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四百五十一面倒數第二行,請看經文:
【所處宮殿。衣服飲食。猶如他化自在天王。】
這一段念老註解裡面告訴我們,「右顯彼土眾生依報超勝,衣食住三者皆如欲界之頂第六天之天王。」第六天是他化自在天,在欲界裡面這是達到最高的層次。我們知道第五天比它低一個層次,叫化樂天,已經很自在了。像此地所講的,居住的宮殿、衣服、飲食,一切所需的物品,隨心所欲,變化而生,不用的時候自然就沒有了,要用的時候它就現前,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不需要自己變化,他所需要用的東西,第五天變化出來供養他,他連變化都不需要。這是一般諸佛剎土裡面六道的狀況,這也是講的事實。在極樂世界每個人的受用,現在我們知道,不是自己變化的。凡聖同居土下輩往生的,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煩惱習氣沒斷;換句話說,如果在這個世界,沒有往生,大概比四王天都不如,怎麼能夠跟他化自在天相比?第六天王福報大,第五天王供養他,他需要什麼,第五天就知道了,起心動念化樂天人知道,自然變化去供養他。在極樂世界,我們想到,下輩往生的人誰供養他?阿彌陀佛變化他所需要的東西供養他,不是第五天,不是化樂天,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讓他依報無比的殊勝自在。我們再看底下一段。
【至於威德。階位。神通變化。一切天人不可為比。百千萬億。不可計倍。】
後面這幾句話重要。接著佛說:
【阿難應知。】
叫著阿難,就是對我們說的,阿難是我們的代表。
【無量壽佛極樂國土。如是功德莊嚴。不可思議。】
念老說,右面這段經文,「顯正報之威德品位超世希有」。「威德者,威神功德也。」什麼是威神?什麼是功德?下面有解釋。「神智洞達,威力自在」,這是威德的解釋。一切功德法離不開智慧,有智慧就有大威德,別人不能解決的事情你能解決,別人做不到的事情你能做到。一切大眾當中,自自然然尊重你、敬仰你、依靠你,威德從這兒來的。功德,功是功夫,德,這個德跟得失的得一個意思,修道有功,自然有德。這個德,就像阿彌陀佛五劫修持四十八願,這是不可思議之功,德是什麼?德就是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自然所感得,沒有一個意思要求,沒有這個念頭,自自然然感得的。生到極樂世界這些眾生,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能夠享受阿彌陀佛的一分功德。他的衣、食、住,真實功德,為什麼?跟阿彌陀佛相同。不是說阿彌陀佛住好房子,住大房子,剛剛去的人差一點,在極樂世界不是的,完全平等。正報,體質、容貌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皆是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居住的宮殿一樣的,衣服、飲食一樣的,沒有兩樣。
在我們這個世間,色界天人不需要飲食了,極樂世界還需要飲食嗎?如果需要飲食,怎麼能夠說超世希有?我們知道,到極樂世界肯定不需要了,因為他的體質跟我們不一樣。我們是血肉之軀,需要飲食來養活它,西方極樂世界是法性身、法性土,永遠離開這些七情五欲,這用不上了。為什麼經上還有這個話?那我們就肯定,帶業往生的這些人,在娑婆世界,我們地球上生活習慣習氣很濃,到極樂世界很久了,怎麼好像沒吃飯?這個念頭一動,飯菜飲食都現前,就好像化樂天對第六天王的供養,就出現了。再一想,我在極樂世界,不需要了,它就沒有了。應該是這種現象。六道凡夫帶業往生,這個念頭非常可能現前,一切法從心想生,念頭一想,那個境界就現前,就出來了;念頭滅了,境界就滅了。這是飲食,生活方面的,飲食。至於威德、品位也是超世希有,神智洞達,自性智慧現前,這也是得阿彌陀佛威神的加持,威力自在。「住正定聚」,這一句很重要,正定聚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是正定聚。「決證極果」,雖然現在沒有證得妙覺位,但是他決定會證得。為什麼?在極樂世界修行沒有退轉的,只有進步,沒有退步;換句話說,證極果的時間每個人早晚不同,但是決定證得。「故云威德無比。」
「階位者,階地品位」。「得三不退」,三不退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位齊補處」,補處是等覺菩薩。現在並沒有證得補處位,現在是什麼?在同居土,要依天台大師的說法,最高證得觀行位。觀行位是什麼?修行功夫得力,連初果都不到,在大乘,初信位都沒證到,也就是我們現前這種程度。往生到極樂世界還是這個程度,怎麼可以說是位齊補處,看起來跟等覺菩薩差不多?這個地方我們就明白了,四十八願第二十願裡面,彌陀世尊的本願,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是等覺菩薩。等覺菩薩是證得圓滿的阿惟越致,三種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都達到究竟圓滿,這個不可思議!
「神通變化者,經云,彼土聲聞」,說聲聞就是說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三輩九品,聲聞是在下三品,方便有餘土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這都屬於聲聞,「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這不是阿羅漢的神通,阿羅漢沒這麼大的神通,能於掌上持一切世界,至少是地上菩薩,登地菩薩才有這樣大的神通。我們知道,這都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他們的階位不可思議。「又一切生者」,四土三輩九品這叫一切生者,「皆具宿命、天眼、天耳、他心、神足、漏盡等殊勝神通」。這個地方特別要注意「殊勝」兩個字,聲聞、緣覺、權教菩薩有神通,並不很殊勝。殊勝兩個字不容易,怎麼殊勝?很像阿彌陀佛,好像跟阿彌陀佛不相上下。「如第十願云」,這是四十八願第十願,「於一念頃」,這個一念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裡頭的一念,這叫一念頃,這個時間非常非常的短促,他已經「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不止十萬億國土。小本《彌陀經》上說十萬億佛國土,不止,人家一念這麼長的時間就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歷,供養諸佛」。
由此可知,供養他方十萬億佛是世尊的方便說,世尊說這個話有用意。用意在哪裡?娑婆世界閻浮提眾生,就是地球上的人,情執特深,常常想念這裡父老兄弟姊妹、家親眷屬。你只要想念,一念頃你就回來了,你就回到地球上跟他們大家相聚,用意在此地。實際上不止,你一念能供養一切世界,能供養億那由他百千佛剎,一念之間,周遍巡歷,周遍,一點障礙都沒有。供佛是修福,聞法是開智慧,福慧雙修,真正不可思議。「實」,實實在在說,「已超過二乘神通,何況天人」,二乘是聲聞、緣覺,超越他們太多太多了。「故云威德、階位與神變三者,一切天人不能為比,乃至百千億倍,甚至不可計倍」,沒有法子計算,懸殊太大了。「是故末後總讚」,末後四句,阿難當知,這是總讚,「無量壽佛極樂國土,如是功德莊嚴,不可思議」。「如是」是指經上所舉的這些例子,無量的功德、無量的莊嚴,無法想像,也沒有辦法細說,說不盡!總希望大家真正發心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就是唯證方知,你親自看到、親自聽到、親自接觸到,你才真的明瞭。
我們再看下面,第十九「受用具足」,這一品經裡面講受用具足,就是我們所謂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學習環境樣樣具足,沒有欠缺的。我們在這個世界,以求學來說,日常所想得到的一些參考資料常常感覺得不足。所以讀書為什麼要進大學,大學有圖書館,這些資料收藏得很豐富,你所想找的大致上都能夠找得到。小道場就感到不足,許許多多小道場連一部《大藏經》都沒有。現在的印刷術發達,成本很低,這些法寶流通量就大了。在宋朝之前,書籍都是手寫的本子,我們就知道那是多麼可貴,物以稀為貴,手寫的本子數量很少。印刷術發達之後,雖然有雕版,很笨拙,印刷的數量也不多,幾十部、幾百部就非常之多了。現代的印刷術古人無法想像,在他們看到,不可思議。地球這麼大,需要的人這麼多,還是不夠用。我們印十萬本、一百萬本,地球上人口將近七十億,還是太渺小了。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不一樣,樣樣具足。你所想要的東西,不需要找,動個念頭,你書房書架就放滿了。你不想要它的時候,連書架都不見了,乾乾淨淨,一無所有,你說你多自在!
我們看念老為我們介紹這個品題。「本品名受用具足,故所有國人」,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一樣,「皆形貌端嚴」,形是身體,貌是容貌,你的身體、你的容貌端正莊嚴,「福德無量」。這福德從哪來的?阿彌陀佛加持的。阿彌陀佛為什麼會加持你?因為你一心稱念彌陀,注意「一心稱念」,你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前面說過,攝阿彌陀佛的智慧功德為自己的智慧功德,這個要攝取。阿彌陀佛慈悲,阿彌陀佛發願,願意將自己智慧、神通、功德跟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共享,這還得了!讓我們想到,十方一切諸佛讚歎彌陀「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他老人家真的是當之無愧,你看那個心量多大。「智慧明了,神通自在」,只要你生到西方,這四句你統統都得到。形貌端嚴,永遠不生病,永遠不需要飲食,永遠精神飽滿。福德無量,除了自性本具之外,你念念供養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供養得福,聽經聞法得智慧,福德無量,智慧明瞭。這是在我們這個世界學不到的,世尊告訴我們,十方諸佛剎土裡頭也學不到,也沒有這個,只有極樂世界有。又何況得神通自在,就像諸佛如來沒有兩樣。
「如上種種殊勝受用,悉皆具足也。」這個裡頭我們要能體會到,這些都是以受持彌陀名號為悉皆具足的真因。淨宗標榜信願持名,這句話是真的,真實不可思議。「是乃總顯正報之身心,依報之勝福,悉皆超世希有。但本品中列顯福德無量,衣食宮殿悉皆應念現前,無不具足」,也就是大經裡面世尊常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這個地方心想也不生,為什麼?我們的心不清淨,我們的心不純,心雜亂、心染污,所以我們想它就不會現前。極樂世界的人心清淨、心純,沒有絲毫雜染,所以它應念能現前。我們再看下面經文,受用具足。
【復次極樂世界。所有眾生。或已生。】
已經在極樂世界的。
【或現生。】
現在才去的。
【或當生。】
或者是將來會往生到極樂世界。
【皆得如是諸妙色身。形貌端嚴。福德無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
統統能得到。
【受用種種。一切豐足。】
你不會有缺乏的。
【宮殿。服飾。香花。幡蓋莊嚴之具。隨意所須。悉皆如念。】
你念什麼就現什麼。我們看了,能不羨慕嗎?能不嚮往嗎?怎麼樣才能去?經上告訴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就能去了。菩提心是什麼?菩提是梵語,翻成中國是覺悟的意思,覺而不迷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正知正見。我們生在今天這個環境,如何建立真正的菩提心,真正做到《無量壽經》所要求的標準?我們在講席當中也多次的提到,放下、看破,徹底的放下,真正看破了。經教上常講的,世出世間一切法,科學家把它分為三大類,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全都是假的,非一非常就不是真的。怎麼樣徹底放下?把我們的清淨心找回來,清淨心是菩提心,平等心是菩提心,真誠心是菩提心,慈悲心是菩提心。凡夫難分難捨無過於情執,這個東西最麻煩。可是,不放下,輪迴太苦了,輪迴沒有盡頭,無量劫的幹這種傻事,錯了!
真正要想學放下,我這些年來常作如是觀,身還捨不掉,所以往生還是同居土,身沒捨掉,身外之物放下了,就輕鬆一大半。我給諸位報告過很多次,衣服,穿在我身上是我的,沒有穿在我身上不是我的;錢財,裝在口袋裡是我的,不是裝在我的口袋裡不是我的;我住的房子,我在這個地方,這就是我的,我出了門這就不是我的,與我毫不相關。諸位可以試試看,我想能幫助你逐漸逐漸看破,逐漸逐漸放下。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誰最愛我?阿彌陀佛,真的,不是假的。除阿彌陀佛之外,有人說愛你,你要提高警覺,那是假的。為什麼是假的?他用的是三心二意,那哪裡是真的?只有阿彌陀佛、法身菩薩他們用真心,真心流出來的慈悲是真愛。十法界裡面的諸佛菩薩都不行,何況六道,六道全是虛情假意,別上當。六道裡面的情執,那你可就上大當、吃大虧了。這些沒有智慧你看不破,沒有信願你放不下;你有智慧,有真信切願,你才真正能夠放下,真正能夠看破。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看看你得到的跟阿彌陀佛同樣的金色身,法性身,同樣的相好,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同樣的福德、同樣的智慧、同樣的神通自在。往生到極樂世界不難,比證須陀洹果,比證十信菩薩初信菩薩那個地位容易多了。他那個要斷煩惱才能證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要把萬緣斷掉,放下,把煩惱伏住,就成功了,所以叫帶業往生。
「皆得如是諸妙色身」,這個「如是」註解裡有。「即指上品遠勝第六天王千萬億倍也」,如是是指這樁事情,他化自在天王怎麼比也比不上。「下顯受用具足」,下面的經文為我們顯示「福德無量」。「《稱讚淨土經》曰:由彼界中」,這個彼界是極樂世界,「諸有情類」,是指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人,「無有一切身心憂苦,唯有無量清淨喜樂。」我們對這樁事情嚮不嚮往?羨不羨慕?想不想得到?想不想現前就得到?愈快愈好,愈早愈好,這就是覺悟的人,不願意在這個世界再受煎熬、再受折磨,不幹了。「又本經決證極果品曰」,這在本經第三十二,經文裡說「唯受清淨最上快樂,是顯福德無量也。」無量福德顯現在最上的快樂。「智慧明了,此乃光明慧辯願」,第三十三願,四十八願第三十三願,「之所攝」,願文裡說「成就一切智慧」。「又本經菩薩修持品」,第三十品,「謂彼國一切菩薩,諸佛密藏,究竟明了,皆智慧明了之意」。
我們要曉得,諸佛決定沒有祕密。密藏是什麼意思?佛的智慧太深,不但眾生不能明瞭,聲聞、緣覺、菩薩都沒有辦法明瞭。譬如前面我們讀過的一塵一毛的微點,這是諸佛密藏。這個微點,好像是現代的科學家也只最近二、三十年發現的量子,也叫小光子。多大?科學家告訴我們,它是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也就是說,一百億個小光子組成一個電子。我們肉眼看不到,一般顯微鏡也看不到。這個小光子裡面有世界,這是如來密藏。這麼小的一點,它裡頭有世界,世界有多大?跟我們現實的虛空法界一樣大,那裡面有諸佛菩薩,那裡面也有一切眾生。這還不深密,深密的是微點世界裡頭還有微點,那個微點裡頭還有世界,重重無盡,這是諸佛密藏。究竟明了,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誰?等覺普賢。修普賢菩薩的法門,證到等覺位,就有能力進入毛塵、微點的世界裡面去。我們想想,我們這個身體,這物質的身體,多少微點?一個電子一百億的微點,你就曉得我們身上多少,沒法子計算!我們身上多少細胞,細胞再分析,多少原子,原子再分析,多少電子。像這樣的諸佛密藏,極樂世界的菩薩都有能力,因為經上說得很好,彼國一切菩薩,只要是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菩薩也包括在其內。他沒說凡聖同居土在外,他沒說凡聖同居土下下品菩薩不在內,沒說,那就全是。我們迴向偈也常常念,「願得智慧真明了」,含糊籠統,這真明了到底是什麼不知道,別人念我就跟著念。古大德寫了,照念,沒搞清楚。稍稍體會得一些你就真正明瞭,真實不可思議。
「又明者,明明白白;了者,了了分明,是為明了。」這明了的意思。「密教中,如實知自心者,智慧明了也」。這個知自心是什麼意思?明心見性是知自心,明心見性是法身菩薩,不是普通菩薩,超越十法界,他們如實知自心,智慧明了。「又照見五蘊皆空,亦是智慧明了。」五陰是什麼?我們現在明白了,以前還是迷迷糊糊的,現在知道了。五陰是什麼?五陰就是科學家所講的三種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五陰裡面的色是物質現象,受想行識是精神現象,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的發生是個自然現象。三種現象皆不可得,都不是真的。照見五蘊皆空,用什麼照?智慧明了照見。觀自在菩薩他照見了,照見五蘊皆空的觀自在是等覺菩薩,十地之上,真實徹底照見。我們今天不是自己智慧明了,而是在大乘經教長時間的薰修而明白的,這個悟是解悟,不是證悟。我們能夠解悟到這樁事情,還要得力於現代科學家的協助,沒有他們從中協助,我們對這個事情依然是模糊。我們信佛,相信佛不妄語,相信佛所說的是真的,可是我們的智慧有限,聽佛所說我們信了,這個信是勉強的信,信得不踏實。看到近代量子力學家的許多報告,我們的信心踏實了,不再疑惑。
科學家能把這樁事情證實,再向上他也不知道。我們要問他,物質現象是從精神變過來的,那精神現象哪裡變過來的?他說無中生有。講得通,自然現象變現出來的。自然現象哪裡來的?講不出來了。我們在佛經裡面找到了,自然現象是依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是本有的,不生不滅,它不屬於三種現象,所以用科學家的方法,用第六意識的思惟,永遠達不到。那怎樣才知道自性?自性究竟是什麼?是什麼樣子?大乘教裡有一句話,「唯證方知」,你自己證得就明白了,你不證,沒有證得,給你講也沒用,講不出來,想不出來。不能想、不能講,不能想就是不能思,不能講就是不可以議,叫不可思議。怎麼個證法?佛說得很好,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就證得,就這麼簡單,就這麼容易。你試試看,你能放下嗎?妄想就是起心動念,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你成佛了,你證得了,諸佛密藏、五蘊皆空全見到了。我從哪裡來的?宇宙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你就徹底明白了,不用學的,學不到,不學就知道了。
經教上告訴我們的,修學佛法的功夫全在放下,你要是放不下,菩提道上真正叫寸步難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學,學要放下,可不能執著。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講得清楚,我們讀經要怎麼讀法?第一個,不執著文字相,讀經把文字放下;不執著名字相,裡面的名詞術語不執著,放下它;不執著心緣相,我讀,它有什麼意思也放下,沒有意思。沒有意思,心清淨、心平等就照見,那是真的。我們有意思在裡頭是叫情見,你見帶著情去見;菩薩的見,法身菩薩、諸佛如來他們的見是照見,裡面不帶情。聽教,就是聽講經亦如是。聽講經第一個,不執著言說相,要放下講者的言語,不執著這個,名字相、心緣相統統不能執著。我們今天,讀經不能開悟,聽經不能開悟,不但不能開悟,愈聽愈麻煩,愈聽愈糊塗。什麼原因?就是我們著了文字相、著了言說相、著了名字相、著了心緣相,不會聽!如果能夠離這三種相,誦經、讀經會開悟,會得定,會開悟。宗門大德常常說「你會麼」?你讀經,會讀嗎?你聽經,會聽嗎?這兩個字的意思好!會讀、會聽的人,一般講三年五載肯定得三昧,三昧得到之後,頂多二、三年,智慧就開了。智慧不能大開,智慧明了的邊一定沾到。那個沾到一點邊,你看經一看就懂,你聽經一聽就明白。這不是大悟,這是小悟,積小悟就成大悟,積大悟就成徹悟。只要你有恆心,堅持,勇猛精進,給你三、五年的時間,十年八年的時間,沒有不成功的道理!
理論、方法我們都知道,現在所缺乏的就是真幹,沒真幹,真幹的人有福了。我們的福德不夠,善根有那麼一點,福德不足,善根是真的相信、真的明白了,還不肯幹。不是自己不想幹,那是什麼?業障、習氣不准你去幹。業障、習氣裡頭有一半以上的成分是你的冤親債主,他在當中擾亂你。這個事情怎麼解決?要用至誠心跟冤親債主溝通。冤親債主很麻煩,你看不見他,你聽不到他,你也摸不到他,可是他就跟在你身邊,就讓你心情寧靜不下來。我們要認真跟他溝通,稱他作菩薩,希望他不要擾亂我,希望他幫助我,讓我好好用功,我功夫成就了,他也成就了,我不成就,他也不成就。我不成就,未來是六道輪迴,冤冤相報,彼此都痛苦,話要講清楚。如果我到極樂世界,我一定先來度你,我們彼此的問題全解決了,同生極樂國。我們做個好同參、好同學,將來我作佛,你幫助我,你作佛,我幫助你,何樂而不為之?真把話講清楚、講明白了,我相信他能接受,他真的會不再擾亂你,發心來保護你,變成你的護法神。現實社會對人對事對物亦復如是,特別是對人,人與人之間有過去生中的情結在,這個事情也要化解,不化解也變成障礙。有智慧的,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統統幫助你成就;沒有智慧的,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統統是障礙。所以,學佛不能沒智慧,沒智慧,你的煩惱習氣不但不能夠減少,天天在增長,錯了!如果你有智慧來過日子,有智慧從事於任何工作,有智慧處事待人接物,你永遠是感恩的心,永遠是真誠的愛心,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
要想有智慧,首先把我淡化,你從這兒做起,懂得尊重別人、敬愛別人,學習《還源觀》上的四德,隨緣妙用。真正能學到隨緣妙用,《還源觀》上前面的三科不能不知道,要以這個標準來看宇宙、看萬法、看眾生。從一體現二相,就是現依正,依也好,正也好,都有三種特性。第一個周遍法界,因為三種現象都沒有離開波動這個定律,全是波動產生的現象。這個波才動,周遍法界,法界裡面一切眾生統統都收到這個信息。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思想是波動的發射台,同時也是接收台,十方世界一切眾生他們的波動,我們的身體每一個細胞,一毛一塵的微點全都收到,而且一絲毫不雜亂,電腦要跟它相比差太遠了。為什麼我們沒有感覺?沒有感覺,是我們的機器現在有故障,我們發射出去沒有故障,我們收訊的這部分有了故障。我們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所以十方的信息我們收到了,沒反應。如果我們把煩惱習氣放下,恢復清淨平等覺,一切時、一切處所收到的信息完全明瞭,智慧明了,照見萬法皆空,你確實知道它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所以,雖然面對一切法,在一切法當中如如不動,那就叫妙用,清清楚楚,明明瞭瞭,如如不動,這叫妙用。
生活在這個世間,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給社會一切大眾做最好的榜樣。雖然天天給他們做好榜樣,實際上從來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妙!就跟極樂世界一樣,不是有意這麼做的,自自然然,這性德的流露,自然流露。在常寂光如是,在實報土如是,在此地依然如是,無二無別。你真正契入了,你會笑起來,釋迦牟尼佛講這麼多這些名相,說了好聽的,是不是事實真相?說是可以,說不是也可以。說是,是什麼?恆順眾生。說不是呢?親證境界。妙極了!真正會的人契入境界,釋迦牟尼佛在表演、在作秀,你會對他會心的一笑。這一笑,就像世尊當年拈花微笑,只有迦葉尊者懂,別人都不懂。微妙到極處!
我們要想入這個境界,經不可不讀、不能不聽,為什麼?絕大多數是從這個門悟入的。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道理就在此地。別的辦法畢竟是少數,這個辦法一定是多數。教學,不但釋迦牟尼佛,你看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宗教創始人都是教學,他不教學,經典從哪來的?經典就是他們教的東西記錄下來的,沒離開教學。而釋迦牟尼佛教學時間最長,三十歲開悟,七十九歲圓寂,四十九年沒有一天空過,天天在教,天天在講,樂此不疲。耶穌教學三年,他是被人害死的,穆罕默德教學二十七年,摩西教學也有二、三十年。你仔細去觀察,宗教在最初的形式,全都是社會教育,普世的教育,這是對一般大眾的。都是勸導大家斷惡修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教這個,這是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少數人根性利的,上根人、上上根人,佛幫助他們提升,把他們提升到阿羅漢,提升到實報土,提升到常寂光,這是少數人。
學無止境,能契入常寂光,這個得大圓滿,智慧圓滿了,德能圓滿了,相好圓滿了。這個時候與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自然起感應道交的作用,眾生有感,求佛菩薩幫助,佛菩薩真的有應。眾生的感是有心的,佛菩薩的應是無意的,為什麼?法身菩薩都轉識成智了,意在識裡頭,所以無意,沒有用意;也就是說決定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用真心。十法界的眾生還是用妄心,這個諸位要知道,六道是妄心,四聖法界還是妄心,為什麼?沒有能轉八識成四智。真正轉識成智,他就不在十法界,他又高升了,他升到實報土去了。實報土裡頭就是這部經上所講的,法性身、法性土,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十法界以下全是假的,不是真的,這不能不認識清楚。
「是則智慧明了,達神通之本,而變化神通,自在無礙」,底下這句非常重要,「故曰:但得本,莫愁末。根本智者,本也。種種神通,皆聖末邊事」,其他一切都是從根本智生的。什麼叫根本智?世尊在《般若經》上告訴我們,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根本智是無知,它不起作用,無知;起作用,無所不知。不起作用的時候一念不生,這是本。一念不生是什麼境界?與自性相應,與大般涅槃相應。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第三句話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是根本智。自性,也就是世尊在《華嚴》上所說的,佛說得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所以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個話是真話,一點也沒錯。我們現在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我們跟佛沒有差別,智慧是一樣的,德能是一樣的,神通是一樣的,相好是一樣的,為什麼今天變成這個樣子?佛下面說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一語道破。我們就是因為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所以從佛果上掉下來變成凡夫。大乘教裡常常勸導我們回頭是岸,趕快回頭,回頭就見性了,回頭,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就現前。怎麼回頭?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就回頭了,回頭就是!
這些話佛在大乘經上不知道說多少遍,苦口婆心教導我們。我們不能像他那樣一時頓捨,他做給我們看的,他那一年三十歲,在菩提樹下,把煩惱障、所知障統統放下,所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成佛了。成佛就是成就一切種智,根本智、後得智全現前。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圓寂,四十九年教學沒有一天中斷。你要問:什麼是佛教?教學是佛教。教的是什麼?諸法實相,簡單的說,宇宙人生的真相。要跟科學家講,物質、精神、大自然的真相,佛經上的名詞叫諸法實相。佛講的是這個,教的是這個,證的也是這個,叫證果。「故曰,但得本,莫愁末」,這句話重要。我們學,學什麼?我們要得到這個本,本是根本智,應用的智慧是後得智,種種神通也是後得智,你全都恢復了,種種神通是自己的本能。
下面所說的這些,「宮殿、服飾、香花、幡蓋,莊嚴之具,隨意所須,悉皆如念」,這是後得智的成就。從自分來說,要從彌陀因地上來講,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威神是指他五劫修行,本願功德的成就。「隨意所須,悉皆如念」,我們懂得這個原理,真正能依這個方法修行,雖然不能夠圓滿的做到,少分是可以實現的。「以下,從飲食」,這是底下一段,「衣服、住所三方面,明其受用具足」,這是詳細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生活環境。現在時間到了,以下的我們下一堂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