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佛教是教育-第1174集

  法語:

  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我們跟釋迦牟尼佛是師生的關係,是智慧、道義的結合。所以任何一個宗教徒都可以學佛,都可以在佛教裡面拿到學位。阿羅漢、菩薩、佛陀是佛教的學位,就像學校的學位一樣,任何宗教徒都可以去念大學,我們也不例外。

  

  節錄: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宗教,我們是佛菩薩的學生,決不是一般宗教裡面講的徒眾。宗教裡徒眾,是感情的,感情的結合;我們跟釋迦牟尼佛是師生的關係,是智慧、是道義的結合。所以任何一個宗教徒都可以學佛,都可以在佛教裡面拿到學位。阿羅漢、菩薩、佛陀,是佛教的學位;就像學校的學位一樣,任何宗教徒都可以去念大學,都可以拿到學校的學位,我們也不例外。

  大乘無量壽經(第43集) 1999/3/27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他到這地方來,為什麼給我們開佛陀的教育?這是我們學佛同修首先要肯定、認清楚,佛教不是宗教,如果把佛教看成宗教,那我們算是一開頭就錯了。開頭錯了,一錯就錯到底,你對於佛法真正的意思你很難理解。佛教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佛陀」是從印度梵語音譯過來的,它的意義是圓滿的智慧,是徹底的覺悟;佛陀教育就是圓滿的智慧教育,徹底大覺的教育,所以它不是宗教。

  無量壽經玄義(第2集)1989/11

  

  這個教育的內容廣大無邊,它的教科書就是經典,經典就是佛陀教育的教科書,包羅萬象。裡面所含蓋的,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時間是三際,空間十方,無所不談,所給我們說的句句真實,沒有一句是妄語。他為什麼給我們開這個教育?為什麼給我們開這個課程?這是我們首先要明瞭的。

  無量壽經玄義(第2集)1989/11

  

  有沒有人曾經這樣反省過,我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我來幹什麼的?實在講這很重要!你要常常這樣反省,你會覺悟。如果你糊裡糊塗的,也不知道生從哪裡來,來也不曉得幹什麼,將來也不知道到哪裡去,糊裡糊塗過一輩子,這個人叫迷惑顛倒。所以真正聰明人、明白人曉得,他生活就很自在。所以這是要常常反省的。

  無量壽經玄義(第2集)1989/11

  

  佛菩薩知道!他來幹什麼?他為『一大事因緣』而來的。一、大事,一就是一真法界,一是真的,二是假的,他是為這個真理而來。世間人都期望找到真理,找不到,他知道。你們既然想找,我一定來幫助你們,你們想找我來幫助你,幫助你把這個真理找到。大事是什麼?生死大事。

  無量壽經玄義(第2集)1989/11

  

  這樁事情說老實話,整個世界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都沒有法子解決。印度在古老,有很多真正高級宗教,他們有能力來生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天有二十八層,他能夠生到最高的這一層上去,沒有辦法突破,超越不了三界。佛看到這個樣子,不能不來。所以佛來到這個世界是帶給我們真理,幫助我們解決生死大事,他為這個而來的,他的教學目的也就是在此地。

  無量壽經玄義(第2集)1989/11

  

  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第一部經講《華嚴經》,《法華經》是最後說的。這個當中差距四十九年,佛一開頭,一結束,都把他出現在世間的目的給我們明白說出來,是『為一大事因緣』,幫助我們悟入佛之知見。『開示』,他的事情,老師為我們開示,我們做學生的人要能夠悟入。學生不能悟入就對不起老師,老師是苦口婆心的來教導我們。

  無量壽經玄義(第2集)1989/11

  

  佛知見不是釋迦牟尼佛的知見,也不是阿彌陀佛的知見,誰的知見?我們自己的知見,我們自性、本覺的知見;換句話說,佛法的教學是教我們明自本心,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他的目的是在此地,是要見自己的心性,自己心性裡面流露出來的智慧,就是佛知佛見。

  無量壽經玄義(第2集)1989/11

  

  因為諸佛如來是用真心,如果我們也用真心,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佛的想法、佛的看法,跟我的想法、我的看法,完全一樣,不謀而合。我們今天為什麼每個人的想法、看法不一樣?因為我們不是用真心,用妄心,妄心每個人就不一樣,真心是一樣的。

  無量壽經玄義(第2集)1989/11

  

  佛法與任何一個宗教都不衝突,我們真正把佛教這個面目認清楚了,佛教是教育,而不是宗教。宗教,一定要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這是宗教第一個條件;佛教裡面沒有,佛教裡頭沒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主宰宇宙、主宰人生。

  無量壽經(第23集) 1992/6

  

  佛是佛教裡面學位的名稱,無上正等正覺。你要證得了正覺,正是正確,沒有錯誤;覺是覺悟,不迷惑了,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真正覺悟了,在佛教裡面稱你作阿羅漢,這是小乘果位。再往上提升,如果得到正等正覺了,那就稱你作菩薩;如果你這個覺悟真正圓滿了,就稱你作無上正等正覺,這就稱作佛。

  無量壽經(第23集) 1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