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是信解行證同時完成-第1150集
法語:
其他的法門修學程序一定是信解行證,不能錯亂的。念佛法門特別,信解行證完全同時。要是信,解行可以一起來,不必要先後。相信了,願意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天天念阿彌陀佛,這就是行,一面行一面求解,就是解行同時。其他的法門是先解後行,否則的話,就是盲修瞎練。
節錄:
我們在修學的過程當中,佛法修證的層次是信、解、行、證。由此可知,我們學,先學什麼?先修信心。我先解不行嗎?不可能,沒有信心,你所求的那個解就是清涼大師所講的「增長邪見」,為什麼?因為你不能得如來真實義。為什麼不得真實義?因為你沒有信心,那就是你心不清淨,雖然聽法,你不是個法器。
僧璨大師信心銘(第10集) 1983
具足信心是法器,他一聞法,他就接受了。這個器是個比喻,好像是個茶碗,我們拿這個空的碗,我們去接受人家布施,發水給我們,我們有這個器具到那裡,他就給我們盛滿。不是法器就是這是有損壞、有漏洞,他這裡盛給我們統統漏光了,結果什麼也沒得到。信心就是一個完美的法器,你能夠接受,才能得到正解,解了以後才有正行,行以後才能證得,所以信、解、行、證這四個層次不能夠顛倒的,是按部就班來修學的。
僧璨大師信心銘(第10集) 1983
念佛法門講方便,它是信、解、行、證同時來完成,並不是說信與解我不要。你看三資糧裡面信、願、行,可見得那個信還是第一個,願裡面就有解,它解行是同時的。
僧璨大師信心銘(第10集) 1983
其他的法門修學程序一定是信解行證,不能錯亂的。可是這個法門特別,他要是信,解行可以一起來,不必要先後,沒有先後,這就是它的方便處。我一面念佛,念佛就是行,我相信了,我願意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天天念阿彌陀佛,這就是行,一面行一面來求解,就是解跟行同時來。其他的法門是先解後行,否則的話,你不解而行就是盲修瞎練,一定要先解而後才曉得怎麼行法。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55集) 1984/12
理解好像認識路,我先認識路然後我才走路,可見得這個相當重要。淨土法門,它不必先解後行,它是解行同時,所謂一面修行,一面求解,不是說不要解了。你要說我只要老實念佛,我不要讀經、不要去聽講,行嗎?不行。
普賢行願品疏(第33集) 1986/1
為什麼?你看看我們歷代的祖師,淨土宗的祖師,他們這些著作,拿近代的印光法師來看,你看看他老人家的《文鈔》,他世出世間法都懂得,沒有一樣他不知道,他是個標準的老實念佛人。他絕不間斷也不夾雜,專修淨土的,他樣樣都懂得,為什麼?他在一切事理上才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就是正念現前,這樣的人求願往生,他的品位決定不低,總是上品上生一類的,這是我們要求的。
普賢行願品疏(第33集) 1986/1
蓮池大師的《彌陀經疏鈔》博大精深,世出世間法這些經典幾乎都引用到了;換句話說,他對於世出世間法都精通,通達之後再放下。單提這一句阿彌陀佛他管用,他這句阿彌陀佛就是把一切經典統統都念到。換句話說,把一切經的精華,濃縮成一句阿彌陀佛,我們沒這個能力。他那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們的一句就是一句,一句不是一切,所以沒有他的力量大,沒有他那麼大的效果。
四十華嚴守護夜神章(第6集) 1981
古德有所謂老實念佛那行,像蓮池大師到晚年專持一句阿彌陀佛,那叫老實念佛。我們算不算老實?心裡起個妄念就不老實,老實談何容易?老實人決定成就,為什麼?老實人用的是真心。我們用的妄心,談什麼老實?換句話說,你只要用心意識,你有分別心,有執著、有妄想,你就不老實,老實真可貴。
四十華嚴守護夜神章(第6集) 1981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諸佛菩薩的示現,總是以講經說法為第一個形象。講經說法的目的就是幫助我們破迷開悟,悟了以後什麼事都好辦。沒悟,太難太難!所以佛法,不但是禪宗,教下也是如此,悟後起修。沒悟修什麼?
太上感應篇(第35集) 1999/6
唯獨淨宗特殊,淨宗是解行同時並進。就是不悟,這一句「阿彌陀佛」也可以老實念,一面念佛,一面求覺悟,雙管齊下,這在無量法門裡面唯此一門,所以稱為教外別傳。不是說念佛人就不要求覺悟。尤其是要發心弘法的人,不覺悟拿什麼弘法?拿什麼教人?所以覺悟是非常重要。
太上感應篇(第35集) 1999/6
也許有人要問,念佛法門,念佛往生的有不少阿公阿婆,他什麼都不知道,他就懂這一句阿彌陀佛,一心稱念,什麼也不想,他為什麼會成佛?他是暗合道妙,他對道德不懂,可是他完全中了,他走的路沒錯,他就是走這條路。他聽話,一句彌陀念到底,什麼念頭都沒有,這就是持戒。戒條那麼多,他一條也不知道,他統統具足,他一條都不犯。
淨土大經科註(第472集) 2012/8
你去問他,你有沒有殺生?沒有。有沒有偷盜?沒有。你去問他,他都告訴你他沒有;你不問他,他什麼也不知道。問他有沒有妄念?沒有。有沒有雜念?沒有。那就是修定,定慧功成就了,他就開悟了。他開悟,到哪裡去了?他開悟到極樂世界去了。為什麼不留在這個世界教化眾生?眾生不聽他的,眾生沒瞧得起他,他在社會上沒有地位,雖然成佛了,沒有緣度眾生。
淨土大經科註(第472集) 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