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請坐,大家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二百八十四面,倒數第六行,從第二句看起:
「又眼等六門,日夜流注煩惱,故名漏。以聖智者斷盡此煩惱,稱為漏盡。」我們接著昨天學到極樂世界那個地方的居民,所受的快樂猶如漏盡比丘。什麼叫漏盡?在這裡我們接著學習。「眼等六門」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是外面的五根,意就是念頭,起心動念這是意根,合起來稱為六根。六根確實日夜的流注煩惱,眼見色,帶給我們貪瞋痴慢,這都是煩惱;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可以說是六根接觸外面的六塵境界,都帶給我們煩惱,養成我們的習氣,所以叫流注煩惱。在佛法裡用一個「漏」來代表它。前面跟諸位報告過,漏就是一個器皿,像我們茶杯,如果這下面破損了,就有漏洞,它就失去它的作用,我們盛上水進去它就漏掉,這個煩惱就像六根的漏洞,把我們自性的功德全漏掉,取這個意思。所以煩惱我們認識它了,才知道這個東西對我們的危害太大,我們自性裡頭有圓滿的智慧,從這漏掉了,有圓滿的德能、有圓滿的相好,全都從這漏掉了,這稱為漏。
底下一句說,「聖智者」,聖人,有智慧的人,他們會把這些煩惱斷掉,我們一般講放下,不再用這些東西了。能斷盡煩惱,那就叫無漏。漏,盡了,就是無漏。這智者是誰?小聖智者是阿羅漢,這個地方聖下面加個智,那就不是阿羅漢,阿羅漢稱小聖,大乘法裡面講的法身、般若、解脫叫三德,阿羅漢只證局限的解脫,法身沒證得,智慧沒證得,所以是小聖。聖後面加個智,這是大聖。大聖是什麼人?是法身菩薩,這稱大聖。為什麼?他不但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統統斷了,真的是漏盡了,是指這一類人,真正轉煩惱為菩提。我們六道的凡夫很可憐,在日常生活當中,確實這一句話說得好,這六個字,「日夜流注煩惱」,所以智慧不開,德能、相好都不能夠現前。如果真正明瞭事實真相,我們都會自愧,感到對不起自己,把自己有這麼好的性德都喪失掉了。喪失是比喻,其實是障礙,障礙而不起作用了。
「六神通中前五通為有漏通,唯漏盡通為無漏通。」前五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還有一個神足通,神足是飛行變化。像《西遊記》裡面講的孫悟空,那就是五種神通具足了,他沒有第六種,所以他不能稱聖人。自稱為「齊天大聖」,別人不承認,那是他自己封自己的,別人不承認。說明小乘阿那含之前,三果,初果、二果、三果,他們所得的有漏的神通,唯有證得阿羅漢果,這才得漏盡通,見思煩惱斷盡了,超越六道輪迴,這是無漏通。「煩惱斷盡之比丘,稱為漏盡比丘,即阿羅漢。」所以阿羅漢才稱漏盡比丘,阿羅漢再前面都不能稱漏盡,都是有漏的神通。
「法藏菩薩願彼國眾生」,他希望極樂世界所有的眾生。「受樂無極」,無極就是沒有止限,無論是從時間上說,是從身心各個方面來講,決定沒有感受到有苦,有苦有難極樂世界是沒有這些事情的。「且於所受快樂心無染著,如阿羅漢斷盡諸漏」,這是說的凡聖同居土。極樂世界專門講凡聖同居土裡頭往生的,叫帶業往生,真的是一品煩惱都沒有斷,可是這些人在極樂世界所獲得的享受跟阿羅漢相等,這是很值得我們思惟的。阿羅漢他所享受的樂到底是什麼樣的樂?這底下幾句形容,「且於所受快樂心無染著」,我們今天受的快樂有染有著,這染著是煩惱,樂裡頭夾雜著煩惱,所以古人講「樂極生悲」。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享樂不會生悲,不會變成悲哀,這是跟我們這個世界大不相同的地方。我們這個世界享樂過分,肯定悲哀就出現。你譬如說吃東西,很樂!吃一碗不錯,還想吃一碗,如果叫你連續不斷吃個二十碗、三十碗,你就可憐了,你就苦了,所以樂到後面它就變成悲了。西方極樂世界不會,他們決定不會有生悲的。這是什麼道理?從一個總的原理上我們能夠明瞭,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天天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還接受十方諸佛的加持,這個福報太大了,所以他們的心裡是生智慧不生煩惱,念念都跟性德相應。當然他知道所有的現象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只要對於一切境界相不執著、不分別,苦樂二邊都不可得,這才叫真樂!所以「如阿羅漢斷盡諸漏」,這諸漏是見思煩惱;「於諸世法不執不著」,再不會執著,再不會著相了。我們知道一切法從心想生,心裡只要不執著,現象沒有障礙。
我們看到金山活佛的故事,樂觀老法師我跟他見過面,他跟金山活佛曾經在一起住過四個月。看到金山法師有一次跟大家在一起吃飯,信徒對他很愛戴、很熱心,每個人盛一碗飯送給他,他很歡喜,馬上就吃了,你看供養的人多快樂!結果大家一起來供養,一下吃了二十多碗飯。樂觀法師在旁邊說:你們不能害法師,你怎麼可以讓他吃這麼多?活佛告訴樂觀法師,不增不減,沒事!著什麼急?沒事。那個就是什麼,他懂得這個道理,吃再多等於沒有吃,十天半個月不吃飯也等於吃了,這個妙極了,他就到這個境界了。我們凡夫看起來感到很訝異、很驚奇,在他是很平常的事情。這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他沒有著相,我們是著相了。「不執不著,故云猶如漏盡比丘」,這是比喻受樂而沒有樂想,苦樂二邊都不執著,這才叫真樂。因為苦樂是相對的,那就不是真樂;離開相對,就是離開對立,才真正是得樂。所以諸佛菩薩的樂,我們凡夫不知道,從來沒有過這個經驗,跟我們講樂,我們都是以為很快樂,苦樂的樂,我們想到這去了,怎麼想想不到佛菩薩那個境界。這個對大乘佛法也得稍稍涉入一些才能體會得到,才能明白。不是我們世間苦樂之樂,世間苦樂他全沒有。
義寂大師,「名此為受樂無染願」,這個說得好,受樂無染。受苦呢?也無染。不動心,沒有起心動念,這就是真樂。憬興法師說「受樂無失願」,這也很好。我們這個地方也說樂,樂過去就沒有了,失掉了。而諸佛如來他那個樂是永遠不失的,像泉水一樣不斷的往外面噴,那個快樂。世間聖人也有這個境界,像孔子在《論語》第一句話告訴我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悅就是樂,喜悅。這個喜悅是從哪裡來?是從內心裡面往外流出來的,永遠流不盡。相信那個快樂它沒有止住的,沒有盡頭的,不像世間歡樂的時候,散場之後,樂就沒有了、就斷掉了;永遠快樂,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就是這個道理。所以這個樂不是外面來的刺激,是內證的功夫。喜悅是性德,自性的性德它不斷向外流,是這樣的一種現象。所以受樂不失,都是這個意思。
再看底下這一段,「第三十一不貪計身願。」這一願是我們常常講,常常提起,非常重要。「無起想念,貪計身者。」見性的菩薩叫法身大士,永遠不會起個念頭,我還有個身,絕對沒有這個念頭。像《金剛經》上所說的,《金剛經》後半部,「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這個見是什麼?見就是念頭。這些念頭凡夫有,菩薩決定沒有。連念頭都沒有,他怎麼會執著這個身是我!什麼是我?佛在大乘教裡面跟我們說過,法身菩薩已經證得圓滿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而這個裡面每一種都有常樂我淨四德,有我!法身裡頭有我,般若裡頭也有我,解脫裡頭還是有我。這個我,不是我們現在講我這個概念。大乘經上講,我是什麼意思?主宰的意思。它有兩個主要的意思,第一個是主宰,第二個是自在。如果用這兩個意思來看,我們這個身體就不是我了,為什麼?做不了主,也不自在。如果真做得了主,年年十八多好!它慢慢天天老了,這個做不了主,我不在。要自在,每天吃東西很討厭、很麻煩,我不吃東西多好!身體永遠健康、永遠快樂,不需要飲食。有人做得到,色界天就做到了,這得禪定的,四禪八定他們不需要飲食,財色名食睡他都不要了,自在!可是他還是做不了主,他的青春留不住,還有生死輪迴,所以也不能說真的有我。但是法身菩薩是真的有,他真的能做主宰,真正得大自在。法身菩薩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真行。所以這個地方說出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即使是凡聖同居土裡面的大眾,都不會有身的這個念頭,這個難得!跟法身菩薩沒有兩樣。
回頭再說「凡夫修行」,這是講到我們,我們修行很不容易成就,就是這一句佛號都念不好,什麼原因?這兩句話說得好,「多墮身見」,凡夫修行多墮身見,我們墮落在常常想到自己的身體。身體要好好保養它,要好好照顧它,把照顧身體、保養身體擺在第一位,其他是第二位,所以我們這個修行不能成就。修行要想成就,你像修西方極樂世界,真的想將來我們預知時至自在往生,那要怎麼修?要把身體丟掉,不能想身體,身體是附帶的,不要去理它,不理它這個身體就愈來愈好。為什麼?它回歸自然了,自然才是最健康的。你天天要補它,它就養成一個習慣,不補它它就生病,它就得依靠你這個;你把這依靠斷掉的時候,它不要了,它反而健康。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所以佛教弟子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不要刻意去照顧。日常生活隨緣就好,隨緣多快樂!不要去計較。清淨心不接受病毒,我們今天醫學上講免疫力,什麼是免疫力?清淨心是免疫力。心地清淨它不會感染,大慈悲心能化解一切病毒,你看清淨慈悲就好!在這上要用功夫,不要在生活起居上去講求,省多少事!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你看跟釋迦牟尼佛那些人,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他們過的是什麼生活?野外的生活,露宿的生活,晚上睡覺在樹底下打坐,上面沒有遮蓋,不怕風吹雨打日曬,他不怕,過的是那樣的生活。吃飯就托缽,你給什麼吃什麼,歡歡喜喜,他也不生病。這是什麼?回歸自然了。我們的心回歸自然了,身體自然也跟大自然合而為一。最重要的是心,念頭!心沒有回歸,身就不能回歸;心回歸了,身也就回歸,得大自在!所以最健康的,是自然的。自然就是道,在佛法裡頭,自然就是佛。中國人講道,講到極處,道是什麼?道是自然的規律,跟自然的規律合而為一,這是最健康的。自然有沒有生?有,你可不要去執著它,這個才叫養生之道。
下面說,「身見乃見惑之首,見惑不斷,則不能入聖流」,這一句話也是我們常常提起來的。見惑,惑是什麼?迷惑,見是見解,我們今天講的看法。跟見惑相對的還有思惑,思是思想,你的想法,惑是迷惑,換句話說,你想錯了。見惑呢?是你看錯了,你把身體看作是自己,這是你看法裡頭頭一個錯誤,叫見惑之首。這一條不斷,你就入不了聖流,就不能成為聖人,換句話說,這是凡聖的交界點,突破這一關你就是聖人。什麼聖人?在小乘就是須陀洹果,在大乘呢?《華嚴經》上講十信裡面的初信位菩薩,你是真正佛弟子,十信好比是小學,你是小學一年級。雖然是小小聖,他不是凡夫,他沒有離開六道,但是他決定不墮三惡道,他就得了保證,絕不墮三惡道。在六道裡面修行,天上、人間七次往返,決定證阿羅漢果,他就超越六道輪迴。好像你進到小學念書,六年肯定小學就畢業了。
由此可知,這個身見是多麻煩,身見要不把它放下,我們永遠不能進入小學一年級,那能畢得了業嗎?小學畢業是阿羅漢,大學畢業是成佛了,小學沒有畢業怎麼能念大學?這是我們學佛最嚴重的一個障礙,很少人能把這個障礙突破。這個障礙突破了,你在菩提道上一帆風順,障礙就少了。而且諸佛如來對你的加持,你都能接受。佛很慈悲,普遍加持,我們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普遍加持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我們都在加持當中,但是我們得不到加持的利益,就是加持我們沒有接受,天天在加持,從來沒有中斷,就是沒有吸收它。為什麼不能吸收?就是這個障礙,所以這個障礙去掉之後,我們就能夠得佛力加持,我們世間人講佛菩薩保佑,是真的不是假的。
不入聖流,「勢必常淪生死,欲出無期也。」這句話是感嘆!小小聖你不能證得,你肯定在六道裡還繼續搞輪迴。什麼時候你能離開六道?難說,太難太難了。下面這一句話說得好,說得很白,「貪計身者,謂執有我身而貪著計度也」,這是一般人的現象。什麼叫貪計身?執著這個身是我,而對這個身生起貪戀,天天為這個身去想,怎樣保養這個身體,怎樣讓這個身體過得很舒服、很自在,就想這些,讓這個身去享受,這就造業了。天天喜歡吃美味,殺害一切眾生,為誰?為舌頭。我們常講,舌頭只有三寸,味道到喉嚨下面就不知道了,就為了舌頭這個貪圖美味,造多少罪業!真正明瞭之後,就曉得得不償失。要滿足我們眼的欲望,要去看美色的東西;滿足耳的欲望,要去聽好聽的,自以為好聽的。身體各個部分,你都要去滿足它的欲望,這個造業可多了,造業可重了。所造的業將來都有報應,不是造了就沒事,造了以後麻煩多,不得了!你得在六道三途裡去受果報。
如果要是真正懂得,佛給我們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六根、六塵、六識統統是虛妄,都不是真的。真正通達明白了,我們就放得下了。放下得大自在!放下開真智慧,自性般若智慧現前,不但自己的問題解決了,自己得大自在,也能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像釋迦牟尼佛這樣的人,他自己問題解決了,他的弟子當中,我們在經上念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皆是大阿羅漢,那問題解決了。不是普通阿羅漢,普通阿羅漢是小乘,大阿羅漢是大乘阿羅漢,十地菩薩稱大阿羅漢,十地上面等覺,再上面是究竟圓滿佛果,距離究竟圓滿兩個階級,菩薩五十二個階級,他算達到最高峰,這是大阿羅漢。所以他有智慧、有能力、有神通、有德行,能夠幫助我們苦難眾生。
我們這些苦難眾生為什麼還學不到?不能怪他們,他們沒有過失,身語意三業都沒有過失,要怪我們自己,我們自己不肯好好的學。我很認真,我很努力在學習,為什麼說我沒有好好的學?世出世間聖賢都告訴我們,學習最重要的心態,印光大師說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想想我們有沒有誠、有沒有敬?誠是講內,內心;敬是外面,外表,兩個都沒有。什麼叫誠?曾國藩先生說得很好,他讀書筆記裡頭給誠下了個定義,跟佛法講是一樣的,「一念不生是謂誠」;《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那個一心是誠。我們有沒有做到?我們是三心二意,哪來的誠?一天到晚打妄想,妄念紛飛,不誠!裡面不誠,外面就沒有恭敬,所以佛菩薩親自來教我們,我們都得不到利益。佛菩薩教導我們的,那是很好的養分,我們自己接受不了,毛病在這個地方。《無量壽經》上佛教導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發菩提心是誠,一向專念是敬,做不到。
現在人看到古人說的這些東西不相信,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努力了一輩子,沒開悟,還是迷惑顛倒。如果你相信佛菩薩,十年決定有成就,什麼成就?開悟了,得定了。得定開悟,神通一定現前。天眼開了,你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空間維次突破了;你能夠聽到凡人聽不到的信息,對你就幫助大了。破身見的人,這兩個能力就恢復。六神通是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的本能,自己統統有,一點都不奇怪,而是什麼?見思煩惱障礙住了,你有煩惱習氣,你的能力不能現前。能力不是失掉,是有障礙,它不起作用,只要把障礙放下,作用就現前。所以經書不能不讀,不讀不知道。讀了之後明白了,明白之後依教修行。修行是什麼?修行就是放下,就是看破。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放下是屬於禪定,是清淨心、平等心,看破是大徹大悟,一直到明心見性。
現在的物質現象,科學家告訴我們,跟佛說的是一樣,我們現在知道了,對佛所講的我們生起,叫增長信心,信心大幅度的增長,但是還不到位,為什麼?沒得受用。真正得受用,就是真正嘗到法味,這才算得上是受用。我們這味道沒嘗到,聽說,聽說這東西好吃,沒吃到嘴裡,不知道什麼味道。那叫法味!科學家告訴我們,這個世間根本就沒有物質的存在。身是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東西?這是近代量子力學家他們看到了,真正看到物質的本質,原來是念頭,就是我們的念頭,念頭累積的現象,正是跟佛經彌勒菩薩所講的是一樁事情。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一彈指的時間很短,有三百二十兆的念頭。一個念頭多長?一個念頭是一彈指的三百二十兆分之一,那是一個念頭。我們算彈指彈快一點,我們現在算秒,一秒我相信有人可以彈五次,那五次就是一千六百兆,一秒鐘,你在一秒鐘裡面看到的物質現象是一千六百兆累積的連續相。就像我們看電影上的銀幕一樣,電影上的銀幕一秒鐘是二十四張幻燈片,一秒鐘二十四張幻燈片,我們就覺得好像是真的了。現在佛告訴我們,我們現前的現象(物質現象),一秒鐘是一千六百兆的,我們用幻燈片來比喻,一千六百兆張的幻燈片。每一個念頭都是獨立的,所以不可以叫相續相,連續不是相續,相續是前一個念跟後一個念是相同的,不相同,真的像電影的底片一樣,張張不一樣,只是速度太快,我們覺得好像是真的一樣。
佛、菩薩他們看穿了,看到真相,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既然是虛妄,你就不能執著它,你執著它毫無意義,你決定得不到它。這身體我能得到嗎?得不到。你也不能說它沒有,你也不能說它有,你說它有錯了,說它沒有也錯了。這個東西是個假東西,佛法裡面講得很清楚,假東西管用,你要懂得的話,借假修真。我要利用這個假的工具,在我這一生當中修成,把真實的自性找到,回歸自性,對了。回歸自性是難,真的太難,那我借這個假的身體,我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淨土,求得西方淨土跟明心見性沒有兩樣,這做得到!所以我們要用這個身體幹什麼?念佛,憶佛,就是想佛,要利用這個身體去想佛、去念佛,利用這個身體去拜佛。阿彌陀佛在哪裡?這句話很重要!我六根所接觸的境界全是阿彌陀佛,你能不成佛嗎?你能不往生嗎?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法都是阿彌陀佛變現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阿彌陀佛是什麼?阿彌陀佛是自性!你看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最後一句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就是阿彌陀佛。萬法從哪來的?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一切萬法就是自性,就是阿彌陀佛。這一個認知,你要是肯定了,裡面的真誠現出來了,外面的那個恭敬表現出來了,那就是印祖所說的,「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沒有誠敬心,你看我們多辛苦,用多少時間,實際的利益沒有得到。這是什麼?古人講的,錯用了心。經上教導我們的太好了,我們天天讀,沒有看懂,沒有聽懂,一向專念!古人教給我們修學,一門深入。我們學得太雜,學得太亂,意志不能集中,用一生的功夫,一無所得,這一生就空過了。會用心的人,修淨土法門,我們看到很多很多,三年成功。看《淨土聖賢錄》裡面的記載,古人,遠公大師建立東林念佛堂開始,到現在大概一千七百多年,真正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的統統都往生了,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學得很多、學得很雜的,還在六道裡搞輪迴,還在貪計自身,還在搞這個,這能成就嗎?
下面《會疏》說,「於自身妄執」,這個執著是虛妄的,能執著的那個念頭是妄念,所執著的這個身體是妄身,都不是真的,實在給你講,能所都不可得。「計」是計劃、計較。「愛憎違順」,這是舉幾個例子,從事相上來講,你就更容易懂得了,愛這個身體,或者討厭這個身體,順著這個身體,或者是逆著這個身體,這舉這幾個都是屬於計較。「是名貪計,是所謂我執也」,這是佛經上講的我執。「凡夫妄以自身為我,貪執計較,愛護倍至,順則生愛,違則生瞋,種種分別貪著,舉體墮於煩惱。」全是煩惱,起心動念是煩惱,分別是煩惱,執著是煩惱,我們這一生生活在什麼境界裡?煩惱的境緣之中。你要不認清楚,你回不了頭來。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回頭了,回頭是岸,回頭就是不再搞這些把戲了。今天我們世間人講遊戲,不再搞這個遊戲了。一回頭,凡夫就變成佛菩薩,覺悟了,覺悟就叫佛菩薩,迷執就是凡夫。佛法當中所謂的回頭是岸,自己回頭,你才能看到事實真相,你才能幫助別人。世出世法都不例外,幫助別人是由親到疏,先幫助自己家人,自己家人都沒得度,你怎麼能度別人?一定是由親而疏。所以你一個人覺悟了,你肯定會帶你一家都覺悟;你一家都覺悟了,你的親戚朋友、鄰里鄉黨都會向你學習。身是個人的一個好榜樣,典範;家庭是所有家庭的好樣子,這樣才能幫助這個世間苦難眾生。
現在災難擺在眼前。前幾天有個同學告訴我,現在在世界上有某些地方瘟疫逐漸發生,而且正在擴大當中,新聞媒體報導不多,怕擾亂人心。這些災難可不可怕?很可怕。可是佛告訴我們,科學家告訴我們,不是想像的可怕,有辦法化解。科學家告訴我們,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就能化解,這個講法跟佛法講的一樣。科學家是從他們研究物理學得到這個結論,佛法是諸佛菩薩從禪定當中看到事實真相,告訴我們如何化解問題。所以只要心正,心善良,再大的災難,它自然會化解。世間這些眾生,我們肉眼看不見的,比我們肉眼能看見的,不知道要多多少倍。冬至法會昨天圓滿,有不少同修都有感應。靈界的眾生,幽冥界的眾生,真有,不是假的。我們要以慈悲心、愛心,跟他們融成一體,我們修行,帶領他們一起共修,幫助他們往生極樂世界。這一類眾生也感恩,也報恩!這個地區有災難,他們就護持,大災難就化成小災難,小災難就沒有災難了。如果我們忽視他們,疏遠他們,或者是毀謗他們,那麻煩可就大了,他是凡夫,他不是聖人,他就來報怨,小災難他會把它變成大災難,他們有這種能力。就跟人類一樣的,他不論是一個好人、壞人,我們對他好,我們尊重他,他也會感恩,我們有問題的時候他也會幫助。
一切眾生在六道裡都有善惡兩方面,善跟性德相應,惡跟性德不相應。中國古人講「人之初,性本善」,這天地鬼神,這些小動物,本性都是善的,只是習性不善而已,我們要看本性。本性什麼?本性都是佛,《華嚴經》上講的多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常常想到這一句,對一切眾生那種真誠恭敬心就生起來,我們跟他就能溝通,就有感應了。我們真心幫助他,他也真心幫助我們。如果我們自以為聰明,那是迷信,佛講的是迷信,鬼神,根本沒有這些東西,你的虧就吃大了,到自己死了之後後悔莫及,死了以後跟他在一道,就全都明瞭了。聖賢人的東西,所以稱聖賢,他不糊塗、不迷信。我們今天信科學,科學有證據。古時候沒有科學儀器,但是他們有定功,定功也有證據。一個人入定,他看到這些境界;十個人入定,那九個人同樣也看到這個境界,那就是證據,不是一個人說了算數。在這個世間修四禪八定的,對六道情況就看得一清二楚,定中境界!時間、空間都突破了。你不相信,你依照方法去修,修得到的時候,你就見到了,你就相信了。誰修誰就能得到。你不依照這個方法修,你得不到。而且小的這些定,神通,不難。
我在初學的時候,初學佛出家,初出家的時候,有一個好同參,明演法師。跟我同年,抗戰期間我們同學過,以後到台灣又碰到,在一起工作。我出家了,他也把工作辭掉,他也出家了。我跟李老師學經教,他去跟一個密宗上師去學神通,我問他為什麼?他說講經太辛苦,舌頭講乾了,人家還不相信。他說我學神通,我一現神通,人家就相信了。想的是沒錯,可是以後他真學了,學了一年多的時候,他來告訴我,他跟幽冥界的障礙沒有了,每天下午,黃昏的時候,他就看到街上來來往往就有鬼走了。他說到晚上九點鐘、十點鐘,滿街都是,他看到,他也不害怕,鬼跟人沒有什麼兩樣,人不能障礙鬼,鬼也不能障礙人。他來跟我講這些,這人絕對不是騙我的,老朋友,老同學。我就告訴他,我說:你雖然天天見鬼,跟鬼打交道,我不相信,我說你說的是鬼話。他說:為什麼?我沒看見,你看見,我沒看見。我說:還不如我講經好,我講人家聽,有人點頭;你這些鬼話,沒人相信。除非跟你學的功夫差不多的,你說的,他也見到了,他才相信。那是少數人,那不是多數人。所以那些人相信,相信怎麼?現在世間一般人不相信,說你說鬼話,胡造謠言,不是他的境界!因此,釋迦牟尼佛有沒有神通?神通可大了,但是他老人家不以神通做佛事,他用教學,講經教學,幫助一切眾生看破放下,真的放下就得神通,能力就恢復。你放下得愈多,恢復的能量就愈大,全是本能,智慧是自性本有的,能力也是自性本有的,甚至於相好,統統都是自性本來具足的。大乘佛法沒有別的,就是教我們開發自性。現在科學家也提倡,他說人有潛在的能力,潛力,要把潛力開發出來,那個能力可了不起。這在佛法裡很平常,明心見性就是開發性德,用現在名詞叫開發性德。我們的智慧、神通、道力、相好,跟一切諸佛如來沒有兩樣。
放下,頭一個是放下我執,不要再執著我。我們今天修淨土,念念不能離開阿彌陀佛,念念不能離開《無量壽經》,至少不能離開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天天要去讀,養成一個習慣。四十八願是誰?是自己。大乘佛法講把自己找回來,四十八願所說的就是我們自己本來面目。我們業障太重,煩惱習氣太深,斷不了,那就拐個彎去求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我們能力就恢復了。這是淨宗法門。我們今天進步非常緩慢,什麼原因?世間拉雜事情沒放下,所以功夫不得力。念佛也好,讀經也好,夾雜的妄念太多,這就是不誠不敬。誠,不懷疑、不夾雜是誠;敬,表示在事相上就是不間斷。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從事上講的,這是敬。
我們再看下面念老引用《往生論》上的話,「《往生論》云: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我心是末那識。賢首大師《妄盡還源觀》上講宇宙的源起,「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變成阿賴耶,無明不覺生三細,就是變成阿賴耶了,阿賴耶的三細相,宇宙就出現了。阿賴耶的業相就是一念不覺,阿賴耶的轉相就是末那識,阿賴耶的現相就是境界相,就是物質,物質的世界出現了。先有精神,後有物質,現在量子學家證實,物質是意念變現的,意念在阿賴耶裡稱為轉相,這三細相,先有它。法相經典裡面告訴我們,末那識是四大煩惱常相隨,末那只要一起來,一定是有四大煩惱。四大煩惱,第一個就是我見,我見就是自身,就有這個念頭了,或者說是我執,都是一個意思;第二個,愛見,愛是貪愛;第三個,痴見,愚痴;第四個,我慢。通常經上的名詞叫我見、我愛、我慢、我痴,這後面就是貪瞋痴三毒,所以這三毒是與生俱來。從哪裡來的?從自性裡頭變現出來的,這個要知道。自性裡面是見聞覺知這四德,變成什麼?迷了之後,見聞覺知變成受想行識,變質了。以後受就變成前五識,想就變成第六意識,行就是指這個末那,識是講阿賴耶,宇宙就從這裡發生的。這個現象被現在量子力學家發現了,這很了不起!我們看到他們的報告,科學報告,非常歡喜。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凡夫都是用思考,思考就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的功能非常之大,與它相應的心所五十一個,幾乎沒有不相應的,它是圓滿的相應。佛說,它對內能夠緣到阿賴耶,對外能夠緣到虛空法界,現在的科學證明了,佛這個話講得一點不錯。但是它,佛說,它緣不到自性,我們看到科學報告也是如此。現象從哪裡來的?科學家說無中生有。佛告訴我們,不是無中生有,是自性變現的。
研究宏觀宇宙的,他們的報告說,科學這些儀器觀察宇宙,實際上只能看到全宇宙的百分之十,另外百分之九十的宇宙不見了,緣不到自性!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百分之九十不見的宇宙到哪裡去?回歸自性。等覺菩薩再往上進一步,把無始無明的習氣斷盡,證得妙覺位,回常寂光了,回常寂光他就看不到了。常寂光是自性,科學能達到這個境界不容易!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科學家,大概二十年到三十年之後,他們肯定了佛教是高等科學。因為今天科學跟哲學上,最後解決不了的問題都在佛法裡頭。但是這是決定不能用科學儀器你能夠見到的,儀器見不到。怎樣見到?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見到了。所以科學、哲學跟佛法融成一體了。這樁事可能我看不到了,我年歲太大,再過個二十年、三十年,那我不是要活一百多歲?可能我看不到。但是你們年輕的同學將來都會看到,那個時候學佛不是學宗教了,是學科學。
「遠離我心貪著自身」,這個貪著自身都包括在前面的遠離我心,遠離貪著自身,「遠離無安眾生心,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此三種法應遠離,以其障菩提心,應知。」這是我們在《往生論》上學習過的,這三句話很重要。我心就是貪著自身,這個一定要遠離,知道事實真相,不再貪戀自己的身體,這是第一個。第二,要「遠離無安眾生心」,這什麼?佛法是要令一切眾生得到安穩、和諧、快樂,這是佛法。無安眾生心,不能有!就是我們所作所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在製造混亂,這就錯了。製造混亂,製造煩惱,第一個,自己身心不安;第二個,障礙社會,讓社會大眾也得不到安穩,那就造罪業;第三個,要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這個弘法、護法的人一定會遇到,如果說貪著供養、恭敬,你就墮落,你就退轉了。所以對於一切供養,人家恭敬,我們以恭敬回答,以謙虛待人。對待一切眾生要像對待佛菩薩一樣,那我們功德就圓滿。自己弘法、護法,都以為是高高在上,錯了;以為我自己做多少好事,一有這個念頭就變質,就不是好事了。永遠保持像菩薩一樣,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做再多的好事就像沒做一樣,心是清淨的,這就對了。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做的榜樣,做得真好!應當要學習。佛對於任何一個人,貧窮下賤乞丐,佛對他都尊重。為什麼?乞丐本來也是佛。他為什麼變成乞丐?是他迷失了自性,他造作了惡業,感受這種果報。我們念頭再一轉,他真的是佛菩薩示現乞丐這個樣子來給我們看,就好像舞台上表演一樣,示現一個乞丐給我們看,讓我們看到業因果報。為什麼貧窮?過去世當中沒有布施,吝嗇,不肯布施,沒有財布施。沒有法布施,沒智慧;沒有財布施,貧窮下賤;沒有無畏布施,他身體不好。示現給我們看,現身說法,他怎麼不是佛菩薩?所以這個世間法都假的!就看你用什麼念頭看,你看一轉的時候,用佛的念頭看,沒有一個不是佛,那乞丐也是佛,他來度眾生的,會看的人都明白了。不會看的人,他是很討厭的人,不要去理會他;會看的人,那是一尊菩薩,他還要向他問個訊,還要供養他,供養佛!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想佛,全是佛;想是眾生,全是眾生;想是妖魔鬼怪,全是妖魔鬼怪。實際上是什麼都沒有,全是你胡思亂想想出來的,你要不想,不想什麼都沒有,覺後空空無大千。佛說得真好,「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它在那裡起變化。你要是看清楚了,看明白了,統統是虛幻的。你想到彌勒菩薩那一彈指三百二十兆的念頭,你才真正明瞭釋迦牟尼佛在《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真的。不可得裡面你一定要想得,那就壞了,那就造業了。不可得,放下就是,放下就大自在。
現在這個世界為什麼變成這樣?就是每一個人都非常執著,都認為要控制別人,要想得,去獲得,錯了。佛菩薩不幹這個傻事,佛菩薩絕對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佔有的念頭,所以他來去自由,得大自在,他沒有障礙。障礙是這麼發生的。我們了解這個原因,就得把原因消除,回歸大自在。它後頭總結,「此三種法應遠離,以其障菩提心」,這三樣東西你要不把它放下,它障道!菩提心發不出來。菩提心最簡單的一個方法,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貪戀上三法的時候,你就往生不了。我想到西方極樂世界,那是個願望,我這個地方放不下,放不下自身,放不下傷害眾生,這個傷害眾生有有意、無意,都在傷害眾生,都在給眾生添麻煩,再貪圖恭敬供養,人家恭敬我歡喜,供養也歡喜,你有這種念頭的話,極樂世界去不了,念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不相應。所以往生,《往生論》上講,這三樣要遠離,有這個東西,念佛就不靈。「蓋謂貪執自身,無安眾生心,供養恭敬自身心,此三者皆障菩提心,故應遠離。」這是念老用白話來為我們解釋。
「本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宗是主要修學的方法,這是淨宗第一條最主要的,你要發菩提心。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告訴我們,他講得好,印光大師非常讚歎,為什麼?古人沒有這麼說過。他告訴我們,一個人真正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不要去再講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不要講這些,那些東西愈講人愈迷糊。真正懂得經教的人給他講行,不懂經教的人講他不懂,聽不懂。蕅益大師這句話講得好!我沒有別的念頭,在這個世間太苦,活夠了,我現在一心一意就想到極樂世界,就想親近阿彌陀佛,這個念頭就是無上菩提心,好!發這個心之後真幹,一向專念,我有一個方向,有一個目標,我專念阿彌陀佛。一天到晚我就這麼一樁事情,除這樁事情之外,什麼事情也沒有,這叫專念。我還要管這個管那個,那就錯了。那些事情誰管?兩個人管,一個是菩薩管,一個是凡夫管。菩薩管的時候,他心裡阿彌陀佛不中斷,什麼事都管,心裡只有阿彌陀佛,沒有別的事情。別的事情是什麼?那是為大家服務,照顧得周周到到,他的佛號沒有中斷,這是菩薩。另外凡夫管,他就什麼都管,管得心裡亂糟糟的,阿彌陀佛忘掉了,一句也念不上來了,那是凡夫管。兩種人管!我們自己要知道。所以真正護法工作是他自己修成功了,他來為大眾服務,為大眾服務不礙自己往生,就是往生真有把握,不礙往生。那什麼?真放下了!對自己來說是真放下。自己沒放下,這時就障礙,就產生障礙,決定障礙你往生,決定障礙你念佛,那麼你發那個心就不能兌現。發心要用行來兌現,行最重要的是放下,然後才是念佛。不放下,念佛,這個念佛的功夫被那個夾雜破壞了。所以先放下再念佛,這個很重要。念佛是智慧,慧心,放下是戒定。
「若障菩提心,即不能往生。是故願曰: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這是阿彌陀佛發這個大願,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人,如果他還會起一個念頭,還貪這個身,他說他就誓不成佛。他現在成佛了,說明在西方極樂世界這一願圓滿了,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決定沒有一個會起心動念想到自己的身,想到這個我,沒想到。常樂我淨四淨德裡面的我是大我,不是小我。什麼是我?遍法界虛空界是我,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想到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末後一句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是我,能生;萬法是我,所生,那哪一法不是我?大乘經裡常說,「法法皆是,法法皆如」,如是沒有兩樣,性如其相,相如其性;事如其理,理如其事。這個時候的我,是肯定了遍法界虛空界是我,不是執著這個身,這是法身菩薩。所以你看他有身,法身,不是指我肉身。法身是什麼?一切法是我的身,遍法界虛空界是我身。他在相上跟法界融合成一體,在念頭上跟法性融合成一體,性相是一不是二,這叫法性身。居住的環境叫法性土,身土又不二,整個宇宙是一體,這叫法身菩薩。他的階位,在《華嚴經》上初住以上就是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四十一個位次,這四十一個人居報土,實報莊嚴土。所以常樂我淨,那是他們的境界,我們要明瞭,要搞清楚,要嚮往,要學習。契入沒有別的方法,放下就契入。實際上障礙就是執著、就是分別,執著是見思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這三樣東西放下了,一切障礙都沒有了。這一章我們就學到此地。我們再看下面一章: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
這是第三十二願。
【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
這是三十三「光明慧辯願」。末後:
【善談諸法祕要。說經行道。語如鐘聲。】
這是第三十四願。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我們看念公的註解,「右章」,右面這一章經文,有三願。「生我國者,善根無量」,這兩句是總說。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但善根具足,善根無量無邊。下面這是別說。「善根者」,這跟我們解釋什麼叫善根。「身口意三業之善」,這叫三善根,身的善根,口的善根,意的善根,意是念頭。「固不可拔」,堅固不可拔,所以稱作根。在這個地方,我提醒同學們,究竟圓滿的善根是什麼?就是那一句阿彌陀佛。心裡有阿彌陀佛,意裡頭的善根堅固;口念阿彌陀佛,口裡有善根;身行阿彌陀佛之行,你豈不是身口意都具足善根了嗎?而且三善根功德無量無邊,不但自度了,而且能度一切眾生。但這個善根要堅固,堅固什麼?決定不為外面境界所干擾,不能為外緣所轉,這叫堅固善根。我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放在心上,這真堅固。心裡有阿彌陀佛,還要放一個觀世音菩薩,行不行?不能說不行,比不上純一的好。
我曾經看到印光大師他的關房,我參觀他的關房,他關房佛堂裡頭只有一張方桌,比我這個桌子,他是方的,我這是長的,沒有這麼長,方形的,小方桌子,只供一尊阿彌陀佛,沒有其他的佛像,這專!沒有觀音、勢至,只有一尊阿彌陀佛。在蘇州靈巖山,我看到是一對蠟台,一個香爐,一個木魚,一個小磬,就那麼簡單。阿彌陀佛面前供一杯水,阿彌陀佛後面,祖師寫了個大字,「死」字,貼在佛的後面,很大,那個字。我就看了,真叫專一,那個固不可拔。你在那裡看到印祖的善根,不但深厚,無量無邊!口裡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每天禮拜阿彌陀佛。他在關房,關房很小,不出來,拜佛是運動,身拜佛,口念佛,心想佛,這給我們做榜樣。給我們講這一願,也可以說,說這一章的最好的典範,他做出來給我們看。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