩接近,這是對的。佛菩薩是我們的榜樣,佛是印度話,圓滿覺悟的人叫佛;菩薩呢?覺悟,他還沒有圓滿,稱菩薩。菩薩裡面等級就很多,他有五十一個階級,菩薩就好像學校的學生,中國人稱學生,印度人稱菩薩,從小學一年級到博士班的研究生,都稱作菩薩,所以你是哪個等級的菩薩這個要清楚。我們修普賢行的人就是普賢菩薩,沒錯,幾年級呢?幼稚園小小班的普賢菩薩,我們真是幼稚園小小班的,沒到一年級。到小學一年級,身見破了,五種見惑破了,一年級的;見思煩惱斷了,七年級,小學七年級。佛的學校都是十年級,從一年級到十年級,十信再往上去十住,十住好比是中學,十行好比是高中,十迴向好比是大學,十地好比是研究所,等覺好比是博士班。它一一往上去的,都是普賢菩薩,你說你是幾年級的?你學地藏法門就是地藏菩薩,你學觀音法門你就是觀音菩薩,大家都是真的不是假的,就是幼稚園小小班的,沒有學位。最低的學位也是小學一年級,你才算正式學生,幼稚園還不算,我們都沒有上正式班,都在幼稚園打轉。所以一定要懂得,要認識清楚,我們謙虛恭敬的心就生起來,不會貢高我慢,不會心浮氣躁,知道自己現在在什麼階段。所以人家要稱你是菩薩,你曉得,我是幼稚園小班,沒錯,這稱呼可以,不是正式學生,正式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律儀戒這是《大藏經》裡有的,《大藏經》分三個部分,經律論,律藏裡面專門講這些東西,這個分量很大,古時候這是一個宗派,律宗專門研究、專門學習。

  第二種叫「攝善法戒」,第二、第三都是佛經上沒有的,佛雖然沒有說,雖然沒有教我們做,但是這是善法。「謂身口意所作善法,皆悉攝持」。譬如佛經裡沒有說不吸煙,有些出家人抽煙,他說我沒有破戒,佛沒有這條戒。其實這個戒應該在哪裡?就在攝善法戒,它不是善法!佛沒有講的事情太多了,你不能說佛沒有說的話,你就可以不遵守,不可以。你一定有能力、有智慧辨別善惡,是善一定要修,不善一定要戒,這個才對。這條是對自己的,對自己身心有益處的一定要遵守,對身心有害的一定要禁止,這是這麼一條。不能說佛沒說,我們就不必遵守,錯了。第三,那不是對自己,是對眾生的、對社會的,叫「饒益有情戒」,對社會大眾有利益的,「謂以慈悲喜捨之心,與眾生樂,拔眾生苦,平等利益」,這是饒益有情。對眾生有利益,對社會有利益,對正法有利益,犧牲自己生命也在所不惜,我也要幹;不能說這個事情戒律上沒有,我可以不要做。文字制定戒律之外,對人、對自己,是善是惡一定要分得清楚,善要做,惡要戒除。這兩條把所有一切,你應該做的、不應該做的全部都包括了,這是佛沒有說的統統包括在其中,這範圍多大!戒相,持戒的功德,遍法界虛空界。這是持戒的三行。

  下面第三,「忍度」,忍辱。忍辱第一個,「耐怨害忍,謂若遇怨憎毒害,安然忍耐,無返報心」。這個要學,一切學佛的同學,我們所遇到的,大家都知道,也都常常感嘆著:自己業障深重,用什麼方法去懺悔業障?每個人確實是很留意、是很想學懺除業障。忍辱波羅蜜是懺除業障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你不能夠忍,你的業障永遠不能懺除。遇到怨恨我們的人,憎裡面就有嫉妒、障礙,嫉妒我們的人,還有毒害我們的人、毀謗我們的人,你遇到怎麼辦?佛教導我們「安然忍受」。我們接受,好好的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別人給我的毀謗,加害於我的,我有沒有過失?真有過失,感恩他提醒我,改過自新。沒有這種過失,冤枉受這個災害,也要感激他,提醒自己、警覺自己不要犯這些過失。不但沒有報復的念頭,還是感恩的念頭。誰願意說別人過失,造這個口業?大家不願意,都喜歡讚歎別人,不願意說人過失。說人過失是造惡業、造口業,誰願意說?真正說人過失,在古時候只有三種人,一個是你的父母,看到你有過失,一定要叫你改過;第二個是老師;第三個是真正知心的朋友。不是這三種,誰勸你?你造的業與我不相干,各人有各人因果報應,我勸你幹什麼?勸你如果你要不聽,反目成仇,那就更不值得。所以見到人過失不說,真正有修養、有學問的人笑笑而已不說。

  我在台中求學的時候,老師教給我,人家有過失,你要不勸告他,你沒有慈悲心;你要勸告他,他把你當作仇人。怎麼辦?要有善巧方便,最好的方法就是講經教學,這經文上的,我說這個,對象不是說你,讓你聽到之後,你能夠感受到:我有這個毛病。你自然就會改!所以老師對待這些信徒、對待這些弟子,慈悲到極處,天天講經,天天在勸大家,我們要會聽。有些人聽經怎麼樣?老師他講別人的,不是講我,我沒有這個,講別人的。這就完了,他什麼都沒學到。有些人聰明:我有這個毛病。他就得利益!最怕的是什麼?沒有善根、沒有福報,聽經的時候,這經都講別人的,都講那個、講那個、講那個,沒有一條是講他自己。自古以來就有,不是現在,所以我們看的時候用平常心看待,正常的。有幾個覺悟的人,就是有善根的人?有幾個有福德的人?有善根、有福德,聽講得受用。為什麼?他會反省,他聽了之後,想想我有沒有這過失?讚揚好的事情,想想我有沒有這德行?他會學,他聽了真管用,就能落實在生活當中。真正會學的人,你記住,這個自己也可以做參考,永遠只有一個感恩的心,決定沒有報復的心、沒有怨恨心。如果聽逆耳忠言還有怨恨、還有報復,這個人與道遠之遠矣。這個人就是佛經上講的一闡提,一闡提是什麼?沒有善根、沒有福德。《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條件,要多善根、多福德。

  因緣我們是遇到,沒問題,緣我們有了,問題是有沒有善根?善根是真信,真的能理解,這是善根;福德是真幹,我真的依教奉行,這人有福。聽到別人批評,不管批評對與不對,都要感恩,不對是什麼?他看錯了,他誤會了;對了,那更要感恩,他見到我們過失。所以這難,真難!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十年,他辦了個班,經學班就是教講經的,班上二十多個同學,我也是其中之一。老師對我們每個同學態度不一樣,有的同學,老師從來沒有好態度對待他,見到就是批評、就是罵人,有時候打人。這個班是成人班,不是小孩,年紀最小的都二十多歲,最大的林看治老居士六十歲。所以上課門外都派人巡迴,不讓人靠近,為什麼?有打有罵,叫人聽到很難聽,所以門外有守衛的。有幾個同學,老師對他特別客氣,見面都是笑臉。我那個時候初去懷疑,為什麼老師厚此薄彼,對這些人這麼凶,對那些人怎麼那麼好?老師看出來,我們有這個懷疑,有這個問題不敢問,被他看出來。他有一天叫我到他房間裡面去,告訴我這個問題,他說這個你們都要注意,你將來教人要懂得。有人能接受,真聽話,那你要真教他,你不教他對不起他;有些人不能接受,好面子,說幾句不好聽的,臉就紅了,決定不要再講,講的時候就結冤仇。這我才明白,不能接受的,尤其是同學那麼多人面前,不好意思,不能接受,決定不說,才知道老師對待同學態度不一樣的原因。所以這二十幾個同學,每個同學的根性他都瞭如指掌,對每個人教學方法都不一樣。這以後我們在經教學,這是真實智慧,對我們同學來說是真實利益。

  所以忍辱比什麼都重要,我們積功累德靠什麼?靠布施,但是這個功德能保持靠忍辱,如果不忍辱,積再多的功德都會流失。經教上所說的「火燒功德林」,火是什麼?發脾氣。脾氣沒有發,心裡很不高興,功德就少了一半;脾氣一發,燒光了,功德完全沒有了。功德是什麼?功德是戒定慧,這個要知道,不是別的,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一發脾氣,定沒有了,功德全沒有了。一發脾氣是什麼?生煩惱,不生智慧。清淨心生智慧,不生煩惱,那你沒有忍耐,你清淨心從哪來?由此可知,忍辱在修學它是關鍵。前面,六波羅蜜前面,布施、持戒是積功累德,這個功德能不能成就、能不能把它真正變成功德全靠忍辱,能忍都是功德,不能忍是福德。福德是在六道裡頭享受的,功德能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能幫助你念佛往生提升品位,你看作用不一樣。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那我們在忍辱這個課程當中,一定要痛下決心,要認真學習,否則的話我們這一生不就白幹?財物是人之所愛,人家要,給他,全部要,我全部給你,我這一生幹了好幾次。

  離開台灣全部捨了,只帶了換洗衣服,跟平常自己用的幾本書,全部捨了;離開美國,在美國的道場捨了;離開新加坡,新加坡捨了。你要是拿金錢來算,新加坡是一千多萬美金,歡歡喜喜捨掉,供養那邊的。我們在新加坡住了三年,人家三年對我有恩,我們送給他報恩,統統都是布施報恩。我能捨,可是我們悟字輩沒有這個境界,他們心不平。所以我就告訴他,我們要相信佛經,要相信老師,命裡有的丟不掉,我這裡捨掉,我那邊得到會更多。真的,一點不假,每次都是這樣,一個大捨,得到的時候加一、二倍,大家看到了,真的。所以現在都學會布施了,他看到了,他沒有看到都不相信。真的,這經上跟老師講的話對的,愈施愈多,可是後頭有一句話說,愈多愈施,你不能留,你要留了,留了就是病;愈施,捨得乾乾淨淨,你得到的是圓圓滿滿。這個不能忍是做不到,能忍,能明白這個道理,才可以做到,念念別想自己,念念都是利益眾生。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尤其我這樣的年齡,還想什麼?只想社會安定、天下太平,除這個之外,我沒有任何想頭。對我自己來講的時候,我天天是求生淨土,愈早去愈好。所以人家說這個世界上災難多,哪些地方沒有災難要去。我跟人家想法不一樣,哪裡有災難我到哪裡去,為什麼?我想早一天往生,跟一般人想法不一樣。可是我到那個地方去,好像災難就沒有了,這是什麼?這是阿彌陀佛不讓我走。我是隨時隨地求他來接引我,我也不勉強他,我相信什麼時候我該去的,他就現身在我面前,我天天在等待這一天的到來。

  「二、安受苦忍,謂若遇水火刀杖眾苦所逼,恬然忍受。」這裡頭有忍,就是天災人禍,我們今天講的,用這四個字大家就了解,水災、火災,刀杖就是戰爭,像這些苦,現在講自然災害,人禍是指戰爭,遇到這些事情痛苦,要恬然忍受,歡喜忍受。我們遇到過,自然災害我還沒遇到過,人禍遇到,中日戰爭,我們正在成長的時候,盧溝橋事變那年我十一歲,抗戰八年,抗戰結束的時候我十八歲,這個八年苦!我們在前面跑,後面日本人在追,機關槍的聲音、炮聲都聽得見,你說距離戰場多近。沿途上看到這些士兵,有中國人、有日本人,那個屍首就在路旁邊,有人、有馬。我們那個時候生活非常艱難,沒吃的,逃難。所以那個時候人心還不錯,當地這些農民、居民,看到我們這些樣子,都會送一點吃的,衣服破爛不能穿了,還能夠送一點衣服,互助合作度過這個難關。往後如果再遇到這些天災人禍,那就比從前嚴重太多了。

  我在美國德州住了不少年,沒有遇到過龍捲風,聽說過。最近有同學在網路上下載這個信息給我看,好像德州一個月當中有兩百多次龍捲風,從來沒聽說過的,這反常!所以現在這個災難太多了。同學們知道我不願意看報紙,所以他們只把新聞標題給我看,內容都不要,就列新聞標題,這一個月我一看三月、四月、五月,好像一百七十多件,全世界嚴重災難。六月份這一個月就一百五十多件,我們只看這三、四、五、六,一個月比一個月多,頻率在上升,一次比一次嚴重,這真的是麻煩事。怎麼樣去應對?最好的方法念佛。為什麼?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我們前面講了太多,你要真正了解它。念佛是善中之善,一切功德的核心,這個能量太大,什麼樣災難都能化解。你要用真誠心去念,不能有一絲毫懷疑,真誠恭敬心去念,清淨慈悲心去念,確實能產生不可思議的能量,這個能量幫助你解決問題,化解災難。現在人不了解,所以講這部經有好處,教你什麼?認識阿彌陀佛,認識極樂世界,認識念佛功德不可思議。你只要把這三樁事情搞清楚,你心就定了,再大的災難降臨在面前,你可以如如不動,你不會受它的干擾,你不會驚慌,你不會恐怖。在這個狀態之下,災難自然降臨到我們身上,就往生極樂世界去,真有把握,好事不是壞事,對災難還感恩。為什麼?它送我到極樂世界,怎麼會不感激!一絲毫怨恨都沒有。所以前面第一條「耐怨害忍」,是對我們的冤親債主;這第二條是對我們現在生活的環境,天災人禍你怎麼對付它。

  第三個是對修行,「諦察法忍」,修行你要忍耐,你不忍耐你修不好。諦是真實,察是觀察,你要觀察這些佛法,佛講些什麼,你應該怎麼做法。學經教沒有耐心,你怎麼能學得成?念佛沒有耐心,這個念佛的功夫不能成就,清淨心念不出來,沒耐心。修學大乘這不是小事,大事,什麼大事?了生死出三界,世間法裡頭沒有。斷煩惱,開智慧,成佛道,還有比這更大的事情嗎?怎樣才能成就?都靠忍辱,不能忍全不能成就。今天時間到了,好,「諦察法忍」,我們下一堂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