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五十四面第五行,從三這裡看起:

  「一多相容不同門。《大疏》云:若一室之千燈,光光相涉。蓋一中有多,多中有一,是為相容。而一多之相不失,是為不同」。十玄確實是諸法真實相,只有如來在果地上才看得清楚。世尊當年講經四十九年,唯獨在華嚴會上跟大家宣說,用現在的話來說得更親切一點,跟大家分享。以後在阿含、方等、般若到法華、涅槃,都沒有說過,都沒有這麼說過。《法華》純圓,《華嚴》是全圓,當然都契入這個境界。很難得現代的科學,最先進的科學量子力學,為我們做了證明,證明什麼?十玄門是真的不是假的。每一門都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可是門門相入,每一門裡面一定含著後面九門,無論哪一門。所以說一門入了門門都入,看這十個門哪一個門契我們的機,我們就從哪一個門進去,好像一個大殿堂它開了十個門。入華嚴境界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明心見性;淨土宗裡面理一心不亂,就入這個境界。入有頓入、有漸入,頓當然好,一悟一切悟,世尊當年為我們做出示現,頓悟。為什麼能頓悟?他頓捨,一念之間就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乾淨俐落。

  所以我們要問,凡夫成佛需要多久的時間?給你講真話,就是一念,一念覺凡夫就成佛。這個覺,我們可以用這部經的經題來說,這部經的經題講修行的、講修因的,五個字「清淨平等覺」。我們要知道,這五個字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清淨心成正覺是阿羅漢,平等心成正等正覺是菩薩,佛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就是覺這個字,一念之間。我們知道這個方法,明白這個道理,深信不疑,問題在哪裡?問題在放不下,放不下就是不覺、不平等、不清淨。在這個狀況之下,我們一生當中要想成就,除念佛法門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漸修裡頭的捷徑,一生準能成就。成就早晚,到西方世界成就品位高低還是在放下,這才知道放下多重要。佛為什麼要這麼樣強調放下?因為這世間一切全是假的。你現在想回歸真性,真裡面沒有假,所以假的東西帶不去,這個道理一定要懂。貢高我慢是假的,嫉妒這個念頭也是假的,貪瞋痴還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為什麼不放下?放下,我們念佛有把握;放下,我們知道品位很高。三輩九品往生,善導大師說得好,「總在遇緣不同」,除此之外沒有別的特別原因。我們凡夫,博地凡夫如果遇緣殊勝,你就很可能在這一生當中實報土上品上生,跟釋迦佛、跟六祖惠能大師沒兩樣,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往生。

  放不下,放不下是什麼?沒有真懂。怎麼辦?這個經多讀、多聽。如果真正把古人修行這一招學到,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就成就。所以念佛人,這真念佛人,這不是搞假的,應該放下的全都放下,不應該放下的就堅固的執著。這個法門教我們執持名號,執就是執著,持就是保持,也就是只執持一樣東西,六字洪名,你就決定得生淨土。心裡面有佛,心裡面憶念,口稱名,身禮敬,恭敬心不能中斷。我跟佛像不對面,恭敬心還有沒有?還有。怎麼能生起?你不知道;你要真正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是哪尊佛?我們念阿彌陀佛他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在你面前,阿彌陀佛就在你左右,就在你周圍。一切眾生沒有一個不是阿彌陀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是事實真相。你要問這什麼道理?經典裡佛講得很清楚,「一切法從心想生」,阿彌陀佛也是一法,他也從心想生。我們如果真正知道,一切眾生、一切人、一切動物、一切植物花草樹木、山河大地,全都是阿彌陀佛的報身,你肯定、你認識,你就證得報身,阿彌陀佛的報身。禮敬諸佛,普賢菩薩這一願你就圓滿。如果你還有分別,這是阿彌陀佛,那個不是的,你這一願沒有圓滿。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大圓滿!我沒有修淨土,我修其他的法門,能不能往生?能。淨土法門太大了,「三輩往生」裡最後一段就是講修大乘者,這句話重要。修小乘不能往生,跟西方極樂世界條件不符合,它是大乘,不是小乘,學小乘的不能往生。什麼是小乘?只求自利,還沒想到要利他,那就是小乘。大乘,大乘心,想到自己同時就想到一切眾生,這是大乘,我要成就自己,我同時要成就一切眾生。一多不妨礙,何必嫉妒?嫉妒,你嫉妒的那個人,對他妨害不大,他念佛照樣可以往生;可是你自己決定不能往生,這個傷害太大了。如果你要懂得的話,你把嫉妒改變為讚歎,隨喜功德,那你了不起,你自己修行的、別人所修行的,都有你的一分功德在你修持裡頭,為什麼?隨喜功德。

  我們今天來看這一段,這一門叫「一多相容不同門」,《大疏》是《華嚴經》上說的,清涼大師的《疏鈔》,他用一個比喻,譬如一間房子,這一間房子有一千盞燈,這房子挺大,像宮殿式的。我這次訪問羅馬,過去曾經去訪問過,沒什麼大印象。這次去的時候印象很深刻,特別去看古羅馬的神殿,一室千燈就不假,這真的,光光相涉,每一盞燈的光都照到整個大殿,一盞燈裡面有許多盞燈的燈光,這是相容,「一中有多,多中有一」。可是每一盞燈還是每一盞燈,燈並沒有混合,「一多之相不失」,這是不同。同中有不同,不同當中有同,同與不同是一不是二,你要能體會到這個真相。我們把解釋先看一遍,「《華嚴盧舍那佛品》云:以一國土滿十方,十方入一亦無餘,世界本相亦不壞,無比功德故能爾。」一國土,《華嚴經》上所指的是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我們今天住在這個地方,是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在娑婆世界的西方有一個世界,阿彌陀佛的世界,叫極樂世界。華藏世界裡面有沒有娑婆?有。有沒有極樂?有。為什麼?一多相容不同門,怎麼會沒有!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面,一個佛剎就像一盞燈一樣,把太虛空比喻成一室,不止千盞燈,無量無邊、無數無盡的諸佛剎土都在華藏世界。我們早都在華藏世界了,真的,自己迷而不覺,因為在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空間,沒有空間就沒有距離,在哪裡?當下即是。沒有時間,時間講先後,沒有先後。我們現在講這些話,常常在一起學習《華嚴》的沒有問題,你會有一個很清晰的概念,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這真的不是假的。肯定了宇宙跟自己一體,自性裡面的慈悲自然就流露;你沒有這個認知,這慈悲心生不起來。你能夠認知你的父母是你的親人,兒女是親人,對他們能生起慈悲心。如果你真的把《華嚴經》聽懂、聽明白了,我們現在住在這個地球上,地球上一花一草,樹木花草跟自己是一體,比父母、比兒女還要親。不但跟樹木花草,跟山河大地、跟自然現象,全是一體。「愛心遍法界,善意滿人間」,這是什麼?這是你自性流露,法爾如是,本來就是這樣的,明白就流露了。

  佛,佛是什麼?佛是個明白人,你明白你就成佛。我們現在明白了,煩惱習氣還不行,還沒放下,天台大師說是佛,天台講佛有六種,你是哪一種?「觀行即佛」,你現在在成佛之道上走,雖然沒到,你走的是正道,成佛之道。一步還沒走呢?一步沒走是「名字即佛」,這統統是講學習過程。從理上講,那你本來是佛,一點都不假。《華嚴經》上所說的,也是其他經上沒有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也就這個意思。情是有情眾生,我們一般人講動物;情與無情,無情是植物、礦物、自然現象,這無情,同圓種智。這個事情是諸法實相,我們要不是這麼長的時間在一起學習《華嚴》,這些話我們聽不懂,聽了會生煩惱,會有意見。這四千多個小時的薰習,現在我們聽懂了,聽得很歡喜,雖然知道自己做不到,也都能生歡喜心。在目前最重要的,我們如何來入這個境界?佛告訴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長要多長?如果你真幹,真聽話、真幹,一般來講三年就行,你就能入境界;如果還有點懈怠,還有點習氣,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沒有一個不成就!學佛應當鍥而不捨,知道每個世界裡頭都有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都有這個地球,到那個地球上還都能找到我們自己,我們自己的身不知道有多少,真的像萬花筒一樣出生無盡。

  聽不懂,聽不懂不要問,佛不說假話,你能信,那就是善根。你不想去研究它,我就信,我不需要研究,也不需要講什麼道理,那你就很有智慧。這怎麼是智慧?這叫根本智,「般若無知,無所不知」。你這種修學的方法肯定煩惱少、智慧多,煩惱一天一天的少,妄念。妄想分別執著一天比一天少,心一天比一天清淨,一天比一天平等,清淨平等心生智慧,他怎麼不是智慧!你要去找原因,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釋迦牟尼佛憑什麼說出來?這很可怕。可怕什麼?你這一生不能成就,你還得來生接著再幹。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在一起學習的同修,電視機面前、網路面前,歡喜來學習這個,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成的善根福德因緣。以前修了這麼多次,為什麼都沒有往生、沒有成就?兩個原因,一個是情執放不下,第二個是所知障,研究放不下,總是打破沙鍋問到底。以為你知道了,沒錯,你知道是常識,現在人叫佛學,因為你沒有學佛,所以西方淨土沒分,學佛就有分。所以我們要真學佛,不要搞佛學,對於如來世尊所說的一切法,字字句句都是自性流露,深信不疑,這個人有福,這個人有定功,定是福。定久了,你那些煩惱習氣,你不想放下自然沒有了,你在定中自然就沒有,悟門就開了。這一生在這個世間悟門開不了,往生到極樂世界肯定悟門開了,大徹大悟,這都是事實真相。

  所以各人的相各個獨立,沒有混雜在一起,就像這一個大殿裡頭一千盞燈,每一盞燈都放光,每一個燈都照明整個大殿,這叫相容。各個燈獨立,你把這盞燈熄掉,它的光沒有了,它的光跟大家光不相容,這一盞燈點燃,它又相容。多不妨礙一的存在,一也不妨礙多的存在,為什麼?一多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如果真的,肯定就起障礙,它不是真的。怎麼知道不是真的?諸位學過《還源觀》,不就清楚了嗎?《還源觀》裡面告訴我們,講得很清楚,從一體,經典上的名字「顯一體,起二用」,體是真的,永恆不變,清淨平等。惠能大師真開悟,不是假的,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他說得很好,告訴我們真性是清淨,真性是永恆不變,真性是圓滿具足的。它在沒有顯現、沒有現相的時候,自性具足一切法;自性本來是定的,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特性;末後一句,能生萬法。什麼都沒有,能現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我們學佛同修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提到諸佛實報莊嚴土,自己要曉得,我們跟它是一體,我有分。所以大乘法裡,字字句句都說自己,說別人全說自己,說自己別人全都有分。這個一多不二,一多相容,一多,多沒有妨礙一的存在,一也沒有妨礙多的相容,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法界,這是事實真相。

  契入這個事實真相,你想想看,我們同學們很難得,大家在此地發心要修六和敬。六和敬是性德,人人都有的,迷了就不和,覺悟了自然就和。覺悟的人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他怎麼不和!跟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無二無別。在遍法界虛空界這個宮殿裡面,佛放光,一切大眾放光,自己也在放光,你要不放光你怎麼會存在?這個光,科學家叫波動。波動為什麼?它真有光。為什麼?它的體是常寂光,它怎麼能沒有光!光哪來的?常寂光,自性本來具足的。所以量子學家稱極其微細的波動叫光子,它有現相,被肉眼看出來,看出來是什麼?看出來是個物質。但是你要曉得,極其微細的那一動,這小光子它裡面的能量、信息是圓滿的,都含藏在極微細的光子裡頭,很不可思議。我們六和敬真正做到,確實在我們這個道場比較容易修,因為大家都認清楚,同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十玄門裡頭第一條講的,同時具足相應門,因為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所以同時具足相應門。這一門是總說,再跟你講廣狹自在、一多相容,這別說。

  所以一佛剎滿十方,這我們講波動,你看《還源觀》裡面也給我們講,講起二用,從一體裡面起二用,二用一個是正報,自己,另外一個是依報,環境,這叫二用。無論是正報、無論是依報都是在振動,不振動現象就沒有了,就回歸常寂光。它在振動,這個振動從來沒停過。它動,第一個現象周遍法界,科學家現在還沒有法子找到,這個波的速度太快,周遍法界要記住,才動就周遍法界。我們的心要好,一個不善的念頭也周遍法界,別以為沒人曉得,知道的人太多太多了,沒有一個不知道。所以不能有不善的念頭,不能有不善的言語,不能有不善的行為,自己要認真修。看到別人不善,不要放在心上,不要批評,不要放在口上,為什麼?保持自己的清淨心。你要是放在心上,你的心不清淨了,變成一切不善的垃圾桶,你願意這樣做嗎?把自己的清淨心當作別人的垃圾桶,天天找別人的麻煩,找別人的過錯,一動念、一開口全裝進去,裝得太多,裝得太滿,所以現在想恢復清淨難!其實呢?其實它全是虛妄的。

  一粒光子它存在的時間太短暫,每一粒、每一粒都不相干,獨立的,你只要肯放下,業障就消了。消業障好難,懺悔好不容易,是因為你不了解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恢復自己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就是佛在《華嚴經》上常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就是自性,智慧就是常寂光,量子裡面所講,就叫量子,量子有個小光子,它那個光是自性的光。德,我們現在講能力、才藝,能力是德。相好,說到相好頭一個會想到自己,相貌莊嚴美好,身體健康長壽。給諸位說,各個都是無量壽,你現在在迷,你自己不知道,諸佛菩薩覺悟,諸佛菩薩看你,你是無量壽,每一粒小光子都是無量壽。光子爆掉了,這個念頭一念現前的時候馬上就滅掉,滅掉以後到哪裡去?又回到常寂光去。從常寂光生起,還歸常寂光,回去了。所以現在科學家在研究、在探討,他說宇宙,十分之九的宇宙不見了,科學家找不到。科學家能找的大概就是百分之十,百分之九十好像膨脹、膨脹,到最後就沒有了,最後怎麼沒有?回歸常寂光。佛講得清楚,他們還在懷疑。十玄門,他們來講能講一個彷彿、好像,講得不會徹底,為什麼?不是他的境界。他們現在妄想分別執著全都沒放下,沒放下能證得,那科學家就證得了,那我們可以不要去學佛學,我們跟科學家學就行了。他講得頭頭是道,他就沒有證得,他不得其用;如果真正證得,得大受用。

  所學非所用,這一般人稱玄學,你用不上。佛法是科學,科學跟玄學差別在此地,玄學學了自己用不上。但是佛法學了,學了用上,在你日常生活當中用上。用上是什麼樣子?佛在經上說:離苦得樂。苦,三苦、八苦全斷了,苦沒有了,你得大自在,大自在就是樂,你自己做得了主宰。常樂我淨,是自性裡面的四德。「我」,意思就是自在、就是永恆。所以身不是我,身有生滅,它是妄心幻化的形相,它不是真有;迷的時候,身死了、身滅了,靈魂不滅。身滅了以後到哪裡去?這是物質現象,到哪裡去?物質現象本來沒有,你說它到哪去了?《楞嚴經》上講得好,「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生滅同時同處。同時同處,所以經上講同時相應,就這個道理。十方入一,入一個剎土,一個剎土入十方。本相不壞,為什麼本相不壞?這裡頭有無比的功德,這個功德是自性的,是指性德。

  下面我們看到,黃老居士舉本經中講到十玄這些經文,「本經中彌陀寶香普薰願文云」,這是四十八願裡面的第四十三願,「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寶香合成,其香普薰十方世界」。這是阿彌陀佛第四十三願,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的物質現象。「彼國萬物中任何一物,皆為無量寶香所成,以無量香入於一物,表一切法入於一法,表一多相容」,一法也不壞。這些事情,實在講就在我們眼前,我們細心去思惟、去觀察,還是離不開妄心。我們用起心動念就是妄心、妄想,我們還是用分別、還是用執著。換句話說,六道裡面的眾生全是阿賴耶所變的。不了解事實真相,把阿賴耶當作真心,第一樁大錯就錯在這裡,這一錯全都錯了,一覺一切覺,一迷一切迷。眾生跟佛除了迷悟之外,沒有一樣不相同。極樂世界為什麼任何一物寶香成就的?寶香是性德裡頭本來就具足的,沒有迷惑,見了性,性德自然流露。生活在這個環境裡,我們常講得大自在,為什麼自在?聞到寶香。用我們的言語來說,寶香加持,加持有什麼好處?頭一個好處,幫助你轉煩惱為菩提,轉生死為涅槃,有這樣的好處。寶香能夠滋養法身慧命,能養法身慧命,你想想看它不能養我們肉身嗎?肯定能。聞到寶香,你身體裡面一些病毒細胞全都沒有了,全都恢復正常。所以你能成就跟阿彌陀佛、跟釋迦牟尼佛同樣的相好光明,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講地球上的人,那不一樣!

  也就是說明,佛國土裡面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全是自性流露的,當然一多相容無礙。自性裡面說的名詞是見聞覺知,迷了之後這變成阿賴耶,阿賴耶心心所都具足受想行識。轉八識成四智,他不但不在六道,他也不在十法界,他就生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這我們不能不知道。知道這個境界這樣的莊嚴,我們對於西方極樂世界才真正生起嚮往之心,真想求生。真想求生這一念無量功德,為什麼?你決定得生。如果對這個世間,虛幻的這個世界,你捨不得離開,你就沒有法子,你要繼續去搞六道輪迴。真搞清楚、搞明白,不再想搞六道輪迴,雖然現在身還在六道裡面,我們念念的信息阿彌陀佛接收到,才動念頭就周遍法界,阿彌陀佛怎麼會不曉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也都知道。你立下這個弘願,願生淨土,願成佛道,願度眾生。願度眾生,這一願非常重要,因為這一願才是真正的大乘,大乘不為自己,自己成就為什麼?自己成就為眾生。我們修行,為一切苦難眾生而修,不為自己,所以能精進不懈怠,沒有自己。為諸佛如來,為什麼要為他?諸佛如來念念念眾生,也包括我在當中,我要怎樣報他的恩?怎樣不辜負他的期望?那就是生到極樂世界。佛看到歡迎你,你終於回來了,你在外頭流浪,六道流浪辛辛苦苦,這次你能回來,太好了。《大勢至圓通章》裡面所說,形容「如母憶子」,阿彌陀佛就像個慈母一樣,天天念著我們,我們真的發心回家,歡喜。這一歡喜,佛光加持你,寶香加持你,從來沒有中斷過的,自性法爾如是就不可能有中斷。我們真正明白,你說得多大的安慰!

  六和難,非常非常之難,現在兩個人住在一起都鬧意見,都和不起來,四個人不是天天要打仗了!真正明白事實真相,自然就和了,為什麼?他全放下。古人常說的「於人無爭,於世無求」,真正明白的人他做到,他為什麼不爭不求?知道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決定求不到。《般若經》上講得很好,「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都把事實真相說出來了,為什麼勸你放下?道理在此地。你要想爭,你要想求,你的心被染污,你有自私自利,有自私自利,平等心就沒有,迷而不覺,這叫眾生。佛幫助我們,讓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知道放下是正確的,永遠放下。所以佛家講的捨得,雙重意思,你捨是布施、是供養,你修財布施肯定得財富,愈施愈多,你法布施肯定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肯定得健康長壽,這是佛告訴六道眾生迷而不覺,心裡面有欲望想求得,告訴你這個方法有求必應,沒有一樣求不得的。你為什麼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求?你用了錯誤的方法,用了非法的方法,叫邪法,得到的還是你命裡有的,你說冤不冤枉?命裡沒有的,你怎麼求都得不到。我們求佛菩薩,佛菩薩感應幫忙我們得到,依然是你自己修的;你自己要不修,佛菩薩一絲一毫都幫不上忙。佛菩薩對你的加持幫忙是相對的,你有一分功德他幫你一分,你有十分功德他幫你十分,是相對的,不增不減。

  我們要想得到諸佛如來多分的加持,我們真的要用功,我們要多放下,多放下就得到。譬如財施,你發了財,發了財怎麼辦?把你所發的那個財再統統施掉,學范蠡。吳越春秋那個時代,越國有個大夫叫范蠡,幫助越王勾踐復國,這是世間第一等難事,國家被滅亡還能發興,還能夠興旺起來,不容易。他知道這個國王的個性,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患難的時候大家同心協力救國家、救民族,把敵國打敗,自己勝利也統一了。像這樣能幹的人沒有必要了,沒有必要到最後的手段處死。范蠡非常聰明,幫助勾踐恢復了國家,他就逃走,跟越王沒打招呼,偷偷溜了,改換姓名,本來姓范,他改成姓陶,人家不認識他,叫陶朱公,去做生意去了。做了幾年發大財,把這些錢財施捨給貧苦的眾生,自己從小本生意再做起,沒幾年又發了,發得快,布施得多,命裡財多,又散了,三聚三散。所以中國大陸拜財神,財神是范蠡。台灣拜財神是關公,關公與發財毫不相干,關夫子是忠義,是忠義的典型,忠義的表率,他跟發財沒有關係。范蠡跟發財有大關係,很會做生意,完全了解佛家的四攝法,那個時候佛教沒傳到中國來。所以不義之財不能要,不義就是不合乎道理的。義這個字在字典裡面解釋,循理曰義,就是遵循道理,不違背道理。道是什麼?五倫是道,五常是道,四維八德都是道,守著決定不肯違犯。佛法裡面不論是大乘、小乘,什麼是佛道?十善業道是佛道。十善業道展開來,十條,每一條裡面都具足其他的九條,十乘十就一百,就一百條,還是綱領。小乘把它展開,展開多少?三千條,三千威儀;菩薩講得更細,菩薩把它展開八萬四千細行。十善業道圓滿就成佛了。

  建立六和敬的基礎,在今天這個社會,絕對不能要求別人跟我和,你要這樣要求,你一直到老死,你都遇不到一個人,誰願意跟你和?只有自己發心跟別人和,跟別人和的話一定要修忍辱波羅蜜,要學吃虧,要學忍讓,要學得道地。這個社會上的人都會說你是傻瓜,你太笨了,舉世之人看到你都是一個異人,跟人家不相同的,怪人,怪異。諸佛菩薩讚歎你,為什麼?你即使沒有學佛,你來生肯定生天堂,十善生天堂。如果你能把這十條引申,引申到三千條,你就出六道輪迴,到四聖法界去了;如果再不斷向上擴展,擴展到八萬條,你就成佛。怎麼落實?落實《弟子規》就是落實十善業,你們拿去比對比對,《弟子規》裡面講一百一十三樁事情,你看哪一條屬於布施,哪一條是持戒,哪一條是忍辱,你去把它核對一下,全在裡面。《太上感應篇》字字句句也在裡面,一而三,三而一。十善業道是總綱領,《弟子規》是細行,細行裡面的綱領,教我們什麼?教我們謙卑,教我們對人要尊重、要有禮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這次訪問梵蒂岡,跟天主教的教皇見面,他們的紅衣主教有二、三十個人,這都是天主教的領導人。他們見主教頭點點,應該多少度?大概五度,他們頭點點大概五度,不容易。我們中國老祖宗,《弟子規》裡面規的是磬折,九十度。你們想想,五度的禮跟九十度的禮,別人要是對待我,我是怎麼感想法?社會要祥和,沒有禮怎麼和得起來?禮是什麼?禮是表我們的誠敬,真誠恭敬要做出來。所以我們這個小團體人數也不多,六和敬從哪裡學起?理論上見和同解,一定要肯定《華嚴》大經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都有這個認知。《華嚴經》上給我們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圓是圓滿。所以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我們是同一體,這一體叫什麼?這一體叫清淨法身。佛證得,我們有沒有?有,我們沒有離開清淨法身。我們迷了,不肯認同,佛菩薩覺悟了,他完全認同是一體,一體多親切。佛菩薩跟我是一體,我現在這麼苦,他怎麼不來幫助我?因為你有業障,業障必須在這個環境裡頭,把那個業障才能消掉,消掉之後佛菩薩幫助你得樂。你有業障,現在佛菩薩再保佑你升官發財,你造的罪業更重,將來墮的地獄愈深,佛菩薩有智慧不忍心來幫忙。什麼人來幫忙?魔王波旬來幫忙,他就是叫你增長你的欲望,增長你的貪瞋痴,死了之後到阿鼻地獄去受罪去,他在那裡看這把戲。小乘裡面有降魔,大乘裡頭沒有降魔,為什麼?魔也是佛,他也有佛性。不過他瞋恚心很重、嫉妒心很重,你學得很好,他佩服你,他也做你護法來護持你;你修得不好,他痛恨你,他想盡方法來整你。整的手段一流、高明,叫你什麼?自作自受,你還不能怨他,你自作自受,這一招很厲害。

  底下這一句說,「又一物之一相,與眾香之多相共存,表兩相不同之義」。黃老居士引用第四十三願引用得好,一物一個相,兩物是兩個相,無量無邊的形相共存共榮,這是一多相容的意思,可是每個相它都是獨立存在的。此地我們講的多相,我們應當要想到,今天量子裡面所講的小光子,小光子還是用科學家那個話,說宇宙怎麼來的?大爆炸來的,大爆炸是什麼?小光子的爆炸。小光子在連續爆炸,爆炸完之後宇宙就不見了,它回歸常寂光。這是事實真相,我們的見和同解要建立在這個基礎上。很難得,蓮池大師講《彌陀疏鈔》用十玄門,黃念祖老居士註這本《無量壽經》的註解也用十玄門,這沒聽別人這麼講過。在今天這個世界建立共識這太好了。所以佛法講倫理,倫理是講關係,佛法的關係講到究竟透徹。我們要不要愛護眾生?要愛護,決定不能殺害眾生,你愛他,他也愛你。我昨天從馬來西亞回來,晚上房間裡面有一隻蚊子,我就趕快跟牠溝通,我說「蚊子菩薩,你從哪裡進來的,我不知道,你還從那個地方出去。」我跟牠溝通之後,我自己看我讀的書,可是第二天早晨起來蚊子不見了,就是今天早晨,半夜睡覺的時候也看不到牠,不曉得到哪去了。決定不能動念頭殺牠,這不可以,牠很可愛、很聽話,一溝通牠自己就走了,我們門窗都關著,不曉得牠從哪裡出去的。

  連花草樹木,我們都跟它溝通,我們在澳洲院子很大,所以種個大菜園,我們對於這些花草樹木,裡面有很多水果,種了有三十多種不同的水果,跟這些樹木花草。我們對它禮敬、對它讚歎,要對它供養,照顧很周到,草特別綠,花特別香,果特別甜。小鳥要吃,小蟲也要吃菜,小鳥要吃樹上的水果,我們跟小鳥也約法,指定幾棵樹,那幾棵樹是供養你們,我們照顧都很周到,你到那邊去吃。真聽話,好鄰居和睦相處,互相尊重。菜園裡面的小蟲,這個我們做了十年,我們劃一個小區專門供養小蟲的,牠們吃菜到那邊去吃。所以我們不必再加別的方法去防護,用不著。你看農夫種的水果樹,水果長大都用個小袋子把它包起來,我們不需要,為什麼?蟲不會到那裡吃。我們一部分供養牠,牠也尊重我們,牠要留一部分給我們。統統有靈性,山河大地有靈性,確實有山神、有土地神,所以對山河大地要愛護,不能隨意破壞。佛家《戒經》對出家人說,「清淨比丘不踏生草」,這草長得很活潑,你要走近路,你去踐踏它,這是對它不尊重。有路一定要繞路走,除非是緊急狀況不得已,可以,不是緊急一定要遵循規矩。這是禮敬諸佛,花草樹木都是諸佛,山河大地都是諸佛。我們只有真正明白,才曉得自己應該怎麼做法。

  十玄講得太清楚,字字句句都是講真相,我們學了之後一定要把它落實在生活上。人與人之間,尤其學佛的同修,我們的關係就更密切。一定要記住,真的不是假的,念頭才起周遍法界,分別執著才起就出生無盡。迷了的時候,你的心量愈來愈狹窄,小心量,而不知道你本來的心量,本來的心量是含容空有,含是包含,包含虛空,虛空多大,你的心量比虛空更大。世尊在《楞嚴經》上有個比喻,他把虛空比喻成一片雲彩,把心量比喻作虛空,你想想看,虛空大還是雲彩大?我們一定要恢復度量,量大福大!不能包容的人是可憐憫者,六道凡夫。佛門在早晚課誦,在一些法事儀規裡面都會唱到兩句話,「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就是三種周遍的第三種,這是你自性裡頭本來的心量,沒有一個不包容。從世界來說有淨土、有穢土,要包容;六道裡有三善道、有三惡道,也要包容。不分別、不執著,平等對待,和睦相處。你要造業,六道是業力變現的,業有善惡,這個業一定要消掉,不消掉你帶不走,它在六道裡頭,你不能把業消掉,你就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所以三善道是消你善業果報,你修的那麼多福,你一定把它享盡。造作惡業是三惡道,那你得去受罪,罪受滿了再出來。

  所以六道都是幫助我們消業障的,業障裡頭有善有惡。三惡道有什麼不好?要是沒有三惡道,造作罪業的人那個業障永遠消不掉,消不掉就苦了,在人間就人間地獄,他受這個果報。所以人墮落地獄,為什麼時間那麼長?他要把業報都消除他才能出來。就好像這個人造了很多罪業,最後案子爆發,法官判他去坐牢,刑期滿這就釋放,這就出來了。三惡道就好像是監獄一樣,有輕重不相同,輕的,受苦輕的畜生道,重一點的餓鬼道,最重的是地獄道,六道是給人消業的;四聖法界,是在那個地方修行轉凡成聖。六道裡頭,人間有人王,天上有天王,好像跟人間的社會組織很相似。可是在四聖法界裡沒聽說這個名詞,聲聞法界誰是國王沒聽說過,緣覺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都沒有,他們住在那個地方幸福美滿。他們常常往來,往來幹什麼?聽經聞法,經常不斷在一起做分享,那叫極樂世界。那個境界裡面智慧、德相都現前,無論是精神生活、是物質生活,都做到隨心所欲。所以四聖法界裡沒有君臣關係,也沒有父子關係,化生的。我們知道天人就化生,欲界天人有胎生的,色界以上沒有,化生的,諸佛剎土更不必說了。所以它沒有人間這些複雜的組織,沒有,它非常單純。我們仔細去看,凡聖同居土有,方便有餘土就沒有了,就是四聖法界,佛從來沒有說過那邊有國王,沒說過。所以往上去,關係是只有兩種,師生關係,佛是老師,天天在教,菩薩們天天在接受教誨,提升自己的靈性、境界,天天幹這個,到那裡天天學習的。這個話我們也不好多說,為什麼?多說有些不喜歡念書的人他就不去,到那裡天天上課,他就不去了。還是佛菩薩善巧,他有方法來誘導眾生,這是善意的,這不是惡意的,這是利他的,沒有自利。所以我們自己了解的事實真相,我們也把事實真相轉告別人。所以一跟多是同時存在,絲毫障礙都沒有。十玄門就會歸到四法界,四種,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說得清楚。

  「又此香遍於十方,復明一法遍於多法,更顯一多相容不同之妙」。遍法界虛空界,你細心去觀察,我們在顯微鏡裡面,看一個細胞,這一個細胞裡面有很多原子、電子、粒子、小光子,組合成一個細胞。細胞是多,在一起,可是每個小光子,是最小的,那是一,這個細胞是許許多多小光子形成的,緣聚就顯,緣滅它就沒有了,在佛法講隱顯不同。下面第五段裡講隱密顯了,隱顯不一樣。不但是香遍十方法界,遍一切萬法,光亦如是,見聞覺知亦如是。地水火風這是講物質四種特性,再小的小光子也是這四種特性。地,它是個物質現象。水、火,佛教裡用這個做名詞,現代科學講電,陽電、陰電,最小的基本粒子它帶有陰電、陽電,陽電是火大,陰電是水大。還有一個風大,風大是形容它不穩定,它是游動的、不穩定。極小的一個原子,它那個現象我們從顯微鏡裡面拍下來這個照片,我們看到,把它放大,很像一個太陽系,當中原子核,你看很多電子圍繞著它轉。我們知道,我們這個身體裡有多少個這樣小太陽系?科學家也說不盡,也說不清楚。但是它決定不妨礙,一個細胞裡面許許多多這些原子、電子,各個是一個獨立的,那是一,聚集起來這是多,所以佛家講緣聚則顯,緣滅就散掉。

  「更顯一多相容不同之妙」,這個道理是很難懂,要講,特別在這個時代,你不講,大家不能相信、不能接受,多講。好在現在科學家對我們幫了很多忙,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見和同解就有了基礎。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戒和同修,那是我們生活大家總得有個規矩,要有秩序,學《弟子規》、學《感應篇》、學《十善業》,這都是學規矩。規矩是不是約束我們?不是的。諸佛菩薩嚴守戒律,那叫什麼?大慈大悲,他還要學什麼戒律?人家明心見性了。做給社會大眾看的,做給迷惑顛倒的人看的,迷惑顛倒的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不善,他要造罪業,他會墮三途,永遠不能脫離六道輪迴,這太可憐了。諸佛、菩薩、大聖大賢都來做這個榜樣,好像演戲一樣,演給觀眾看的,讓他們知道日常生活,都能遵守這些原理原則,這生活多美好、多麼幸福、多麼自在,所有一切苦難都沒有了。自己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業順利,社會安定,天下太平,這多好。所以這叫普施,普遍布施給大眾,用什麼手段?教學。你不教,人家不懂,天天教。從前方老師告訴我,這麼好的工具,講的電視,那個時候網路還沒有,他說一定要利用這樣好的工具,講經教學。全世界能有五、六十個,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好老師,天天在電視台播放,這世界有救,社會可以恢復安定,地球所有這些不正常的現象都能夠恢復正常。為什麼?境隨心轉,肯定是做得到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