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自行而後化他-第1186集

  法語:

  如果我們幫助別人,心馬上就亂了,那就乖乖的在家裡念佛,這個不為過,因為還沒有能力幫助別人。什麼時候有能力?接觸外面大眾,心不為境界轉了。沒有這個功夫,先修自己的,先求自成就,自行而後再化他。

  

  節錄:

  『慈心專一』,「慈心」是對眾生、對大眾,一定要大慈大悲,要能幫助一切苦難的眾生,拔苦與樂!今天舉世之人,最苦的是什麼,我們要知道。最苦的是迷惑無知!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清楚不明白,想錯了、看錯了、說錯了、做錯了,還要希求福報,這是最苦!

  無量壽經菁華(第6集) 1993/8

  

  我們這一生當中,真的是很幸運能聞到佛法,聞了佛法之後,佛門常講:「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是我們的責任,是我們分內應該去做的。怎樣報恩?怎樣拯救三途苦?這個三途苦,不是地獄、餓鬼、畜生;他已經變成畜生、已經作了鬼了、墮入地獄了,我們有什麼能力救他?沒有能力。這個「下濟三途苦」,是叫我們看現代的人,造了這個業因,但還沒有墮落下去的,我們可以幫他忙;已經墮下去,就沒法子了。說實話,已經墮落下去了,地藏菩薩去度他都困難,何況是我們。

  無量壽經菁華(第6集) 1993/8

  

  哪些是造三途苦的人?貪心重的人,來生就是鬼道去了;瞋恚心重的人,瞋恚墮地獄;愚痴重的人,愚痴是黑白不分,邪正、善惡他都搞不清楚,往往都顛倒了,這叫愚痴,愚痴是畜生道的業因。換句話說,看看眼前大眾,貪、瞋、痴很重的人,就是三途眾生。「下濟三途苦」就是要幫助他們,盡心盡力去幫他忙,去提醒他,讓他自己覺悟,讓他回頭,這就對了。我們要認真去做,這個是大慈悲心。

  無量壽經菁華(第6集) 1993/8

  

  「專一」是對自己說的,「一」就是淨宗裡面講的「一心不亂」。不但平常自己修行是以「一心不亂」為宗旨,就是一切時、一切處,我們幫助一切大眾,我們這個心也不能亂,還是在一心不亂裡面,行大慈悲,報恩度苦,那就對了。如果我們幫助別人,這個心馬上就亂了,那你就乖乖的在家裡念佛,不要去幫助別人,這個不為過。

  無量壽經菁華(第6集) 1993/8

  

  為什麼?你一幫助別人,你的心就隨著境界轉了,說老實話,你今天沒有能力幫助別人。什麼時候有能力?我接觸外面大眾,心不為境界轉了。像《楞嚴經》上講的「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你要能轉境界,不要被境界所轉,才有能力幫助別人;沒有這個功夫,先修自己的,先求自成就,自行而後再化他,這個很重要。

  無量壽經菁華(第6集) 1993/8

  

  菩薩有的發大心,自己還沒有度,先度別人,那也是自己心地專一,不為境界所轉,才可以幫助別人。自己未度是沒有成佛,但是成羅漢、成菩薩他有餘,他成不了佛就是了,是這樣的人。決不是自己隨著境界轉變,那樣幫助別人,自己還要墮三途,這個錯誤了。所以經典裡面的話,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夠錯解經義。

  無量壽經菁華(第6集) 1993/8

  

  別人的事情是別人的,我們管不了,要管別人的事情,那自己非墮落不可。我墮落了真能幫助那個人成佛,幫助那個人往生,這個墮落有價值,像地藏王菩薩一樣,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那個入地獄有價值。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那個人也墮地獄,你也墮地獄,這很可憐,這就不值得。所以一定要有智慧,一定要有方便。眾生,看他能開導的開導他,不能開導他的,先自救要緊。

  無量壽經(第58集) 1987

  

  自己得度之後,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倒駕慈航,再去度人,那是菩薩再來,那就不要緊了。現在是凡夫,說老實話,度不了自己,也度不了別人,想幫助別人往往幫了倒忙,這是自己總得要曉得的,原因就是自己的心不清淨。所以你看西方極樂世界,到那個地方還是把清淨心擺在第一位,你才曉得清淨心是多麼重要。諸位要牢牢記住,要想心清淨,就念阿彌陀佛,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心一定就清淨,這是所有一切法門裡面無比殊勝。

  無量壽經(第58集) 1987

  

  我們現在想想,我們行不行?我們六根對六塵境界會不會起心動念?如果還會起心動念,那你就是具縛凡夫,你要想度苦難的眾生,那你小心,怕的是自身難保。所以度眾生一定要有相當的定力,要有忍力,不然沒有不墮落的,這是真話。墮落在名聞利養裡頭就太多太多了,這是我們學佛的人必須要警惕自己的。所以我們要發心求生淨土。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59集) 1984/12

  

  我們講度眾生,度眾生是談不上,哪有資格講度眾生這個話呢?我們幫助別人修這個法門,是附帶的,自己求生是主要的,賓主要分清楚。等我們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悟無生法忍,這個時候倒駕慈航回到娑婆世界,那是以度眾生為主,自修為其次。現在是以自度為主,度他是附帶的。所以賓主不能夠顛倒,本末次第一定要認得清清楚楚。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59集) 1984/12

  

  慈悲就是原諒別人、愛護別人,不要去責備別人,要好好的教他。教,自己要帶頭。教的人自己沒有做到,別人不會相信。你自己真正做到了,別人對你有信心,才肯跟你學。所以教人先教自己,我們要救人,先救自己。救社會,救世界,還是從救自己開始。自己沒有提升到,到聖不敢說,至少要提升到賢人君子的境界,這是可以做得到的。佛的地位我們提不到,菩薩可以做到。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前面十個階級是不難做到的,所以一定要自己發憤。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51集) 2011/8/21

  

  諸佛如來沒有不全心全力去行布施,去幫助一切眾生的,而一切諸佛菩薩無不是從初發心就認真努力去做,這個事情沒有例外。我們今天初發心,也要走諸佛菩薩這條道路,要福慧雙修。這個經上總綱領、總原則,「應無所住」就是智慧,「而生其心」就是福德。生心生什麼心?生行布施的心,行救度一切眾生的心。

  金剛經講義節要(第27集) 1995/2

  

  救度一切眾生,這句話可不能夠誤會,不要以為眾生,不是自己,那就錯了,自己是頭一個要救度的眾生。你救度一切眾生,把自己忘掉了,好了,說老實話,自己不能救自己,你也救不了眾生,必須先救自己你才能救得了眾生。諸佛菩薩表現給我們的樣子,就是先度自己,你們看虛雲老和尚、看印光法師,你就能看出來,這是我們近代的好榜樣。先度自己這個眾生,然後才度一切眾生,度一切眾生,人家才肯相信。

  金剛經講義節要(第27集) 1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