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布施要如理如法-第1137集

  法語:

  有些人變賣家產去布施,這是錯誤的。布施要如理如法,要隨緣隨分,隨自己力量,不能超過。一定要能保障自己的家庭經濟生活沒有問題,有多餘的這才可以布施。

  

  節錄:

  布施要如理如法,你這個道理不懂,方法也不知道,你怎麼能收到效果?布施一定要隨緣隨分,隨自己力量,不能超過。為什麼?你增加自己的負擔、痛苦,給你自己帶來壓力,佛決不會這樣教人的。佛教人離苦得樂,你學佛的時候是得苦離樂,那就錯了。學佛的人一定很快樂的,哪有學佛學得愈來愈辛苦!

  學佛答問 2005/12/2

  

  如理如法的布施,布施的物很少,只有一點點,果報不可思議,這是我們沒法子想像的,諸位要讀《華嚴經》你就曉得。很小一點財物布施,變成無量無邊的果報,為什麼?稱性布施。用的是真心,也就是以無分別、清淨、平等心布施,那個果報就不可思議。

  阿彌陀經要解(第31集) 1984

  

  

  幫助人,隨緣隨分,非常自在。不必你有多的東西,天天拿到外頭,誰要?誰要?那也是攀緣,那很累人。佛法告訴我們,總在一個緣字,你能把「緣」這個字解開了,悟入了,你就會很自在。真正是祖師大德們所講的,一生當中如理如法,隨順性德。

  大乘無量壽經(第61集) 1999/8/21

  

  為什麼說修少、修一點點就有無量無邊的功德?《大智度論》裡面講得清清楚楚,這個少是什麼?是因緣少。譬如我修布施,我沒有錢,我布施的當然少,雖然布施得少,盡心盡力,你的功德是圓滿的,無量無邊。佛那一段經文就叫我們不要攀緣,不要跟人家比賽,盡心盡力,功德是圓滿的。

  楞嚴經(第44集) 1980

  

  尤其是修行人,菩薩為什麼修少布施?不能破壞自己清淨心,不能給自己惹煩惱。我要盡量想賺錢,盡量想辦法找錢來修布施,結果怎麼樣?把自己道心失掉。你的布施,來世人天福報,你是想成佛、想成菩薩、想明心見性、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全給耽誤掉,這個損失太大。所以菩薩是修少布施,尤其是出家人他沒有財物,沒有力量布施,他也不攀緣,他也不找布施,所以一切叫你隨緣隨分。隨緣隨分,自己心清淨、心平等,你修的功德就無量無邊,等虛空、等法界;你要是稍微動一點心去找,你就完全失掉。

  楞嚴經(第44集) 1980

  

  布施的心永不中斷,布施的行,真幹,隨緣隨分。佛菩薩在世間,雖然常講無量的功德,要是把它濃縮起來講就是一個布施。有財施,有法施,有無畏施,包括盡了。大喜大捨濟含識,這含識指六道眾生,去幫助他,去救濟他們。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905集) 2008/2/1

  

  布施是放下,放下是消業障,放下是除障礙。放下什麼?放下貪瞋痴。財施,法施,無畏施,貪瞋痴放不下的人他做不到,縱然做也很有限。所以你要冷靜仔細觀察,福報不現前,這不現前也布施,布施不如法;當然是有點小福報現前,大福報不會現前,不如法!如果如理如法的布施,那個果報就不可思議。所以你對佛法要明瞭、要通達,這個東西是生活,非常管用,它不是玄學,不是談玄說妙的,它是實學,實實在在的學問,你學一分真的就得一分利益,學二分就得二分利益,學十分就得十分利益。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795集) 2007/7/23

  

  所以佛法的修學,先要修什麼?先要修不想,什麼都不想。凡是想像都是虛妄的,都不是真實的。什麼都不想,還是虛妄的。為什麼?你還想那個什麼都不想,還是虛妄的,這什麼都不想也不能想。這就是六祖在《壇經》上講「本來無一物」。實在六祖說,本來無一物,已經有了一物,有了一個本來無一物,還是一個把柄拿在人手上,這是不得已勉強說,決定不能執著。這是理,理就是真心,真心離念,真心裡面沒有念頭。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第61集) 1989/1

  

  由此可知,有念就是妄心,就不是真心,真心沒有念頭。真心雖然沒有念,它有智,所以這個地方決定不能錯會意思。錯會了意思,你回家就修定,什麼都不想,修到最後,得個什麼結果?是增長無明。為什麼?因為你什麼都不知道。人家什麼都不想,他什麼都知道,這個高明,他有智。所以他不落無明,也不落邪見。我們凡夫就很麻煩,想,邪知邪見,不想是無明,這糟糕!總落在這兩頭。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第61集) 1989/1

  

  愈是高級的佛法,愈是講求這種根本的修學。禪是向這個目標方向,教下也是如此。但是比較起來,淨土宗,念佛方便,確實是方便。你看念佛人,他一天念一句阿彌陀佛,他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想,他是修定;這句佛號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修慧。所以他也不是無想,他也不是有想。你說有想,他一個妄念都沒有;你說無想,一句阿彌陀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他是非有想非無想,這比其餘的法門確實容易。任何人都可以修學,修到心真正清淨,世出世間一切法,我們六根一接觸就通達、就明瞭。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第61集) 1989/1

  

  我們的修學就怕中斷,如果要不中斷的話,一生必定成就。最怕的所謂是「一日暴之,十日寒之」,那就沒法子。這點如果沒有大福報的人、大覺悟的人,不容易做到。一般人,我們講修學,一天二十四個小時,我們這個心裡頭有幾個鐘點是在佛法上,有幾個鐘點沒有佛法?這就是中斷的現象。真正有功夫的人,他這一天二十四小時絕不中斷,他念念相續。

  四十華嚴—普救夜神章(第25集) 1977

  

  所以這個要真正覺悟,覺悟到這個世界,一切法都是假的,一切法俱不可得,要真正放下。放下不是說這個事情不要做,工作都放棄了,不是這個意思。不要掛在心裡,什麼事情隨緣隨分,盡心盡力都把它做得很圓滿,內心的覺照一時一刻都不失掉,這是功夫相續。

  四十華嚴—普救夜神章(第25集) 1977

  

  做不到這個境界的,念佛,這一句阿彌陀佛不可思議,沒有入到這個境界,很難體會。能夠把一句阿彌陀佛抓住,決定不放鬆,他就走上覺而不迷的道路,雖然目前沒有開悟,他已經是向開悟的大道上邁進。這句名號的功德利益說不盡,實在是難相信。一句阿彌陀佛這有什麼了不起?怎麼能叫人相信,這四個字具有無量無邊恆沙功德?雖然經裡頭都是這麼讚歎,都是這麼說,我們也看得很多,聽得很多,就是不相信。

  四十華嚴—普救夜神章(第25集) 1977

  

  透過這麼多的大經大論,在境緣當中來鍛鍊自己,這麼久的時間完全肯定它不容易,實在不容易。不經過這番的歷鍊,實在很難體會到它這個殊勝的功德利益。這真正不是幾句話能夠講得清楚,所以這一句佛號把它念念相續不斷,就有成就,決定有成就。

  四十華嚴—普救夜神章(第25集) 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