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聖人無常師-第1176集

  法語:

  「聖人無常師」,聖人沒有一定的老師,怎麼成聖人?所有一切諸法都是老師。善財能夠一生成佛,態度就是只有自己一人是學生,除自己之外,一切人、事、物,包括一切動物,一切花草樹木、山河大地、自然現象,統統是我的老師,用真誠恭敬心學習,所以成佛了。

  

  節錄:

  古人說的一句話,叫「聖人無常師」,聖人沒有一定的老師,他怎麼成聖人?所有一切諸法都是我的老師。《華嚴經》上,善財童子給我們表演出來,善財能夠一生成佛,什麼原因我們要知道。善財行菩提道,就是走成佛這條道路,我一定要成佛。這條道路上只有自己一個人,學生,除自己之外,一切眾生,一切人、一切動物,一切花草樹木、山河大地、自然現象,統統是我的老師。統統都在照顧我,我認真跟他們學習,用真誠恭敬心學習,所以他成佛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393集) 2012/6

  

    普賢菩薩所說的「禮敬諸佛」,大乘經教上常說「無不敬」,沒有一樣不真誠恭敬,他做到了。在一切境界裡頭,順境、善緣能忍,不生貪戀,如如智現前,逆境、惡緣現前不生瞋恚,所以他能成功。無論什麼環境對他統是好環境,都是幫助他提升,把自己的煩惱習氣在境界裡頭磨鍊到磨得乾乾淨淨,成佛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393集) 2012/6

  

  我們這個環境歡喜,那個環境討厭,這個不行,這是凡夫心,這是分別執著;分別執著是輪迴心,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什麼境界都可以親近,修什麼?修我自己的清淨平等覺,我不受外頭環境干擾,好環境歡喜,不好環境也歡喜。「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那個歡喜就像彌勒菩薩一樣,從自性裡面露出來,真歡喜。

  淨土大經科註(第393集) 2012/6

  

  逆境、惡人怎麼歡喜?他幫助我提升,你看我跟他接觸心地平和,不管他是毀謗我、羞辱我、障礙我,甚至於陷害我,我如如不動,我不討厭他、不怨恨他。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沒有絲毫怨恨,他忍辱波羅蜜圓滿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393集) 2012/6

  

  所以順境、逆境,我常講都是增上緣;善人、惡人都是善知識,問題是你自己會不會學。宗門大德常常測驗學人,常說的一句口頭禪,你會麼?這一句話裡頭非常有學問,你果然會,你這一生當中決定有非凡的成就,怕的是你不會。你果然會學,哪有不成就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094集) 2003/9

  

  聖人無常師,就是在順境逆境、善緣惡緣裡面學成的,會學。在這裡面磨鍊,不善的念頭磨光了,善念善行在這裡面圓滿,所以他能夠離一切世間苦;換句話說,他能夠在一切世間得樂。一切世間,在佛法裡面講是九法界,包括六道輪迴,包括三途地獄。一切時、一切處、一切人事物,都是自己修學的場所,都是自己學習的課堂,成就自己究竟圓滿的智慧德能。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094集) 2003/9

  

  我們看《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怎麼成佛的?我們要把他那個訣竅找出來。他的訣竅就是,學生就是我一個人,所有天下人都是我的老師。你看,他成佛了。學生對老師要誠敬,誠敬心才生得起來。他沒有同學,如果有個同學,我們兩個差不多,那種恭敬心生不起來。沒有一個不是老師,男女老少個個都是老師,賢愚不肖全是老師,這個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

  淨土大經科註(第390集) 2012/6

  

  看到人家的長處、好處,想我有沒有,沒有,要記住、要學他;有要好好保持,不要失去。看到不善的人,幹了壞事,也是我的老師,他是表演給我看,我要想我有沒有他這個惡的念頭、惡的行為,有則改之;沒有要記住,千萬不要有這個惡念惡行。這不就都是老師嗎?個個都是老師,他成就了。我們今天不懂得的人,我沒有好老師,我沒有地方學了。錯了!到處都是老師。這個人能成聖成賢,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淨土大經科註(第390集) 2012/6

  

  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界確實超越一切諸佛世界,怎麼來的?學來的,每一個佛國土他都去參學過,阿彌陀佛遍遊佛剎。他遍遊佛剎是幹什麼?去考察的,現在的術語叫調研。他去調查研究這個佛國土裡頭,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哪些不值得我們學習的。

  淨土大經科註(第390集) 2012/6

  

  所以,取人之長,捨人之短,四十八願是他遍遊佛剎得到的總結。這四十八樁事情,希望在他的這個國土裡頭統統能夠落實。換句話說,集一切佛剎真善美好之大成,它就超越一切佛剎了,就這麼個道理。你不去參觀,你不去看、不去學習,你怎麼能成就?這樁事情決定不能說在家裡去想,想不出來的,很多事情是你想不到的,你一定去看,一定去學習。

  淨土大經科註(第390集) 2012/6

  

  明白這個道理,個人要成就一個完人,完美的人,聖賢、佛菩薩,要跟一切人學;阿彌陀佛要建一個國,要跟一切佛國去學,同樣一個道理。中國古時候確實是用這個方法,一個家庭,一定拜訪許許多多這個家治得很好的,去參觀、去拜訪、去學習,你拜訪得愈多,記住這些教訓,回家去的時候,我這個家要怎樣整治。現在是企業,你的企業要能超越一切同行,當中排名得第一,你也得向你的同行去學習;雖然不是同行,也搞企業的,都可以做參考。學不厭才能產生效果,國家亦如是。

  淨土大經科註(第390集) 2012/6

  

  這種學習的精神,在這個經上,阿彌陀佛是給我們做了榜樣,他從他個人修行到弘法利生,處處他重視遊歷、重視參學,而不是自己在家裡想像。這從前方東美先生告訴我,佛法裡面學問是真實的學問,它是合乎邏輯的,它不是憑空想像的。

  淨土大經科註(第390集) 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