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要離苦得樂為什麼還讚歎修苦行?-第1180集

  法語:

  佛法教學的終極目標是離苦得樂,為什麼佛要修苦行,讚歎修苦行?佛講的離苦得樂不是六道人天之樂,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樂,是華藏世界的樂,不但不是六道,連十法界都不是。如果我們貪戀六道十法界的樂,就永遠不能證得一真法界,那是真樂。

  

  節錄:

  佛法教學的終極目標,離苦得樂,為什麼佛要修苦行,為什麼讚歎修苦行?我們要搞清楚,佛講的離苦得樂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樂,是華藏世界的樂,不但不是六道,連十法界都不是。如果我們貪戀六道的樂,貪戀十法界的樂,你就永遠不能證得一真法界,那是真樂,那個樂不會退轉的,不會變質的。六道裡面的樂非常容易變質,叫「樂極生悲」。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138集) 2001/3

  

  你一定要確定自己學佛的目的,我們學佛不求人天福報,何況人間的富貴。這些東西最容易迷惑人,如果你要不捨,你想能夠成就不容易。那是什麼樣人?諸佛如來化身示現的,行,他可以享受五欲六塵,而不染著五欲六塵,高明。如果我們享受五欲六塵,在五欲六塵裡面起了一念貪瞋的念頭,合自己意思,貪愛;不合自己意思,討厭,只要少少有那麼一個念頭,你是凡夫,你墮落了。所以佛法雖然並不主張人一定要修苦行,可是釋迦牟尼佛非常讚歎苦行,道理在此地。

  大乘無量壽經(第30集) 1998/10

  

  釋迦牟尼佛示現的也是示現苦行,他為什麼不示現享受?絕大多數的眾生一享受就迷惑,一享受就造業,所以他做了個樣子,反其道而行之。讓大家看了之後有所領悟,真正放得下,放下就得大自在。不但世間法要放下,出世間法都不染著,你才能有成就。世間法放下了,出世法還放不下,沒有用,脫離不了六道輪迴。佛是教我們放下,不是換對象。徹底放下,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才得自在,這才是真正的享受。

  大乘無量壽經(第30集) 1998/10

  

  為什麼佛會讚歎苦行?每個人都知道,我們自己業障習氣很重,哪個不希望自己消業障、長智慧?可是諸位要知道,甘心過艱苦的生活,業障消得最快、消得最徹底。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552集) 2006/5

  

  苦行,尤其是甘心樂意過清苦的生活,那個功德無量。功德從哪裡來?為一切眾生做榜樣,這個功德就大。你看哪個眾生願意吃苦?沒有!人為什麼會造罪業?就是怕苦,他想離苦得樂,他不懂得道理,也不懂得方法。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552集) 2006/5

  

  正如同這個社會有些青少年,苦中作樂。找刺激,吸毒、打嗎啡。他以為這是樂,得那一點短暫之樂,你要付出多少痛苦的代價。這是非常明顯的,一說出來大家都知道。大家不知道的,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念念還不是希求離苦得樂嗎?想盡方法去獲得名聞利養,去獲得五欲六塵,不就是貪圖這個享受嗎?實在講,跟那個無知的年輕人吸毒沒有兩樣。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552集) 2006/5

  

  所以要曉得,苦行對自己絕對有好處,對身心健康有最大的利益。不要以為現在很多這些科學家,特別是醫學家,天天在報紙、電視發表,要講求怎麼樣營養,這個東西養分多少,那個養分多少。給諸位說,那都是妖魔鬼怪,想盡方法叫你起心動念,叫你起貪瞋痴,叫你口袋裡荷包錢全部被他騙去。維他命,是維他的命,不維我命;我的命沒有了,他維了。所以學佛有好處,學佛就聰明,開智慧了,就不會被騙。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5集) 1995/5 

  

  所以你看看,佛門太多太多了,在古大德當中,他們的生活,吃得非常簡單,在我們看起來,一點營養都沒有,人家身體健康長壽,體質比我們好。像虛雲老和尚,一年剃一次頭,一年洗一次澡。我們三天不洗澡,身上臭汗,他一年洗一次澡,他身上放清香,沒有難聞的味道,體質不一樣。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5集) 1995/5 

  

  人家粗茶淡飯,我們看一點營養都沒有,這麼好的體質。我們天天講求營養,天天講求補品,一身的臭汗,這都是事實。所以,你明瞭之後,你才喜歡苦行,你才會讚歎苦行,你才會願意苦行。真好!省事!一點都不操心,這樣才能達到身心健康,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一切都隨緣,這才得大自在。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5集) 1995/5 

  

  所以一個修道人,無論在家、出家,生活能夠清苦最好,因為清苦的生活,我們常常有一個出離心。拿我們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真正想去,這個地方生活過得太舒服、太自在,就不想去了。所以,一切還是苦一點好。佛法雖然說不修無益的苦行,不贊成吃苦,但是釋迦牟尼佛常常讚歎苦行的這些弟子。第一個就是他真正有出離心,第二個也可以做一般修行人最佳的榜樣,這些東西統統能夠放下,一心在道。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26集) 1993/6

  

  我們受苦自己會不會感覺苦?不感覺。因為我們心都在道上,把這個生活之苦、身體之苦忘掉,沒想到這個事情,滿腦子裡頭都是佛法,佛法裡面有所悟處、有心得,充滿了歡喜。像孔老夫子讚歎顏回一樣,顏回在物質生活上太苦,一簞食一瓢飲,可是顏回樂,一天到晚樂得不得了,他樂的什麼?他不是樂的生活,生活方面他是不如別人,他樂的是道,法喜充滿。

  妙法蓮華經大意(第23集) 1981 

  

  所以修道人有法喜,身窮道不窮;最怕的是身富道貧,那就糟了。身可以貧,貧到沒有飯吃,沒有衣服穿,道不貧,法喜充滿。我們今天講精神生活豐富,物質生活缺乏,所以他的生活是自在的、是安穩的、是快樂的。

  妙法蓮華經大意(第23集) 1981 

  

  得樂要得究竟樂,究竟圓滿的樂是西方極樂世界,跟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實報莊嚴土相比,極樂世界第一殊勝。為什麼?極樂世界怎麼來的?是世間自在王教法藏比丘,法藏比丘是阿彌陀佛的前身,教他到一切諸佛剎土去參觀、去考察、去學習。一切佛剎土裡面善的、好的,你記住,統統要,還有不善的、不好的統統不要。所以極樂世界怎麼來的?集一切諸佛剎土真善美慧之大成,它變成第一。所以,得究竟樂是往生極樂世界。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137集)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