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三百六十七面,倒數第二行:
「上顯法身理體,真實之際。下明方便普度,真實之利。理不礙事,寂而常照,悲心無盡,垂跡度生。故下云:『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等等。」前面一句交代得很清楚,上面講「如來無來無去、無生無滅」,這是講法身理體,這是屬於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真如本性,就是諸法實相;世尊隨順真諦而說的,真諦是佛自己親證的境界,不是凡夫能知道的。這以下,從「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以下,這是方便普度,真實之利,這隨順俗諦。真是講理,俗是講事,理不礙事,寂而常照,這是理,自性的起用。悲心無盡,垂跡度生,這就是酬償本願。菩薩在沒成佛之前,曾經發過普度眾生的大願,現在菩薩成熟了,這個願自自然然就圓滿了。願決定沒有虛願,也就是沒有不能兌現的願。這個道理很深,無論是善願是惡願,菩薩發的願是度眾生的善願,六道眾生的願是報恩報怨,同樣也會兌現,生生世世,這種願心永遠跟著你的業報,它不會捨棄的,遇到緣果報就現前。所以發願不是兒戲的,不是說說玩玩的,它真的會兌現。
菩薩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酬者,報也,答也」,我們俗話說報答。「酬願即俗語之還願」,中國在民間,特別是在農村,這些人民都懂得在佛菩薩、神明前面許願,如果事情成就他就來還願,還願是報答。「謂實踐其本願」,法藏菩薩的願,即指因地當中的四十八願,「今既成佛」,現在成佛了,「則本願中無量光壽等等三種莊嚴,無一不實現也。」這三種莊嚴就是《往生論》上常常講的國土莊嚴、佛莊嚴、菩薩莊嚴。我們把它換個名詞大家好懂,國土是道場,道場莊嚴,佛是老師,菩薩是學生,這樣大家就很容易明瞭了。我們到極樂世界去幹什麼?不能不知道!到極樂世界去讀書、去上學,這個學校畢業了就叫成佛,所以這是成佛的學校,校長是阿彌陀佛,教授是十方諸佛跟法身菩薩,不是去幹別的。學成之後幹什麼?學成之後在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幫助如來教學,幫助眾生成佛,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幹這個事情。跟世間人不一樣,世間人幹這種事情他有報酬的,有名有利,有報酬的。佛菩薩幹這種事情沒有報酬的,沒有名利。為什麼?極樂世界畢業的人,他們住在哪裡?他住在常寂光裡。你一定要知道,常寂光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與遍法界虛空界起感應道交的作用,眾生有感,立刻就應。有感的人有心,他是凡夫,就是有心、有念;如來與法身菩薩的應,他是沒有心、沒有念,妙就妙在此地。感,應就是隨緣,隨緣而不著相,而不起心動念,這就叫妙,這叫隨緣妙用。
你想想看這個事情好不好?如果覺得不好,這個工作好像太單調,那你繼續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很熱鬧,天上、人間、地獄。所以到極樂世界不是一般人,他在這個六道裡頭酸甜苦辣受盡了,不願意再受,這才到極樂世界。酸甜苦辣還沒有受盡,還想繼續去受,這一念心是決定不能出輪迴的。雖然學佛,沒用!皇帝學佛也要墮阿鼻地獄。有一個人告訴我,他得到一個信息,就在最近,有一個皇帝從地獄出來,不知道是哪個皇帝,他曉得有這樁事情。不容易!他不是學佛的,他是修道的,道教。所以極樂世界要不是把它講得清楚、講得明白,詳細介紹,現在社會人不容易接受。為什麼?迷戀在七情五欲之中,他認為這個好玩,佛菩薩的生活太單調了,不好玩。不知道極樂世界的好處,不知道極樂世界的殊勝。
看電視,現在人覺得這是一種享受。中國國內我不太了解,在國外,電視都能收看到一百多個頻道,內容的豐富你看不完。那些節目的內容沒有別的,引發你的貪瞋痴慢,激起你的七情五欲,幹這個,讓你的心、你的念頭永遠是浮動的。你粗心大意,以為這裡頭有樂,佛給你講真話,這裡頭沒有樂,只有苦。什麼叫樂?苦暫停一下,你覺得很樂。樂還沒享受到,苦又來了,只是暫停。所以佛講,三界統苦。欲界苦苦、壞苦、行苦全有。色界二十八層天,苦苦沒有了,他有壞苦,他有行苦。六道裡面最高的,無色界四層天,他沒有苦苦,他沒有壞苦;沒有苦苦,他的欲禪定控制住了,雖有它不起作用,所以沒有苦苦;他不要身體了,不要身體就沒有壞苦;但是他有行苦,行苦是什麼?他不能夠永遠住在這個境界裡,他的定功失掉了,境界就失掉。定功失掉之後,阿賴耶的業習氣,造的善惡業的習氣又起作用了,這一起作用又要搞輪迴,幹這個事情去了。所以是苦不堪言!佛形容六道苦海無邊,在這個裡頭頭出頭沒,佛菩薩是站在岸邊,看到苦海裡的眾生。超越六道才出離苦海。
菩薩悲憫這些苦難眾生,特別是指六道輪迴的眾生,發四十八願,願願都圓滿實現,這就成佛了。今既成佛,則本願中無量光壽等等三種莊嚴全實現了。「四十八願一一之願皆為法身,今則法報化三身成就矣。」六道眾生,我們這個身也叫報身,業報身,善業、惡業、無記業,這三種業報身。如來不是的,如來這個報身是智慧,化身是慈悲,化身不為自己,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報身,不但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都沒有,所以報身是真實智慧,它的體是真實之際,體是自性,它的作用是真實利益,作用是對十法界依正莊嚴的,也稱之為十法界眾生。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這個現象圓滿包括三大類: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真實受用,我們今天講的是利他,真實之利是利他的,自利圓滿了,起用是利他,不是自利,自利是在常寂光清淨寂滅。三身成就。
「又一一之願皆為眾生,是故必然酬願度生。」幫助一切苦難眾生,不但六道裡頭,還要幫助四聖法界,就是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他是相似即佛,幫助他、提升他,脫離十法界,天台大師所說的分證即佛,再幫助他達到究竟圓滿的佛果。眾生無盡,菩薩的大願無盡,菩薩度化眾生的事業無有窮盡,普賢菩薩所說的。世間人看到佛菩薩很辛苦,特別是在現在這個時代,眾生難度,你以善心向他,他以惡念還報。佛菩薩苦不苦?眾生看到很苦,佛菩薩如果感覺到有苦,他就是凡夫,他墮落了,他退轉了,他不是佛菩薩。為什麼?佛菩薩住在常寂光裡頭。在我們世間也現身,像釋迦牟尼佛,釋迦佛的這些弟子們,有很多是諸佛應身來的,是許多法身大菩薩、等覺菩薩來的。現在我們有一點明白了,原來他們都住常寂光中。常寂光跟我們現在這個世界不一不異,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他哪裡受到苦?這個事實的真相,一般人確實沒法子體會。為什麼?他用的是輪迴心,怎麼理解常寂光?輪迴心對四聖法界都無法理解,何況常寂光!所以酬願度生的事業在世間人心目當中太偉大,神聖的事業,佛菩薩的事業。
全面的幫助眾生,眾生希望得到什麼就幫助他,菩薩的善巧方便多!如果這個眾生要造惡業,菩薩要不要幫助他?你想想,你一想就不幫助他了,你不想,不想不就幫助他了嗎?真的不是假的。菩薩幫助他造阿鼻地獄的罪業,然後他就墮阿鼻地獄去。這什麼?這菩薩的慈悲。慈悲幫助人造惡業把他送到地獄?沒錯,因為他有這種業習,這個惡業的習氣,只有幫助他墮地獄,趕快到地獄去消業,消業出來了再去度他。你看,這不是方便法嗎?他要不受那麼樣的苦,他對佛法的信心就生不起來。這個事情我們凡夫不知道,凡夫想不透,菩薩那裡順理成章。所以你修善,菩薩幫助你;你造惡業,菩薩也幫助你。菩薩有真實智慧,他把你送到地獄,他在地獄門口看著你,什麼時候受滿了,不想受了,好,出來吧!他就接你出去,這是真實之利。人迷到了極處,不是吃盡苦頭他不肯回頭,你讓他早一點吃盡苦頭,他不就早一點回頭嗎?諺語所謂「長痛不如短痛」,長遠的折磨那就一次吃盡苦頭不就好了嗎?你才曉得諸佛如來那種善巧方便真不可思議,真的是叫大慈大悲,他不是害你,他是真正救你。
佛菩薩都知道,生命是永恆的,沒有生滅。眾生貪生怕死,那是誤會,以為真有生死。菩薩了解,前面我們剛剛讀過,沒有時間、沒有三際、沒有十方,都在現前、都在當下,這才是事實真相,這才叫真實之際。所以諸佛菩薩所作所為決定跟三種真實相應,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利益。凡夫跟這三種真實完全相違背,生活在虛妄的境界當中,沒有一樣是真實。六道、十法界無非是夢幻泡影,凡夫墮在這裡頭,起心動念自私自利、名聞利養、損人利己,與十惡相應,哪裡像菩薩,菩薩起心動念真實智慧。六道凡夫起心動念,就像《地藏經》上講,「無不是罪,無不是業」,他造罪業。果報,你看法身菩薩的果報,淨土!極樂世界,住極樂世界。這些凡夫住六道,六道裡頭流轉不息,肯定是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三善道是三惡道的苦暫停就到三善道,業報現前又去受苦去了,就幹這種把戲,生生世世永遠幹不盡的。所以佛叫他愚痴!可憐憫。
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無論你應化在哪一個世界,縱然應化在阿鼻地獄,實際上你還是住在極樂世界的實報土,你沒有離開。不離當處,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剎土當中現身,這是你的本能。往生極樂世界幹什麼?恢復我們自己的本能,我們自性裡頭有無量的智慧、無比的德能、無盡的相好,它全都起作用。我們現在都有,人人都有,佛說得很好,你為什麼不起作用?「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華嚴經》上說的。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所以你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現不出來。你要是把佛這句話參透,你就恍然大悟,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不就恢復了嗎?一點都不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能享受極樂世界的樂,你能享受到華藏密嚴之樂。你要是不能恢復,真實之際變成無明煩惱,真實智慧變成塵沙煩惱,真實利益變成見思煩惱。所以煩惱即菩提,它是一不是二,迷了是煩惱,覺了就是菩提。佛跟凡夫的差別就是覺迷不同而已,除了覺迷之外,沒有一樣不同。境界是假的,隨著念頭在變,佛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法是假的,念頭是能變,法是所變。末後這一句說得非常好,四十八願每一願都是為眾生。阿彌陀佛從發心、修行、證果、教化眾生,這四個字說盡了,「酬願度生」。
下面從事上講,從現象上講大家容易懂。「現在西方。現者,今也,又示現也」,有這兩個意思,所以佛經上講「今現在」。今現在怎麼講法?今就是此時,就是現在這個時候;現在,示現在極樂世界,今現在這一句含義如是。「佛身遍一切處」,淨土遍一切處,「身土不二」,給你說西方,這還有什麼意思?阿彌陀佛遍一切處,極樂世界遍一切處,給你講西方,這有什麼意思?方便說,這叫示現,方便示現。東晉那個時候,慧遠大師在廬山建一個念佛堂,東林念佛堂,集合一百二十三個志同道合,真想往生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這麼一個道場,這麼多的人在那裡念佛,他所依的,給諸位說就是《無量壽經》。因為那個時候,《觀無量壽經》跟小本《彌陀經》都沒有翻譯出來,可能已經到中國了,但是沒翻譯出來。《無量壽經》是最早翻譯的,遠公大師建立淨土宗就是依靠一本《無量壽經》。東林念佛堂就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在廬山示現的道場,就像中峰禪師所說的,「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這話是真話,一點都不假。
「如《法華經壽量品》云:若有眾生,來至我所」,這個我所是講極樂世界。「我以佛眼,觀其信等諸根(信進念定慧)利鈍,隨所應度,處處自說,名字不同、年紀大小,亦復現言當入涅槃。」這是說彌陀的善巧方便,像《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佛在什麼地方出現的?當下、當處。當下是講時間,當處是講空間,就在現前,不是過去、不是未來,不是他方、不是此界。因為他無處不在,佛無處不在,淨土無處不在,所以心淨則佛土淨。心淨之後,用現在科學家的話,你進入另一個空間維次,不是現在的空間維次,現在的空間維次是三維空間,你進入一個多元空間維次。你看到極樂世界了,你看到阿彌陀佛了,你所見到的是真的,不是幻相,不是假的,是真的。所以經教要沒有一定深度,信心生不起來。
現在人業障重,顯示在哪裡?心浮氣躁,妄想太多,真的是非常密集,一個接一個。這苦不堪言,這叫真苦!所以他的感官世界千變萬化。不像菩薩,菩薩制心一處,他的感官的世界裡頭沒有變化,就是實報土,實報土沒有變化。每天見佛,佛天天給我們說法,長時間都在說法,沒有中斷過。你要不要吃飯?不需要;要不要睡眠?也不需要。財色名食睡蓋覆了你的真性,叫五種欲望,這個東西是假的不是真的,自性裡頭沒有。自性裡頭只有智慧德相,其他都沒有,其他這些拉拉雜雜全是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分別執著沒有邊際,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就沒有邊際。自性清淨心它能現能生,它不能變,所以它現出來叫一真。通過分別執著變現出來就是虛妄的,就不是真實的,那個境界沒有邊際,無量無邊。
虛妄的境界跟真實的境界融合成一體,這是事實真相,真不礙妄,妄也不礙真。正如同我們電視畫面一樣,真是什麼?真是屏幕,妄是裡面的色相。頻道再多,幾百個、幾千個頻道沒有關係,有沒有妨礙屏幕?沒有妨礙,屏幕永遠不會被你染污,這就是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畫面是動的,屏幕是靜的,「本無動搖」;畫面有生滅,屏幕不生不滅,沒有生滅,生滅不妨礙不生滅,不生滅不妨礙生滅。我們從電視屏幕跟畫面當中領悟佛經上所說的甚深的道理,你在這個裡面就看懂、就看明白,然後一回頭,現實環境跟這個道理完全相同,圓融無礙,然後你才曉得,一念覺就妙契真如。好像作夢一樣,忽然知道我現在在作夢,覺悟了。不覺悟的時候迷,有苦,有苦有樂;覺悟之後,覓苦樂了不可得。樂在哪裡?這個人很快樂,那是個假相,在屏幕是個假相,屏幕決定沒有樂的樣子,它乾乾淨淨的,一塵不染,裡面形相是幻相,不是真的。樂如是,苦亦如是,苦樂都不可得。這人叫明白人,這人叫覺悟的人,覺悟明白就叫做佛陀,印度人稱為佛陀。這都叫隨緣妙用,方便示現。下面說,「諸根利鈍」,觀這個眾生種種善根,都清楚!能看到眾生過去生生世世在幹什麼,所以教學就契機。「處處自說名字不同、年紀大小,亦復現言當入涅槃」,世尊當年在世做如是的示現,八相成道,特別偏重在教化眾生,八相成道裡頭講轉法輪。
「又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能令眾生發歡喜心。」諸佛菩薩教化眾生沒有一定的方法,沒有一定的儀式,隨機應變,只有一個目的,讓他開悟,悟了事情就完畢,功德就圓滿。古時候的人,人心純樸,人心忠厚,人心善良,所以教他守規矩,他就會開悟。這就是釋迦正法時期戒律成就,這守法,只要你守法,你就會開悟。可是到像法不行了,像法持戒不能開悟。為什麼?妄念多了,沒有正法時期那麼老實。這就教人修定,修定能開悟,因為定中你能夠突破空間維次,你能夠見到諸法實相,恍然大悟。末法時期禪定這個方法難了,為什麼?心浮氣躁,入不了定,他定不下來。佛用了這個方法,這個方法有效,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依這個方法成就的人不少。淨宗在中國有一千年了,這一千年依照這個方法,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成就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最保守的估計,十萬人以上,哪一個宗派、哪一個法門都比不上淨宗的多,他往生就成就了。可是現在教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幾個人能做到?一萬人當中找不到一個。以前的人心浮氣躁,像浪花一樣是微波、小浪,現在人心浮氣躁是巨浪、大浪,他怎麼能夠平息下來?那怎麼辦?唯一的辦法就是把這個事情講清楚、講明白,讓他真正聽懂。要勸他多聽,要用古人這個老辦法,「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用這個方法把那個浮躁的心慢慢的化解,讓他回歸到平靜,問題就好解決了。信願行都是從這裡建立的。心浮氣躁,妄念很多,信願行全沒有。為什麼?因為信願行是一體的。我信了,我還不想到極樂世界去,我還不想念佛,那沒有信。信願行是一而三,三而一,有一個後頭一定都具足,那是真信。沒有願行是假信,不是真信。
法藏菩薩在發心,從發心到成佛,你想想,他是什麼心態?經上講的一句話,我們前面念過,「一切皆成佛」;換句話,沒有自己,全心全力幫助一切眾生皆成佛,就這一念。我們學佛是不是這一念?如果是這一念,你跟阿彌陀佛同心。心要是相同,事情好辦了,肯定同願、同德、同行。你要沒有這一念,跟阿彌陀佛不是一個心。一切皆成佛,在一切法裡是平等的,沒有高下,幾個人能做到?今天世界上人口有六十五億,六十五億人裡頭能不能找到六個人?十億人裡頭能不能找到一個?可能一個都找不到。從前有,現在為什麼沒有了?沒有人學教了。學佛的人很多,什麼是佛不知道。念佛的人很多,對極樂世界迷惑,不認識、不了解。所以極樂世界在他心裡是模模糊糊的,模糊是什麼態度?去也好,不去這也很好,想想我們這個世界不錯!沒認識清楚。世尊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留下三部經專門講極樂世界的,《無量壽經》最詳細,淨宗概論;《觀無量壽經》是偏重方法,十六種不同的方式修淨土;《阿彌陀經》最簡單、最扼要的就是教你持名念佛,專門介紹極樂世界的。經會念,什麼意思不懂,字字句句都這樣微妙。
這部《無量壽經》今天三百一十三集,每一集是兩個小時,六百二十六個小時了,還沒講到一半。這部經我們這樣講下去,估計大概要一千二百個小時。什麼人有一千二百個小時來聽這部經?那是多大的福報!這部經用一千多個小時去研究它,來說明它,一般人就不敢輕視淨土了。我記得我是第二次到美國,美國有一位同修是美國人,她在紐約大學念書,專攻《華嚴》,是個女孩子,很聰明。紐約大學跟台灣大學交換學生,所以她有機會到台灣來住半年,在台灣學習,找到了我,我講《華嚴經》。她在我圖書館住了幾個月,告訴我,勸我到美國弘揚淨土宗。美國有禪宗、有密宗,很盛行,沒有淨土宗,對淨土非常陌生,她要我去。我那個時候講了一部《彌陀經疏鈔》,我記得是三百多個小時。如果一天講一個小時,講一年,一部《彌陀經》,一般人不敢相信。我們這一部《無量壽經》要講一千二百個小時,誰相信!
《華嚴經》我們講到「十住品」,講了四千多個小時。真正有耐心聽下去,他就嘗到法味了,快樂無比;聽到不感興趣,沒聽懂,那當然枯燥無味。真聽懂了,這世間什麼樣的娛樂他全放下了,這裡面的快樂,這還得了!肯定了古人所謂「世味哪有法味濃」,這法味真濃。天上人間那個樂都是世味,跟法味比是不能比的。大乘經教味多濃,尤其是《華嚴》跟《無量壽經》,永遠聽不厭,永遠學不倦。古人說的「教不倦,學不厭」,這講老師跟學生,為什麼?法喜充滿,不亦悅乎。這個裡面的樂趣世間人不懂,他們不知道,知道的人樂此無窮,怎麼會疲倦?一片光碟,有人能聽上幾千遍,他沒有感覺到枯燥無味,愈聽愈有味道,愈聽愈有悟處,聽到最後真的他開悟了。末法時期得用這種方法,但是這種方法也得要有緣人,沒有緣他沒有耐心。學一樣東西,學個三遍、五遍,行了,我已經學得很不錯了,學了三遍、學了五遍了。沒用處,他學了一點常識,學了一點皮毛,沒有契入。
世出世間法真學,一定要把它搞懂、搞明白,那一遍是不夠的。所以在從前難,從前學一部經,聽法師講經,法師講一遍,不會給你講第二遍。那怎麼辦?哪個地方有法師講經就到哪裡去聽。唐朝終南山的道宣律師他學《四分律》,《四分律》的分量很大、很長,他一生聽了二十遍,哪個地方有人講他就到哪去聽,不容易!現在方便,有錄影、有錄音,法師講經把它錄下來,我可以不斷重複的去聽。能不能開悟?能。怎麼開悟的?心定了就開悟,不是別的。換句話說,聽經是什麼?修定,一遍一遍的看,一遍一遍的聽,修定。有些人講話言語聽不懂,我在舊金山的時候,有一個同學送我一卷錄音帶,卡式的,送一卷錄音帶,倓虛法師在香港佛七當中講的開示。他是北方人,我聽第一遍大概只懂得三成,聽第二遍又多懂一些,我聽了三十遍,他講的東西我完全聽懂了。所以我學東西一般差不多都是三十遍的樣子,不會少於三十遍,有可能多於三十遍,不會少於三十遍。這個《無量壽經》我這一次是第十一次的講,以前講過十次,不是講註解,這次講註解。遍數不多不行,沒有契入進去,沒有入這個境界,薰習不夠。
學東西,實在講不要複雜,一部經能幫助你開悟,哪一部經?任何一部經都可以。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個道理要懂。最怕的是怕學得太多、學得太雜、學得太亂,你這一生不會成就,你所學的全是佛教的知識。聖學,為什麼那麼樣重視戒定慧?這不是釋迦牟尼佛講的,過去現在未來一切三世諸佛,沒有一個不遵守這個原則的。戒是什麼?規矩,你不守規矩你不能入門,守規矩你才能得定。一門深入是規矩,你心是定的,你不是散亂的。一切時、一切處,心都是定的,定久了豁然就開悟。一部經,一部經容易得定,三部四部、十部八部你一生得不了定。為什麼?你思想是亂的,你的精神意志不能集中。尤其現在這個社會,誘惑的力量太大,你六根所接觸的這個境界都在誘惑你,都在擾亂你,你要是歡喜跟它接觸就完了,你這一生與制心一處、與禪定就沒有緣,緣就斷掉了。沒有定,哪來的慧?你一生所學的,用現在人的話說,你可以成為一個佛學家,你可以拿到佛學博士學位,你可以做一個佛學教授,你也能講得天花亂墜,甚至於你也著作等身,世間名聞利養你可以撈一些,與三昧、與開悟、與了生死出輪迴毫不相干。
現在這種學佛的人多,真正依照古大德的方法去修學的人沒有了。所以他不能成就,不能成就就是他得不到法喜,他得不到像佛菩薩那樣的快樂。古聖先賢的典範,承傳到現在不容易,肯死心塌地遵守奉行,沒有一個不成就。如果認為這個方法太老了,沒有現在科學方法這麼活潑,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佛學,佛學變成科學,不是佛法了,這變成世間法。現在學佛真難!我們明瞭,所以利用網路、利用衛星,跟全世界各個不同地區的有緣同學,他收看網路、收看衛星就是有緣的,我們用這個方法,跟各地同學在一起學習、在一起分享。覺得古聖先賢這些大德的方法還可以學,你就不妨試試看,只要你有決心、有耐心,不改變,那就像古人所說的,七年小成,九年大成,真的,不是假的。
這兩句話真的是佛菩薩才能做到,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能令眾生發歡喜心,歡喜他才會接受。「今云現在西方,即隨所應度…方便說微妙法也。」阿彌陀佛以這樣的善巧方便,在西方極樂世界建立這個大道場,廣大無有邊際,接引一切眾生到這個地方去修行,這是為什麼?十方世界、六道眾生壽命都不長,短時間你的煩惱習氣斷不掉,一定是長時間。到極樂世界頭一個你所得到的無量壽,永遠不老。如果壽命長,老了,老了多辛苦,那還能學嗎?不能學了。極樂世界永遠年輕,個個都像我們這個世間十幾二十歲的人,年輕力壯,你問問他的年歲,不是說幾百歲、幾千歲,他給你講他活了幾個阿僧祇劫,還是那麼年輕,還是那麼力壯,還是那麼樣學習,這個機會到哪去找去?只有到極樂世界,除極樂世界找不到第二家。如果你覺得生老病死苦不錯,那你就留在娑婆世界,輪迴裡頭慢慢去搞去。你如果覺得這個很辛苦,如果說以自性來講,這個生老病死那是莫大的羞恥,你本來是佛,怎麼會搞成這個樣子?知恥近乎勇,我不想幹了,回頭,回頭到極樂世界去。靠我們個人的力量回不了頭,阿彌陀佛就幫上你的忙,只要你有回頭這個念頭,心才一動,信息阿彌陀佛就收到了,他就會加持你,就會幫助你,你就會有緣遇到這個法門。
「因此正是『指方立相,即事而真』之殊勝方便。」這是阿彌陀佛給六道眾生的真實利益。指方立相,方是方所,指方是西方,立相是在那裡建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事相,極樂世界是道場,是大道場,極樂世界是學校,極樂世界全都是阿彌陀佛的學生,十方世界仰慕阿彌陀佛,真正回頭了,希望在這個學校裡圓滿成就。成就之後,可以說皆是阿彌陀佛的化身,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即事而真,殊勝方便,殊是特殊、殊勝,殊勝方便。「善導大師剖示其義,謂娑婆眾生妄心瀑動。」這瀑動兩個字說得好,特別是現在的眾生,就像瀑布一樣,水流得多急,不但急,而且複雜,亂流。如果你參觀過美國跟加拿大邊界的大瀑布,你就能感受得到,眾生心就像這樣的。「指方立相尚未能專注,況無方無相耶?」無方無相是一般大乘上的理論與方法,所以它難。不像淨宗,淨宗有一定的方向、有一定的目標,只要你專注,你決定能成就,而且成就快。經上講得很清楚,事上也給我們證實了,就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三年五載決定成就。究竟需要多少時間自己決定,果然是勇猛精進,那就是《彌陀經》上所說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肯定成就,那叫精進佛七。不過精進佛七是真放下,有絲毫沒有放下就容易著魔,那個麻煩就很大。李老師以前告訴我,他在台中辦過兩次精進佛七,以後再不敢做了。他告訴我,參加的同學人不多,不超過十個人,主七師精神能夠照顧得到;十個人以上,照顧不到,人太多了。其中還有一個著魔了,老師為這個人花了半年的時間把他恢復正常。煩惱沒有放下,帶著這個東西勇猛精進,麻煩!老師提出這個事情警告我,叫我不可以幹這個事情,很危險。人家來參加的時候好好的一個人,七天之後就變成神經病,你對人怎麼交代?普通的佛七可以打,它不嚴格,沒關係,精進佛七就怕有這個麻煩。修行不容易!
最穩當的方法還是教,「教」是什麼?漸進,它不是那個很勇猛的,慢慢的,一天一天的求進步。放下也是的,一天一天的,點點滴滴的慢慢放。長時間的薰習,自自然然心就清淨;心愈清淨,這個經義你深入得就愈多,你會看到字字句句無量義,說不盡,這個裡頭其樂無窮。逐漸逐漸全搞清楚、全搞明白了,我們自己也念佛求往生,就很簡單!不難。黃念祖老居士,這個註解完成之後,因為身體不好,年歲也大了,不想再住世了,一心念佛,一天十四萬聲佛號,六個月,他就走了。這都是示現給我們看的,萬緣放下,一心專念,沒有一個不往生。
「又《上都儀》云:歸命三寶,要指方立相,住心取境,以凡夫繫心尚不可得,況離相耶?」這就是說其他法門難,難在什麼地方?難在離相。淨宗不離相,淨宗立相到極樂世界,先是指方立相,求生淨土,到極樂世界再離相。所以古人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我們把開悟這樁事情放在極樂世界,現在專求淨土。李老師當年告訴我,大乘佛法終極的目標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淨土也不例外。淨土是什麼?到西方極樂世界,目標就是明心見性,現在的目標是一心專念。淨宗的殊勝,所以四十八願重要,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轉述。願願為度眾生,願願幫助眾生一生成就,一切皆作佛,這我們不能不知道。歸命三寶這一句看起來容易,真正歸命不容易。一般文字上看到皈依,這歸命。三寶是覺正淨,歸是回頭,歸命是叫我們回頭。我們的身命要依靠自性三寶,佛是自性覺,覺而不迷;法是自性正,正而不邪;僧是自性淨,淨而不染。覺正淨是自性三寶,就是我們《無量壽經》的經題,清淨,僧寶;平等,平等是正定,正定就平等,法寶;覺是佛寶,我們要把我們的身命轉回來依靠清淨平等覺,念念不離,處處不離。
淨宗比大乘來得方便,因為大乘沒有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難!淨宗有方向,我們念念都想著西方,念念念阿彌陀佛,著相,不是離相。執持名號,執就是執著,持就是保持不要失掉,把別的東西都放下,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只有《無量壽經》,你要想就想《無量壽經》。想《無量壽經》是什麼?是想極樂世界,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所以經不熟你沒法子想,你胡思亂想。我一生受持這一部經,我的想是專想,專想極樂世界,專想阿彌陀佛。如果我學習的經典太多、太雜,那你想就亂掉,亂想就錯了。佛教我們制心一處,我們這個心是散亂的,不在一處,想東想西,那是什麼?輪迴心。經論想多也是輪迴心,因為它不是一心。一心就是禪定,一心就是三昧,得定才能開慧,慧就見佛,慧就見極樂世界,境界現前,所以說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想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現前;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現前。這樣才能夠平平穩穩取得極樂世界,我們這一生那就有價值了,大功圓滿。生到極樂世界得彌陀本願威神加持,就是阿惟越致菩薩,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薩,這不可思議。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身,彌陀四十八願加持你,你的身是什麼身?法性身,你居住的同居土也是法性土,這還得了!不是《金剛經》上講的世界是一合相、微塵聚,不是那個世界。這樣殊勝的果報,就是經上講的惠以真實利益。我們要不靠阿彌陀佛修到這個境界,要到哪一劫才能成就?遇到阿彌陀佛,沒想到這麼容易就得到了,那你就曉得這個機會難得。彭際清居士講的話完全正確,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天,你碰到了。無量劫來稀有難逢,我們今天遇到了,遇到要不把它抓住,不在這成就,你不就冤枉了嗎?那你叫真的錯了,大錯特錯!你能夠掌握住,你這一生必定圓滿成佛,這叫一生成就的佛法,希望我們大家努力。念老所引用的這些經論,全都是祖師大德給我們說的真實語。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