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四百五十八面,第五行,從當中看起,吳譯曰,從這看起:

  「如《吳譯》曰:所居七寶舍宅,中有在虛空中者,有在地者。中有欲令舍宅最高者,舍宅即高。中有欲令舍宅最大者,舍宅即大。中有欲令舍宅在虛空者,舍宅即在虛空中。皆自然隨意,在所作為。」下面是念老說的,「故知彼土舍宅之形狀顏色大小以及升空在地,皆一一如人之意,應念而現。」這段經文是原譯本的原文,我們必須要細心去觀察、去體會。為什麼?極樂國土這些居民,往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證得三不退。位不退,我們知道阿羅漢就證得;行不退,菩薩證得;念不退是法身菩薩,也就是禪宗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們確實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放下了。一個人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他決定沒有分別,怎麼會有念頭講我這個房子高一點、大一點?這是凡夫,六道凡夫才有這個妄念,他們怎麼會有?我這個房子是在地面還是在空中,這都是起心動念。這個文我們應該怎麼體會?實實在在來說,這是哪些人?從我們地球上念佛往生去的,帶業往生還帶著很濃厚的習氣,所以到時候還想吃飯、還想換衣服,這裡生活習慣沒能轉過來。應該都是凡聖同居土下三品的境界,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如果是中上輩往生的,我想都不可能有這些習氣存在。

  這些事就像變把戲一樣,隨心所欲。可不可能?可能。道理是什麼?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只要你有想它就有變,你沒有想它就不變。所以諸佛如來實報土裡面的菩薩們,他們依正莊嚴永遠不變。為什麼?他沒有念頭。十法界,《還源觀》上講「出生無盡」,《壇經》上惠能大師所講的「能生萬法」,它那個變化從來沒有中止過。我們現在所看的環境,正報是我們的身體,依報是我們外面一切環境,都是剎那在變化。這個現象我們可以肯定,不再懷疑了,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的,跟佛說的完全相同。佛法是把數字說出來,他沒有說數字,他們只說極快速的速度。佛經裡面把這個速度講出來,是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現在科學用秒做單位,我們一秒鐘能彈幾次?我一秒鐘可以彈四次,我相信有比我彈得更快的。如果一秒鐘彈五次,那就是一千六百兆,一秒鐘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那叫一念。真快!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科學家沒說出數字,說極快極快的速度。物質現象、精神現象(精神現象,我們的思想、我們的念頭)、自然現象,全是從波動當中產生的,如果不動,這現象完全沒有。所以四土,常寂光土是本體。為什麼?常寂光裡頭三種現象都沒有,物質、精神(科學稱為信息)、自然現象全都沒有。科學家講的這三種現象,跟佛經上一對應,對得上號,物質,佛法講境界相就是物質;信息,佛經講是轉相,它能轉變,也是精神現象,在自性裡面沒起作用的時候叫見聞覺知,起作用的時候叫受想行識,這是精神現象;另外就是能量,自然現象,阿賴耶的業相。第六意識它的功能發揮到極處了,佛講第六意識的能量,它所緣的非常非常廣大,對外它能夠緣到虛空法界,對內它能緣到阿賴耶。

  我們看近代這些物理學家,宏觀世界,確實他們看到整個宇宙,告訴我們,他們所能看到的宇宙只是全宇宙的百分之十,還有百分之九十不見了,不知道到哪去了,消失了。我們知道,那百分之九十到哪去?回歸自性,就是它到常寂光去了,常寂光裡頭沒有三種現象,你沒有辦法見到它。微觀世界,量子力學看到阿賴耶。所以佛經上講這些東西我們能理解,我們能接受,我們知道是哪一個階層的人他的境界。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肯定下三品的境界已經這麼殊勝,往上的境界說不出的。所以佛在經上說「唯證方知」。怎麼證得?放下就證得,要放下起心動念,也就是放下阿賴耶的頻率。為什麼要放下?這個東西自性沒有。自性是什麼樣子?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它不動,這不動是自性本定。誰證得?妙覺果位證得,等覺菩薩還沒證得,妙覺位證得,這才叫究竟圓滿。但是法身菩薩知道這個事情,他沒到這個境界,他還要不斷向上提升,那就是說他得把無始無明的習氣斷乾淨。

  我們現在明瞭,報土裡頭,實報莊嚴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他有四十一個階級。這個階級實在講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你要說有,痕跡都找不到,你要說沒有,他們那些人無始無明習氣厚薄確實不一樣。有習氣深一點,有習氣淺一點,有習氣濃一點,有習氣淡一點,但是習氣不礙事。習氣也沒法子斷,隨它去,自然就沒有了。古人解釋習氣,習氣是真的不好懂,什麼叫習氣?古人用酒瓶做比喻,大概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就有酒了,所以用這個做比喻。酒瓶酒倒乾淨,裡面擦乾淨,確實一滴都沒有了,聞聞有味道,那個味道叫習氣,那味道擦不掉的。怎麼辦?瓶蓋打開,放個一年、半年,再去聞沒有了。用這個來做比喻。不像煩惱,煩惱用方法可以把它斷掉,習氣沒辦法。所以無始無明斷掉,就是起心動念斷掉,什麼地位?圓教初住菩薩,那就叫成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雖成佛,他帶著很濃厚的習氣。不是這個,這個經上講的這是分別執著的習氣。因為是分別執著的習氣,我們就肯定他是同居土下輩往生。同居土下輩往生,你看飲食、衣服、居住就這麼樣的自在,往上去那可想而知。

  所以佛為我們介紹,要我們能聽得懂的,我們聽不懂的他也不必說,說了我們感到太玄。實際上極樂世界全不是人設計的,沒人設計,也沒有人建造,全是變化所作,自然出現。這裡頭兩個原因,一個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成就,這是肯定的,他老人家發的大願,長時間的修行,每個願都兌現,這是願力成就。願力成就是緣,因是什麼?因是性德,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裡頭本有,但是沒有這個緣,它不現前,阿彌陀佛給我們做這個增上緣,讓性德裡頭的因現前。

  稱心如意,還有沒有心,還有沒有意?沒有了,起心動念都沒有了,哪有什麼稱心如意!心跟意全是假的。心,阿賴耶講的八心王,意是第六意識、第七末那,這兩個叫意。十法界裡頭才有,才有稱心如意,實報土、一真法界這個話就講不通了。實報土裡面的境界是平等境界,我們得的身相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找不出一種不一樣的來,找不到。正報如是,依報亦然,居住的這些環境完全平等。而實際上,極樂世界最殊勝的不是實報土,為什麼?實報土諸佛如來跟極樂世界都完全相同。極樂世界無比殊勝之處確實就是凡聖同居土,因為凡聖同居土跟實報土非常相似。這是十方諸佛剎土裡頭沒有的,諸佛世界裡只有阿彌陀佛獨家,只有他家有。所以諸佛讚歎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有道理!我們能把這個認識清楚,對這個經文就不會懷疑,不會懷疑他怎麼會起心動念,阿惟越致菩薩不應該有這種情況發生,不可以。所以是剛剛往生的人,很濃厚的習氣在,習氣現出這些狀況。

  我們再看下面註解的,「又《唐譯》曰:於眾生前自然出現,人皆自謂各處其宮。」習氣真像作夢一樣,自己以為居住在自己理想當中的宮殿,有這麼一種感覺。「如是無量眾生,則有無量宮殿,互入互容,彼此無礙,正顯事事無礙法界。」我住的宮殿跟你的宮殿可以在一起,可以互相重疊在一起,重疊各人感受不一樣,我感受是我的,你感受是你的,一點妨礙都沒有。這個事情非常像科學家跟我們講的不同維次空間。不同維次空間從哪裡來的?科學家還不知道,佛法早就曉得,從分別執著來的。人無量無邊的分別,所以不同空間維次就無量無邊無數無盡;如果把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些空間維次全沒有了,不同空間維次的幻相也了不可得。所以,佛菩薩他們對於宇宙的奧祕怎麼搞得這麼清楚,科學家還沒搞清楚,他怎麼搞得那麼清楚?沒有別的,他突破空間維次了。用什麼方法?用禪定。禪定是放下萬緣,讓自己的清淨心恢復、平等心恢復,清淨平等裡面空間維次沒有了,時間、空間也沒有了。時間沒有了,沒有先後,千萬年的古代你看見了,就在當下,千萬年以後的事情也在當下,時間沒有了。空間沒有了,距離沒有了,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此地,距離沒有了。而且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所有對立沒有了、真妄沒有了、大小沒有了,這個境界是《華嚴經》的境界,不可思議的境界。《華嚴》末後一品「入不思議解脫境界」,解脫是大自在!「普賢行願品」,修普賢行願就能入大自在的境界。無需要依靠科學這些精密的儀器,不需要,那些精密儀器它們的作用還是有限的,不能見性,它只能見相不能見性。見性必須得放下,就是大乘經上常說的,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你就見到了。誰能放下誰就見到,人人都做得到。

  所以佛說得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我們現在會變成這樣,佛也說出來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之所以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就是因為有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才變成這樣的。換句話說,我們把執著、分別、妄想放下,那就跟佛一樣了。對的,一點不錯,放下就是佛,恢復你本來面目。佛教,特別是大乘佛教,就是以這樁事情做為修學的宗旨、修學的目的。我們為什麼學習這個東西?沒有別的,回歸自性。把自性佛、本來的佛找回來,功德就圓滿,你就畢業了。所以在經教裡面所說的不能懷疑,懷疑你就錯了,你要知道,他哪些話是對哪一個層次的人說的。這個經裡頭,從上面到諸佛如來,下面到三惡道眾生,這是契機之廣,這是個大講堂,什麼樣的程度都有。從最愚痴的人到最聰明的人,全在這個講堂裡頭,佛給他說法,要叫大家聽到個個都滿意、個個都歡喜,這個不容易!不是像學校課堂,程度都差不多,它不是的,參差不齊。

  再接著看,「清淨安隱,微妙快樂。《會疏》曰:無五濁,故云清淨。」命濁、煩惱濁這些統統沒有,濁是染污,沒有染污,所以他清淨。「無變易」,所以它「安穩」。這也就是說,極樂世界的人,個個都轉識成智,他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沒有分別執著,也沒有起心動念,他們完全用智慧。相宗所說的,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這一轉就超越十法界,沒有轉,住十法界裡面,一轉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沒有變易。「塵塵不思議,故云微妙。」這意思現在我們懂得了,科學家告訴我們,微塵毛端裡面的微點,現在科學家稱它為量子。微妙,極微奇妙,奇妙是什麼?它具足五蘊,色受想行識。「如上種種不思議受用之物,悉皆應其心念立即顯現,故曰應念現前」,念頭才動它就現前。「諸受用物,圓具萬德,無欠無餘,故曰無不具足。」任何一物圓滿具足一切,一切信息統統在其中,所以它才會產生千變萬化。千變萬化還無法形容它,還是《還源觀》上講得好,「出生無盡」,能大師說「能生萬法」,一個微點能生萬法。這一品經我們就學到此地。

  我們現在看「德風華雨第二十」,這是介紹極樂世界的風雨,當然我們也很關心。它的風雨不傷人,「圓明具德之風」,這個太難得,所以叫「德風」;「妙華飄聚如雨,故曰華雨」,德風華雨。「彼佛國土風花、香光咸作佛事」。佛事這兩個字的本意我們要清楚,不是現在社會上所說的誦經拜懺這個叫佛事,佛事的本意跟這個完全不相干。佛是覺悟,幫助一切眾生覺悟的這個事叫佛事。所以佛事是什麼?佛事是教學,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那叫做佛事。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不能夠產生誤會。所以佛事是教學,而且教學特殊的,佛是覺悟,這個教學一定是幫助你覺悟,幫助你破迷開悟,這樣的教學統統叫佛事,這個裡頭沒有迷信。「自然增上,不可思議」,幫助你破迷,幫助你開悟。請看經文:

  【其佛國土。每於食時。自然德風徐起。吹諸羅網。及眾寶樹。出微妙音。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風觸其身。安和調適。猶如比丘得滅盡定。】

  這一段裡面講三樁事情,第一段耳聞妙音,第二段鼻嗅妙香,第三段是身體,「風觸其身,安和調適」,這是身得妙觸。換句話說,第一段是耳得的樂,第二段是鼻得的樂,享受,第三段是身得的樂,所以它叫極樂世界。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本品顯極樂世界德風華雨之功德莊嚴。右段」,這一段裡頭三小段。「右段明風,次段顯雨。德風(見《魏譯》之高麗藏本。常見之龍藏本)」,它用得失的得,「作得風」。這兩個意思在古時候完全相同,道德的德,得失的得,它是可以通用的。「《吳譯》曰:亦非世間之風」,極樂世界的風不是人間的風,也不是天上的風,「都八方上下眾風中精,自然合會化生耳。」經文裡這些境界,確確實實我們人間、天上都無法理解,科學家他怎麼能證實得出來?極樂世界是十方一切風裡面的精髓。風中之精,我們找不到,我們無法想像,自然合會化生。「不寒不熱」,這個風吹在身上,你不覺得冷,你也不覺得熱。「常和調中適」,常是永遠是這個樣子,它不變,溫和、調順,非常適合。「甚清涼好」,這甚叫非常清涼,好,非常好,無比!只有極樂世界有,他方世界找不到。這風中之精,這裡有解釋,「至於眾風中精者,正如《首楞嚴經》中」,有這麼一段經文,「如來藏中,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這是《楞嚴經》上的話。下面有簡單解釋,「蓋為性德之真風,故稱為風中之精也。」所以它不是人間,也不是天上,不但六道裡頭沒有,十法界裡頭也沒有。什麼地方有?一真法界有,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是一真法界。

  大經裡常講「圓明具德」,在實報土裡頭一一法,無論是正報是依報,都是圓明具德。圓是圓滿,明是光明,具是具備,德我們常講萬德莊嚴。德是好處、美好,不是一種美好,多種美好,它是圓滿的。為什麼?它稱性。圓明具德這四個字,只有讚歎性德才是恰當的。一一法是自性變的,性相不二,性相一如。性,哲學裡面所講的本體,在佛法稱為自性、稱為真性、稱為法性。大乘經裡的名詞,就是稱這一樁事情,幾十個名詞,這是佛教學的善巧。為什麼說那麼多名詞?教你不要執著名字相,破你的執著,破你的分別,你懂它的意思就行了,決定不要著相。佛講經,不許人執著言說相,言語不是真的;不能執著名字相,名詞術語是假設的;不能執著心緣相,聽了之後自己以為是什麼意思,不可以。為什麼?自性裡頭沒有意思,你怎麼會聽出意思出來?聽出意思,智慧就不見了。你只管聽,別起心、別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聽了會開悟,聽了會成佛。聽了覺得怎麼想法,那是你自己的意思。所以我們要曉得,諸佛菩薩包括阿羅漢,他們講東西都沒有意思。世間聖人的東西有意思,他沒轉識成智。所以佛法難懂難在這個地方,它字字句句沒有意思,但是你要講解的時候能講無量義,真的叫對人說人話,對鬼說鬼話,說到大家都歡喜。因為沒有意思它就是無量義,有意思就有限制了。這叫什麼?自性的流露,字字句句圓明具德。所以經典讀不厭,愈讀愈歡喜。沒有意思,有無量義,你自己心裡有數。為什麼?年年境界不一樣,月月境界不一樣,人間有。天天境界不一樣,那已經契入境界,我們講修行證果的人,境界天天不一樣、念念不一樣。所以這個經怎麼能講?不能講!今天講是今天的意思,昨天講是昨天的意思,昨天不是今天,去年不是今年的。

  《無量壽經》過去講過十遍,遍遍不一樣,這一次我們採取黃念老的註解。他寫這個註解我很感動,真叫一心一意,求得三寶的加持。在那樣困境之下,他能找到一百三十多種參考書,我很驚訝。身體不好,病很重,在這種情況之下不眠不休,把這部註解寫成。我們不能不佩服,不能不感恩。我們相知一場,他往生了,真往生了,做出往生的樣子給我們看。往生前半年,六個月的時間,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一天十四萬聲佛號。我們試試看,十四萬聲佛號要念多長的時間?念了六個月,往生淨土了,這是做出榜樣給我們看,我們今天要想往生極樂世界,用他這個辦法那最可靠!這是他老人家現身說法,我們千萬不能疏忽。在現前這個時代,亂世,災難頻繁,用他那個方法決定得生。先決的條件是放得下,心裡只有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求生淨土。念念都向著求生淨土就真去了,還要有別的念頭錯了。這身體在,還得要去保養身體,錯了,不要身體了,你保養它幹什麼?到極樂世界去了,有保養身體這個念頭,還不想去,真想去,這身體不要了,隨它去!這才叫真念佛。身體都不要了,何況身外之物,你還要它幹什麼?決定得生。跟阿彌陀佛信息接通了,那多快樂,叫法喜充滿!隨時可以去,所以你得歡喜心。

  下面說,「又《觀經》曰」,《觀經》裡面講,「八種清風,從光明出」。這光明是自性,自性是常寂光,從自性裡面流出來。《吳譯》本,「八方甚清之風,與《觀經》中八種清風,所指應同」,應該是一樁事情。「總之,彼國清風,乃眾風中精,從光明出,故曰德風也。」這個風,不但是你接觸到了身心安樂,同時它能夠幫助你消除無始無明的習氣,像酒瓶裡面那個習氣一樣,要有風吹它,它散得更快。從這個小的我們能夠體會得到。常常沐浴在這個風當中,身心安樂,習氣漸漸除去,智慧漸漸圓滿,這是性德,所以稱德風。「自然」,沒起心動念,到時候需要它就來了,自己來了。「徐起」是微風,不是暴風,暴風吹在身上我們感覺到難受,清風徐來。《會疏》云:「徐起,不遲不駛,適得其中」,風的速度不快不慢,適得其中。「願力靈籟,性不造作,故云自然。」阿彌陀佛的願力,自性的靈籟,自性是因,彌陀的願力是緣,這兩種成就不可思議。性裡面沒有造作,沒有起心動念,所以自然的。這下面說,「籟者,指一切孔竅機括之類。」它這裡又舉個例子,《中華大辭典》裡面說,「《莊子齊物論》:人籟則比竹,地籟則眾竅,天籟則人心自動,是已」。「願力靈籟」這裡有註解,「正表彌陀本願心力之自然功用」。自然功用,實實在在就是自性,自性的性德,這是我們自己本有的,彌陀願力加持我們的。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換句話說,我們性德裡頭本自具足眾風中精,因彌陀的願力把我們自性的性德引出來,有因有緣,現象就現前。

  「以下分顯風德」,也就是細說,一樣一樣來說。「首明風鼓妙聲。德風徐動,寶樹寶網」,風吹著寶樹,樹葉全是珍寶,風一吹,樹葉枝條互相碰撞,就像風鈴一樣,發出美妙的音聲。我們這個世間有,風鈴人都喜歡聽,中國人自古至今有,外國人也有,我們到旅遊觀光採購的地方去看,都有風鈴賣,各式各樣,不一樣的,大家都喜歡聽。它不叫德音,為什麼?它不能說法。極樂世界風吹寶網,你聽到那個音聲它在說法。說什麼法?無法不說,想聽什麼法,它就在說什麼法。「苦、空、無常、無我」是四諦法,「四諦法中,苦諦之四相」。「新譯為:非常、苦、空、非我。」古時候翻譯的苦、空、無常、無我。這是給我們說十法界的真相,一切法不能永恆常在,剎那生滅。我們感受的是苦、是空,空是不可得,得不到,無我,我是個抽象概念,找不到,在這個肉體裡頭找不到,在你思惟想像裡頭也找不到,所以我不是真的。但是你果然能夠把起心動念、分別都放下,有個真我你發現了。真我是什麼?是自性,也就是哲學裡所說的宇宙萬有的本體,那個本體是真我。因為它是真常,它是不變,它是不生不滅,它是永恆存在,一切萬物的主宰,萬事萬法都是它變現出來的。

  「《俱舍論二十六》云」,《俱舍論》裡有個解釋,為什麼說無常?「待緣」,它必須有緣它就現相,它沒有緣它不現相。緣是什麼?緣是波動,動它才產生現象,不動它不產生現象。所以佛告訴我們,宇宙源起從哪來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那個一念不覺是緣。為什麼它不覺?第一念的不覺沒有原因,所以這個無明叫無始無明,無始是沒有開始。我們想像,一秒鐘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它有開始嗎?你說開始,它不見了,可以說是生滅同時,生滅同時就是不生不滅。如果沒有生滅,真的沒有生滅,說不生不滅那不叫廢話嗎?那是戲論,開玩笑的話。確實有生滅,生滅得太快,讓你見不到,你感觸不到有生滅。所以生滅即是不生滅,不生滅即是生滅,生滅不二,生滅一如。佛說這些話讓我們去體會。你為什麼不能體會?因為你用思惟,也就是你用分別、用執著,用這個心你永遠沒有辦法見到真相。不用這個心,把心定下來,聽佛講這個,一下就開悟了,豁然開悟,就見到了。所以有念就錯了,起心即乖,不可以起心動念,你見到真相。

  這是大乘法最困難的一樁事情,難不在外頭,在自己,自己什麼?不會用心。祖師大德常常測驗學生,「你會麼?」這句話的意思很深。會是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會,起心動念不會。這是聖教,大乘難傳的地方在此地。一個老師,學生很多,誰能夠傳?誰能夠體會這個?這沒法子教的。你要真正不起心不動念,你才能契入,起心動念把你契入的機緣全破壞了。可是就是平常聽都不容易,為什麼?我們有自己的成見,那就是障礙。佛菩薩沒有,佛菩薩心永遠清淨的,一塵不染。學佛之難,難在我們對佛法沒有真誠的恭敬心。佛到底是什麼?佛不在外頭,與釋迦、與彌陀根本不相干。佛在哪裡?佛是你自己的自性,不在外頭!真誠到極處你就見到了。所以中國古人講「誠則靈」,沒有誠意,全是妄想。你要具足誠意,一切法當中都能夠見性,一切法當中都能見佛。自性彌陀、自性釋迦、自性毘盧遮那,你見到真佛了。相即是性,性即是相,性相從來沒有分家。

  古人的誠敬從小學的,所以好教。現在人從小沒學,三歲學已經來不及,已經太遲,為什麼?他已經被染污。中國古人教學,從胎教開始。母親懷孕,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端莊,不能隨便,為什麼?影響胎兒。所以母親的心要清淨、要善良,這個小孩在胎中就教好了;待人接物和顏悅色,沒有一絲毫浮躁,這小孩好。小孩出世之後,母親照顧他三年,母親是他第一任的老師。在嬰兒的面前,言談舉止都要端莊,不能隨便,為什麼?他在學習,他會看,他會聽,他會模仿。所以中國古人講「三歲看八十」,三歲一千天這種薰習,他這個底子紮下去之後,八十歲都不會變,是真的不是假的。絕對不會變壞,威脅利誘他都能抗得住,威脅他不怕你,利誘他不會上當,不會被你誘惑,他有正知正見,他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三歲小孩有能力辨別,哪是對的,哪是不對的。六、七歲上學,老師教他,老師代替了父母,也是身教,做好榜樣給他看。

  當老師不容易,你看古時候的師道,現在沒有了。父母拜老師,感老師的大恩大德,把他的小孩培養成聖賢。六、七歲開始讀經,只教句讀,沒有講解,就是教他念。古人講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用不著講解,熟讀。所以上太學的時候,中國古時候沒中學,只有小學、太學。十三歲上太學,太學裡面老師給你講解,跟你在一起研究討論。重要的典籍全都背過了。古時候的書少,上課不用經本,老師背過,學生也背過,講到第幾頁、第幾行、第幾個字大家都知道,妙!為什麼?中國古人刻書,木刻版,每一行二十個字,每一面十行,沒有標點符號。所以不管哪一家刻的,第幾面、第幾行、第幾個字統統一樣的,全國通行,標準。抄寫也是這樣的,一面十行,一行二十個字,所以說第幾面第幾行,查都一樣。不像現在,現在每一個版本不一樣。

  所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根,世出世法的大根大本。人不孝父母、不敬師長,那就沒法子了,可以向西方學一些科學技術,所謂高科技,做人的那種德行沒有了。我們中國古人最講求的,孝悌忠信沒有了,禮義廉恥沒有了,仁愛和平也沒有了,天下焉能不亂?沒有不亂的道理。社會一亂,我們居住的環境,地球就有災變。為什麼?依報隨著正報轉,人心不善,自己身體多病,居住的環境多災多難,感應得來的。這種感應在古時候認為是神話,古人相信,現在科學家證明了,量子學家證明了,我們起心動念確確實實會影響山河大地,會影響樹木花草,所以人不能有惡念。日本江本勝博士做水實驗,做了十幾年,我好像是二00四年在日本開會,到他的實驗室去參觀,他給我做了很詳細的報告。那個時候他已經實驗十幾萬次,告訴我,水確確實實懂得人的意思,它會看、會聽、懂得人的意思,礦物!我們好的意念,它的反應,水結晶像雪花一樣非常之美,我們要是不善的意念、壞的念頭,它的反應就很恐怖、很難看。這個實驗得到科學家的肯定,在聯合國做了多次報告。礦物,我告訴他,大乘經上講的不但是水,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沙、塵土、石頭,統統都能看、都能聽、都懂得人的意思。這科學家給我們講的,我們跟佛經一對照,極小的一個微點,就是現在講的量子,多大?一百億個量子組成一個電子,也就是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這麼小。它有物質現象,它有精神現象,精神現象是受想行識,那麼小的東西它有,它有受想行識。

  讓我們回過頭來看《心經》,「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它講那個,不是講別的。這就說是物質跟精神分不開,精神影響物質,這是真的。精神是什麼?我們的念頭影響山河大地,影響所有地球上的物種。如果我們念頭不好,地球上所有的物種都變壞,那個事情麻煩來了,災難就來了;我們念頭好,所有的物種都恢復正常,好事。所以美國布萊登先生說,二0一二年,他希望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夠覺悟,棄惡揚善,不好的我們把它放棄,好的要發揚光大,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這樣不但地球上不會有災難,而地球會有更好的走向。這話講得對,一點都不錯,跟佛經上講的完全一樣。佛法教給我們應對災難,那就是斷惡修善、改邪歸正、一心念佛,一心念佛就是端正心念,這個災難能化解。問題是我們這個地球上的人肯不肯幹?多數人不相信,問題出在這個地方。這怎麼辦?科學家也給了我們一個數據,我們看了能生歡喜心,不必要全世界的人都回頭,要多少人?全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全世界人口大概七十億,百分之一的平方根,不到一萬人。我們能不能在世界上找到一萬人,放棄自我,誠心誠意,真正的斷惡修善、改邪歸正、一心念佛?這世界有救,一萬人就行。

  還是難!我學佛六十年,也找了六十年,希望找四個人,我們同心同德組成一個六和敬的僧團,六十年沒找到。兩個人住在一起都意見不合,一萬個人到哪去找?一萬個人真能救世界,這個功德好大!你能拯救地球上七十億人。真不容易。實在沒有,怎麼辦?實在沒有就自己幹,自己救自己,這是肯定的,決定沒問題。我們就照這個話去做,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改邪歸正是放下萬緣,世出世間法全放下,我就依這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要多少時間成就?黃念祖老居士教給我們的方法,六個月,決定得生淨土,我們自己的問題解決了。六個月的時間不算長,也不短,關鍵你是不是真放下,真放下就真成就。《彌陀經》上講的那更簡單,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成功。六個月是中下根性的人,中上根性的人不需要,七天、一個月決定可以成功。我們是中下根性,黃念老給我們做代表,我們用六個月的時間,什麼都不要想,只想《無量壽經》。想《無量壽經》是憶佛,想阿彌陀佛是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哪有不成就的道理!這個世界太苦、太亂了,我們能夠遇到這個法門太可貴,真正是稀有難逢,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遇到了,遇到就是成佛的機會遇到了,你能夠珍惜,你能夠明白、真幹,這一生當中就會成就。

  我們看下面經文。所有一切法都是緣生的,緣是條件,條件不具足,現象不會現前,所以它非常。「逼迫性故苦」,我們今天所講的壓力,生活的壓力、環境的壓力、精神的壓力,苦!「違我所見故空」,我希望的全都相違背,都落空了。「違我見故非我」,違我所見的這是空義,違我見非我,跟前面講的無常、無我、苦、空是一個意思。「又逼惱名苦。苦法遷流,名為無常。又男女一異等相,皆是虛妄不實,故曰空。綜上諸解」,像上面所說的這些解釋,「則逼惱是苦。苦法遷流,待緣而現」,這就是「非常」,無常。「見有男女一異諸相,而實無有,違我所見,故曰空。」這個意思比較深一點,但是不難懂。我們看現代西方的催眠術,東方各地都有附體現象,從這個裡面去看,人確實沒死,靈魂不滅,死的是身體。死了之後不一定到哪一道去投胎,有人到畜生道,有人到餓鬼道,有人到天道,又換了個身體,家親眷屬也全改變了,無常!假的,不是真的,無常苦空統統你見到。「既然違我所見,當然非我所主宰,故曰無我。」你自己主宰不了,家親眷屬全散了,都變成別人眷屬,哪是你的?他自己也不知道。「波羅蜜」,這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叫到彼岸,也就是我們中國人常講到家、圓滿,有這些意思。

  「極樂國土,水聲風聲,皆演妙法。《往生論》偈云:梵聲悟深遠,微妙聞十方」。「《論註》」,曇鸞法師的註解,「釋微妙曰:出有而有曰微。出有者,出三有。」三有是什麼?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三有就是六道,出三有就是超越六道。所以「《論註》又曰:無欲故,非欲界」,這講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地居故,非色界。有色故,非無色界」。「淨土非三界所攝,出於三有,故曰出有。而有者,謂淨土之有,依一乘願海而有。離二邊,超四句,出有而有,故曰微。」這講這個世界微妙,跟我們這個世界完全不一樣。

  三有就是六道輪迴,我們生生世世無量劫來沒有離開過六道,而且在六道裡面,大概都是欲界天到阿鼻地獄這個侷限裡面搞輪迴,真正是苦不堪言。情執很深,說不定我們的父母或者是祖父母、曾祖父母又到我家來投胎了,為什麼?變成我的孫子、重孫子,他又來了,捨不得離開這個家庭。如果沒有這樣的善根福德因緣,也捨不得這個家,那就變成家裡面的動物,老鼠、蟑螂,變成這個,真的不是假的。鄉下農民家裡養的畜生,養的狗、養的雞、養的牛、養的馬,很可能都是祖先又來了,不知道,還要用鞭子打牠。佛經裡面講這個事情講得多,道教裡面也講得多,古人讀書筆記裡例子很多。我覺得那不是專門用來勸善的,是講事實真相。你要是多讀、多了解,慢慢你就明白了,明白之後我們才真的會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遇到佛法那是無量的善根福德緣分,我一定好好抓緊。極樂世界真有,不是假的,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介紹,十方諸佛都推薦、都讚歎,這能不去嗎?

  「又云名能開悟曰妙。名者,五法之一,一切事物有名有相,耳可聞謂之名,眼可見謂之相,聞物體之名,便心浮現其相。寶樹說法,不離名句,以名能令人開悟,故稱為妙。如是微妙法音,故使聞者能悟深遠。」五法之一,這是相宗所說的,五法是名、相、妄想、正智、如如,都能幫助人開悟。「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這是相宗重要的綱領。名是名詞術語,一切事物有名有相。人是個名,有人的相,聞到名你就會想到人相;樹有名,你會想到樹的形相;花有名,你會想到花的形相。所以耳聞這是名,眼見這是相,聞物體之名,我們的心就會現這個形相。我們提起阿彌陀佛,自然就想到阿彌陀佛的像,提起觀音菩薩,你會想到觀音菩薩的像。寶樹說法,寶樹沒有口,它說法是清風徐來,吹動樹葉,樹葉都是寶,都是珍寶,互相碰撞,就像風鈴一樣發出美妙的音聲。因為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它能宣說一切佛法,想聽什麼佛法,你就聽到什麼佛法,想聽佛菩薩名號,它就在那裡念佛、念菩薩,這叫妙!微妙法音,叫我們看到、聽到會開悟,這就是它能做佛事,能幫助我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又下顯風送妙香」,「溫雅德香」,溫是溫和,「和也,善也,良也」,善良都含在這個溫裡頭,叫溫良、溫和、溫善。「雅者,正也」,正而不邪稱之為雅音、雅樂。「德香,香具萬德。」記住,佛為我們介紹的極樂世界,萬事萬物每一樣都是圓明具德,我們讀這個經就漸漸能體會裡面的義趣。「《會疏》曰:溫謂溫和,雅謂雅正。香氣適人為溫,簡愛染香為雅。」這就是說香氣你非常歡喜,但是你不會生貪著的心,如果生起貪著那就不雅。這個括弧裡說得好,「使人離愛染之香」,這香多好。「又以香具萬德,故能使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這真叫寶香!塵勞是煩惱,垢是染污,習是習氣,這些東西統統都不起。這就是它能幫助我們斷煩惱,它能幫助我們開悟。所以這個後頭有註解,「塵勞,煩惱之異名」,「垢習,煩惱之習氣」,垢是煩惱的污染、污穢,習是習性。「塵勞垢習,污染心性,驅彼眾生。」驅彼什麼?造業,造作種種不善業。

  「今為德香所薰,於是自然不起。此又是以香為佛事也。」鼻聞的香氣,香也能幫助我們破迷開悟,也能幫助我們離苦得樂,真正是寶香!所以極樂世界的可貴,貴在依正的全體,我們六根接觸,你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嘗到的,沒有一樣不是在幫助你斷煩惱、證菩提。阿彌陀佛說法那更不必說了,十方諸佛的加持這也不必說了,單單講這日常生活當中,見色、聞聲、嗅香統統幫助你轉煩惱成菩提。這種修學環境到哪裡去找?十方世界沒有,只有極樂世界一家,怎能不去?釋迦牟尼佛勸我們去,十方諸佛如來也勸我們去。我們聽懂了,搞明白了,真發心去,諸佛歡喜,諸佛護持,一定保佑你平平安安往生極樂世界,去見阿彌陀佛。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