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不吃苦,就離不了苦-第1106集

  法語:

  修行,苦行重要。一切煩惱的根是貪,人能修苦行,把這煩惱的根拔掉了。世出世間什麼樣的苦都歡喜受,決定沒有絲毫抱怨。別人享福我吃苦,我要離苦得樂。不吃苦,就離不了苦。唯有能吃苦,才能真正斷貪瞋痴。

  

  節錄:

  修行,苦行重要。所以,世尊在入滅之前交代後人兩句話,「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交代後來的學生(修道的人)不要忘了持戒,不要怕吃苦。肯吃苦、能吃苦有很大的好處,因為一切煩惱的根是貪。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046集) 2003/5

  

  無量無邊的煩惱,佛法把它歸納為八萬四千。八萬四千煩惱再歸納成一百零八,對於初學還是不方便。天親菩薩把它歸納成二十六,二十六再歸納那就是六個根本,六個根本煩惱再歸納,貪瞋痴,叫三毒;三毒還可以歸納,歸納到最後一個,貪。人能修苦行,不怕吃苦,願意吃苦,把這煩惱的根拔掉了,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貪。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046集) 2003/5

  

    苦,前面加一個眾苦,世出世間什麼樣的苦都能受,都歡喜受,決定沒有絲毫抱怨。別人享福我吃苦,沒有不平,為什麼?我要離苦得樂。今天不吃苦,你就離不了苦。離苦,三界苦,欲界裡頭,苦苦、壞苦、行苦統統具足;色界裡面雖然沒有苦苦,他有壞苦,有行苦;無色界身體都不要了,我們稱之為靈界,沒有身體就沒有壞苦,但是他還有行苦,所以佛說三界統苦,好比火宅。唯有能吃苦,你才能真正斷貪瞋痴,貪瞋痴是苦的因,你把苦因斷掉,苦的果報當然就沒有了。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046集) 2003/5

  

  我們中國諺語有所謂「苦盡甘來」,那個真樂,永恆的樂你得到了。你現在不能吃苦,你怎麼能得樂?華藏、極樂那是真樂,你現在為什麼不能去?因為你貪圖享受。這享受什麼?享受增長貪瞋痴。人能夠安於苦行,貪瞋痴的煩惱肯定天天淡薄,這是一定道理。怕苦,貪瞋痴決定天天增長,煩惱增長,智慧就沒有了;煩惱輕,智慧才增長,這道理不能不懂。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046集) 2003/5

  

  釋迦牟尼佛一生吃苦,你要問什麼道理?你細心去觀察、細心去揣摩,你會體會到,吃苦對於修道有大利益。特別是在這個時代,真能吃苦就不會為境界動搖;不能吃苦很容易動搖,就被它拖下水去了。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道場,我學佛六十年才恍然大悟,為什麼不建道場?建道場,道場成立道心沒有了。道場在這個社會要生存,你不能不去靠信徒,你要去攀緣,你不攀緣生活怎麼來?

  淨土大經科註(第124集) 2012/1

  

  釋迦佛給我們做出榜樣,不建道場,絕不攀緣,每天生活費用,托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真叫乾淨俐落,名聞利養、七情五欲絕不干擾。我們不在這裡著眼,不在這裡下功夫,這個難關度不過去,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古聖先賢用心之苦我們要能體會,我們要認真學習。

  淨土大經科註(第124集) 2012/1

  

  真正發心學習,就是發心要做聖人,發心要做賢人;學佛,發心要作佛,發心要作菩薩,這是現前的大德,我們要幫助他,我們要照顧他。幫助他、照顧他得有智慧,如果沒有智慧,你會把他害死了。

  無量壽經菁華(第15集) 2010/1

  

  為什麼?看到這樣的大德,趕快造一個宮殿好房子來讓他住,一切供養讓他豐有,好了,馬上墮落到貪瞋痴慢去了,人家才發心,你把人家拉回來,把他送到地獄去了。發心是好事情,沒有智慧,反而害了他。怎樣照顧他?只要照顧他衣食,夠了,住的地方簡單,不要讓他起貪心,小茅蓬可以避風雨行了。那是什麼?那是真護法,真善知識。

  無量壽經菁華(第15集) 2010/1

  

  如果說這個修行人,覺得這個護法建給我這個不夠意思,對我太刻薄,走了,算了,他不會成就的。為什麼?他吃不了苦,他不聽佛的話,釋迦牟尼佛滅度的時候告訴後世的弟子,必須遵守兩句話,第一個「以戒為師」,第二個「以苦為師」,你要持戒,你要吃苦。你不能持戒,你不能吃苦,你不會有成就。經典講得再好,講得天花亂墜,你出不了六道輪迴,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無量壽經菁華(第15集) 2010/1

  

  一些修行人修得很好,為什麼還會起心動念?為什麼還會受外面誘惑?他不能受苦,一遇到苦難他就變節了,他的貪心、攀緣就又起來了,就又造罪業,那怎麼能成功?古往今來,我們看到許許多多修學,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那些真正成就的人,他真受得了苦。物質生活的缺乏他能夠忍受,人為的障礙他也能忍受,以及天然的災害,他沒有一樣不能忍受,忍辱波羅蜜他修圓滿了,所以他才能成就。所以我們要想成功,首先要肯吃苦,這是我們學佛先決的條件。

  大乘無量壽經菁華(第4集) 1998/7 

  

  如果我們有福報,福報再大還是要吃苦,為什麼?只有過苦日子,我們的警覺性才能提高,對這個世間才沒有留戀。淨宗法門古聖先賢、祖師大德教我們要修欣厭二門。欣是對極樂世界嚮往、羨慕,恨不得早一天往生;厭是厭離娑婆。如果在娑婆世界生活過得很富裕,厭離之心很難生起,你對這個世間貪戀,那就障礙你往生,障礙你這一生得度作佛的因緣,你說多可惜。所以即使有福報,我們的福報也要讓別人去享。

  大乘無量壽經菁華(第4集) 1998/7 

  

  世間苦難的人很多,我們要全心全力幫助這些苦難的人,把自己的生活降到最低的水平,衣食足就夠了,何必要奢求?這一生當中,不但營生的事業,這世間事,即使出世間弘法利生的大事業,我們也要隨緣而不攀緣,永遠保持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這樣才正確,這才是一個修行人。

  大乘無量壽經菁華(第4集) 1998/7 

  

  攝受眾生最重要的,是如何幫助眾生相信淨土、相信極樂世界,真正發心念佛求生淨土,是究竟圓滿的攝受。真的幫助一個眾生成佛了,這個功德多大!菩薩不居功德,不居功德,功德就稱性,稱性的功德是大圓滿。自己居功,功有限,不大。能吃苦,願意吃苦,其他的願你才能夠做到;許許多多人發願不能兌現,是因為怕吃苦。不能吃苦,一點點委屈都不能受,怎麼行?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438集) 2011/6

  

  現代這個時代做好事難,做壞事容易,做壞事很多人讚歎你,做好事很多人障礙你,不容易。所以今天做好事,比過去這些祖師大德、比釋迦牟尼佛還要苦,都能忍受,還要繼續不斷的去幹下去。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438集) 2011/6

  

  我們要從自己端正心念,從自己改邪歸正,從自己斷惡修善,救自己就能救眾生、就能救地球,要真幹!這個事是個苦事情,代眾生苦不能不幹。我們幹這些苦事,誰讚歎我們?佛菩薩讚歎、諸天善神讚歎。為什麼?他們知道,世間人不知道。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438集) 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