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四百四十四面最後一行:

  「甘露灌頂受位。甘露者,天人所食之美露,味甘如蜜。」這是八功德水所演之種種妙法,世尊為我們舉幾個例子,這是最後的一個例子。甘露,天人最美的飲料,它好到什麼程度我們無法想像,這人間沒有。佛介紹給我們說叫味甘如蜜,我們人間蜂蜜是很好的飲料,用這個來做比喻,當然怎麼比喻也沒有辦法比到那麼真實。「《光明文句五》」,這第五卷,「甘露是諸天不死之神藥,食者命長身安,力大體光。」前面一半的介紹是天人最好的飲料,這一段介紹的是甘露的功德,它有哪些好處。確實是諸天的神藥,食者命長,這就是長壽;身安,身體安穩、健康;力大體光,這身體放光。可見得甘露確實是好,難怪天人這樣的重視它、喜愛它。「灌頂受位者,顯教謂等覺菩薩將入妙覺之位」,將入還未入。「一切十方佛以智水灌菩薩頂」,水是比喻,這個灌頂,密宗裡的灌頂,水只是表法,實質上是最上之法傳授給你,這叫灌頂。頂是最高的,至高無上,代表法,頂法,灌是傳授給你。那我們就知道,這一部《大乘無量壽經》是大乘裡面的頂法,至高無上,連《華嚴》、《法華》最後都歸《無量壽》,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法華經》裡面,最後也是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

  我們曉得甘露頂法就是比喻這部《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我們用真誠心、恭敬心,從頭到尾念一遍,那就是阿彌陀佛、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以智水灌頂一次。你一天念一遍就接受一次灌頂,早晚各念一遍,你早晚都接受諸佛如來的灌頂。這是真灌頂,這不是形式,這是實質,我們不能不知道。我們不是接受上師灌頂、活佛灌頂,我們是接受阿彌陀佛、十方如來灌頂。一定要珍惜這個因緣,別錯過了。如果是自己的體力衰,或者年歲大了,《無量壽經》太長,不能完全讀誦,那就用我們淨宗朝暮課誦的辦法,你早晨就念第六品,「四十八願」;晚課念三十二到三十七品,也是彌陀、諸佛給你灌頂。也可以用小本《阿彌陀經》來代替,早晨念一遍,晚上念一遍,都是如來替你灌頂。你自己不知道,臨命終時佛來接引你往生,你自己都不知道你那個福報從哪來的。每天接受諸佛灌頂,佛知道,你不知道,你今天明白你就知道了。一定要珍惜,一定不能空過。誦經、念佛、禮佛是我們的日常功課,一定要每天堅持,不能間斷。

  「灌頂受位」,這是顯教等覺菩薩最後這一品生相無明的習氣斷盡,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了,他要升級,升到妙覺位,就是究竟果地,是真正的無上正等正覺,入這個位次,所以十方諸佛這個時候都來加持他,這個加持就是以智水灌菩薩頂。「譬如轉輪聖王,取四大海水灌太子頂,唱言:太子已受位竟。是名灌頂受位」,用這個來做比喻。世間古印度的國王登基,就是我們講就職,在就職這個時候國王給他灌頂。如果國王過世,太子再登基,這是由國內德高望重的大德,宗教裡面的大師來為他灌頂,證明他已經接受王位,這叫灌頂受位。「又密典《祕藏記鈔》」,這是密宗的,「以水灌頂,名甘露灌頂」,這世間沒有甘露,用泉水、清水中乾淨水,灑在國王的頭上,國王登基的時候,這稱為甘露灌頂。

  「《大日經疏》曰:今如來法王亦復如是。」菩薩,等覺菩薩受妙覺的果位,妙覺就是究竟果佛,也有這種禮節,如來法王亦復如是。「為令佛種不斷故,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頂,令佛種永不斷故」。佛門弟子無論是出家、是在家,一定要常常想著一樁事情,那就是續佛慧命,正法久住。靠誰?靠自己。絕不能把這個事情推給別人,推給別人你會失望。實在講,就是因為這些事情自己客氣,不敢承當,都推給別人,讓佛法在這個世間滅了。個個都謙虛,我不行,我沒有智慧、沒有德行,我怎麼敢當這種大責任?人人都推,最後佛法滅了。為什麼要直下承當,不能推給別人?佛在大經上講多少次,「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換句話說,你本來是佛,你為什麼不敢承當?你本來成佛,只是你現在一時迷惑,起了無明煩惱,迷失了自性,並不是真正失掉。佛菩薩看得清楚,你道道地地是一尊佛。所以諸佛菩薩是希望我們個個人都能直下承當。

  承當過之後就得認真修學,每天認真的學習經教。我這裡不說讀誦,我這裡告訴你學習。讀誦是什麼?學習成就了,讀誦是天天溫習,不忘記。對於經教一定要了解。我們不是上上根機的人,中下根性的人得要用笨辦法,笨辦法就是不怕辛苦。第一遍學這個經,這裡面生字很多,要注音,很多詞、句子不懂要註解。詳細註解,古大德的註疏都很多。黃念老這個註解引用經論一百九十多種,所引用的有些有相當的深度。好在引用這些經論都有祖師大德的註疏,這些多半都收在淨土叢書裡面。找《大藏經》太多,淨土叢書古人已經給我們把這個路鋪好,我們省很多事情。把這些東西查出來,讓這些意思我們都能夠懂得、能貫通。第一遍是比較辛苦,第一遍做好之後,那以後每天讀誦就是溫習。受持讀誦,受持是學習。修行最重要的那個字就是習,習是什麼?練習,在生活上練習,在工作裡面練習,在處事待人接物之處練習。經裡面所講的道理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經裡面所有的教訓變成我們自己的日常生活行為,全用上了,自然不知不覺的就契入佛的境界,把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全自己受用,變成自己的。

  心是佛心,佛是什麼心?淨業三福裡面前面兩句那是根,「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就是佛的心。父母擴大了,師長的意思也擴大了,《菩薩戒經》裡面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個孝就遍法界虛空界。孝親如是,尊師亦如是,一切眾生皆是如來,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要不要尊敬、要不要孝敬?戒經上佛說,一切眾生都是自己的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一切眾生跟我們就是這樣的關係,能不孝、能不敬嗎?真正有孝敬,所有一切功德就圓滿,無量無邊的德行都是從孝敬裡面生出來的,孝敬是大根大本,不能不知道。我們今天所犯的一切錯誤,確實把孝丟掉了,敬也沒有了。這一般講什麼?心壞了,不是孝心、不是敬心、不是真誠心。所以學聖賢之道、學佛菩薩總是格格不入,讀經多年不明其義,聽教多年不能開悟,原因都在此地,把孝敬丟掉了。世出世間法,祖師大德都教導我們要從根本修,根本就是淨業三福,三條十一句。不但是淨宗,整個佛法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沒有這個根,你當然學不會。我們對人沒有慈悲心,不懂得十善業,淨業三福頭一條教給我們的,一句都沒做到。所以多少人說我們學佛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是沒有道理,你沒有根。

  第一福是人天的根,你想想這個多重要,這個根沒有就不能做人。這一生僥倖得個人身,來生決定得不到,沒有具備做人的條件。做人的條件就是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做人的根,這四句做到你不失人身。第二條是二乘根,聲聞、緣覺,要做不到的話,聲聞、緣覺他得不到。第三條是大乘的根。第二條必定有第一條,第三條必定有前面兩條,他才能上得去,沒有前面兩條上不去。佛說得很清楚,這三條他老人家講,「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換句話說,過去修行成佛的、現在修行成佛的、未來修行成佛的都不能違背這三條,違背這三條你的根沒有了,你怎麼能成就?所以我們要想佛種不斷,佛種子在哪裡?佛種子就在我的心中,佛種子就是我自己。你只要遇到佛法有這個緣分,你就是佛種子,你能把這個佛種子培養好,正法就久住,佛法就不斷;如果自己不認真的學習,正法就斷了,佛種就滅了,我們不能不知道。

  修行最重要是心,清淨心、平等心、覺心。清淨是一絲毫都不染著。一定要曉得,「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庸人是什麼?迷惑、顛倒,自己找煩惱,自生煩惱。沒有煩惱,煩惱在哪裡?你認真去找,最後肯定是覓煩惱而不可得。所以煩惱是假的,它不是真的,真的你會找到它,假的找不到。一時迷惑而造成的,覺悟就沒有了。保持清淨心,保持本來沒有事情的心,你心裡頭本來沒事,不要去攀緣,不要去攬事。用清淨心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是大事,這是最重要的事,其他的全都給放下。古人告訴我們,「知事多時煩惱多」,告訴我們別多事,多事你心不清淨,你清淨心失掉了。清淨心是佛心,染污的心是輪迴心。也不必認識很多人,一切人與事用平常心對待。平常心是真心,平是平等,常是永恆不變。守住戒律,守住倫常道德,中國傳統的倫常道德都在佛法戒律之中。要修忍辱,什麼都要忍。大乘教裡面佛告訴我們布施,這三種布施修福、修德,忍辱能夠保持你的福德而不失去。大家都聽過佛法裡面常說「火燒功德林」,火是什麼?煩惱、怨恨、瞋恚,這個念頭一生起來,功德就沒有了。功德是什麼?是戒定慧,就沒有了。

  功德很不容易修,一心常住戒定慧中,功德才能夠增長;戒定慧失去,功德非常非常不容易成就,這樁事情不能不知道。忍真難,可是你要知道萬法皆空那就容易了。《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忍辱就成就了。前面我們才學過的,我空、法空,我是正報,法是依報。只有自性是常是一,十法界依正莊嚴非常非一,假的,不是真的。你要認真就生煩惱,你曉得是假的,隨它去,沒事,你就得自在。隨它去是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個眾生是一切現象,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都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統統隨順,沒有計較,就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計是分別,較量是執著,我們講沒有計較就是佛經上沒有分別執著,你就得自在。所以心開意解,法喜充滿,你就得到,你雖然在世間,你享受的、你過的日子是佛菩薩的生活。飲食起居愈簡單愈自在,不要給自己添麻煩。

  我學佛非常之難得,老師給我做示範,老師所教的他自己做到,我們天天看見了。老師就跟佛陀一樣,佛陀天天做給我們看,你看飲食起居簡單到什麼程度?每天出去托缽,別人供養的他都歡喜接受,沒有挑剔。一缽千家飯,真的不是假的。因為托缽不是托來就吃,不是的,托缽回去之後,要回到大眾,在樹林下大家在那邊集合,然後把所托的飯食統統匯歸在一起,再到裡面去挖。你看看,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每個人不是千家飯嗎?這個話不是隨便說的,它都混合在一起,大家平等。孤身萬里遊,過得行雲流水。在中國,中國人不實行托缽制度,因為中國人尊師重道,哪有學生讓老師出去托缽,哪有這種道理!所以一定好好在家供養。雖然好好在家供養,佛的基本條件沒變,寺院叢林每天吃飯一個菜,一菜一湯,大鍋菜。你看傳戒的時候,過堂還有這麼一點樣子,過去每天日常生活就是這個樣子,一點都不麻煩,有多少菜煮在一鍋。這是佛菩薩的生活,哪有那麼多麻煩事!

  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給我做示現,我跟他十年,我看他那不是假的,他是真的,一天吃一餐。他的飯菜湯一鍋,一小鍋,自己煮。我們那個時代用煤油爐子,那就很現代化了,很容易點著。我看他吃飯,從點火到飯吃完,那個小鍋涮乾淨、收拾乾淨半個小時。不浪費時間,真自在!不麻煩人,九十五歲還自己幹,自己洗衣服自己燒飯。雖然是個在家居士,過的是出家人生活。我跟他在一起,不是聽他講經受感動,是他能夠把經教落實在生活當中,這個令人感動。他講到的他全做到了,只是我們這些學生沒有學到,這是真的。他也不管我們學到學不到,他就是這種生活,一輩子過到底。他一天吃一餐,早晚都不吃,身體健康長壽。我們這些學生估計老師至少也一百二十歲以上,九十七歲走的,是兩次食物中毒他走了。這個食物中毒他自己很清楚、很明白,也許自己本身是個很好的醫生,他是中醫,他用解藥來解毒。第一次中毒化解了,沒事,半年之後第二次中毒,回去用解藥的時候毒已經擴散,來不及了,回去用解藥的時候時效錯過了,來不及,這個虧吃大了。那我們不是醫生,不懂得解藥,我們怎麼?我們不敢吃,他敢,我們吃東西聞到變了味道就不敢吃了,他還是照吃。慈悲!別人供養他的,他曉得這個麵食有問題,味變了,顏色變了。所以我們看到我們不敢,他敢。在生病的那段時間裡頭我去看他幾次,每一次都叮嚀我、囑咐我不要上館子裡吃東西,館子裡面的東西不乾淨。我印象很深,他說了好多遍。所以衛生是有必要的,少病少惱。

  當然最重要的是心。我常常勸導同學,這個事情我們得真幹,要把這個事情當作我們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來辦,那就是把心安住在阿彌陀佛名號上,我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心。要真做到,那你的心好,好心裡面你是第一等的好心。為什麼?一切佛裡面,你看諸佛讚歎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你的心是阿彌陀佛,這是世出世間人心第一好心。我們可以做到,人人都可以做到。《無量壽經》是第一經,在現前這個環境裡特別選出這部經,來與有緣同學們共同分享,讓我們對這部經熟悉、明瞭、通達、無礙。經就是自己,自己就是《無量壽經》,那果報你自然就明白了,你的果報在哪裡?你的果報在極樂世界,不在別的地方。功夫用得純、用的得力,一年、二年決定成功。這個世間種種災變與我們不相干,我們沒事,災變來了可以先走,我們念頭一動,想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立刻就來接引。為什麼?我們的心願行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是真的,一點不假。千經萬論,處處指歸,佛菩薩怎麼會騙人?哪有這種道理!世間的事盡量少知道,愈少愈好,少煩惱;世間的人盡量少認識,沒有必要。遇到人都勸他念佛,都勸他求生極樂世界,都勸他學習《無量壽經》,這就好了。古人教導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這一門就是一部《無量壽經》,就是一句阿彌陀佛,簡單!愈簡單愈不可思議。你看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我們學習之後,求生淨土之心自然就生出來。你心生不起來是對它不了解、不認識,真了解、真認識,哪有不願意到極樂世界的道理!所以今天這個地方,佛種不斷,正法久住,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使命,都有這個責任。一定從自己做起,這才是真的,把這樁事情付託給別人是假的,你肯定會失望。

  下面說「為順世法故」,隨順世間法,「有此方便印持之法」。所以用水灌頂這種形式都是屬於表法,用這個形式來表法;換句話說,這是方便教學,我們要懂得裡頭的真實義。「從此以後,一切聖眾咸所敬仰。亦知此人畢竟不退於無上菩提,定紹法王之位」。這就說明佛門裡為什麼用這些儀式,儀式是做給別人看的,也就是說給一切眾生做個好樣子,這就是儀式。不能給眾生做壞樣子,做壞樣子那就造孽了。把經教裡面的好樣子,我們身體力行把它做出來,不信佛的人看到也會受感動,感動就種了善根。「又《祕藏記》曰:菩薩初地乃至等覺,究竟遷佛果時」。初地到等覺已經很接近了,五十一個位次,前面四十個位次已經完成,初地是第四十一個位次,等覺是最後一個位次,十地加等覺這十一個位次,最後的十一個位次,逐漸逐漸與佛果接近了。在這個時候,「諸佛以大悲水灌頂,即自行圓滿,得證佛果」。諸佛真以大悲水來灌頂嗎?真的。你看不見,你沒有覺察到,那是你的心太粗,我們常講粗心大意,你沒看到。你要是細心觀察你就發現,菩薩每天所思的、所念的就是諸佛給他灌頂。菩薩跟凡夫不一樣,尤其是地上菩薩,念念流入薩婆若海,無論他修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平等,成無上覺。每一位大菩薩,到最後無論哪個法門,大多數是會歸到華藏世界。華藏世界好比是大海,八萬四千法門好比是河流,全都流向大海。在華藏世界,文殊、普賢必然導歸極樂,導歸極樂才究竟圓滿,那就是妙覺位;證妙覺位就跟常寂光合而為一,融入自性、回歸自性,究竟圓滿佛。所以是自行圓滿,得證佛果,這個佛果是妙覺。

  這是把舉的例子到這裡講完,下面做個總結,「如上種種微妙法音,皆是水波自然之聲」。這個水會說法,說什麼法?你看舉出這麼多例子來講,它真會說法。「無情說法」,水是礦物,「遍滿國土,池水樹林,悉演妙法」,所以極樂世界是六塵說法,妙極了。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境界全是佛法,所以你不會退轉,你進步就快,你成就踏實。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聞聲得益」,極樂世界的天人、菩薩們聽到六塵說法,他得什麼樣的利益。

  【得聞如是種種聲已。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隨其所聞。與法相應。其願聞者。輒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永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這一句是講他所得的利益。這段文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右段」,右面這段經文,「明聞者得益」,聽到法音就得利益。我們今天這裡最困難的,聞法音不得利益,如果得利益,決定得念佛三昧。一般來說,大乘家常講「會麼?」會麼?真會聽,他契入境界,不但理解,他境界跟著就變。聞斷惡,惡真斷了;聞修善,他那個善念善心就生起來,跟著這個聲教轉境界,一部經沒有講完他已經證果了。我們在佛經上看到的,經講一半,聽經的人證果了,他轉得快。我們都知道有一部《六祖壇經》,惠能大師聽忍和尚講法,那不就是聽一句轉一個境界,聽兩句又轉了個境界?經沒聽完,老和尚只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大徹大悟,他證果了。證的什麼果?大乘圓教初住以上,我們一般講佛果,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十法界裡頭的相似佛,更不是六道裡面的觀行佛,不是,他真成佛了。你問為什麼這麼快?沒有別的,放得下。他把執著、分別、妄想,就是起心動念一下放下了,叫頓捨,捨掉了,頓悟、頓證。也不過就是兩個小時而已,凡夫成佛了。我們為什麼不行?放不下。聽是聽了,這是佛給別人講的,不是給我講的,與我不相干。聽一輩子都是佛給別人說的,與自己不相干,所以自己還是老樣子,還是凡夫,依舊是輪迴心,天天幹輪迴業,出不了六道輪迴。想想惠能大師,他兩個小時從六道輪迴凡夫身,一下就升到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真正不可思議!他能做得到,我為什麼做不到?我們得痛定思痛。《華嚴經》上佛說得很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句話說破了。惠能大師沒有別的,就是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一時放下,他就成佛。

  確實成佛不難,一念之間,難在哪裡?難在了解事實真相。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告訴我,大乘佛法知難行易。你為什麼行難?是因為你不知,天天聽經不知道,沒聽進去,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李老師告訴我,有人讀經、聽經聽了一輩子,到八十歲、九十歲,臨命終時還是糊裡糊塗的。一生沒搞懂,這種人很多,大有人在。為什麼念一輩子、講一輩子、聽一輩子都沒有能契入境界,原因是什麼?原因是「我」沒放下,「我所」沒放下。「我」是煩惱習氣,「所」是五欲六塵,一樣都沒放下。所以一輩子白搞了,只是阿賴耶裡落個佛種子。說實在話,這也非常難得,你的成就還在來生後世,這一生不能成就。我們今天非常幸運,遇到淨宗,淨宗如果你真信,真正願意去,你這一生決定能成功。所以這一次我們的《無量壽經》細講,講清楚、講明白,目的在哪裡?目的讓大家對西方極樂世界有真的印象。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才會真正發心,只要一發心,無量劫的煩惱習氣都能夠消除;沒有辦法斷,能伏得住,伏最重要的是放下、是忍耐,放下不能忍耐,它又現前,忍耐是叫你永遠伏住。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刻刻有個高度的警覺心,那就是什麼?煩惱習氣一現前,「南無阿彌陀佛」,趕緊歸到佛號上,外面放下不要。心裡只有阿彌陀佛,念頭裡只有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把這掃得乾乾淨淨,全伏住你就能往生。

  斷不容易,我們沒有能力像惠能大師那樣的,他是斷,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給我們示現的是斷,都是頓捨,這在佛法裡面叫上上根人。我們在現前這個時代,能一句佛號把煩惱習氣伏住、控制住,也算是這個時代裡頭的上上根人。我們心裡沒事了,沒有任何牽掛,沒有到什麼程度?不再執著身是我,這是根本;不再執著我所有的這一切是為我所,全放下了。我有財產、我有土地、我有房屋、我有權勢、我有眷屬,全放下了,恢復到你原本的清淨無為。這些身外所有的都是因為你有身,而後你才經營的,不知道這個經營給你帶來障礙,增長你的煩惱習氣,這個煩惱習氣就是分別執著。你沒有你不分別、不執著,有了就分別執著。所以應該怎樣看法?有,隨它去,沒有也隨它去,一切隨緣,不操一點心,這叫隨緣妙用。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他就是這樣用心,所以他心永遠清淨、永遠平等,不生煩惱。世出世法他樣樣明瞭,絲毫不會錯亂,一切時一切處他智慧用事,或住在這個世間,或到極樂世界,一切都隨意。

  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給我,他說:你這些事情,這一生的事情,全交給佛菩薩,佛菩薩安排,自己什麼心都不要操。我信老師的話,依教奉行,所以在這一生當中少煩少惱。這真的,這是方老師所講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晚年一心在大乘,一心在《無量壽》。這部經,我想在今年十月前可以講圓滿,圓滿之後我還在這個世間,我再跟大家講經,就這部經的精彩段片跟大家分享。因為它真得利益,當下就得利益。這是無比殊勝的緣分。年輕,真正發心學教,發大願心,續佛慧命,弘法利生,正法久住。我還有一點餘力,如果身體還可以的話,我全心全力幫助大家。學佛第一個就學清淨,不攀緣、不多事。現在這個社會,電視、網路,那擾亂人心。他們有權每天在播放,我也有權可以不接受,我可以不看。幾十年不看電視,從來沒有接觸過網路,我連電話都放下了。所以我電話很少,人找不到我,我也不給別人打電話。為什麼?念佛就好,少說廢話,念佛是真的,搞什麼都是假的。

  你看,聞者得益。「諦聞妙法」,諦是用智慧心、用真誠心聞佛菩薩說法,「心無妄念,離諸垢染」。聞法、誦經,心裡有妄念;染污是什麼?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是染污。這樣的心夾雜在其中聽法,你什麼都聽不到,你得不到法益,必須把這個全放下。「故曰其心清淨」,清淨心聽清淨法你就受益。「分別者,思量識別諸事理,以妄分別為體。乃妄於無我無法之上,而分別我與法也。」這把分別的病根說出來,我執法執從哪來?從分別來的,不分別哪有!其實分別也沒有,冤枉分別了。思量是第七識,識別是第六識,第六意識、第七末那。對一切人事物,就是對事理,以妄分別為體,這個妄分別就是無明,無始無明,無始無明就是阿賴耶。本來無我、無法,從末那虛妄分別一個我,我見,有這麼個念頭,有我這麼一個念頭叫我見。因為有我見,底下就出現我愛、我慢、我痴。這什麼東西?貪瞋痴,我愛是貪,我慢是瞋,我痴,貪瞋痴。貪瞋痴是跟我見同時生起的。確實有先後,但是它的速度太快,幾乎分辨不出來先後,所以我們可以說它同時生起。下面就分別,第六意識就分別,分別我、分別我所、分別法。妄於無我無法之上,分別我、分別法,這是我執、法執。

  「若無我、人、眾生、壽者之相」,這《金剛經》上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相都沒有,「平等無差,一味無別,故曰無諸分別」。這是定功,這是功夫,這是菩薩,四相破了。在大乘法裡面講四相破了是什麼地位?七信以上。七信、八信、九信、十信,十信菩薩破四見,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這四見破了就是法身菩薩,禪宗裡面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破四見見性成佛,破四相沒有,破四相在十法界。十法界誰?佛、菩薩,四相破了。其心清淨,無諸分別,真菩薩,這不是假的。「其心清淨」是沒有染污,執著沒有了,執著是染污,「無諸分別」,分別心沒有了,我們《無量壽經》上講的清淨平等,這兩個得到。四見破了,法身菩薩。

  「正直者,方正質直,無邪無曲」。《還源觀》上四德第三個「柔和質直」。質直是什麼?質直是真心,是意誠、心正,此地講的方正質直也是儒家講的意誠心正。無邪無曲,我們通常講不偏不邪,無曲就是不偏,曲是委曲,沒有委曲相。這是叫我們用真心,不要用妄心。邪是邪惡,六道裡的不善心;委曲也不善,六道裡面算是善心,統統是輪迴心!我們要脫離六道輪迴,善與不善全要放下。「《往生論註》曰:正直曰方。依正直故,生憐愍一切眾生心。」正直就是方,心正、心直,大乘教裡常說「直心是道場」,直心就是真心。依正直故,用這種心憐憫一切眾生,這是大悲心。「又《法華經》曰: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下面有註解,「此中所謂正直,指唯說圓教之一乘妙法之本懷也」。《法華經》大家都曉得,祖師大德告訴我們,這是佛開權顯實。佛在過去給我們講阿含、講方等,都是方便法、都是權說,到般若才給我們講真話,這個真話是什麼?一切現象不是真的,所謂是一切相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法華會上,法華八年,才真正講無上道,唯說圓教一乘妙法。這是佛出現在世間他的本願、他的本懷,就是要告訴你真的。但是先告訴你,你不會相信,先隨順你,假的說得多,你相信,真的說得少;以後慢慢,假的就慢慢少,真的慢慢多,到法華會上完全說真的,這叫正直。

  「平等,無差別曰平等」,有差別就不平等了。「《往生論註》曰:平等是諸法體相」。體是什麼?體是法性、體是真如,體是一,沒有二,所以是平等的。相不平等,千差萬別,體平等,就是法性平等;相有差別,性是平等的。所以於一切法,你能從相上看到性,平等心就現前。平等心是什麼?你就見性了,就是宗門所說的明心見性,你見性。從哪裡見到?從相上見到的。一般人,凡夫,相上他著了相,他見不到性。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相就見性,於相不分別、不執著你就見性;你還是用的分別執著,你永遠不能見性,這個諸位要知道。分別心、執著心就叫輪迴心,你用這兩個心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你就造輪迴業。你用善心,完全用倫理道德因果,這善心,你的果報三善道;你用自私自利、損人利己,你用這個心你造惡業,果報在三惡道,那就苦了。全是自作自受!清淨平等是真心,染污、善與不善全是輪迴心,不能不知道。這底下有一句解釋的,「因真如周遍於一切諸法,萬法一如,故曰平等。」從性上看,平等的。佛在經上常說「生佛平等」,生是眾生,佛是諸佛。為什麼?同一個法性,從法性上去看,一點差別都沒有。從相,現象、作用上看差別很大,從體上看沒有差別,性相一如、性相不二,這都是大乘經上說的。

  「又《論註》曰:聞阿彌陀如來至德名號」,南無阿彌陀佛,「說法音聲,如上種種口業繫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口業」。我們前面學習過二十九種功德莊嚴,平等三業都學過。所以,我們真正能把心住在彌陀德號上,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心,你所得到的,平等的身口意全得到了。不要再想別的,想別的全是生死輪迴,想阿彌陀佛決定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決定一生成佛,成什麼樣的佛?跟阿彌陀佛一樣。就像前面阿闍王子他們心裡所想的,聽到世尊介紹極樂世界,就非常嚮往、非常羨慕,一心要到極樂世界作佛,要跟阿彌陀佛一樣。這就對了,真聽進去了,他們真幹,最後真成就了。我們起心動念佛都知道,起這種心、動這種念,阿彌陀佛講堂外面的七寶蓮池就生一朵蓮花,這個蓮花上有你的名字。你的願心、念心不退,勇猛精進,境界不斷向上提升,七寶池蓮花天天長大,就變大了,光色愈變愈顯著,將來往生,佛就拿這朵蓮花接引你。

  「是故極樂國人,得聞種種法音,其心清淨,遠離分別,正直無邪,畢竟得如來平等口業。」我們今天聽經,能不能得這個利益?這個地方講得很清楚,三句十二個字。我們天天聽經,有沒有得到清淨心?有沒有在日常生活當中分別念頭少了,不再想分別了?表現出來是不是正直無邪?我們的用心,對人、對事、對物是不是不偏不邪,沒有偏心、沒有邪念?如來平等口業就現前。「又《法華科註四》曰:平等有二:一者法等」,一切諸法平等,「即中道理」。一切法差別很大,八萬四千法門,理是一個。中道是什麼?一切放下,「二邊不立,中道不存」,這是一切法的理;換句話說,中道理就是放下分別執著,這從理上講的。二,從事上講,「眾生等,即一切眾生同得佛慧也」。實際上,大乘經上佛常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不就平等了嗎?說得更明顯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眾生平等,無有高下。

  下面這是念老的話,「蓋謂:一者,平等是中道之理體,一毛一塵無非中道,故曰平等」。中道理體是萬法平等,為什麼?萬法皆空。如果我們從彌勒菩薩跟世尊的對話是非常明顯的體會得,一切法平等。諸位要知道,彌勒菩薩所講的一念,這一念是什麼個樣子?就是我們現在遍法界虛空界的樣子,就是這一張幻燈片打在銀幕上整個的色相,遍法界虛空界。這是唯心所現,沒有識,唯心所現。它現立刻就滅,速度太快,我們無法感覺,而第二張又出來了;第二張滅,第三張出來了,諸位記住,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所以一切的現象都是幻相。佛講的是真話,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真正了解事實真相,你會在現象裡頭起心動念嗎?不會!不起心不動念,你就是佛陀;起心動念,沒分別、沒執著,是菩薩;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你是阿羅漢、是辟支佛。不了解事實真相肯定會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了解就放下了,放下你就入佛菩薩的境界。第二,「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同得佛慧,故曰平等。」句句話都是真實的,所以知道平等是事實,不平等是幻相,假的,不是真的。這個事情佛菩薩知道,凡夫不知道。

  下面說,「善根者,《小本》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句話很重要,告訴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具備的條件,那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你就決定得生。善根是什麼?我講這些經典,我用最淺顯、最容易懂的話跟大家說,善根是信解,你能信、能解這是善根。福德是什麼?你真幹,你能行,你能往生,這是福德。往生就是證果。我用「信解行證」這四個字來解釋善根福德。緣是緣分,得人身是緣分,聞佛法是緣分,聞大乘、聞淨土都是緣分,我們今天緣分具足,不缺乏,缺乏的就是善根福德。我們是不是真的理解?真的理解,你就真信、真願。真信真願從什麼地方看?你把萬緣放下了,你是真信真願;你放不下,還留戀,你的信願不真。怎麼辦?再加強信解,深入經藏,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你就真放下;沒搞清楚、沒搞明白總是放不下,放不下你就真錯了。我們再看祖師大德給我們講的,「《彌陀要解》云:菩提正道名善根。《圓中鈔》疏曰:執持名號,發願往生,方名多善根也」,這個跟我剛才講的意思相同。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