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同學,大家好!

  「說好話」,最後一句括弧裡有「不謗國主」,這句話出在《梵網菩薩戒經》。早年我在台中求學,李炳南老師特別為我們強調菩薩戒裡面的四句教誨,《梵網戒經》裡面有兩句:「不作國賊,不謗國主。」《瓔珞戒經》裡也有兩句:「不漏國稅,不犯國制。」在一般說《梵網經》是對出家菩薩講的,《瓔珞經》是在家菩薩所受的。這四句話的意思非常之深,我們決定不能疏忽。

  「國主」是國家的領導人,如果引申廣義來講,就是世間各個團體的領導人。在家裡是家長,今天的家庭,以小家庭居多,比較容易。若是大家庭,那個關係就很大了。中國古代是大家庭制度,小家庭制度是模仿西方人的。在中國古代,民國初年到民國二、三十年,大家庭還有,三代同堂、四代同堂很平常,如果到五代同堂,這個家族的人口一定超過一百人。在中國小說裡,描寫大家庭的《紅樓夢》,那是個大家庭。家庭裡面的家長就等於國主,這個家族如果對於家長沒有信心,家就要敗了,所謂「家破人亡」。怎樣能興?全家人能夠和睦相處,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合作,意志集中,力量集中,這個家庭肯定興旺。小從家庭,儒家講齊家治國,一直到國家,再推廣就是世界,對於各個階層的領導人,我們要懂得尊重,利益無量無邊。為什麼?影響他們這個團體的成員。成員會說:「外面這些人對我們家裡的領導人這麼尊重,那我們家裡的領導人一定值得自己信仰。」這個關係多大!這就是教化眾生。你要懂得擁護你的領導人,愛戴你的領導人,你這個團體才有前途,才會興旺。

  在佛門每一個道場的領導人也等於國主,我們學佛要明白這個道理。佛門裡面,古大德常說:「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出家人互相讚歎,佛法興旺;出家人互相毀謗,佛法就滅亡了。所以,興佛法、滅佛法,在我們這一張嘴。興佛法,無量功德;滅佛法,阿鼻地獄。你走哪一條路,你不能不謹慎。

  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講經,那次在香港住的時間很長,住了四個月,講《大佛頂首楞嚴經》。住的時間久,香港佛教界這些法師都認識了,也有不少法師到講堂來聽經;現在在台灣的妙蓮法師就是其中之一,他天天來。香港有一位我很敬仰的聖一老法師,他也常來聽經,我們這樣認識的。

  聖一法師也是個講經的法師,邀請我去參訪他的道場,他的道場在香港大嶼山寶蓮寺。他是參禪的,還有一點古德的味道,所以我對他很尊重。他的道場沒有路,所以車子開不上去,車只能開到寶蓮寺,從寶蓮寺走小路,羊腸小道。走得快,大概要走半小時;走得慢,大概要走五十分鐘。你要是沒有誠意,你就不能到他的道場。一直到現在都沒有開路,這是對的。生活過得很清苦,他的衣服跟虛雲老和尚一樣補丁。

  我去參訪,他的禪堂裡面還有四十多個出家人,每天按照時間坐禪。我看到很驚訝,一般道場沒有這種氣象,真用功,真幹!他邀我到他的禪堂講開示,我是專修淨土的,我在他的禪堂對著大眾講演一個半小時,讚歎禪宗,讚歎聖一法師(領導人),讚歎大眾(在這裡的同修)。這是僧讚僧,要懂這個規矩。決定不能說,末法時期參禪很難成就,要念佛才好。那你不是把人家的道場破壞了?

  古大德常說:「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你要明白這個話。我們對他讚歎,他下面的這些學生、徒眾對老法師信心更堅定,增長他們的尊敬、敬愛,向老法師學習的信念,我們去這一堂就做了功德。如果你要把這些人度到我們念佛堂來,你們都來念佛,你存這個念頭,你是破壞佛法,破和合僧,那個罪是墮阿鼻地獄。這是「不謗國主」的精義。因此,我們在佛門,無論對哪個宗派,只有讚歎,決定沒有批評。希望他們好好的跟聖一法師學習,都能成就。

  「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佛說這麼多法門,總在應機不同。眾生的機緣不一樣,你想學什麼法門,佛就教給你什麼法門。佛不是以一個法門,普度一切眾生;是以無量無邊法門,度無量無邊的眾生。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到基督教堂,我們讚歎耶穌,決定沒有毀謗,我們讚歎牧師,讚歎這些信仰基督的善人。我們入了清真寺,我們讚歎伊斯蘭教,讚歎真主阿拉,讚歎他們的傳教士阿訇。怎麼可以毀謗?如果你要毀謗,你就犯了這條戒。

  如果講到世俗裡面,剛才講一家之主(家長),你決定不可以毀謗。如果你毀謗家長,你就瞧不起這個家族,你傷害這個家族。在社會上,從小的來說,鄉鎮長、縣市長,在此地的州長,中國的省長,一直到國家的領導人,都是國主,他們領導一方,為一方造福。縱然有錯誤,都不可以說。他不善的地方不說,他善的地方,我們讚歎,幫助他改過自新,幫助他斷惡修善,幫助這個地區的人民,對他的擁護,對他的愛戴,這是正法。

  所以這句話裡,義理、境界深廣無盡,我們不能不懂,不能夠違犯,違犯有極重的罪業。因為這不是妄語,欺騙一個人、兩個人,這個領導人影響被他領導的人,我們對於這些人要格外的尊敬,要格外的禮遇。這個用意,決不是我們巴結他,那你就錯了。我們在這個世間,不求名聞利養,只為教化眾生。這個用意無非是讓所有一切眾生,都能夠和睦相處,都能夠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信賴、互助合作,目的在此地。這種心,這種行,多麼善良!不懂的人,他不曉得;真正明理的人知道。

  現在不懂理的人多,為什麼?沒人教導他,沒人講給他聽,他怎麼會懂?我們明白了,我們要常常講給那些不懂的人聽,勸導大眾,決不為個人利益,要為整個社會利益、廣大群眾的利益,這是好事情。不可以為個人傷害團體,不能為自私傷害社會。總要記住,自己要能真正做到捨己為人,在社會上做帶頭。你要做帶頭人,你一定要真正做到犧牲奉獻,這就叫菩薩道。

  好事—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不作國賊、不漏國稅、不犯國制)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在佛門,我們天天念迴向偈,一天總要念幾遍。迴向偈裡:「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是好事。天天念,有沒有去做?沒有做,沒有想去做。「四重恩」,什麼叫「恩」?不知道。今天我們受別人恩惠,好像是應該的。感恩的念頭都起不來,這怎麼得了!別人贈送我們東西,供養我們東西,我們仔細冷靜觀察,許多人連「謝謝」這一聲都沒有,表面上敷衍都沒有。然後你才想到這個社會怎麼不遭難?忘恩負義。忘恩負義的人,他會有好的果報?不可能。

  世出世間聖人的教誨,沒有不重視「知恩報恩」的。你為什麼會報恩?因為你知道恩,你才會報恩。現在人為什麼不會?不知道恩。知道恩,別人幫助我們的時候,我們會感激,這個心生起來了,有感激的行為。我們今天應該怎麼做?一定要把報恩這個形象,做得非常鮮明,讓大家看。這是教育,喚醒別人的迷惑顛倒,也就是喚醒許許多多忘恩負義的眾生。

  我的教室、我的講堂一定要懸掛老師的肖像。為什麼這樣做?勸導大眾不要忘了恩德。我們的講堂還要供養護法的德像。我居住的房子,幾乎每一個房間,都掛有韓館長照片,她照顧我們三十年,三十年如一日,太難得了。我們沒有她的照顧,就不可能有今天。我們的法得自老師,可是佛法的養成得自於韓館長的護持,等於老師生我們,韓館長養我們。韓館長走了之後,也有幾位跟韓館長一樣,繼續在這裡幫助我們。我們這個道場從哪來的?沒有化一分錢的緣,護法供養送來的,這個恩德太大了。所以,我們現在這個道場幾個堂口,我們還沒有掛匾額,這個匾額我想我們應當到台灣去做,做好之後掛在這邊。

  我們講堂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叫「嘉南堂」。我們這個講堂是「嘉南堂」,「嘉」是章嘉大師,「南」是李炳南老居士。因為我們的建築少,如果一個老師一個堂口,我們沒有這麼多,兩個人合一個。我們的念佛堂叫「韓瑛堂」。她是念佛往生的,她真的往生了,臨走的時候兩次見到阿彌陀佛,一次見到蓮池海會。她往生那個形相上的殊勝,在台灣沒有見到過。我們同修都還有印象,四十九天日夜不間斷的念佛,這個只有台中李老師往生的時候有,館長往生有,其他的我沒有聽說過。

  我們另外一個堂口,就是現在你們這個辦公室,我們叫它「東源堂」,「東」是紀念方東美先生,「源」是紀念李木源居士。我們受人滴水之恩,要湧泉為報,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別人忘恩負義,我們不敢忘恩負義。

  我這一次在古晉建了一個「報恩念佛堂」,是四層大樓的建築,裡面有六十多個房間,跟一般旅館建築一樣。樓頂上這一層是念佛堂,講堂、念佛堂在一起,二樓、三樓是宿舍,一共有六十多個房間,一個房間住兩個人,可以容納一百多人;樓下是餐廳、活動中心。建築的費用是美金兩百萬。這個建築裡面有四個堂口,有方東美先生紀念堂、章嘉大師紀念堂、李炳南居士紀念堂、韓瑛居士紀念堂,四個紀念堂。我們是派悟忍法師到那裡去主持,他跟李金友居士夫婦很熟,那個土地是李金友居士捐獻出來的,給我們三英畝。那個地方海拔一千米,比我們這裡高。我們圖文巴海拔是六百多米,他們是一千米,氣候四季常春。

  悟忍師來給我講,要我到那邊去。我就跟忍師說:「你那邊沒有攝影棚,我不去。我去了沒事情幹。」於是他就找李金友商量要建攝影棚。我說:「好,建攝影棚我就會去。不建攝影棚,雖然你們的生活條件非常好,我也不能去。」那個地方只有春天,沒有夏天、沒有冬天、沒有秋天,四季常春,氣候好、空氣好、水好,水沒有污染;蔬菜好,自己種的菜。所以,我在古晉的山莊上,每一餐吃一大盤生菜,菜園裡摘下來就可以吃。山莊上和諧,人跟一些小動物,跟蚊蟲、螞蟻都和睦相處。他們山上大廳裡面沒有窗戶,沒有蚊子,沒有蒼蠅,很多人上去看的時候,感覺很希有。

  我建這個念佛堂,我說得很清楚,我不賣,也不租,專門供養喜歡念佛的人到那邊去修行,作為一個招待所。因為李居士的旅館收的費用太高了,每天收費用美金三百塊,我們去了總不能住他的旅館。住他的旅館,收錢也不好意思,不收錢他的損失太重,所以我這才想到要建一棟大樓,免費招待大家。這個建築,大概今年年底可以完成,好像現在已經蓋到一樓了。一切為別人想,不要為自己,自己有福,供養別人,這才叫真正的福報、真實的福報。看到別人在那裡聽經、在那裡研教、在那裡念佛,我們心裡歡喜。世間多一個念佛人,少一個造業的人。我們要全心全力幫助這些好人,這就叫「報四重恩」。

  四重恩,第一個是「父母恩」,第二個是「老師恩」,佛菩薩是老師。父母生我們、養我們,這個恩德不能忘記。如何能報父母恩?自己成聖成賢,斷煩惱,開智慧,了生死,出三界,這是真報父母恩。佛家諺語常講:「一子成佛,九祖生天。」我們不能成就,怎麼能報父母恩?諸位讀《地藏菩薩本願經》就知道了,自己修行有成就,過去的這些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都沾光,都超生。我們的智慧得自於老師,不是老師教導,我們怎麼知道世間有佛法?怎麼知道世間有聖賢的教誨?都是老師教我們的,老師的恩德比父母還大。

  第三個是「國家恩」,在從前講「國主恩」。你沒有國家,在今天這個社會你沒有國籍,你是世界上的流浪者,沒有國家保護你,身心都得不到安穩。我們在此地深受這個感觸,我們沒有能夠拿到這個國家的居留權,寄居在此地,你們的簽證期限都很短,到時候你們就得走路。如果你拿到這個國家的居留權,拿到這個國家的公民,這個國家保護你。國家之恩,要知道報答。

  我們在此地,古人講「食毛踐土」,我們生活所需是這個地方地上生產的,供養我們這個身體;我們居住在這塊土地,這塊土地對我們有恩。如何報答?自己不修行,不開悟,不證果,你拿什麼報恩?「上報四重恩」,你拿什麼報恩?你念迴向偈:「願以此功德。」你是什麼功德?我每天認真修行,那是功德;敷衍塞責,那你是自欺欺人,你念迴向偈是自欺欺人。

  第四個是「眾生恩」。一切眾生對我有恩,為什麼?人是社會動物,離不開人群生活。我們吃的東西,農夫種的;穿的衣服,工人織的;所有社會一切大眾跟我的生活息息相關,都有恩德。古人講的話沒錯,「滴水之恩」,我們要以「湧泉相報」,知恩報恩,你才是個人。如果你不知恩,不知道報恩,說老實話,連畜生都不如,畜生都懂得報恩。由此可知,忘恩負義,果報決定在阿鼻地獄,他不懂得做人的道理。

  知恩報恩,這是「行好事」的先決條件,這是人「行好事」的大根大本。在佛法裡面,到什麼地位的菩薩才落實知恩報恩?《大智度論》裡,二地菩薩真懂得了,真明瞭了。二地菩薩以上,知恩報恩是主修的課程。知恩報恩是《大智度論》說的,凡夫不知道,凡夫忘恩負義。在古時候,有古聖先賢教誨,有好老師教你;現在真是糟糕,沒有人講,父母不懂,甚至於很多老師也不懂。你怎麼辦?

  我們最近有一套《大德略說》,一共有四集,線裝書十六冊,我交給楊老師帶到台灣,我們把它翻印成精裝本四冊,內容是什麼?全是故事,裡面總共有「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品,歷史上真正把它做出來的好榜樣,用最簡單的文字介紹出來,還有圖畫,是非常好的教材,很淺顯的文言文寫的。我這套書大概是民國二十一、二年的版本,距離現在也有六十多年了。這套書,我希望印一萬套,我們要認真努力來學習,要把這一套典籍落實在我們的思想、行為,我們要把它做到。

  「好事」,在佛法裡面,教導我們怎樣落實?「四攝、六度」全都包括了。四攝裡,第一個是「布施」。四攝裡面,布施的範圍不大,跟六度不一樣。布施,我在講經的時候常常跟諸位說,就是送禮、請客。四攝裡,布施是講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感情的聯繫最重要。靠什麼?靠請客、宴會、送禮。不要把這個事情看輕了、看小了,大事一樁!人與人之間交往,最密切的是夫妻。夫妻為什麼不和?為什麼會鬧離婚?為什麼家庭會破碎?不懂得四攝法。懂得四攝法,家庭一定非常圓滿。先生常常送一點小禮物給太太,太太也常常送一點小禮物給先生,這是維繫感情最重要的一個方法,表示關懷。不要認為這是小事,這個無所謂;大事一件,絕對不是小事。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要忘記請客,不要忘記送禮,這是佛教給我們的。四攝,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交際的方法,人與人之間交際往來的方法,佛給我們講了四個原則。

  第二個是「愛語」。愛語是什麼?關懷、問候;並不是甜言蜜語,是你真正的關心,真正的照顧。對於晚輩,老師對於學生,學生有過失,呵斥他、責備他都是愛語。為什麼?幫助他覺悟,幫助他斷惡修善,幫助他回頭是岸,這是真正的愛語;不是溺愛,不是縱容。現在許多作父母的溺愛子女,那是害人的,害死他!從小嬌生慣養,以後到社會上處處碰釘。為什麼?驕慢養成習氣了。你目中無人,誰肯幫助你?你瞧不起別人,人家會瞧得起你嗎?哪有這種道理!所以你會吃虧上當。

  我這一代還算是幸運,父母對於我們的愛護是正理。我們從小天天挨打、天天挨罵,鍛鍊成人。家裡面的瑣碎事情,樣樣都要做。我從九歲、十歲就學下廚房燒飯,那個時候燒的是柴火,那個灶你們現在都沒見過。我們年紀小,不能砍柴,我們撿柴火。到樹林裡面,看樹枝掉下來,我們就撿;然後捆起來,揹在身上揹回來。我們要撿柴火。現在我們住的這個地方,樹枝很多。我們是住在鄉下,住在農村裡面,什麼都要學,燒灶、種菜什麼都要會。以後長大,離開家庭,不吃虧,樣樣都行。我看你們這一代嬌生慣養,連煮個飯都煮不熟,這怎麼得了!白水煮麵,吃的一點味道都沒有。從這裡看出你們是公子、小姐出身,從來沒有做過事情。在我們這一代,不行,哪有這種教育?這是家庭沒教育,你父母有過失,「養不教,父之過」,父母有過失,不能怪罪你。

  佛在《無量壽經》講得很好:「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佛不怪你們,怪你們的父母,怪你們的老師,沒有教好你們。可是我們現在學佛了,學佛要覺悟、回頭,現在要學。學習一定要親自動手,不動手你怎麼學得會?我們對於家庭中,許多瑣碎的事情,並沒有刻意去學,天天在旁邊看就會了。

  中國人「吃的文化」,在世界上大概算得上是一、二,絕不落後,飲食講求色香味,是頭腦想出來的。菜怎麼個配法,大鍋菜有大鍋菜的藝術。你們做的大鍋菜,不行!大鍋菜做得好,天天吃,一生都吃不厭,所以大鍋菜是最難燒的。你大鍋菜做成功了,每天吃都吃不厭,愈吃愈歡喜,這叫真功夫。一定要留心,處處留心。別人請我們吃飯,不是光吃就算了,囫圇吞棗吞下去。我們看到那個菜,研究他的菜是怎麼作法,他怎麼選擇,他怎麼配的。所以,吃飯是上課,無時無處不是在學習,任何地方都是課堂,都是教室,你才真正學到東西。無論跟什麼人接觸,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都是菩薩學處,我們要明瞭,要懂得,要認真努力去學。

  菩薩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叫你燒個菜,「我不會」,你不是菩薩。衣服破了,叫你縫個衣服,「我不會」。這成什麼話!好,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