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人一定要懂得仁義道德-第1122集

  法語: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人一定要懂得仁義道德,不能把利害看得第一。把自己利害看得第一,那仁義忘掉了,這已經就失去人道的條件;換句話說,來生不能得人身。人身都不能得,怎麼能成佛?怎麼能往生極樂世界?

  

  節錄:

  我們凡夫往往感情用事,佛這是特別教導要用理智不要用感情,用感情你一定會走向歧途,一定要用理智。這個話不但是佛常說,就是世間教學,儒家也非常重視。儒家講義利,這兩樁事情擺在我們面前,我們是取利還是取義?這個時候看到一個人的修養,看到一個人的德行,義利擺在面前,只取利不顧義,這錯了。

  大乘無量壽經(第168集) 2004/6/11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人一定要懂得仁義道德,不能把利害看得第一,把自己眼前利害看得第一,那仁義忘掉了,這已經就失去人道的條件;換句話說,你來生不能得人身。人身都不能得,他怎麼能成佛?他怎麼能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我們不可以不明瞭的。所以要依理智,不可以感情用事。義是什麼?義就是應該不應該,我這種做法是應當不應當,不應當的不可以做。

  大乘無量壽經(第168集) 2004/6/11

  

  所以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他用這個名號是什麼?就是他一生在此時此處教化眾生的宗旨。因為這個地球上的人現在缺乏愛心,仁是推己及人,現在只知道自利,不知道利人,想到自己,不知道想到別人。仁是想自己就想到別人,以這個為宗旨,對待人要仁慈。對自己?對自己要清淨,寂默就是清淨,清淨是最高的享受。

  淨土大經科註(第51集) 2011/11/18

  

  人活在世間幹什麼?快快樂樂,這就對了,千萬不要給自己找煩惱。要怎樣活得快樂?肯放下就快樂了。孔老夫子快樂,為什麼?恕,忠恕,不跟一切人計較,吃了虧快樂,上當也快樂。古人說得好,「吃虧是福」,吃虧不是禍害,是福,快快樂樂。決定不能有佔人便宜的念頭,那是什麼?那是苦,那是見不得人的事情,會被良心譴責。現在的人良心沒有了,譴責沒有了,所以什麼事情他都能做得出來,那最後的收拾是老天來收拾。

  淨土大經科註(第51集) 2011/11/18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用什麼方法來落實仁義?忠恕。忠,我們自己心要正,不偏、不邪,這叫用心要用真心,大公無私的心。恕是什麼?所有一切過失一筆勾消,饒恕他,不要再追究,無論幹什麼壞事。為什麼?沒人教,好多代都沒有教了,你現在再要追究於心何忍!我們承認他本性本善,大家一起來學三個根的教育,大家一起來學《群書治要》、《國學治要》,我們慢慢從根就生起來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197集) 2012/2/17

  

  所以一切都要原諒,總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常常回光返照,看看自己,你就能體諒別人。不追究,什麼樣的過失都不要追究,也不要放在心上,做好樣子給他看,感化他,希望他改邪歸正,那就是好人了。要是有責怪別人的心,你的心就不夠厚道,他有過失,你跟著就有過失,你就錯了。這是忠恕。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86集) 2010/11/5

  

  大乘,我們也用四個字,「真誠慈悲」。處事待人接物一定真誠,他騙我,我用真誠心對他,用慈悲心接物。大乘跟孔孟意思非常接近,幫助所有的人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社會有救。真行嗎?真行,我們曾經做過實驗,做過三年的實驗,非常有效,非常管用。疾病跟災難是相連的、相通的,有密切的關係,我們如何先保護自己,保護自己的健康,保護自己居住環境,減少災變。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這個意願,你要真肯學,大乘教裡頭、孔孟裡頭真有方法對治。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86集) 2010/11/5

  

  人應該要行仁義,起心動念為社會、為大眾,不要為自己。為大眾,為什麼?自己也是大眾的一分子。為人是真正為自己,為自己是真正毀滅自己。你這一生縱然貪得一些名聞利養,來生到哪裡去?到三惡道去了,那是為自己嗎?這個事情不能不搞清楚,不能不搞明白。

  淨土大經科註(第426集) 2012/7/14

  

  仁者愛人,這第一個先決條件,人要懂得自愛,然後懂得愛人。義是講理,理就是合情、合法、合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人情相應,與國法相應,不能違背人情、國法,情理法面面顧到,這生活裡頭有情趣。這個落實在教育,只要把教育辦好,這個問題就能解決。

  淨土大經科註(第467集) 2012/8/13

  

  最後結到念佛。我們要想齊等,跟誰齊等?跟諸佛齊等,跟阿彌陀佛齊等,那就「亦當持名念佛」,念這句佛號。為什麼?「名具萬德」,阿彌陀佛的名號具足萬德,前面說得很清楚。萬德洪名不是一句讚歎的話,我們認為它讚歎,錯了,它是一句道道地地的真實話。真正是萬德之名,總名,「總攝一切善根」,世出世間一切善根、一切善法都不離這個名字。

  淨土大經科註(第217集) 2012/2/28

  

  所以只要我們能夠「老實持念」,實實在在這個名號裡面就攝受憶佛功德在裡頭。往生到極樂世界,確確實實是要跟阿彌陀佛等齊,所證的跟阿彌陀佛平等。阿彌陀佛所證的是究竟圓滿,跟他平等,也就是我們的證得也是究竟圓滿,這就對了。阿彌陀佛對我們的願望,他建立極樂世界,接引我們去往生,目的在此地,希望個個成就,個個跟他一樣。

  淨土大經科註(第217集) 2012/2/28

  

  我們不但要把這個做為是我們的主修,第一個目標,同時我們在這個世間,還沒離開,我們盡量把極樂世界好的地方,在現在這個世間還可以能夠落實的,認真努力去做。把極樂世界的好方法,幫助我們這個世間人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業成功、社會安定、世界和平。經典裡頭有理論、有方法,我們要善於運用,沒有白學。

  淨土大經科註(第217集) 201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