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五百九十一面第六行,從「以下數句經文」,從這裡看起:
「以下數句經文,重明自他二利與平等說法之德行,因遊剎度生均不離說法也。但說法不能離自覺,故下云:捨離一切執著,成就無量功德,以無礙慧,解法如如。重明自利之行圓滿。此四句以捨離執著為首者,因此實為入道之關鍵」。昨天學到這個地方。這個裡面的意思很深,也非常重要,真正想入門、想契入佛的境界,這是一個關口,關鍵的所在不能不知道,就是捨離妄想執著。經文說了前、說了後,當中省略掉,一定包含在其中,如果具體而言,那就是捨離妄想、分別、執著,《華嚴經》給我們說這三樁事情,統統都捨離掉了,「當下便是如來智慧德相」,這世尊在《華嚴經》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全都證得了,這句話是大圓滿,全都給我們說出來了。妄想是無始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就是煩惱之多,分別給你帶來煩惱之多,就像塵沙一樣,數不盡的;再底下一個,就是見思煩惱,《華嚴經》稱為執著。所以執著就是見思煩惱,分別就是塵沙煩惱,妄想就是無始無明煩惱。這個東西不能不放下,這三樣東西不放下就不能證得。要想證得那你就一定得放下,只要一放下,當下便是如來智慧德相。這是什麼?成佛了,究竟圓滿的佛果。「故經續云」,這經上接著說「成就無量功德」,只有如來果地才是真正成就無量功德。
從這個意思我們就能體會到,念佛重要,重要在哪裡?這一句佛號,原來就是諸佛如來無量劫中成就的無量功德,以此功德加持給我們。你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加持一次,念兩句就加持兩次,諸位細心去思惟觀察,是不是這個樣子?如果是的,如果是真的,我們再也不懷疑。這是真實的,不但是真實,真實當中的真實,決定不是虛妄。讓我們聯想到,這部經、這部註解跟佛號的意義、功德是相等的,世尊為我們介紹,這是阿彌陀佛無量劫修學的功德成就。我們將這個經念一遍,就得到彌陀如來無量劫的功德成就加持;我們起個念頭,真正想往生極樂世界亦復如是。所以佛在這經上常常說,「功德不可思議」,決定不是假的。
「無礙慧者,指圓融通達之佛慧」,我們要特別重視「圓融」這兩個字,為什麼?我們確確實實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就是不會圓融,所以跟六塵境界的關係不好,關係要好,哪來的災難?關係好,不可能發生災難,發生災難自己一定要知道,我們的關係沒搞好。人與人之間衝突、矛盾,有了誤會,什麼原因?關係沒搞好,不知道圓融,沒有通、沒有達。要怎樣才能夠圓融通達?當然最好是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那就沒有一樣不圓融,沒有一樣不通達。煩惱習氣沒有放下,你就得修忍辱波羅蜜,你得要學習拓開心量。拓開心量是必須要修的,為什麼?古大德常說「量大福大」,如果心量不拓開,你的福報就有限,你沒大福報。大福報第一個條件是大心量,佛福報之大沒有人能跟他相比,原因是什麼?他的心包太虛,他的量周沙界。我們一聽,自嘆不如,我沒那麼大的心量,你就沒有他那麼大的福報。如果真正要想得大福報,這心量不能不拓開。
下面說《魏譯》,這個無礙慧,「《魏譯》作無礙智」。「《大集經》云:無礙智慧無有邊,善解眾生三世事。」這是《大集經》兩句偈,說明無礙智慧它起的作用,對於一切眾生過去、現在、未來全知道。「又《法華經化城喻品》:如來無礙智,知彼佛滅度,及聲聞菩薩,如見今滅度。」這個滅度意思也是很深,什麼叫滅?什麼叫度?滅是煩惱習氣滅了。放下執著,見思煩惱滅了,成阿羅漢,這是度的意思,把他從凡夫地度到聲聞地。分別、塵沙煩惱斷了,把聲聞緣覺提升到佛菩薩,這也是度,度他成菩薩,度他成佛。如果再向上提升,把起心動念放下,這就是滅無始無明煩惱,幫助菩薩證得平等法身,他是實報土裡面的法身大士,這是滅度的意思。在四諦裡面,因為只用一個字,苦集滅道,就是四諦裡的滅,滅諦。無礙智慧能知佛滅度、聲聞滅度,見古佛如見今佛,為什麼?因為在這個境界裡頭,時空沒有了,時間沒有了,沒有先後,事情的發生就在當下。《華嚴經》上跟我們說過,「十世古今,不離當下」,就是不離一念,這一念裡頭具足十世古今,這是說明空間了不可得,時間了不可得,這叫什麼?這叫「解法如如」。第一個如是法性,第二個如是法相,法性如其法相,法相如其法性,性相是一不是二,所以叫如如,性如其相,相如其性,這個意思前面說得很多。
「《淨影疏》曰:解法如如,是其理解。空同曰如」,只有空才完全相同,有就不同,「解知一切萬法皆如」,萬法皆空,萬法皆同,所以萬法皆如,「名解如如」。「如如乃《楞伽經》所說五法之一。法性之理體」,理體就是自性,就是真心,能生能現,「不二平等,故云如。彼此之法皆如」,此是自己,彼是身外之物,身外之物那就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法,皆如,沒有兩樣,「故云如如」。一切法皆是自性所現所變,所以一切法就是自性,我這個身體是自性,你的身體也是自性,他的身體還是自性,樹木花草的性體、山河大地的性體、虛空法界的性體全是自性,所以叫如。性如其相,相如其性,性相合起來稱叫如如,稱得好!「是正智所契之理體」,正智,在相宗裡面講的四分,正智是證自證分,是正智,所契之理體是自證分,從自證分裡頭變出來見分,從見分又變出來相分。大乘佛法裡面講宇宙的源起,依正同時,沒有先後,正報是我自己,依報是我生活的環境,我生活的環境跟我自己是一體,無一不如。所以,萬法皆如,萬法如如,就這個意思。
「又《大乘義章三》曰」,三是第三卷,「言如如者,是前正智所契之理。諸法體同,故名為如」。這是《大乘義章》裡面的解釋,說得好。言如如者,是前正智所契之理,諸法體同,前面也是這個意思。這個字在佛門術語用得最多,用得最普遍,它的意思不能不知道,不能把它錯解了。如果錯解那就錯到底,全盤都錯了,所以一定要正確的理解它。「就一如中,體備沙界恆沙佛法」,性體就是自性,備是具備,這是自然的,不是修得的,這是自性的性德,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這個意思,是本自具足的。體備沙界恆沙佛法,先說沙界,沙界是什麼?界是世界,像恆河沙那麼多,無量無邊的諸佛剎土,這叫沙界恆沙佛法。「隨法辨如」,《法華經》上講的十如,隨法是隨便拈一法,它的體性就是如,它的性德也是如,沒有一法例外,法法皆如。
「又《會疏》曰:如如是不一不異」,體是一,相是多,相無量無邊,作用也多,所以說它不一不異。不能說它是一,也不能說它是不一,不能說它是空,也不能說它是有,這就是大乘教上常說的,「佛氏門中一法不立」,這個乾淨,一絲毫的污染都沒有。「不空不有之義,正是中道第一義諦相也」。相是樣子,中道第一義的樣子就是二邊不立都放下了,二邊不立,中道也沒有,這叫真放下。如果還有個中道,你又錯了,中道從哪來?把二邊合成一邊,這邊又一個對立的叫中道,自性沒有對立。自性沒有對立,有對立迷了,覺悟的人沒有對立。我們要學佛,要記住,我們想入佛的境界,佛境界裡頭沒有對立。前面說過,佛境界裡頭沒有成見,佛境界裡頭沒有起心動念,佛境界裡頭沒有分別執著。萬法皆空是佛境界,這從體上講的;萬法皆是,萬法皆如,那從相上講的。相因為即是體,體就是相,性相不二。所以生佛一如,生是一切眾生,佛是圓滿覺悟的佛果,跟六道眾生、跟三途眾生無二無別。這是《會疏》上所說的,不空不有,不一不異,正是中道第一義諦相也。綜上這兩種說法,我們明白了,「彼此皆如。既如,故不異」,沒兩樣,「又曰彼此,故不一。故云如義非一也」。如這個字的意義很多,不是一種,意思很深很廣。
下面一句經文,「善知集滅音聲方便」,這是在這一段末後一句話。「《會疏》曰」,智,善知,集滅音聲方便,《會疏》說「習(即集)即集諦,意亦兼苦」,苦是苦諦,四諦裡頭的苦諦,苦集滅道。「滅即滅諦,含道之言。因果相涉」,因為滅是果,道是因,因果相涉,因中有果,果中有因。「故說四諦之教,即音聲方便」,佛對小乘根性人所說的。「此疏」就是《會疏》,「以集滅即苦集滅道四諦法中之集滅二諦,故云集中已兼苦,滅中亦含道。今言集滅,即表四諦」。說集滅,你就得想到苦集滅道全都說了。「又由於因入果海」,因中有果,「果徹因源」,果中有因,「因果相涉。小大偏圓,同歸一乘法中。故說四諦之教,是即方便而說,名為音聲方便」。這裡交代得很清楚,因入果海,因中有果,果徹因源,小是小乘,大是大乘,圓是圓滿,偏是不圓滿,這些到最後同歸一乘法,故說四諦之教是即方便而說。佛陀教學,隨順眾生的善根、福德、因緣,諸佛如來與法身大士們,他們清楚、他們明白。我們這個世界上人,無始劫以來使用音聲來傳遞信息,無量劫來養成習慣。理論上的改變容易,確確實實一念之差,可是事上我們想把它做到真有困難,身想做到,意不配合。你做你的,它想它的,跟你搞成不相干了,本來是關係非常密切,現在搞成冤家對頭了,不相干。誰搞的?阿賴耶識,妄心非常不穩定,它在那裡想東想西、想前想後,妄想。他並不知道它是妄想,他認為這思想是正確的,從來沒有想過要把這個想法放下,想都沒有想過,他怎麼能夠說得出?教他放下,佛菩薩的意思,不是他自己意思。
下面這一行,「習善之教,名習音聲。滅惡之教,名滅音聲。菩薩於此悉能善解,故名善知。於中巧知(巧妙的明白),故曰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用現在的話說,最恰當的方法,這方法用得太好,真的幫助他開悟,這叫方便,這裡解釋得很好。我們把《淨影疏》從頭念一下,「又《淨影疏》曰:善知習等」,習是集,習等就是苦集滅道,「於中巧知,故曰方便」。「又《嘉祥疏》曰:善知習滅音聲,明辭無礙」,善知習滅音聲,這叫辭無礙。念老說,「諸說不妨同參」,同參就是同等的學習。辭無礙它的深義,心地純淨純善,不但沒有分別執著,連起心動念都沒有,這個時候辭無礙,為什麼?所有障礙都沒有了。
這一段末後說,「不欣世語,樂在正論」,《會疏》對這句話有解釋,「明其離過,謂非世間無益之論」,說明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世間的語言放下,這個意思講事放下了,這個世間的愛好放下,就欲望放下。為什麼放下?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從理上放下,正是祖師們常說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是離過。謂非世間無益之論,對自己沒有真實利益的這種思惟、言論都要放下。為什麼?你要不放下,它對你產生嚴重的障礙,障礙你得定,障礙你開悟,障礙你契入佛境界。你要是真正了解事實真相,你自然放下了,放下是什麼樣子?二六時中,一天到晚,我們今天講日夜二十四小時,心是不動的,沒有一個妄念。「專樂說出世大乘究竟了義故。究竟了義第一義諦之言,方名正論」。他把世法全放下了,愛好出世間法、大乘究竟了義,他喜歡這些。究竟了義第一義諦是不二法門,這是真的。前面說如不異,彼此不一,不一不異,不一不異才是究竟了義。相即非相,空亦非空,性體是空寂的,為什麼說它不空?它能生萬法,它要是真空它就不能生萬法,它能生萬法。有亦非有,所生的萬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個事實真相一定要有。這是把真相全搞清楚,不但搞清楚,得其受用,大用現前。相有非有,相可以受用,不能執著、不能控制、不能佔有。於一切法裡頭確實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這樣你用一切法是如來境界、法身菩薩境界。你在一切法裡生不生煩惱?不生煩惱。為什麼不生煩惱?煩惱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來的,就是你受用一切法裡面加上今天講的添加劑放在裡面了,裡面有煩惱,有無明、有見思,有著習氣,那就叫迷了,那就叫凡夫。受用一切法,這裡頭沒有煩惱、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隨緣妙用,它妙就妙在此地。一切受用當中只生智慧、不生煩惱,這就對了。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
【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煩惱。二餘俱盡。於三界中平等勤修。究竟一乘。至於彼岸。決斷疑網。證無所得。以方便智。增長了知。從本以來。安住神通。得一乘道。不由他悟。】
這是這品經裡面的第三段,末後一段,「明極樂菩薩德行圓滿」,我們應當要學習。首先,『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維摩經弟子品》曰:諸法究竟無所有,是空義。」跟《大般若經》講的一樣,《大般若經》裡面告訴我們,「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當中,時時能提得起智慧眼的觀照功夫,那就得力。慧眼照真,法眼照俗,真俗不二,是空義。對一切法的真相明白了、覺悟,世出世間一切法,它這裡沒有加世出世間,意思是世出世間。包括西方極樂世界也沒有例外,西方極樂世界這個現象,依什麼而現相?現在我們總算是搞清楚、搞明白,依無始無明的習氣現的境界。無始無明習氣斷盡,這現象就沒有了,悉皆空寂。不要等它沒有了,你才曉得它是空寂的,現在相還在,你就知道它是空寂的,這真正是覺悟。知道空寂,你的心是定的,在境界上它不起波浪,波浪是什麼?是起心動念、是分別執著。換句話說,它不起心、不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個心叫空寂。心空寂,外面境也空寂,能生的空寂,所生也空寂,叫一如,叫如如。
「又《大乘義章二》曰:空者,就理彰名,理寂名空。」理是什麼?理是自性,自性沒有相,前面說過,它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三種現象都沒有,所以叫它做空。空不是無,這個空不當作無講,在佛法裡,上面常常加一個字叫真空。真空不空,它能現相,能生萬法,能現出三種現象,自然現象、精神現象、物質現象,它全能現。所現的這些現象不能說它是有,佛把這個有上加個字叫妙有,妙有非有。告訴你,妙有不是真的,你得不到它,為什麼?剎那生滅,生滅的速度太快了。一秒鐘生滅多少次?一千六百兆次,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你能把它抓住嗎?說老實話,我們的肉眼見不到,不但肉眼見不到,諸天的天眼也見不到,菩薩的法眼也沒見到。誰見到?前面我們學過五眼,法身菩薩的慧眼見到了,慧眼照真。什麼樣的菩薩?法身菩薩,明心見性的菩薩他們見到了。真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見到了,大乘經上佛告訴我們,八地以上,圓教。換句話說,《華嚴經》上說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只有頂上五個等級,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見到。見到什麼?妙有非有,真空不空。真空不空,說實在話,法眼就見到,就知道了;可是妙有非有,難!你沒有見到,你就沒有辦法徹底放下。我們今天大家都知道放下好,都知道放下重要,為什麼放不下?你沒有見到真相。見到真相之後,才知道這真要放下,不放下錯了,為什麼?它沒有,妙有非有!有即是空,有不能執著;空即是有,空也不能執著。空有二邊都不執著,全放下了,這叫妙契中道,契是什麼?契入,恭喜你,你入了境界,如來的境界,這不是普通境界。
「又《會疏》曰:般若妙慧,證寂滅平等」,自性裡頭本具的般若智慧,為什麼稱它是妙?空有二邊都看清楚,一絲毫都不迷惑,這叫妙,「故云知一切法皆悉寂滅」,空寂,康僧鎧的譯本叫寂滅。「又《萬善同歸集》曰:教所明空,以不可得故,無實性故,是不斷之無。」這句說得好,它是無,但是它不斷。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聽到這句話,不斷之無就在面前,電視就是的,是不斷之無,諸位知道嗎?給你講個很粗的現象,你很容易懂得,電影,電影是不斷之無,你知道,你很清楚的知道,為什麼?電影是一張一張幻燈片連起來的。我們這裡有一卷電影的底片,這是電影底片,你看在放映的時候,不就是不斷之無嗎?一張一張連續起來它不斷,一秒鐘二十四張,這是幻燈片,連起來的幻燈片,一秒鐘二十四張,相續不斷,這不斷之無。電視的速度快,它沒有膠捲,現在用晶片,不容易看,膠捲容易看,因為你看它一張一張的幻燈片,張張獨立,張張不同,是一種什麼相?相似相續相,它不是真的。真的相續那是一樣的,前面一張跟後面完全相同的,這告訴你,沒有一張是相同的。
我們六根接觸的六塵境界是不斷之無,這是事實真相,不是真的,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講得太清楚了。明白事實真相,我們在這個現象裡頭就不會起心動念、不會分別執著,你就成佛,你就覺悟了。凡夫不覺,迷在這幻相當中,以為它是真的,以為它是永恆的,不知道它是不斷之無,不知道。所以對它起心動念,順自己的意思起貪戀,不順自己的意思起厭惡,這叫造業,在不斷之無裡頭造業,你說你冤不冤枉?所以佛眼看眾生可憐憫者,真可憐。如果這個東西是真的,你起心動念還講得過去,根本就沒有,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你為什麼在起心動念?迷惑顛倒。可是起心動念招來的果報,果報也是不斷之無,可是你在裡頭受了,你在裡面受苦。善念善緣你在裡頭享樂,受苦、享樂也不是真的,苦好像真苦,樂也好像是真樂,不過樂時間不久,樂完之後苦又來了,叫樂極生悲。佛在經教裡面教我們,給我們講空這個道理,這個道理非常不好懂,《般若經》講這個道理講了二十二年。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四十九年裡面二十二年講般若,講空,我們不懂。我們要懂就好了,你就覺悟。
接著說,「綜上引證,簡要言之:極樂菩薩以般若妙慧,了知一切諸法,皆畢竟無所有,不可得,平等空寂」,只有空寂才是真正平等。「但應諦知一切皆空,不是斷滅」。就是前面所說的,空是什麼意思?不斷之無,不是斷滅。「此空寂是實際理體,不是斷空,是第一義空」,就好像我們對電影這個道理的明瞭,「乃不斷之無」。現在電影、電視,特別是電視幾乎家家都有,它所顯示的真正修學大乘的人,看到電視你就看到不斷之無,你就看到般若空寂。這個畫面顯示的,我們現實的世界跟這個沒有兩樣,一個道理。電視這個畫面裡,你能夠控制嗎?你能夠佔有嗎?不可能。這就如同我們現前境界,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只要不分別、不執著,就對了,就是佛知佛見;要是不起心、不動念,你就證得,你就契入。通達明瞭,就能「契入寂滅平等」,「知一切法,悉皆空寂」。
『生身煩惱,二餘俱盡』。「生身,可指分段生死之身」,就是現前這個身體。現前這個身體,還有個現象很少人能覺察,老年人容易,年輕人不容易,那是什麼?「變易生死之身」。我們的身體也是不斷之無,這身體,變易生死就是剎那剎那在產生變化。我為什麼說年歲大的人比較容易覺察到?老化,年歲大的人老化得快,一年比一年快。八十以後就很容易覺察到,為什麼?真的一天比一天老,不是一年一年,一天比一天老,老化的速度多快,老化這是變易生死。可是你要曉得,人從出生念念都在那裡變易,只是你不知道。生死是兩種生死,可是西方極樂世界人只有一種,沒有兩種,因為他沒有變易生死,他永恆不變,往生到極樂世界這身體現前,這生;將來證得妙果,離開實報土,這就滅了。這個生跟滅的時間非常長,經上講三大阿僧祇劫,所以叫無量壽。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斷盡,實報土就不存在,就沒有了,常寂光土現前。你到哪裡去?回歸常寂光,常寂光沒有現象,叫寂滅,雖然是寂滅,它又能現一切相。我們看老居士的註解,生身,他註解的是「可指分段生死之身,與變易生死之身」,他有括弧解釋,「此處則指菩薩變易生死之身」,特別告訴我們,不是指分段,分段已經了了。「又生身者,乃二餘之一」。「二餘」是什麼意思?「生身之苦報與煩惱之殘餘」,就是煩惱的習氣。「生身是苦果,煩惱是惑因,此二俱盡,謂之二餘俱盡」,這兩種習氣都斷盡。
下面說得很好,「如《會疏》曰:生身者,是苦果依身」,我們現在得這個身體是生身,我們所受的果報是苦,誰受苦?身受苦,沒有這個身就沒人受苦,有這個身你就得受苦。人為了這個身離苦得樂,造無量無邊的罪業,這是大錯特錯!誰知道?佛知道。所以佛常常勸我們把這個身捨掉,捨掉你就沒有苦,縱然有苦,誰受?沒有受苦的東西。這是個受苦的東西,千萬不要以為這個東西享樂,享樂是假的,吃苦是真的,為什麼?樂極生悲。樂盡也生悲,盡是什麼?樂沒有了,悲就現前。樂不能夠常保,悲好像是常跟著你,這真正叫人生的大苦。而六道眾生把這個身看得這麼重,什麼都能捨,這身不能捨。這裡頭有個什麼現象?你不能捨身就是你的苦還沒吃夠,你的苦還沒吃完,你得慢慢去受、去吃去。真正覺悟了,身是苦,他就不要這個身,哪些人?無色界的天人,這是六道裡頭最聰明的人,他不要身,身為苦本。中國在二千五百年前,老子說過,他說「吾有大患」,患是憂患,我有很大的憂患,是什麼?「為吾有身」,因為我有身體,這身體是禍害,沒有身體多好。
所以無色界人不要身體,三界裡頭最高的,欲界、色界、無色界,無色界人沒身體。人家聰明,六道裡最聰明的人,身體不要了,居住的房舍當然更不要了。有身就得要有居住的地方,它累贅;沒有身體,飲食不要,住房子不要了,行動不需要交通工具,真的。無色界,我們可以用靈界來稱呼他,這世間人講靈魂,那個地方是靈魂的世界,他們決定不會去投胎,投胎去找個身體,他不幹這個事情。什麼力量,或者說什麼樣的能量支持他們?我們一般人稱他為靈魂,他是個很聰明的靈魂,他不糊塗,糊塗就去投胎去了,他不糊塗。可是他還是有壽命,壽命很長很長,八萬大劫,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諸位想想,阿彌陀佛修成極樂世界是五劫修成的,無色界天人的壽命是八萬大劫,這不可思議!極樂世界修成到現在才十劫。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六道眾生有八難,八難第一個就是長壽天,就是無色界天,你要跑到無色界天去你就遭了難,為什麼?八萬劫當中遇不到佛法。八萬劫多長時間?阿彌陀佛從發願修行,建立西方極樂世界,總共合起來是十五劫,這大劫,十五個大劫。你要是生到長壽天,八萬大劫遇不到佛法,真的是遭難,不是假的。天上能不能去?在這個經上,世尊一再勸我們,遇到這個佛法大幸!聽到阿彌陀佛是大福報,真正能依教奉行,你這一生決定往生,決定成佛,就在當下,這個機會多可貴,多難得!所以經上所說的,「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最可貴的就是有緣遇到佛法,遇到你要能信、能解,你就得度。遇到不相信、不能解,也有利益,利益是一入耳根永為道種,將來來生後世遇到緣,這個種子會起作用,會讓你對佛法生起信心,你有佛種。你聽到阿彌陀佛,你跟極樂世界有緣,這是無上的利益,沒有比這個更高的利益。但是怎麼樣?因為你不相信,你不能理解,這一生不能成就,為來生後世種下種子。
我們把《會疏》這一段話念下去,「生身者,是苦果依身,正是苦諦。煩惱、見思等惑,正是集諦」,四諦裡苦集是世間的因果。「二餘者,即苦集餘殘也」,就是習氣。「菩薩能斷正使」,正使是煩惱,「及以習氣,無有餘殘。出過三界,離父母生身,有漏果縛悉斷盡,故云俱盡」。菩薩把見思煩惱斷了,斷盡了,習氣也斷了,他不住在六道。三界就是六道,六道裡有父母生身,六道之外沒有了,四聖法界裡頭,聲聞、緣覺、菩薩、佛都不是胎生,四生裡他們只有一種:化生。這四生,天道裡頭、鬼道裡頭都有;超越六道,四生就沒有了,只有化生,化生不需要父母。有漏的這些果報都沒有了,都盡了,這是阿羅漢以上所證得的。「又憬興曰:生身,在報。煩惱,苦因。因果二餘,皆已盡故」,這個餘就是習氣。「又《淨影疏》曰:生身,苦報。煩惱,惑因」,就是迷惑顛倒的因,「此二殘餘(習氣),皆悉滅盡,故云二餘俱盡」。二餘,一個是從果上,一個是從因上,果上就是六道裡面的生死,因上就是見思煩惱,這兩種都斷了,習氣也斷了,是這個意思。
『究竟一乘』,「一乘,成佛唯一之至道,最極圓頓之教法」。這是一乘的意思,乘是車的意思,車有運載的功能,佛說法常常用它做比喻。如何把眾生從六道輪迴把他運送到大般涅槃,從人道把他運送到佛道,所以用這個做比喻。小乘小車,大乘大車,古時候大車是指馬車,馬車可以坐十幾個人,小車是羊車、鹿車只能坐一、二個人。現在科技發達,這大車就是火車,一列火車可以坐幾千人;小車小乘,像一個小摩托車只坐一、二個人,取這個比喻。《法華經》上常說的三乘,佛說得很好,如來出現在世間,「唯說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我們就知道了,佛真正要教我們的是究竟一乘,究竟是什麼?這一生決定成佛去!不是菩薩,不是羅漢,羅漢是小乘,菩薩是大乘。佛的本願是希望我們在這一生成佛,像彌陀的本願,前面我們念過「一切皆成佛」,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四十八願是成佛的方法,目的是一切皆成佛。
「成佛唯一之至道」,這個至是達到極處,就是下面說的,最極圓頓的教法,這叫至道,唯一的至道,這部經當之無愧!一乘經,古大德為我們判定三部經,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經當中,《華嚴》、《法華》、《梵網》。《梵網經》沒傳到中國來,傳到中國來的《梵網經》,是《梵網經》裡的一品,就是受戒的,這一品專門講菩薩戒。《無量壽經》是不是一乘經?《無量壽》真正是究竟一乘。為什麼?《華嚴》、《法華》到最後的圓滿,都是念佛往生極樂世界。諸位讀《華嚴經》,到最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第五十三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善財童子證得究竟圓滿。什麼方法證的?往生極樂世界證得的。這部經專門講極樂世界,專門講往生不退成佛,這不是究竟一乘嗎?所以是最極圓頓的教法。「乘為車乘,以喻佛之教法。教法可載運行人登於涅槃彼岸,故名為乘」,古時候讀音讀去聲,讀「勝」,我們得隨俗,大家都念「成」,我們就念「成」,我們念「勝」他聽不懂,不隨俗就很麻煩,我們還是幫助這些俗人。
「《勝鬘寶窟上》云:一乘者,至道無二,故稱為一。運用自在,目之為乘。」《勝鬘寶窟經》上說的,也說得很好,一乘,如來教法當中至高無上稱為一乘。運用自在,這就是講善巧方便,淨宗法門若說是善巧方便,真可以說排名第一,它真簡單、容易、穩當,效果無比的殊勝,就是一句佛號,六字、四字都可以。心上只有佛號,除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這真正是最極圓頓的教法,那這個法門就是究竟一乘。我們這一生真的是幸運,不但遇到大乘,是遇到大乘當中的究竟一乘,緣無比殊勝,能不能成就,就看自己的善根福德。什麼叫善根?我真相信、我真明白,這善根。我真正發願,我真正念佛希望往生極樂世界,這就是福德,善根福德統統圓滿,你決定得生,你這一生當中決定去作佛。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