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四百四十二面,第七行,從十力看起:

  「十力者,如來證得實相之智,了達一切,無能壞,無能勝,故名為力。(詳見第四十六品十力註)」,四十六品還在後面,這個地方我們先做一個簡單的介紹。這個如來果地上有十種特殊的能力,我們一般人沒有,聲聞、緣覺、菩薩也沒有,都達不到如來的境界。菩薩也有十力,跟佛的十力比差很多。這是證得究竟圓滿的實相之智,實相就是一切法的真相,它起的作用了達一切,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無能壞。我們應當要能體會到,一切法性空相有,性是真空,相是幻有,有而非有,真空不空,所以無能壞,就是說沒有任何能力能把它破壞。第二,無能勝,勝是超勝,這意思說一切法平等,一切法一如。我們必須要理解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在《菩薩處胎經》裡頭說的,這兩句話你才能體會得。

  下面把十種力的名相列出來。第一,「知是處非處智力。」什麼是是處?什麼是非處?處是處所。特別是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社會動亂,地球上的災變確實是史無前例,過去幾千年沒這個現象,現在我們遇到了,所以多少人想找一個安全居住的環境。到哪裡去找?能找到嗎?如果你有福報,無論住什麼地方都安全;要是沒有福報,找什麼地方都不安全。由此可知,是處,真正的是處是善心;非處呢?就是不善心。有心必定有行,身口意三業是相連的,是分不開的,有心當然就有行動,所以心行善就是善處。善處裡頭又有真善處、有假善處;真善處裡頭又有永恆的善處、有一時的善處,不一樣,如來他全知道。究竟圓滿的善處是常寂光,常寂光裡頭身土一如,法性身跟法性土是一不是二,那真的究竟堅固,確實無能壞、無能勝,沒有能超勝的。其次,也是是處,不是非處,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只差無始無明習氣沒斷盡,除此以外也可以說是究竟圓滿。這是真正的是處,證得法身了,破無明、證法身,這是處。十法界都是非處。

  我們修道如果是把目標定在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都算是非處,錯了。小乘以為是處,大乘知道不是是處。對六道貪戀的凡夫,念念希望享受人天福報,他們修善積德目標是生天,他不知道天沒出六道輪迴,壽命終了還是墮落。所以在六道裡面,三惡道是非處,三善道是是處。在三善道裡面,色界、無色界是是處,人天是非處。每一個階層都有是處、都有非處,佛對於這些事情,性相、理事、因果,圓滿的通達明瞭,這叫知是處非處智力。通常說行善決定得福報,造惡決定受惡果,我們平常講「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這都是是處非處智力。我們聽佛講經說法,真聽明白了、聽懂了,是處應當加緊努力學習,非處應當把它捨得乾乾淨淨,這是真佛弟子。那我們就曉得,十善是是,十惡是非,六度是是,六蔽是非,應該斷的要斷,應該放下的要放下。說到究竟之處,給諸位說,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求生淨土這絕對是處。不願意往生極樂世界,那你就真的是非處,你錯了。別的法門不是不好,要長時薰修,現在時間太短,來不及了,不能不放下。世出世間一切緣都不可以攀了,全放下,一心一意回歸一句阿彌陀佛,你就對了。在這一生當中,隨時可以走,彌陀肯定隨時來接引,這就是了,完全對了。

  第二,「知三世業報智力。」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你造什麼樣的業,你就有什麼樣的果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一切眾生,心有所念,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何況是佛菩薩,沒有一個不知道。為什麼?自性起用,法界虛空界的理體是一個,真如自性,自性能生萬法,跟萬法的關係太密切了。我們講分分秒秒,這個時間還太長太長。實際狀況,真實不可思議,極其微細的念頭才動,十方世界這個信息都收到了。果報不是別人安排的,實在講與佛菩薩不相干、與天神不相干、與鬼神不相干,果報從哪裡來?果報是自己的業力的成就。像我們前面讀的,《往生論》上講,西方世界依正莊嚴,二十九種莊嚴,二十九種成就,自然的。你起心動念是因,果報是自然現前,所以說自作自受。

  有人懷疑,因為聽說地獄很多,無量無邊,怎麼會這麼多?一念地獄的心就現一個地獄,你有多少地獄心就現多少地獄,那個念頭沒止境,所以地獄沒止境。因為一切法從心想生,心不動了,十法界依正莊嚴沒有了。心動,它就有,你能看到,它存在;心不動,全沒有了。確實就像我們電視屏幕一樣,你按鈕一打開,它有了;你不打開,它沒有。它沒有不是真的沒有,它有也不是真的有,這是事實真相,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你菩提道上就沒有懷疑、沒有障礙了,一帆風順。所以業是活動,身口意的活動不能不謹慎,決定不能造惡業,自作自受。尤其不能給社會大眾做壞樣子,那個罪過可重了,學你的人愈多,你的罪就愈重。你墮無間地獄,什麼時候才能出來?出來第一個業因,是你已經有回心轉意,你有一點覺悟,知道自己錯了,你有機會出來。自己雖然知道錯了,受害的人還繼續在受害,這種狀況之下你出不來。必須等到受你傷害的那些人漸漸復甦,他的健康漸漸恢復正常,這外在的條件,內裡面懺悔,外在條件必須跟你配合,你才能出來。這個裡頭意思深廣無盡。

  所以每一種力,這十條都叫智力,它是真實智慧。世尊在經典上顯示如來十種智慧成就的力量,現在講是能量,這個能量能幫助一切眾生解決問題。三世,過去造的業因,今世受報;今世造的業因,來世受報,或者是後世受報。什麼時候受報?在遇緣不同,你造的有因,因遇到緣就起現行,那就叫受報,叫因緣果報,不能不謹慎,任何一個人都逃不掉。殺人要償命,欠債要還錢,殺害靈性大的那些眾生,往往現世報應非常快速。史書裡面有記載,現前只要我們稍微留意,你就能看到很多的案例,這一點都不假。

  第三,「知諸禪解脫智力」,有這個智慧。禪非常複雜,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八萬四千種修行的方法,都能夠得禪定,都能夠得到禪定當中的受用,叫解脫。佛法重視禪定,世間也有不少宗教的教派對禪定非常重視,認真在學習。禪定裡面的境界,禪定裡面的智慧、德相,如來清楚。解脫也分很多很多層次,解除一樁還有一樁,諺語所謂「心有千千結」,那個結就是結縛煩惱,一個一個解開,一樁一樁的脫離,你到什麼時候,把你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統統解脫?見思煩惱解開,你就脫離六道輪迴。我們能夠把惡的念頭、惡的言語、惡的行為解除,真放下了,你就永遠不墮三惡道,真正把它解除了。能夠把見思煩惱解除,你超越六道輪迴,不再受輪迴的苦報,輪迴沒有了,不見了。你能把塵沙煩惱解除,你就脫離四聖法界下面兩個位次,阿羅漢跟辟支佛,你從這裡得解脫了。如果你再努力,把塵沙、無明也解除,恭喜你,你永遠脫離十法界。這是禪定解脫,佛懂得,所以稱佛為大醫王,無論你有什麼毛病,你見了佛,佛都有辦法幫助你,真正是藥到病除,幫助你解脫生死之苦。生死是一切苦的根本。

  第四,「知諸根勝劣智力。」諸根,這是講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哪一個根靈敏,哪一個根比較遲鈍,佛知道。知道這個有什麼好處?知道這個才能教化眾生,教學契機。知道道理就能夠契理,知道眾生的根性就契機,這個教學就能得到殊勝的成就。所以一個好老師不容易!不知道眾生根性你怎麼教?你的教學是失敗。現在人用考試的方法來測驗,準不準確?不能說不準,也不能說完全準,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得。用今天科學的方法來測驗,測驗到什麼?知識,測不出智慧,智慧跟知識兩樁事情。今天社會出了問題,真正原因在哪裡?智慧失掉了,人沒有智慧,全憑自己的妄想妄作。古人說的胡作妄為,把事情做錯了,帶來惡果。所以知一切眾生的六根勝劣,這就非常重要。誰能知?凡夫非常困難,古人有一句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他的心裡在想什麼不知道,佛菩薩知道,知道根的勝劣,好教了。

  第五,「知種種解智力」,這也是講眾生的根性,解是他能夠理解,能夠接受幾成,這一種的善巧方便。這個世間確實有上上根人,所謂一聞千悟,聽到一句,佛在經上一字一句,他就能夠通達全部的經義。這悟性高,一悟一切都悟了,不學就會了,但是這種人少,不多見。古時候這種人就有,傳遞信息還是不相同,有人每天學得很多,有人一、二個月沒有進步,原因總在遇緣不同。所以佛法是緣生法,緣關係一個人成功失敗。現前我們的緣無比的殊勝,遇到大乘淨宗,遇到一生帶業往生成就的法門,真正稱得上無上大法,一生圓滿成就。關鍵還是在善根、福德,有善根、肯修福的人得度了;沒有善根、沒有福德,現在認真努力修學,還來得及,要知道「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佛從來沒妄語,所以《金剛經》上說如來五語,他說話本著五個原則,第一個「真語」,決定沒有虛假,「如語」,所說的話跟事實真相決定相應,這都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上上根人,佛對他講上上乘法,那就是花開見佛。對下下根人,跟他講上法,他不懂,他不能理解,他得不到受用,要應他的機,下下根人講下下之法,他得受用。下下之法是什麼?善因善果,惡因惡報,修十善得福,造十惡就有災禍,這人好懂,很容易接受。所以佛無有定法可說,應機而說。

  第五,知種種解,這個解,我們現在講理解,跟前面的解脫不一樣,解脫是從果上講的。這個解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看書看懂了,聽講聽明白了,這種能力。十法界裡面的眾生各個不相同,最明顯的是從翻譯上來看,很少能把翻譯照它的原來的意思完全翻出來,這幾乎非常困難。翻譯能夠保持原本意思一半,那就很難得,翻到六成、七成就非常稀有。這是普遍的現象,這是當前的事實。這麼說來,佛經在中國的翻譯,能靠得住嗎?我們拿古文,《古文觀止》裡面隨便抽一篇出來,讓這些通達文言文的把它翻成白話文,一百個人翻一百個樣子,絕對不會說兩個人翻的完全相同。這就讓我們明瞭,解,種種解,各人理解不一樣,各人自己理解天天不一樣,昨天理解的,今天跟昨天理解的不一樣,明天再要去讀,又有新的理解,所以解有種種。如來的智慧全都明瞭,沒有一樣不了解的。

  第六種,「知種種界智力。」界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類別,《易經》上所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是自然現象。興趣相投的人,他總會聚在一起;興趣不相同的人,他們合不攏來。萬物亦如是,你看樹木花草,不要去看人工栽培的,那是人力在支配它,你看野生的,它也是一群一群。這一片是杉樹,你去看,一大片全是杉樹;那一片山是松樹,全是松樹。那是自然的,不是人工在那裡種植的,可以說這是性德的流露。佛知道每一個眾生他的類別,他是聲聞這一類的、還是菩薩這一類的,是權教菩薩、還是實教菩薩,這佛都知道。所以你遇到佛,佛教你真正是究竟圓滿的契機契理,跟佛學習決定不會枯燥無味,一定得到法喜充滿。佛契機,教給你的東西你能理解,而且你能夠深入理解,你得受用,叫法喜充滿。為什麼?跟你宿世有密切關係,過去生中曾經學過這個法門,這一生又碰到,就覺得很熟悉,就覺得不困難。過去生中沒有學過的,第一次碰到,那就有相當困難。這十種力善教,具足這十種力,普度眾生。

  第七,「知一切至處道智力。」一切眾生所學的、所造的種種業不同,至處就是他到達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它說出他必定感得的果報。修因一定感果,佛知道。我們過去生生世世所修學的,得報是緣,每一個人阿賴耶識裡頭業習種子無量無邊無窮無盡。佛在經上講得好,如果這些業習種子要是有體積的話,這個體積哪怕再小,小到像現在的粒子那麼大,佛說遍法界虛空界都容納不下。真的嗎?真的。要知道我們每一秒鐘起多少個念頭?彌勒菩薩跟我們說的,一千六百兆,一秒鐘。那你一天起多少?你一年起多少?你這一輩子起多少?還有上一輩子,過去無始,生生世世,佛講這個話一點都不假。這麼多的業習種子,每一個業習種子遇緣都有報,受報的時候又造業,業習種子只有增加,沒有減少,你說多可怕,止不住!

  真正修行人,依照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來修學,他知止,他懂得這個道理,知道我們的心要像止水一樣,要乾淨,要不動。這就是講修行功夫,這是三昧、定功,定在一處,不讓他造業。總的原則,總的綱領,就是《無量壽經》的經題,定在清淨上,定在平等上,定在覺而不迷上,這是總原則、總綱領,覺正淨。覺正淨雖然是三個,它三個關係很密切,一個得到,三個全得到。覺悟的人,哪有不正,哪有不定,不正不定怎麼會覺?心地清淨的人一定有定,定起作用一定是慧,一定是覺。所以這是一而三,三而一,你修一個,三個都得到。所以諸佛如來、祖師大德教我們止於一處,制心一處,非常正確,這是真實話,這不是假話。我們今天就應當把意念完全放在阿彌陀佛上,目標鎖定在極樂世界,一心一意,我就求生淨土。這一本《無量壽經》,這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理事因果的說明書,我們讀了之後,對西方極樂世界瞭如指掌,知道極樂世界是一切諸佛介紹給法界眾生究竟成道的一個法門。這個法門簡單、容易、穩當、快速,成就無比殊勝,人人都能修,人人都能成就,為什麼不學?

  第八,「知天眼無礙智力。」天眼的能力大小也是各人不相同,佛都知道,佛都能夠看到。第九,「知宿命無漏智力。」宿命是眾生,六道眾生生生世世,你在六道裡捨身受身,種種造作,種種果報,佛都看到了、都聽到了、都明白了。漏盡是煩惱斷盡了。見思煩惱斷盡,見惑斷盡了,證小乘初果;思惑斷盡了,證四果羅漢;塵沙煩惱盡了,知道你證得菩薩果位;無明放下了,知道你證到如來的果位,可是無始無明習氣沒斷,你住實報土,你得到的是法性身、法性土,我們稱它為一真法界。這個法界是平等的,每個人都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自然平等了。可是每個人所斷習氣多少不一樣,習氣比較多一點的,十住、十行,比較薄一點的,十地。這個裡面菩薩的階位太微細,一般人決定看不出來,如來清清楚楚,你還有幾分習氣沒斷,佛知道。這是知宿命無漏智力。最後一條,「知永斷習氣智力。」看到等覺菩薩把最後一品無始無明習氣斷了,他證妙覺果位,從等覺向上提升到妙覺位,誰知道?佛知道。他自己知道,妙覺果位的人知道,與他同等的人知道,十地以下不知道。這十種叫十力,「是為十力」。

  下面講無所畏,有四種,大乘經教裡常說四無畏。「無畏者,又云無所畏」,沒有畏懼。「佛於大眾中說法,泰然無畏之德也。」諸佛菩薩在大眾當中講經說法教學,態度自然,沒有畏懼,不怕人提問。提問答不上來,這就難看了,畏懼從這來的。任何提問他都對答如流,沒有一個問題把他難倒,這不容易。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有沒有人故意刁難他?有,很多,諸位在小乘經上就能看到。《放牛經》,釋迦牟尼佛沒放過牛,突然提出這個問題,我放牛,牛應該怎麼照顧?怎麼能把牠照顧好?他就給你說,樣樣都知道。這是什麼?這是一些人不相信如來有一切智,什麼都懂,不相信,故意找一些麻煩來考試他、來考驗他。佛都給你講得頭頭是道,讓你心服口服。

  這個有四種,叫四無畏。第一個,「一切智無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我為一切智人而無畏心。」這是一般人不敢講的,連孔老夫子也不敢講。孔老夫子答覆人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你來問我,我知道的我跟你講,我不知道的,我告訴你這個我沒學過。哪一個人敢講他是一切智人?只有佛敢講。這個佛,給諸位說,圓教初住菩薩就是真佛。十力、四無畏他有沒有證得?證得了,初住菩薩就證得,所以在十法界裡面度化眾生,他真的是無所畏。他不學的東西他都會,為什麼?他明心見性了。一切法不離自性,只要見性,一切法自然就全都通達,無論你問什麼,沒有不知道的。釋迦牟尼佛在世,我們知道,他求學,十九歲離開家庭,親近當代的這些大德,大師大德,宗教的、學術界的都親近過,十二年。十二年能把東西統統學盡嗎?不可能,學一輩子也不可能。像現在的大學,每一個科系你去念四年,十個科系就四十年。有沒有一百個科系?那一百個科系不是要念四百年嗎?你哪有那麼長的壽命。你不去讀你就不知道,讀了未必能完全知道,你才曉得這個事情之難。這些諸佛菩薩他不需要學,他所要的是見性,是開發自性裡頭本有的智慧,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他要的是這個東西。見性了,那就是一切智人;不見性,世間聖人都做不到。所以佛門裡面稱聖人是什麼?明心見性才稱之為大聖,四果羅漢是小聖,只脫離六道輪迴,沒見性,明心見性才真正是大聖,稱他們為菩薩摩訶薩。惠能大師見性,在中國,《六祖壇經》給我們做了印證。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有學過經教,見性之後他居然有能力解釋一切經。你念給他聽,哪個地方不懂,哪裡懷疑,他會詳詳細細講給你聽。這個例子在中國出現的,這樣的人很多,用他來做代表。《五燈會元》裡面,一千七百個人,他們的智慧能力跟惠能大師是平等的。還有《景德傳燈錄》裡頭,教下大開圓解,念佛理一心不亂,都是這個境界,同一個級別,他們都有這個能力。中國古人讀書跟現在人不一樣,現在人求知識,古人求智慧,智慧能成就一切智,知識不能。知識你沒有學的,所謂隔行如隔山,它不能貫通;智慧能通,所謂一經通一切經通,一個法門通,一切法門全通。這是東西方學習的方法、理念、目標、效果不相同的地方。

  第二是「漏盡無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我斷盡一切煩惱而無畏心」,這是真的。此地講的佛,我們都可以把他看成初住以上分證即佛,他確實有這個能力了。為什麼?三大類的煩惱,無明煩惱是起心動念,塵沙煩惱是分別,見思煩惱是執著。我們把大乘跟《華嚴經》裡面所說的合起來,就很容易懂得,這個菩薩他把這三樣東西統統放下了,也就是說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煩惱斷盡了。無始無明習氣不礙事,一真法界裡不礙事,真斷盡了。

  在這個地方,順便我給大家報告,因為在亂世,我相信很多人常常聽到,某人是什麼菩薩再來的、是什麼佛再來的,不是真的。在中國過去,所謂真人不露相,露相不是真人。說他是什麼菩薩再來的,他還在人間,沒有入般涅槃,這不是真的。真的,身分一暴露怎麼樣?他就圓寂,就走了,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在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永明延壽大師,身分暴露他就走了。布袋和尚,他自己宣布的,他是彌勒菩薩再來的,宣布完了之後,他就入般涅槃,就走了。這是真的。現在我們聽到很多這個傳言,他什麼菩薩再來的,他為什麼不走?我們要明瞭。我們說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有多少?無量無邊!他是哪個觀音菩薩?不是一個人。如果說某某某觀世音菩薩,這個可以,那指他一個人。如果單單只說觀音菩薩,人數可太多了,凡是修學這個法門的都叫觀音菩薩,修學地藏法門的都叫地藏菩薩,修學普賢法門的都叫普賢菩薩。菩薩級別有多少個?五十一個等級,他是哪個年級的普賢菩薩?有初信位的普賢菩薩,有十信位的普賢菩薩,有初住普賢菩薩,有初行普賢菩薩,有初迴向、初地普賢菩薩,他是哪一個等級的?我們就明瞭了,就不會感覺得奇怪。

  我們今天學的是什麼法門?我們學無量壽,我們學阿彌陀佛。凡是學阿彌陀佛的人全是阿彌陀佛,你得學得像。我們現在學還學得不像,我們現在的班級在哪個班級?我們在預備班,一年級還沒達到。我們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預備班,預科。為什麼?我們八十八品見惑斷了,我們才上阿彌陀佛這個班一年級。《華嚴經》擺在那邊,五十一個年級,十信,我們把它比喻作小學,十信是小學;十住,中學,初中,十住;十行,高中;十迴向,大學;十地,研究所;等覺,博士班。我們用這個來比喻,你就好懂。我們學的科目是什麼?是阿彌陀佛。你是哪一個等級、哪一班的阿彌陀佛?我跟大家這樣解釋,你就都明白了。阿彌陀佛是什麼心?我們常常勉勵同學、教導同學們,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這個話不是我說的,中峰禪師在《繫念法事》上說的,真話不是假話;「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都是說真話。這是諸佛菩薩順真諦說法,不是俗諦,是隨順真諦。我們用這個理念來解釋,就講通了,就一點都不稀奇了。他不是他學的這個菩薩,他不是等覺菩薩,很多都像我們在預備班那的學生,這是幼兒園的,一年級還沒上。幼兒園也有大班、小班、中班,你是哪個班上的菩薩?這個不能不懂。

  學阿彌陀佛的人多,要把這部經四十八願要落實。三十二品我們還沒念到,三十二到三十七是《無量壽經》裡面的戒律,完全講因果,裡面講的是五戒十善,講得很詳細,我們把它落實,要做到,那是阿彌陀佛的行。戒是行,四十八願是願。阿彌陀佛的心真正慈悲到極處,只有一個理念,前面讀過,「一切皆成佛」,這是阿彌陀佛的心,也就是這個心成就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幫助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圓滿證得佛果,不思議境界。我們再聽到別人說,這是什麼菩薩再來的、佛再來的,我們就用平常心看待,正確。知道什麼?他是,我也是,你也是,沒有一個不是,人人都是,《華嚴經》上講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釋迦牟尼佛講的。那你是什麼佛?是哪一尊佛?你學哪一尊佛,你就是哪一尊佛。你學釋迦牟尼,你就是釋迦牟尼佛;學阿彌陀佛,你就是阿彌陀佛;學藥師如來,你就是藥師佛。因為阿彌陀佛是十方諸佛都讚歎,十方諸佛都介紹,所以學阿彌陀佛的人特多,阿彌陀佛周遍世界。佛性遍一切處,佛的願遍一切處,佛的神通道力遍一切處。祖師大德教導我們,我們發真信切願,一心稱念,就有能力攝取阿彌陀佛無量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難,不但決定往生,往生極樂世界品位高高,應當學。這是說斷煩惱,煩惱習氣一定要放下,放下我們才能夠深入經藏。經藏就這一本《無量壽經》,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就這一本。

  第三,「說障道無所畏。佛於大眾中說惑業等諸障法而無畏心。」障道,障是障礙。哪些是障礙?迷惑是障礙,造業是障礙。惑就是無明;業,分別、執著都是業。業是造作,正在造作的時候是事,我們稱它為事,造作完之後稱它為業。業是果報的第一個因,佛能把這樁事情講清楚。無明障道,障什麼?障礙你開悟,障礙你修行。無明是沒智慧,障礙你修行,障礙你得定,就是得清淨心,障礙你證果,在念佛法門裡面障礙你往生,這個東西麻不麻煩?所以念佛人一定要求智慧,修行要跟經教密切配合,經教裡告訴我們,我們得做到才行。我們聽懂了,聽懂了沒有能把它落實,不得受用。聽懂之後能落實,真得受用!這個受用是彌陀本願威神加持你,你接受了,你有感應。如果我聽懂了,我沒做到,還是一重障礙。我們就曉得,信願行,行是多麼重要。行就是把經典裡面所講的理論變成我們的思想見解,我們的思想見解就是正知正見,跟經典不一樣,想法、看法不一樣,邪知邪見。轉邪成正要靠經教,經教是標準,沒有標準怎麼個轉法?依什麼來轉?要依這個標準來轉。

  聽經,怎樣聽才真正能聽懂?古大德教導我們,真誠心、恭敬心。印光大師教人,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換句話說,沒有誠敬心,你每天聽經,聽上一百年也不得利益。為什麼?你兒戲,沒有認真,你怎麼會得利益?真誠心從哪裡來?從孝順父母來。現在人難,為什麼?沒有人教孝,你從小沒學過,你父母沒教你,沒有做出那個孝的榜樣給你看,也沒有言教,你不懂孝道,不能怪你。就像本經佛所說的,「先人不善」,先人是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乃至於高祖父母,疏忽了,沒認真教你,他們不是對這個事情不認識,疏忽了。你今天犯一切過失,都應該原諒你,不會再責怪你,佛菩薩憐憫心。可是我們到了壯年、老年,才聽到佛陀的教誨,才知道有這麼一樁事情,非常難得了,不容易!聽了之後能悟入多少,那是我們的慚愧心、我們的懺悔心,從這個地方能夠得到。因為你真正懺悔,真有慚愧,把那個誠敬心補出來了,有那麼一點了,那你就真聽懂一點。從這裡慢慢培養,鍥而不捨,把我們誠敬心找回來,這是什麼?這是自己的真心。

  佛所說的一切法,是從真心流露出來的,只有用真心,你才能接受他。你用妄心,跟他不相應,他講得再多,白講了,一句也沒聽進去。真心對真心,這個法就傳給你了,你真得到了。這一部《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直接傳授給我的,你是十二分的真誠,你十二分真誠阿彌陀佛就把這部經傳授給你了;他也有這樣的真誠心,阿彌陀佛把這個經也傳給他了,這現前不就有三尊阿彌陀佛了嗎?這給你講真的不是講假的,你願不願意接受?觀音菩薩有三部經,我們以前講過,三部經都印過。它不是獨立的,它在大經裡面,大家知道「普門品」是《法華經》裡的一品;觀音還有《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第七迴向」是觀世音菩薩,這「第七迴向章」就是觀世音菩薩在《華嚴經》上所說的;《楞嚴經》裡面「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依這個法門修,修觀音法門。《楞嚴經》上講的,菩薩怎麼成就的?他用耳根,用聞性聞聲性,「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這觀音菩薩說他怎麼修成佛的,用這個法門,就是修觀音法門,大慈大悲,見到眾生苦難立刻伸出援手,千手千眼表這個意思。所以惑業障道,把它說白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華嚴經》上說的,起心動念是惑,分別、執著是業,你只要有這三樣東西,你修學佛法就難了。為什麼?有這三樣,你的心不誠、不敬,真誠、恭敬沒了。佛能把這個事情講清楚、講明白,無所畏懼。為什麼?這些障礙他全沒有了,他統統斷掉了。

  末後第四個,「說盡苦道無所畏。佛於大眾中說戒定慧等諸盡苦之正道而無畏心。是名四無畏。」那是什麼?前面是知道苦,什麼方法把苦斷掉,這就是盡苦道,這個方法就是戒定慧三學。三學、六度、普賢菩薩十願,三學是總綱領,一切佛法離不開三學。所以你看《大藏經》,它的編集方法經、律、論,律是戒學,經是定學,論是慧學,離不開三大綱領。我們要是把戒捨掉,不持戒,這怎麼行?不持戒,你怎麼能得定?清淨心是定,平等心是定,你不持戒,清淨、平等你就不能恢復。沒有清淨平等,你智慧就不開,後面那個覺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清淨平等覺,覺字。清淨平等覺現前,果報就是經題上面「大乘無量壽莊嚴」,大乘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無量壽是德,莊嚴是相好。你看《華嚴經》上佛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的智慧是「大乘」,德是「無量壽」,相是「莊嚴」,全在經題上。彭際清居士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沒說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特別是在現在這個環境當中,我們把《華嚴》停下來,趕緊把這部經細講一遍,我們一起在此地分享。在這個劫難當中,用這部經,用這個方法,一心持名,經裡面的文字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就能解決災難。解決自己的問題,也幫助社會,也幫助這個地球,化解災難,這無量功德,我們要知道、要努力。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