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如何辨別什麼是真正的佛法?-第1479集

  問:誰才是真正的佛法?我們的態度是不是應該採取「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態度?

  答: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含糊,沒有問清楚。《楞嚴經》上說得好,就是說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什麼才是真正佛法,這一句非常重要。世尊早就知道我們現前的環境,所以在入滅之前,教給我們四依法。四依法就是教我們在這個時代,如何辨別什麼是真正的佛法。四依法第一句,「依法不依人」。法是什麼?經典。這個人為我們講經說法,我們仔細聽聽,他跟經典所說的相應不相應?如果不相應,不聽他的。我們依法,法為主。我過去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教,有的時候也有這些問題。他老人家所講的我不了解,我懷疑,我就去問他。我說:「您老人家所說的,有沒有經典根據?」他說:有。「在哪一部經?」我去查查,果然沒錯,我就相信他。所以一切所說、所行都要依據經典,都要依據佛陀的教誨,這就是真正的佛法。

  第二又教給我們,「依義不依語」,這一條很重要。因為現在魔多,魔來誘惑我們,說我們講的不是真正佛法。譬如在過去,台灣同修大家都知道,有些人在淨土裡面提出,說只可以消業往生,沒有帶業往生,查遍《大藏經》沒有帶業往生這一句話,搞得我們人心惶惶,震動了整個世界念佛人。我那一次到洛杉磯,下飛機的時候,周宣德老居士在機場迎接我。我們坐在一個車上,回到市區,路很長,他在車上就問我說:「法師不得了!」我說:什麼事情?「現在有人提出來,帶業不能往生,那怎麼辦?」我聽了,我告訴他:帶業既然不能往生,就不要往生了。他聽了,也愣住了。他說:「為什麼?」我說:帶業不能往生,西方世界只有阿彌陀佛孤家寡人一個,去幹什麼?他聽了莫名其妙,「怎麼說孤家寡人一個?」我就說: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是等覺菩薩對不對?對。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對不對?對。那一品生相無明就是業,如果要不帶業的話,等覺菩薩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有阿彌陀佛孤家寡人一個,你去幹什麼?到這裡,他才明白,等覺菩薩都帶業,只是帶業多少不同,哪有不帶業的!

  經上雖然沒有,沒有「帶業往生」這四個字,意思有。我說:西方世界有沒有講四土三輩九品?有。如果要不帶業,哪來的四土三輩九品!四土三輩九品,不就給你說了,帶業多少不一樣嗎?帶業多的,品位下;帶業少的,品位高,這意思不是好清楚嗎?依義不依語。魔就用你這個弱點,佛講得這麼清楚,依義不依語,你不聽佛話,聽魔話,那有什麼法子!我這一說,他才心開意解,才放心了。老實念佛去吧!決定得生淨土。所以認識什麼是真正的佛法,不要被人欺騙了。

  現在還有不少人懷疑《無量壽經》會集本,說會集本不如法,一定要讀原譯本。行!夏蓮居老居士序文裡就寫得很好,他這個本子希望引導大家去念五種原譯本。你不念他這個本子,去念五種原譯本,好!不是說不好。但是五種原譯本缺少一個都不行,缺少一個則意思不足。它是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五種原譯本的精要。過去有人會集,第一個會集的是王龍舒居士,大家都知道王龍舒居士是站著往生的,你能說會集有錯誤嗎?會集如果有錯誤,他就不可能站著往生。第二個會集的是前清魏默深居士,魏默深居士也是念佛往生的。會集沒有錯,只是會集得好不好的問題。龍舒居士會集的只依四個本子,《大寶積經》無量壽這一會他沒有看到,所以他的東西不完整,裡頭還缺少一部分。魏默深雖然是五種本子都見到了,但是會集得不好,就是採取得不夠精當。因此夏蓮居居士才做第三次會集,用了三年的功夫才會集成功。會集成功之後,又用七年的時間,年年在修訂,十年才完工。

  實在講,夏老是佛菩薩再來的,不是普通人,我們對他要具足信心。讀這一本,等於讀五種原本,你說這多方便!你要不放心,你去讀五種原本,五種原本讀了之後受持,受持是愈簡單愈好,用這個會集本來受持,這樣就很圓滿,就沒有問題。所以一定要一門深入,長時間的薰修,我們才會有成就,才不會走錯路,不要隨便聽人家的話。學佛,古時候講究師承,師承難得!我們是一脈相承,我是跟李炳南老居士學的,李老居士是跟印光大師學的,我們是有師承的,信心堅定,決定不會動搖,決定不會走錯路。

   對枋寮淨宗學會同修開示(第1集)

  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