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淨宗學院
  • 導師講演
  • 專題講演
  • 師父說
  • 可選集數
加载失败: 不能播放当前文件
00:00/NaN:NaN
×1
  • ×1
  • ×1.5
  • ×2
  • ×3
  • ×4
  • ×5
100%
用户鉴权失败,请先注册成为百度云用户
百度云
網頁點播-智能主機智能主機

吉凶禍福的根在夫婦-第1192集

  法語:

  倫理教育是從家庭講起的,從夫婦講起的。夫婦同住在一室,室之外是家,家裡面上有父母,下有兒女,平輩有兄弟姊妹。家的外面是社會、國家。如果核心都做不好,夫婦不和,這個家還能和嗎?社會還能安定嗎?國家還能太平嗎?所以吉凶禍福的根在哪裡?在家室,在室。

  

  節錄:

  夫婦是人倫的根本,中國幾千年來古聖先賢的教育,把這個問題做為核心。儒佛的教誨,第一樁是讓我們明瞭人與人的關係,這就是倫理的教育;第二樁是教我們明瞭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也就是我們面對著的現實生活的社會;第三樁是教導我們明瞭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與整個宇宙的關係。這些都明白了,這是真實智慧,在佛家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太上感應篇(第176集) 2000/3

  

  這些關係裡面,真實的核心是在夫婦,夫婦是同住在一個房間,這是圈子最小的。房間之外這是家,家裡面上面有父母,下有兒女,平輩有兄弟姊妹,這是個家。家的外面是社會、是國,國裡面在上面是有領導人,有領導與被領導,平輩有朋友、有同學,這是五倫的社會。用現代話來講,這自自然然是一個多元文化,絕對不是一個單一文化的。如果核心都做不好,夫婦不和,這個家還能和嗎?社會還能安定嗎?國家還能太平嗎?統統都談不上了。所以吉凶禍福的根在哪裡?在家室。

  太上感應篇(第176集) 2000/3

  

  明白這個道理,才曉得中國古時候男女結婚婚禮為什麼那麼隆重,為什麼那麼樣的繁瑣,無非是表示這是人生一樁大事。這個人生不是指你們結婚的兩個人,是整個人類的大事。家的興衰,社會的安危,國家的興亡,世界的和平與動亂,根在這個地方。我們再看看現代社會,中國、外國這個根沒有了,連根拔除了,要想社會不動亂,這是不可能的。

  太上感應篇(第176集) 2000/3

  

  古人所謂「家不家,則國不國」,家不像家,國就不像國了。家怎麼樣才像家?夫妻要和睦。所以從前縱然夫妻有爭論,或者有不愉快的事情,他會想到這個影響太大了,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安危,影響到一切眾生的禍福,想到這一點心平氣和了,也就什麼都能夠忍,什麼都能讓了。彼此都能忍,彼此都能讓一步,這個家就和睦了。

  太上感應篇(第176集) 2000/3

  

  古人夫婦一生相敬如賓,家庭教育比什麼都重要。一個兒童從出生到六、七歲,接受的是父母的教育,這個教育是根。六、七歲之後再親近老師,老師是從這個根上幫助他茁壯,開花結果。今天再好的老師都沒有辦法教學生,為什麼?根沒有了。佛家的教育還是從這個根本上發展出來的,沒有良好的家教,你出家,佛也教不了你。所以說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

  太上感應篇(第176集) 2000/3

  

  我們看過去,過去是一面鏡子,再看看現前社會現象就知道了。我常講社會的治亂、吉凶禍福,它的根是家庭,這個社會基本的組織是家庭,家庭這個組織要是破壞了,社會永遠不會得到安定。家庭的核心是夫婦,從前夫婦是道義的結合,有「恩」、有「義」、有「情」、有「愛」,現在這四個字沒有了。現在我們看一般夫妻結合是什麼?「利」、「欲」,你說多可怕!女的看到這個男的有錢、有勢力,這是利;男的看到這個女的還長得不錯,這是欲,沒有愛,這個社會還得了嗎?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39集) 2000/7

  

  今天有很多人講夫妻結合是愛,我聽到搖頭,你哪裡懂得「愛」?什麼叫愛?沒有。這個「沒有」是沒有人教他,所以他不懂。今天社會的結合,從基本家庭的組織到整個國家世界,都是一個利、一個欲,你說還得了?幾個人看清楚這裡頭的業因果報?又有幾個人肯回頭?佛家常講「回頭是岸」,我們一個人回頭,一個人得度;兩個人回頭,兩個人得度。大家不知道回頭,我們自己要曉得回頭,不辜負佛菩薩的教誨。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39集) 2000/7

  

  現在這個世界是個衝突的世界,從夫妻衝突,你看夫妻恩愛到最後離婚,為什麼會離婚?這就是愛裡面起了副作用,它是感情的,它不是智慧。智慧的愛才能夠百年好合,才能夠家庭美滿。所以夫妻離婚就是衝突,夫妻衝突會影響到父子衝突、兄弟衝突。在這樣環境裡面長大的孩子,他將來離開家庭,到社會上,他能跟人不發生衝突嗎?所以這是今天衝突的根我們要知道。

  仁愛和平講堂—慈悲篇 2008/11

  

  拯救社會,化解衝突,把社會、世界回歸到安定和平,一定要靠古聖先賢的教誨。古聖先賢的教誨是從性德裡面流露出來的,那是真實的,真實智慧,它不是感情的,所以對世界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是從情識裡面的,肯定讓人起心動念產生一個極大的錯誤觀念,「損人利己」。人人都有損人利己的念頭,這個世界上衝突永遠不能解決。所以要化解衝突必須像佛法裡面所說的,首先要從自己內心,把對人的對立化解,對事物的對立化解,就是永遠沒有對立。我們身心和諧,環境就和諧;身心不能和諧,環境是不會有和諧的。

  仁愛和平講堂—慈悲篇 2008/11

  

  世間事哪有一樣是真的?《金剛經》上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真正學佛人在這個世間一切隨緣,絕不攀緣。對於所有一切眾生,都是恩人。讚歎我們是恩人,協助我們是恩人,毀謗我們也是恩人,污辱我們也是恩人,陷害我們也是恩人,無一不是恩人。「知恩報恩」,你要知這個恩,你才有報恩的心。「上報四重恩」,你不知道你怎麼會報?恩將仇報,那就錯了。

  九八年早餐開示 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