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持名就是發菩提心-第1506集
「元曉師等」,這前面說過的,「以發菩提心為正因,念佛為助因」。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取的是這個意思,蕅益大師註的《彌陀經要解》,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你看,正因;念佛功夫的淺深,是往生極樂之後品位的高下。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品位高下是在你念佛功夫,蕅益大師講的也就是元曉師他們這個意思。
「我國善導、靈芝與日本淨宗諸家,則以持名為正行,發心為助行」。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祖師大德他們看法不一樣,他們認為,這些人認為,持名念佛這是正行,發菩提心是助行,正助要雙修,有正沒有助不能成功,有助沒有正也不能成功。
所以蓮池大師就把它會和了,蓮池大師在《彌陀經疏鈔》裡面,「和會之曰:還以持名為正行,復以持名為發菩提心」。真正持名就是發菩提心,為什麼?這裡有道理,持名念到一心不亂不就是菩提心嗎?持名沒有到一心不亂,那不是菩提心,這個諸位要知道。菩提心是清淨心、是平等心,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一天到晚念,心裡是阿彌陀佛,口裡是阿彌陀佛,把其他東西全放下了,這就是菩提心。
如果我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其他東西沒放下,夾雜在裡面,這就不是菩提心。各說各有理,蓮池大師他把它會通了,這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二法門,菩提心跟持名是一不是二。真持名念佛,確實他是圓滿的菩提心,否則他往生怎麼可能有那麼好的瑞相,預知時至,走得很瀟灑、很自在?菩提心!蓮池大師《疏鈔》裡說,「則雙取兩家而和會其義也」。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26集)
20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