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棄常則妖興-第1177集
法語:
「人棄常則妖興」。常是五常:「仁、義、禮、智、信」,做人就應該遵守的常道。如果不遵守這五個字,這個人是妖魔鬼怪,他不是人,人都做不好,怎麼能成佛作祖?
節錄:
古書《左傳》裡面就有說,「人棄常則妖興」。這個話什麼意思?人如果把「常」捨棄,常是什麼?五常:「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這五個字是常道,人人應該遵守。如果做人不遵守這五個字,把這五個字丟掉,捨棄了,幹些什麼?不仁、不義。仁義禮智信都不要,古大德講,這個人是妖魔鬼怪,他不是人。所以人天他有道德的標準。
大乘無量壽經(第19集) 1998/8/1
人一定要講仁義禮智信,我們時下講人格,人格就是做人的資格,做人的資格是什麼?就這五條。這五條要是沒有了,做人的資格也沒有了。做人的資格沒有了,現在還是個人的樣子,你一口氣不來就到三惡道去了,不會得人身的。你要想來世還得人身,那你要好好的把你這個人格保持住,仁義禮智信。要生天,這五個條件要加強,要修十善業道才能生天,天的資格比人要高。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96集) 1984/12
五常五個字,是中國人做人的基礎、根本,仁義禮智信。仁者愛人,義者循理,義是什麼?義是講理。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合情合理合法,這叫義。今天的人不但不知道愛人,他不愛自己,人不知道自愛,當然不知道愛人,所以仁沒有了,義也沒有了。他不知道什麼叫人情事理,沒人教過他,所以不義。
淨土大經科註(第359集) 2012/6/3
不義就是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如理、不如法,也不通人情,想法、做法都錯了。無智,沒有理智。無禮,對人沒有禮貌,都沒有學過。無信,沒有信用,都是欺騙別人。這五樣東西沒有了,社會就亂了,這個社會上妖魔鬼怪統統興旺起來。所以人棄常則妖興。
淨土大經科註(第359集) 2012/6/3
應對佛法的五戒,仁是對不殺生,義是不偷盜,禮是不邪淫,智是不飲酒。飲酒,容易喝醉;喝醉,智就沒有了,人就迷惑。所以不飲酒是智,保持頭腦清醒。最後一個不妄語,信。佛告訴我們,一個人一生能夠把五戒守好,來生還得人身,決定不墮三惡道,這多重要!
淨土大經科註(第364集) 2012/6/6
中國千萬年來立國的根本就是五倫、五常,五倫是講關係,現在關係亂了,沒人講了。父子的關係、夫婦的關係、長幼的關係、君臣的關係、朋友的關係,全沒有了。現在關係是什麼?利害,於我有利的,朋友;於我有害的,敵人。這個社會還會有安定和平嗎?
淨土大經科註(第359集) 2012/6/3
今天社會出問題,許許多多志士仁人都在著急,尋求化解的方法,恢復正常的方法,我也遇到不少人。我們很冷靜、很細心去觀察,今天的社會災難真正的源頭只有一個,我們把祖宗的教誨疏忽了。不但是疏忽,可以說遺棄,把它丟掉不要它,現在出事了。那要怎麼解決?怎麼挽回?還得乖乖的真正懺悔,把老祖宗東西請回來問題就解決。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20集) 2011/8/3
在中國老祖宗教給我們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就把這個東西找回來,中國的社會就恢復到太平盛世。在大乘佛法裡面,只要把三皈五戒十善找回來,問題就解決。幾個人真正的覺悟?幾個人真正回頭?幾個人能夠有誠意、有恭敬心,來對待古聖先王、佛菩薩的教誨?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20集) 2011/8/3
學儒找孔子學,像孟子一樣的好學就能成功;學佛別找別人,找釋迦牟尼佛;學淨土找阿彌陀佛,經典都在,你好好的去讀。要有信心,一遍一遍的讀,遍遍都有體會,你才能深入,什麼時候你能夠解經典裡面的真實義?你妄念沒有了。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20集) 2011/8/3
妄念沒有了,就是你的業障消盡,你的真心顯露了。你用真心來讀佛經,那就是真佛來給你說法,你才能入佛境界,你就成佛了。一般人聽經、讀經,為什麼成不了佛?妄念太多,意見太多了。你不是用誠敬心,你是用疑惑心,疑惑心怎麼能解聖人的意思?其實聖人意思是什麼?是自己自性真實義,聖人的經教是自性裡流出來的。你現在不用妄心,你用真心,真心就是自性,你用自性看自性裡流出來的,哪有看不懂的道理!你就全懂了,就這麼個道理。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20集) 2011/8/3
佛是誰?佛是自己,不是別人,阿彌陀佛是自性覺,釋迦牟尼佛是自性的清淨慈悲。一切法不離自性,佛菩薩也不例外,佛法稱為內學,人人平等,「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個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問題是這句話你聽懂了沒有?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看這講的不都說這個嗎?心想善,你就得尊貴、豪富、賢明、智勇;心行不善,那你就得到盲聾瘖啞、貧窮孤獨。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20集) 2011/8/3
實在說,老師教導我們是緣,因是自己本具的。中國聖賢告訴我們「人性本善」,那是因;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諸佛菩薩幫助我們什麼?幫助我們去作佛,回歸到本來是佛。你本來不是佛,他對你一點辦法都沒有;因為你本來是佛,這是真因。所以我們要懂得自愛、要懂得自重,自己本來是聖、本來是賢、本來是佛、本來是菩薩,為什麼現在變成這個樣子?於是就生起慚愧心、懺悔心,才真正回得了頭來,回頭就是!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20集) 20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