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三百零九面,倒數第七行:

  「第四十八,現證不退願」,這是大願最後一願。「願曰: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這裡面特別重要的這個「諸」字,於諸佛法。「不退轉者,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進,不更退失,略云不退。即梵語之阿鞞跋致(詳見前註)。蓋以菩薩行願,難發易退。據《仁王經》別教之信位菩薩,名為輕毛菩薩,隨風東西。又南本《涅槃》曰:無量眾生發阿耨菩提心,見少違緣,於阿耨菩提即便動轉;如水中月,水動即動。」我們看這一段的意思。佛法成就,從理上講確實是一念之間,凡夫一念覺悟就圓成佛道。一念覺,有沒有?非常可能有,但是第二念他就迷了,他不能保持。保持這是功夫,果然能夠保持住,念念都不退轉,這人就成佛了。有沒有這個例子?有。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這個例子,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那就是一念覺,一念覺,念念覺。在中國禪宗惠能大師給我們做了這個例子,他二十四歲,也是一念覺,念念覺,他不退轉了。這個不退轉是一時頓證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我們為什麼那一念保不住?問題的關鍵在此地,為什麼保不住?根本的問題是我們的認知不夠,所以煩惱習氣不能放下,問題在此地,都在自己。

  彌陀世尊這一願不可思議,願十方世界一切菩薩聞名,現證不退,慈悲到極處!念老為我們註解的,「不退轉者,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進」,增是增長,功德增長,善根增長,好事!「不更退失」,這叫不退,就是梵語的阿鞞跋致。阿鞞跋致也是阿惟越致,是一個意思,翻譯的翻得不一樣,原文完全相同,它的意思就是不退轉,這個不退轉是三種不退轉,剛才說的。位不退,位不退什麼時候證得?十信位初信位的菩薩、小乘初果須陀洹就位不退,絕對不會退墮到凡夫,他是聖人,雖然沒有離開六道,他決定不墮三惡道。證得須陀洹之後,如果沒有特別的因緣,天上人間七次往返就證阿羅漢果。無論這個世間有沒有佛出世,有佛出世他證聲聞果,沒有佛出世他證緣覺果,這善根深厚的人,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紮根教育做得太好了。他紮的是什麼根?是成佛之根。成佛的根是什麼?是放下見思煩惱,位不退。從須陀洹到阿羅漢,都叫位不退。他是不是真的不退轉?他也會退,但是最低他退到初果,初果就不會再退,是他的底限,進進退退,初果到四果,四果到初果。

  為什麼會退?我們看底下說,「蓋以菩薩行願」,不是說發願,願發了,發了之後要行、要做到,這樁事情「難發易退」。「據《仁王經》別教之信位菩薩」,注意,這是別教,跟圓教大大不相同,圓教的信位菩薩不退轉了,他證得不退轉,別教要初住,別教初住菩薩等於圓教初信位的菩薩。所以它的信位菩薩「名為輕毛菩薩」,像羽毛,在風中隨風飄流,「隨風東西」。我們現在的話說,禁不起考驗,遇到善緣,他的功德善根增長,遇到惡緣,他就退了,這是別教信位菩薩。「又南本《涅槃經》曰」,《涅槃經》有兩個本子,南本、北本,這是古時候翻譯,一個是南方翻譯的,一個是北方翻譯的,一個四十卷,一個三十六卷,分量都不少。經上說,「無量眾生發阿耨菩提心」,就是發菩提心,「見少違緣」,就是很少違背你意念的這種緣,也就是說你不喜歡的這個緣,於阿耨菩提就動轉,你心就動,我們講動搖,信心動搖,「如水中月,水動即動」。

  在這個娑婆世界,實在說,幫助我們提升的這種善緣少,幫助我們退轉的這些逆緣太多太多,你所見的,你所聽的,你所接觸到的,無不是退緣,都是叫你退轉的。我們要曉得,只有佛菩薩幫助我們堅定信願,我們願不願意親近?佛菩薩在哪裡?佛菩薩無處不在,佛菩薩無時不在。你說我沒看到,那是你沒智慧,你沒有清淨心。你要有清淨心,你要有智慧,你就見到佛菩薩了。這一句「阿彌陀佛」是佛,一句「觀世音菩薩」是菩薩,你知不知道?知道。你念就清淨,你不念就不清淨。你念佛,佛在你心裡頭;你念菩薩,菩薩在你心裡面。心裡有佛菩薩,退緣就沒有了,你只有進沒有退。是不是這樣的?這個話你聽懂了嗎?聽懂了,可是轉身就忘掉,心還是被外面境界所轉。這什麼原因?身見沒破,念念想著我身體,在這一生一世當中,把這身體看得太重了。不僅這一生,生生世世。人死了還有個中陰身,他也是看得太重,所以他還是在退轉,還是得不到解脫,不知道這個身是假的,不知道這個身體不是我。你把它看得那麼重,你的虧吃大了。

  什麼是「我」?給諸位說,阿彌陀佛是我。「我心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心」,你們常常念《三時繫念法事》,中峰禪師不是這樣子說的嗎?他說的一點都不錯。你們念得多了,幾個人肯定承認我是阿彌陀佛、我是觀世音菩薩,幾個人承認?你不肯承認,那有什麼法子?你要承認這個臭皮囊是我,這就是你退轉的第一個因素,根本的因素。我們要真正如彌陀世尊的弘願,世尊在經教裡常常告訴我們,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是一體!生佛一體,生佛不二。生是眾生,佛是諸佛,彌陀是諸佛的總代表。所以六根在六塵門頭動搖了,這個時候是什麼?這個時候叫迷了,一動就迷了。怎麼辦?趕快提起,提起正念,提起正覺。什麼是正念?什麼是正覺?就是阿彌陀佛。記住,諸佛菩薩的名號就是正覺,就是正念。古大德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是什麼?自私自利的念頭,名聞利養的念頭,在五欲六塵起貪瞋痴慢的念頭,念頭起來就造輪迴業。念頭才起,意在造業了;開口,口造業了;行動,身造業了。這很可怕!不能不知道。所以「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兩句話是非常重要的警惕。學佛人,特別是淨宗同學,念念不離阿彌陀佛,成就自己,念念不離觀音菩薩,救護眾生。幫助苦難眾生這個時候,你是觀世音菩薩,放下這個工作的時候,你就是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成就自己,用觀音菩薩幫助別人,這樣才能夠現證不退。

  「又喻曰」,這是佛在經上說的。「譬如魚母,多有胎子,成就者鮮。」魚我們知道,魚生的子很多很多,但是魚子能變成小魚,小魚能變成大魚,這個機會太少了。為什麼?魚子都被別的魚吃掉,小魚被大魚吃掉,確確實實一千顆魚子難得有一、二個會長成,又「如庵羅樹,花多果少」,佛舉這兩個比喻。「眾生發心,乃有無量,及其成就,少不足言。故云:魚子庵羅花,菩薩初發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結果少。」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要警覺到。

  今天我也把這些方法非常具體的說出來了,供養給大家。你修淨宗,你求生淨土,我們要跟阿彌陀佛融成一體,我的心是阿彌陀佛的心,我的身是阿彌陀佛的身,我的念是阿彌陀佛的念,念念不離阿彌陀,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世尊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把制心一處就是「阿彌陀佛」這一句聖號,我就把心制在這一處上,什麼事都解決了。一生的學習就這一部經,常常念這部經。初學的人讀誦,把一部經念上一千遍,一般可以能背誦了。還不能背誦,就再一千遍,三千遍、四千遍。我過去曾經遇到一個人,他念了六千遍,能背誦。有決心!一天念五遍,一年一千五百遍,他念了四年。這是先把它念背。能背之後,叫細嚼,像吃東西一樣,不可以囫圇吞棗。細嚼是什麼?每天這個《大經解》看一段,細心去看,字字句句裡頭有無量義,你就細品法味,才真正體會到古大德所說的話一點都不假,「世味哪有法味濃」,真正嘗到法味,你連吃飯睡覺都忘掉了,自己精神體力飽滿,真的是常生歡喜心。歡喜是自己的受用,同時也歡喜教別人,這就是用自己的法喜、用自己的法味供養眾生。絕不能貪多,貪多麻煩就來了,為什麼?障礙現前。貪多你就退轉,一門深入就不會退轉。

  「又《十住菩薩斷結經》(節錄)」,這下面節錄一段經文,「時舍利弗告來會菩薩」,這就是到釋迦牟尼佛法會,來參與法會的這些菩薩,告訴他們,這是舍利弗自己過去修行的一樁事。他說,「我曩昔」,我在過去,「或從一住進至五住」,此地所講的都是別教的,進到五住,「還復退墮而在初住」,又退到初住,「復從初住至五六住。如是經六十劫中,竟不能到不退轉。」舍利弗是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十大弟子當中排名第一,他表智慧,目犍連表神通,這是他的經驗。舍利弗的智慧第一不是偶然得來的,最初修行的時候也很痛苦,進進退退,像拉鋸戰一樣。我們今天退轉,看這一段經文,你就不稀奇了,你的心也就可以定下來了。為什麼?進進退退是個正常的現象,你在凡夫位!可是舍利弗那個時候沒有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我們今天的緣超勝過他太多太多了,我們知道怎樣能保持不退。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裡面有順境、有逆境,人事環境裡面有善緣、有惡緣,無論是善惡順逆,我的心都住在阿彌陀佛上,穩穩當當,平平安安,不受影響。如果不住在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上,那你就跟舍利弗一樣了,得進進退退,不知道到什麼時候你才能保住不退轉。

  這樁事就在我們現前生活當中,不遠!你想想看,我們學佛學多久?有的同學三、四年了,有的同學十幾年了,有的同學二十幾年了。像我學佛今年滿六十年,會不會退轉?如果沒有這一句阿彌陀佛,那不曉得退到哪去了。確實古人說得不錯,修行如逆水行舟,不進你就退,進要拉住什麼?拉住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前面,緊跟在後頭,絕不能脫節。你懂得這個道理,你就不怕了,你會遠遠超過舍利弗。可是,對阿彌陀佛產生信心可不容易,真的是難信之法,我有深刻的體驗。我也是個標準的知識分子,美其名好學多聞,這美其名,好學多聞。年輕,喜歡廣學多聞,老師雖然教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自己總是不甘心、不情願。不過我還是遵守老師的原則,但是不是百分之百。我是一部經學成了,我學成這個標準,就是至少從頭到尾在講台上講過一遍,我用這個做標準,我就學第二部。學一部,我不看第二部,我就專攻這一部。最近這一段時期,我們來學習《大經解》,我把《華嚴經》就放下了,不再看它,每天只讀《大經解》,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但是佛菩薩、古大德教導我們,一生就守一部經。我肯定,我承認,這是決定正確的教誨。我六十年前如果是堅持老師教導我的,百分之百的聽話,認真修學,給諸位說,我很可能已經開悟證果了。就是對老師的教誨打了折扣,現在是完全明白了。你們要學我,跟著我走這條路,學六十年到我這樣的程度算不錯了。如果你們遵從佛菩薩、老師的教誨,一成不變,就是一部經學一輩子,那你超過我太多了,十倍、百倍都不止。這都是真話,我沒有嫉妒心,我希望你們真的能超過我。用多少時間?十年,十年專攻一部經,《無量壽經》,專念一句阿彌陀佛,你的十年超過我六十年都不止,這是真的。我走了彎路,不希望你們再走我的彎路,希望你們走直路。人人都能超過我,佛法就興旺了;人人不如我,佛法就衰滅了。我給大家做個標準,我這個標準是最低的標準,不是最高的,這是諸位一定要知道的。我不是講謙虛話,講的是老實話。

  為什麼當年不能完全遵從老師的教誨?那是習氣,這個習氣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退緣。要想不退,一定要堅持。老師是愛護我們,老師不勉強我,真正叫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我希望我們淨宗同學,這一生要信佛,要信仰祖師大德,特別是淨宗歷代的祖師。最近的一位,印光大師,第十三代祖。一定要知道持戒,「戒為無上菩提本」,無上菩提就是阿彌陀佛。戒是成佛的大根大本,沒有戒,你就是沒有根,無論怎麼用功,縱然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也不行。為什麼?沒有根。我們這部經裡有沒有根?有,三十二到三十七品,這個六品經裡頭是戒律,講得很詳細,講五戒十善,業因果報。淨宗學會成立了,我們定了一個《朝暮課誦》,就選這段經文做晚課。早課就是這一品經,第六品,四十八願。早課是願,晚課就是戒。三十二到三十七這個六品經,它不是背誦、不是講解,是要字字句句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變成我們的理念,變成我們的行為準則,這個重要!每天不能把全經念一遍,至少把第六品跟後面的六品,第六品是四十八願,後面六品戒律的這部分,至少要念一遍。根紮穩了,功不唐捐,你的功德能成就。

  福德這一面,因為這個時代跟過去不一樣,過去的時代,在中國歷代帝王教化,這個責任他們擔負起來。那是什麼?菩薩事業。教孝,教敬,教倫常,教四維八德,教人做好人、行好事。現在這個社會,整個世界都不教了,所以真的是天下大亂。那怎麼辦?我也常常勸佛門同學,要兼行菩薩道,那就是要注意普世紮根的教育:《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這些年來,我們從十個不同宗教的典籍裡面,節錄他們的經文,內容也是倫理道德因果這一方面的教誨,我們編成一個小冊子,《世界宗教是一家》。這個小冊子,普世教育,能夠幫助這個世界化解衝突,恢復安定和平。我們希望世界上每個人,不分國家,不分種族,不分信仰,都能和睦相處,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讓這個社會長治久安,大家都能夠生活在幸福美滿的一生。淨宗學人,淨宗同學,我們要肩負起這一個使命,這是觀世音菩薩慈悲濟世。那就要讀書,不讀書你做不到。

  讀什麼書?我們最近找到一部書,《群書治要》,就這一部,夠了。有這一部書,你就能夠幫助世間法了。這一部《大經解》幫助我們出世間法,《群書治要》幫助我們世間法。我說《群書治要》是觀世音菩薩,《大經解》是阿彌陀佛。我們念念不捨這兩種,世出世法都兼顧到了。又何況世間法裡的《群書治要》,它裡面關於修身齊家講得非常之多,有理論,有方法,有效果,有經驗,也是學佛求生淨土的根本法。根本是什麼?做好人。好人都不會做,你還能作佛、作菩薩嗎?哪有這個道理!所以這些東西應當學。我們一生學兩部書就夠了。《群書治要》分量不大,雖然它有十卷,總共大概只有五十萬字,平均每一卷五萬字。這部書大概再一、二個月就印好了,我們到這個地方來一起學,把它當作我們淨宗的功課。

  同學們學講經的,還是複小座重要,複小座就是複講。世出世間法都是從恭敬當中得來,如果對於我們所學的這兩門功課沒有恭敬心,對佛菩薩、對古聖先賢沒有恭敬心,你什麼都學不到。貢高我慢是菩薩最大的障礙!只要有貢高我慢,那怎麼會不退轉?退回凡夫位上去了。舍利弗還沒有退到凡夫位,他只退到初住,沒有退到凡夫位,是什麼?他對佛菩薩有恭敬心。如果對佛菩薩沒有恭敬心,他就退到凡夫位,退到凡夫位你就不能保證你不墮三惡道。他是經歷六十劫,還不能到不退轉,這是尊者修行提供我們的參考。

  「又《寶雨經》曰:有世界名娑婆,其國有佛名釋迦牟尼。若諸有情聞彼名」,就是聞釋迦牟尼名號,「於阿耨菩提得不退轉,由彼如來本願力故。」這經上這幾句話不可思議,讓我們知道本師世尊跟阿彌陀佛有同樣的弘願。釋迦牟尼的名義,我們學佛同修不能不知道。他為什麼叫釋迦牟尼?釋迦什麼意思?牟尼什麼意思?釋迦是能仁,翻成中國意思,他能仁慈待眾生,就是觀世音菩薩,能以仁慈待眾生。牟尼翻成中國意思叫寂默,也翻成寂滅,就是我們前面講五忍菩薩最後是寂滅忍,清淨寂滅,這是對自己。寂滅的樣子是什麼?惠能大師說了一句話,「本來無一物」,那就是寂滅,那就是大般涅槃。涅槃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滅,苦集滅道之滅,滅就是涅槃。涅槃是果,道是因,修道才能證涅槃果。世間的果是苦,苦從哪裡來的?苦從集來的,是你集結無量不善的因行,你感得的苦果,這是六道輪迴裡面的世間法。滅道是出世間法,滅就是滅苦,寂靜裡頭一切苦都沒有了,這叫寂樂,所以涅槃有寂樂的意思。

  「古代澄憲師讚此願為釋尊」,就是釋迦牟尼佛,「五百大願之中,最勝願也。」釋尊五百大願裡最殊勝的願,就是「聞名不退」,你聽到釋迦牟尼佛,你真聽懂了,你就不會退轉。跟我前面說的意思是一樣的,我把能仁說成觀世音菩薩,我把牟尼說成阿彌陀佛,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當中,我們不離阿彌陀佛,不離觀世音菩薩。這個地方,古大德為我們做證明。我們確確實實得彌陀跟釋迦世尊的本願威神加持,專念阿彌陀佛,專念觀世音菩薩,你就現證不退,這不是假的。經本我給同學選出這兩部書,阿彌陀佛的,這個《大經解》,《淨土大經解》;觀世音菩薩的,我給諸位介紹《群書治要》,針對我們現前的社會,不但中國需要,全世界都需要,每個國家都需要。

  我這一次來的時候經過馬來西亞,在馬來西亞我拜訪納吉首相跟馬哈迪前首相。我提到這部書,《群書治要》,簡略的給他們介紹,他們就急著要,有沒有英文翻譯本?都想要看。所以我請求現在在吉隆坡的中華文化教育中心這些老師們,先把這部書做註解,翻成白話文,然後將白話文再翻成外國語文,幫助全世界。這就是湯恩比博士所說的,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紀。《群書治要》這部書是《四庫》裡面選出六十五種重要的典籍,在這個裡面節錄它的精華,六十五種書變成一種書,你念這一種書就把這六十五種書的精華統統念到了。這六十五種展開就是《四庫全書》,歸納就是這六十五種,六十五種再把它提煉,就變成現在這一部《治要》。治國平天下最重要的理念依據,理念跟方法的依據。希望淨宗同學會講《無量壽經》、會講《大經解》,也會講《群書治要》,要學會。為什麼?幫助那些有政者。這個有政者是古人的話,用現在的話,幫助這個社會各個階層的領導人,幫助他們齊家、治國、平天下。可別做官,守住出家人的本分。做什麼?做沒有名義的顧問,不要任何名義,這樣就好。我們的正業是《大經解》,我們的正業,《群書治要》是在這個時代不得已的一個副業,賓主、正助一定要分得清清楚楚。《無量壽經》正道,《群書治要》助道,正助雙修。《無量壽經》是阿彌陀佛,《群書治要》是觀世音菩薩,我這樣講,大家就很清楚了。這是我們生長在這個時代,遇到這樣的環境,不能不顧。不顧,慈悲心沒有了,那只有牟尼就沒有釋迦了。釋迦是慈悲心,慈悲濟世是釋迦;牟尼是念阿彌陀佛,往生不退成佛,那是牟尼。

  我們接著看,「可見兩土導師同發此最勝之願,正是一路涅槃門也。」這句話說得好。兩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我們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這是兩土導師,都發聞名不退之願,所以念老說出後面這一句話,這正是一路涅槃門。「蓋以無量菩薩未到不退之位,雖極勇猛如救頭燃,但以障緣競來,屢屢退轉,遂令學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這都是說真話,無量菩薩未到不退之位,那你就大幅度的退轉。什麼是不退之位?我們注意後頭這個「位」字,位不退,位不退是小乘須陀洹,《華嚴經》裡面大乘圓教初信位的菩薩,別教初住菩薩,這個位不退。位不退的條件,必須斷五種見惑,你才能證得。五種見惑沒斷,那你就是未到不退之位,那就像此地講的,「雖極勇猛如救頭燃,但以障緣競來」,競是競爭,你的障緣統統都現前,你沒有辦法不退。障緣來的時候,你煩惱現前,你的七情五欲,喜怒哀樂、貪瞋痴慢全現前,這就是退緣進來,你把握不住。極樂世界,一想,太遙遠了,時間還沒到,現前要緊,現前就叫你大幅度的退轉。所以底下結果就是這樣的,「學道者如牛毛」,形容它多,牛身上多少毛!多少牛,在我們這個地方到處你都看到牛群。得道者像麟角,麟是麒麟,麒麟絕種,沒有了,古時候有也很少很少。現在真的學道者太多太多,億萬人學道,得道者億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這是實際上的狀況。

  「彌陀因地」,彌陀因地就是法藏菩薩,「憫其勤苦,發無上願,以佛威德,令聞名人,即得三忍,證不退轉。」法藏菩薩憐憫十方法界無量菩薩勤苦修行,沒有辦法證不退轉,他發這個大願,聞名不退。以佛的威德,就是四十八願,佛的德就是四十八願,加持給這些聞名的人。這個前面我們學過,聞名的人也得要有緣,與佛有緣,這個緣是什麼?聽了之後能信、能解、能行、能證,這是有緣人。如果聽到了不懂意思,不解、不信,或者是信裡面有懷疑,那個懷疑就是退緣,你會退轉。為什麼會懷疑?你對極樂世界認識不夠。那怎麼辦?要學經教。你要知道,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天天講經教學是為什麼?他只有一個目的,幫助大家破疑生信。真正相信了,那還用得著講經嗎?不用了。講了四十九年,就是希望你能夠相信極樂世界是真有。佛給我們所介紹的句句都是真實,沒有一句、沒有一個字是虛妄的。你能夠生起真正的信心,你就得度了。從信他才生起願,真想去!那種仰慕極樂世界的心非常懇切,巴不得早一天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這是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的本意,四十九年講經所希望達到的目的,我們不能不知道,不知道你永遠不能體會。

  過去我們在湯池做傳統文化的實驗,讓湯池小鎮四萬八千居民,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一起來學《弟子規》。有人問我,你在此地做這個事情,用意何在?目的何在?我們做這樁事情,實在是聯合國和平會議裡面的會友們逼出來的,我們從來沒想到會幹這種事情。我移民到澳洲,代表澳洲學校格里菲斯大學跟昆士蘭大學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我先後參加了十幾次,其中有七次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導的。我為什麼答應學校參加?我們都知道,我們居住的是一個地球,這個地球好像一個太空船,在太空當中旅行,我們同坐這一條船。現在這條船出了麻煩,你說要不要救它?不能說出家就不救了,講不過去。我們知道社會動亂的原因,我們曉得地球上這些災變,這麼多災難的原因我們知道。我們怎麼知道的?在佛經裡面說的。很難得,佛經上說的這些話被現代科學家證實了,讓我們對佛經上所講的一絲毫的疑惑都沒有了。所以我有充分理由相信,再過個二、三十年,科學家會肯定佛法不是宗教,佛法是高等科學。方東美先生介紹我,佛法是高等哲學。我們通過六十年的學習,跟科學家的報告一對照,佛法是高等科學。他們最新所發現的,全在大乘經裡頭,而大乘經裡面比科學家講的還要圓滿、還要究竟。

  我們對於佛菩薩不能不佩服,我們對於老祖宗不能不尊敬。老祖宗的智慧,老祖宗的方法,理念跟方法不落伍,它那是真理,是永恆不變。你順著它走,你得福報,你享福;你違背了它,你肯定遭災難。科學家、哲學家還要跟老祖宗的理念走才正確,違背老祖宗,那就地球末日出現了。《群書治要》是中國五千年老祖宗智慧的結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方法、經驗、效果,這還得了嗎?人間的幸福美滿,國家社會的長治久安,都在這部書裡頭,你能不學、你能不看嗎?在中國大陸,我曉得,習仲勳老先生他知道,他在這本書的前面題了四個字,「古鏡今鑑」,古時候的一面鏡子,我們現在人要拿來照照。你拿來照照是肯定有好處,肯定能幫助你解決眼前這些災難的問題。《大乘無量壽經》的會集本,也是在我們這個時代出現的,不可思議!山東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北京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我們非常有緣分,能夠看到這麼好的會集本,看到這麼好的註解。我跟念老一見如故。

  我們今天所處的環境,就是法藏菩薩憐憫世間這麼多的眾生,發無上大願,以佛的威德加持這些聞名之人。過去生中曾經接觸過佛法、接觸過淨土,善根深厚的人,聞名就能得三忍,證不退轉。過去生中沒有善根,現前障緣很重,這個人是最可憐的人,他遇到有極大的障緣,想學沒有機會,但是也有好處,「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我們今天利用這個科學技術,利用網際網路、利用衛星電視,雖然在一個地方我們來分享,我們的畫面、我們的音聲隨同經教流遍十方,在全世界每一個角落都能收看得到。能夠打開網路跟電視的頻道,那就是有緣人。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愈來愈方便,成本愈來愈低。現在衛星電視,我們已經有六顆衛星,亞洲上空有兩顆,很容易找到,畫面非常清晰,如同對面。

  「原在退位,乘佛願力,唯進不退,疾至菩提,實為大慶。」那就是你真正找到我們的頻道,找到我們網路的網址,每天都可以在一起上課,都可以在一起學習。你真聽懂、聽明白了,確實我們原來是在退位,為什麼?見惑沒有斷,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統統都有,這就是「原在退位」。「乘佛願力」,願力就是四十八願。我們有緣在一起學習,四十八願聽懂、聽明白了,極樂世界認識了,對於阿彌陀佛那種真誠恭敬心生起來了,你看看多簡單,二六時中心裡只有阿彌陀佛,其他的全放下,這樣你就唯進不退了。你很快的往生極樂世界,你就證得大菩提,生到極樂世界就證得大圓滿,「實為大慶」,沒有比這個更大的喜事。世出世間值得慶幸的事情沒有超過這一樁,一切慶喜,這樁喜事是擺在第一位。

  「又《會疏》曰:謂難思願力」,這個願力是指四十八願,不可思議!「一得一切得,不退與三忍,同時具足故。」抓住這一句阿彌陀佛,你得到這一句阿彌陀佛,一切都得到了。這一切是什麼?世間法跟出世間法全得到了,不可思議!世間法,遍法界虛空界;出世間法,一切諸佛菩薩他們所修行的功德、智慧、神通、道力,你全都得到了。這個一是真的不是假的,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一般人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得不得力,是因為他不認識阿彌陀佛、不了解阿彌陀佛,對阿彌陀佛總有懷疑。所以會念佛的,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淨念相繼」。什麼叫淨念?不懷疑、不夾雜,叫淨念。對這個法門,對這個名號有懷疑,念的時候妄念很多,不能專心,這叫夾雜。夾雜是業障,懷疑是沒有智慧、是愚痴。夾雜就是貪瞋的業障,懷疑是愚痴的業障,總而言之,貪瞋痴沒有斷掉。學佛,叫你一下把貪瞋痴斷掉,不可能。那怎麼辦?叫你降溫,把對貪瞋痴這種執著要淡化,一年比一年輕一點,一個月比一個月輕一點,你的功夫就不錯了。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災難在眼前,二0一二就是明年,西方人馬雅人的預言,災難。我們應該怎樣應對?一句彌陀,你只要得到這個,災難就化解了。你一個人得到,你的災難化解;你一家人得到,你一家的災難化解;你居住這個地區大家都能夠得到,這個地區就不會有災難。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一句佛號功德不可思議。你會想那是真的嗎?我告訴你,對你來說那是假的,為什麼?你不相信,你得不到。如果有個人他承認這是真的,那對他就是真的,他那裡起作用,你這裡不起作用。世出世間一切法,大經大論都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這就說明世出世間法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礎上。信心動搖,一切就完了。我的信心怎麼來的?六十年在大乘教裡建立的,時間不算短,中國人講整整一甲子,愈學愈明白,愈學信心愈堅定。信心堅定,不懷疑了,你才真正能放下,一切統統放下了。為什麼?你不能不放下,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還要執著嗎?你還要分別嗎?你還會起心動念嗎?沒有了。這個時候你得大自在,你智慧開了。你全明白了,這就是一得一切得。全明白之後怎麼?你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對待一切眾生,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對自己,觀音菩薩對苦難眾生的。

  不退,不退阿彌陀佛這一念,不退觀世音菩薩這一念,這不退了,念念當中都能浮現在面前。三忍:音響忍、柔順忍、無生法忍。音響忍,言教,天天幹,樂此不疲;柔順忍,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身教;無生法忍是不思議的善巧,意教。三忍教化眾生,同時具足故。「深顯彌陀一乘願海、究竟方便之妙用。」這句話說得好!一乘,一佛乘,不是叫你止於菩薩、止於聲聞,不是的。聲聞、緣覺、菩薩那是階段性的,一乘是究竟圓滿,徹底的覺悟。從大圓滿興起究竟方便的妙用,這個妙用是什麼?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有感,你就有應,感應道交,妙不可言!小乘經裡常說,「所作已辦,不受後有」,這是事實真相。自己的事情解決了,還留這個身體在這個世間行菩薩道,行什麼菩薩道?行觀世音菩薩的菩薩道,大慈大悲幫助眾生度過苦難。看眾生各個緣分不相同,與佛緣深的,這一生當中得度,成佛了;緣再淺一點,成菩薩、成羅漢,不等;再次一點的,今生出不了六道輪迴,不墮三途。只要能信,只要聽勸,都能辦得到。聽騙不聽勸,那就一點辦法沒有了,那他還是會在惡道,去搞輪迴。但是,這一生當中已經種下佛的種子了,無論是見像、聞名,阿賴耶裡面都有佛法金剛種子,來生後世一定遇緣,會有成就,這是肯定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