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煩惱成菩提-第1182集
法語:
「煩惱即菩提」,迷的時候是煩惱,悟的時候是智慧,所以煩惱都不怕,轉過來是無量智慧。怎麼轉法?譬如做小偷的,他有很多壞點子、壞主意、壞的手段。他一旦覺悟了,轉過頭來,專門抓小偷。所以在一念之間,煩惱轉過來就是無量智慧。
節錄:
「煩惱即菩提」,煩惱是迷,菩提是覺;我們一般人把這個看作兩樁事情;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不覺跟覺是一不是二,這是入不二法門。這些話很難懂,而且很容易把意思會錯了。如果能夠正確的體會,非常有受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確確實實去做轉煩惱成菩提的功夫。菩提是智慧,迷的時候是煩惱,悟的時候是智慧,所以煩惱都不怕,轉過來是無量智慧。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123集) 1995/5
煩惱轉成菩提,怎麼轉法?譬如做小偷的,做小偷也很聰明,他不聰明他偷不到東西。他有很多壞點子、壞主意、壞的手段。他一旦覺悟了,知道這個是不好、不道德的事情;轉過頭來,他就當警察,專門抓小偷。他那一套東西都會了,那不就是轉成智慧了嗎?所以在一念之間,煩惱轉過來就是無量智慧。所以不要怕煩惱多,煩惱多,換句話說,轉過來之後你的智慧就多,要會轉才行;也就是一個用在錯誤的地方,一個用在正當的地方,用在正當的地方就叫做菩提,用在錯誤地方那是犯罪,造作罪業,那個錯誤了。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123集) 1995/5
煩惱無邊,覺悟了煩惱就變成菩提,迷了菩提就變成煩惱,一樁事情。像水跟波一樣,平的時候叫它做水,起波浪的時候叫它做波,波就是水,水就是波,是一不是二,兩種不同的狀態、不同的作用。我們現在迷了起波浪,變成波,用什麼方法讓它再恢復原狀?要定,定是不動。放下,心就定了,心愈定智慧就愈增長,心不定,沒智慧。研究佛經是知識,不是智慧,孔子所謂是「記問之學」,你記得很多,你了解得不少,你得不到定,得不到定就得不到真正的受用,當然你智慧不能開。
淨土大經科註(第118集) 2012/1/3
如果你懂得這個道理,一切佛都這麼講,「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你真的搞清楚,你就會非常重視戒律。為什麼?它是開智慧的第一道門檻,你第一道沒走進來,後頭沒指望,只是在門外望望而已,裡面的真相不知道;你看到是局部的,不是全體的,你看到的是表層的,不是深入的,這個道理總要懂。定是什麼?住心一處,不管住在哪一處都行,經上常講無量三昧,不一定住在哪一處。念佛人絕大多數把心住在佛號上,這叫念佛三昧,得定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118集) 2012/1/3
我這個心住在《無量壽經》上也行,也得念佛三昧。當然住在這一部佛經,不如住在「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為什麼?經很大,名只有一句。現在我們懂得這個道理,念頭愈集中力量愈大,愈集中是名號,所以受持名號比受持《無量壽經》厲害,這個不能不知道。我們今天學習,問題實在說都不在外面,問題在自己,我們這句名號沒念得好,沒有產生顯著的效果。什麼原因?信心不定,信心是假的,不是真的。
淨土大經科註(第118集) 2012/1/3
怎麼樣把它轉過來?知道一切法的真相,就轉過來了。換句話說,我們迷的是什麼?迷的是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相不知道,迷了。真相是什麼?《金剛經》上說得很好,一切法都是空的,所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現象,現代科學把所有現象歸納為三大類,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三大類。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例外的,自然現象也是虛妄的。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是從妄念上生的。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391集) 2013/8/12
妄念就生煩惱,正念就生智慧,正念是了解真相,認識真相,了解、認識一切現相是虛妄的,肯定就不著相了。對於所有現相,我們一般講,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支配的念頭。這都是人的欲望,想佔有,據為己有,想控制它,想支配它,人有這些欲望。這些欲望錯的,他不了解事實真相,為什麼?這一切現相都不可得,真的不可得。為什麼?它們沒有一樣不是剎那生滅。剎那,說的時間還太長,《楞嚴》上佛講得好,「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生它就滅了。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391集) 2013/8/12
凡事都有因果,你的業力定的,是你自己造作的。過去我們在迷沒覺悟,所以想錯了、看錯了、做錯了。現在學佛明白了,明白就要回頭,回頭是岸,我不能再做錯。雖然心裡想回頭,不想做錯,可是總是回不了頭來,還是繼續做錯,做錯又後悔,這都是不懂方法。
淨土大經科註(第118集) 2012/1/3
後悔有什麼用?後悔無濟於事,只是煩惱裡又加一層煩惱。那怎麼辦?念阿彌陀佛,別後悔。後悔是錯誤的,念阿彌陀佛是對的。為什麼?阿彌陀佛念熟了,業障自然消,真的不是假的,煩惱自然不見。這個法門不要斷煩惱、不要消業障,一句阿彌陀佛就全部都代替了,成就你念佛的功德,成就往生的功德,業障自然消,煩惱自然斷。這個法門到哪裡去找?找不到!不能不知道,「百千萬劫難遭遇」,遇到了不要輕易放過。
淨土大經科註(第118集) 2012/1/3
要換心,心怎麼換法?換成阿彌陀佛,我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的心。換句話說,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一掃而光,這叫什麼?這叫道共戒。阿彌陀佛,那什麼戒律都圓滿,心裡只有阿彌陀佛,沒別的東西。一心就求生淨土,這就對了,沒有一個不往生。這樣的發心,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講得好。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60集) 2010/10/8
用一句阿彌陀佛把所有的念頭都化開,這就是古人教人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如果你覺悟得遲,你就隨著你這個邪念走了,那就造業。所以第一個念頭起來,第二個念頭阿彌陀佛,要養成這樣的習慣,這叫真念佛,真管用。《金剛經》上佛說「降伏其心」,我們用一句佛號比什麼方法都殊勝。只要這一句佛號念得熟,時時刻刻能提得起,這端身正念。
無量壽經菁華(第12集) 2009/12/30
把貪瞋痴轉變成戒定慧,念頭一轉就行了,業障統統消除了。怎麼轉法?實在講,最殊勝、最巧妙、最穩當的方法就是念阿彌陀佛,把這個心完全轉成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具足戒定慧了。這個要常念,要認真的念,猛念!念頭才轉得過來。這一不念,貪瞋痴又起來了,就是習氣煩惱太重,所以要認真努力的去念。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78集) 198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