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實「過不規,道兩虧」?-第1544集
問:這一位同學問的是《弟子規》上兩句話,「過不規,道兩虧」,應如何落實?
答:這兩句話是說看到別人的過失,一定要規勸。規勸有善巧方便,你要有智慧,你先要觀察他能不能接受,他要不能接受,那就不能夠規勸。不能夠正面規勸,你可以用其他的方法來規勸。我不說,我做出一個好樣子給你看,讓你看到,讓你聽到,讓你接觸到,你有所感悟、有所感動、有所領悟,都是規勸,規勸不一定是言詞。
最標準的模範,在中國歷史上,這是四千多年前,舜王,你們讀歷史都會曉得。舜的父親、繼母、繼母的兒子(就是他的弟弟,繼母弟弟)用什麼態度對他,你看他用什麼方法規勸。三年,他能把他的父親、繼母、繼母弟弟統統感動,這是好榜樣!不能叫父母不義,陷父母不義,這個不可以的。
怎樣規勸?那你有智慧,有善巧方便,就是最適當的方法。在當時、在當地,對人、對事最適當的方法,慢慢讓他感動,讓他領悟,這個事情決定不能著急。真誠的愛心,真誠的尊重,會感動人,沒有一絲毫傲慢,沒有一絲毫輕視;稍稍有一點傲慢、輕視,「你不行,你犯了過」,那錯了,別人決定不會接受。所以,這個要多讀書,要多學,這樣才能落實,想想舜王怎麼落實的,你跟他學就對了。
學佛答問(答澳洲參學同修之四)(共一集)
200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