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得到身心自在?-第1108集
法語:
「輕安」是最初證得的境界,凡夫身體粗重,什麼原因?煩惱太多,習氣太重。當修學功夫得力的時候,輕安的境界會現前。那要怎樣?修「四念處」,看破;修「四正勤」,斷惡修善;修「四如意足」,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然後我們才真正能夠得到欲自在、念自在、進自在、慧自在。
節錄:
我們希望我們生活得很快樂,「輕安」是佛法修學最初證得的境界,身心安樂,永離煩惱了。我們凡夫身體粗重,什麼原因?煩惱太多了,習氣太重,得不到輕安。當我們自己修學功夫得力的時候,輕安的境界會現前,但是時間很短,不能保持。我相信有許多同學都有這個經驗,特別是在念佛的時候、誦經的時候,偶爾會短暫的感覺得身心清涼自在。如何能永遠保持?那就是功夫。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109集) 2000/12/29
那要怎樣?一定修「四念處」,四念處看破,純粹是智慧;修「四正勤」,斷惡修善;修「四如意足」,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然後我們才真正能夠得到欲自在、念自在、進自在、慧自在,這個大自在確確實實是可以證得的。什麼時候證得?完全在個人。你真精進,你就早一天得到;你要是懈怠,你就晚一天得到。這個「晚一天」,這一天的時間很長,可能是來世,可能是後世,可能是無量劫之後。你要不精進就會墮落,一定要精進不懈。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109集) 2000/12/29
四念處是觀慧,是屬於智慧。「觀身不淨」,你才能把身見捨掉。「觀受是苦」,你才能夠把三界離開,三界通苦。「觀心無常」,你才不會固執、才能夠捨成見。「觀法無我」,這句是破所知障,前面三種觀是破煩惱障。所以一切法裡面不執著,所以四念處是觀慧。使我們的心在一切境界裡面真正得到平等、清淨、慈悲。
阿彌陀經要解(第14集) 1984
佛當年圓寂的時候,弟子們問佛,「佛陀在世的時候,我們都跟您老人家住在一起,您老人家圓寂了,我們將來跟誰住?」佛就說「依四念處住」,住在哪裡?把心住在四念處上就沒錯,就等於跟佛沒有兩樣,沒有離開佛,也就是我們知道人生宇宙的真相。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第3集) 1989
四正勤裡面分為善、惡兩類,「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生」,什麼是善?念阿彌陀佛是善,沒有比這個更善了。念阿彌陀佛的念頭沒生起,趕快要生起;已經生起,希望這句佛號不要中斷。什麼是惡?說老實話,除了阿彌陀佛之外,所有一切念頭都是惡。為什麼?那些念頭統統是六道輪迴的業因。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69集) 1984/12
起那些念頭,不能離開六道輪迴,你起一個善念,三善道;起一個惡念,三惡道。所以善念、惡念統統都不是真善,都是搞六道輪迴的。所以要曉得,念阿彌陀佛才是真正的善。不再搞六道輪迴了,所以我們斷惡要斷一切妄想執著,把這些念頭斷掉。一念單提,《無量壽經》講的「一向專念」,這個重要。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69集) 1984/12
『勤』是勤奮,四種正當的勤奮,這個勤奮就是斷惡修善。『已生惡令斷』,已經生的惡,我們覺悟了,從今天起要把它斷掉。『未生惡不生』,沒有生的惡,我們曉得這是惡,決定不動這個念頭。『已生善增長』,曉得我們的心、我們的行為是善的,我們要叫善法增長。『未生善令生』,這是四種正當的勤奮,叫四正勤。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第3集) 1989
「四如意足,一欲如意足,二精進如意足,三心如意足,四思惟如意足。」四念處是看破,四如意足是放下,放下就如意、就自在。我們看現在許多同修,見到我都愁眉苦臉,都給我訴苦,我聽到、見到也很同情。實在講,就是佛在經上常講,這些可憐憫者。他為什麼可憐?他不肯放下,那有什麼法子!放下就自在,就沒有了,你為什麼不肯放下?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22集) 1993/6
如意,換句話說,就是要回頭,我們佛門裡常說「回頭是岸」,中國古聖先賢常常教訓我們「回首如意」。在過去,我們中國富貴人家習慣的手上都拿個如意,如意多半是用玉做的,玉如意,如意的頭是彎回來的。拿在手上做什麼?提醒自己,提醒無論什麼事情不要做得太過分,應該要回頭,一回頭就如意,這叫回首如意。它也是表法的,要懂得回頭。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22集) 1993/6
第一個「欲如意足」就是知足,「精進如意足」就是常樂,這兩句就是知足常樂。唯有樂,你才會精進不止,假如這裡頭沒有樂,你怎麼可能去精進?換句話說,你在修學上一定有體會、有領悟,你就有樂趣了,這在修持上。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22集) 1993/6
第三、「心如意足」。這就是心安。第四「思惟如意足」,就是理得。我用這幾個字是很容易懂的,心安理得,道理明白、清楚、不迷惑了,心就安、心就定了,思惟就是理明白、理透徹了。說到這一層,可以說是一個人真實幸福的來源,心安了,理明白了。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22集) 1993/6
四如意足實在講就是這四句,「知足常樂,心安理得。成就一心,不退菩提」,我們要修這個。一個修道人一定要做到這四個條件,能做到這四條,你佛號一定念得好,一定得力。今天我們的佛號念不好,我們的妄念伏不住,那就是你不知足,常常苦惱,常常憂慮,患得患失,你的心不安,理不明白,所以你這句佛號念不好。真正做到知足常樂、心安理得,佛號怎麼會念不好?你的生活怎麼會不自在?怎麼會不快樂?一定是非常快樂,這樣才能夠修到一心,才能修到不退轉。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第5集)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