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坦懷 更不追憶-第1691集
第七,「行捨覺支,捨諸妄謬,捨一切法。平心坦懷,更不追憶」。這就是我們剛才講的意思,捨是放下,把一切都放下,不但世間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說過,他四十九年沒有說過一個字,誰要說釋迦牟尼佛說法,那叫謗佛。釋迦很厲害,把話說絕了,你還能批評他嗎?他沒說一句話,你要說一句話你已經就在謗佛了。那些對佛法、對經教批評的人,都應該好好記住這一句,真正通的人笑話你,你要知道。怎麼比咱還是比不上佛,還是佛高明。
這個七條重要,這個七條,釋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講經教學,無論他是說法還是行道,都不離這七句,他統統具足。一切時一切處,自行化他,全具足這個七條,我們要懂得。這個第七條尤其好,平心坦懷,更不追憶,為什麼?你才有機緣開悟。
平心坦懷是大定,心是平的,我們這個經上經題「清淨平等覺」,這就是平心坦懷。更不追憶,不起心不動念,大徹大悟。世間人做到平心坦懷,得大自在,他能不能得定?他不能。為什麼?他起心動念,還有許許多多的習氣,會不定什麼時候就冒出來了,習氣、妄想斷不掉。晚上作夢那就是習氣不能控制,有禪定的功夫,晚上沒有夢。
所以經題太重要了,本經的經題,上半段是果報,下半段是修因,修因證果。修清淨心證阿羅漢,修平等心證菩薩,修覺成佛,清淨平等覺;果報,大乘,大乘代表智慧,無量壽代表福報,福慧莊嚴。唯有福慧是真正的莊嚴,不是蓋大道場,金碧輝煌,不是的。釋迦牟尼佛沒大道場,什麼莊嚴?福慧莊嚴。所以無量壽莊嚴,你看。這種莊嚴是自性的莊嚴,是性德的流露,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相干,自性本自具足。大乘無量壽莊嚴講絕了,究竟圓滿,阿彌陀佛做代表。
所以,我們用什麼莊嚴?要用福慧,不要藏一些珍貴的東西。我一生喜歡用什麼?人家名貴的一些字畫,我喜歡用複製品,為什麼?掛在那裡沒有人要。掛名人的東西,人家把你的拿去了你生煩惱,這個人家拿去了我也不生煩惱。送給我珍貴的這些供養品,我統統不要,轉手就送別人。為什麼?我沒地方放。所以現在財物方面的供養,我統統轉過來供養英國漢學院。我自己天天想的,想的極樂世界,想的阿彌陀佛,九十歲要想回歸極樂了,極樂是老家,其他的什麼都不想。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355集)
2016/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