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忍辱精進,慈心專一-第1089集

  法語:

  修行要「忍辱精進,慈心專一」,什麼樣的委屈都要能忍,道業才會有成就。慈悲心中包含忍辱、精進。不能忍辱精進,沒有慈悲心,也不能精進。所以「忍辱精進,慈心專一」,這兩句話就保證我們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保證我們親近阿彌陀佛!

  

  節錄:

  修行要『忍辱精進,慈心專一』,特別是生在這個時代,什麼樣的委屈都要能忍,你才能夠平安,你的道業才會有成就。不論是世法佛法,不論是善法是惡法,統統要忍,絕不給人做對立。我這一生沒有別的希望,就是希望一生心裡頭沒有冤家、沒有對頭,他跟我作怨懟,我不跟他作怨懟,做得到!慈悲心當中就包含忍辱、精進。不能忍辱精進,沒有慈悲心,他也不能精進。所以「忍辱精進,慈心專一」,這兩句話就保證我們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保證我們親近阿彌陀佛,多麼重要!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433集) 2017/4

  

  忍辱實在講就是忍耐。為什麼翻經這些大德,忍下面他不用忍耐,換成一個辱,這是在中國特殊的環境。中國的古人對於辱看得很重。我們讀古書裡面常念到,「士可殺,不可辱」,殺頭不在乎,侮辱不行,決定不能忍受的。這些翻經的大德們,一看到中國人把辱看得這麼重,所以好了,忍辱。辱都能忍了,還有什麼不能忍?那就一切都能忍了。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28集) 1993/6 

  

  忍,這些事情包括得就非常之多,範圍也很廣泛,大乘經論也把它歸納為三大類。第一類是人為的侮辱,無論是有意或者是無意的,都要能夠忍,人為的加害。第二是自然的災害,我們舉個小的例子,夏天的酷暑,冬天的寒冷,這都是自然的變化,我們要能夠忍受,這不是人為的。第三是佛法,佛法的修學要很長的時間,要有耐心。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28集) 1993/6 

  

  忍辱最主要的是對治三毒煩惱裡面的瞋恚。經上也常說,「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障是障礙,所有一切障礙都來了。所以學佛,忍辱是功夫,我們一定要修學,《金剛經》上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世間的事情,小事要有小忍才能成就,大事要有大的忍耐的功夫才能成就,「小不忍則亂大謀」,這是時時刻刻要提醒自己,要有耐心。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28集) 1993/6 

  

  冤家宜解不宜結,所有一切不善,我看不慣的、不喜歡的都是怨,怨把它化解,不再結怨,到這一世完全了了。又何況遇到佛法,我這一世要去作佛去,我不再幹傻事,對一切眾生把他當佛看待,真誠恭敬。他對我怎麼不好、怎麼怨恨我,我心裡曉得,我過去這樣對他,所以他才這樣對我。他為什麼對別人不是這樣?我們能夠這樣想法,心就開了、開朗了,不再計較,什麼都能忍受。

  淨土大經科註(第96集) 2011/12

  

  忍受就是消業障,忍受就是在積福德;不能忍,我們就不積德、不修善。佛在經教裡常說忍辱波羅蜜,只有能忍,後面才有精進、才有禪定、才有般若。如果不能忍你就倒退,無論你修什麼你都倒退,你不能前進。

  淨土大經科註(第96集) 2011/12

  

  精進這個精是要專精,善導大師在《觀經》註解裡面有幾句話提醒我們,這個幾句話非常非常重要。因為現前這個社會,幾乎我們時時處處都會遇到,遇到一些人來告訴你,「你學這一部經、這一個法門不能成功,你要廣學多聞」,說這些話的人引經據典。那我聽了怎麼辦,是不是再要去學很多法門去?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第97集) 1990/4 

  

  祖師也是引經據典告訴我們,他說,即使是阿羅漢、辟支佛、地前菩薩,各個人都引經據典,多少人?到盡虛空遍法界,統統都來說,都來勸你,「這個法門不能成就」,你怎麼辦?你一定要肯定,佛所講的話是究竟了義,決定不錯。你也有智慧分析給他聽,「你引的經典不錯,我也很尊敬,那是什麼?佛對某一種人說的,某一類根機說的,某一個時間說的,某一個處所說的,說的是對,對那些根性有用;我不是那個時候人,也不是那個根機,我還是老老實實學這個一個法門,一門深入,決定不改,絕對不動搖」。那你就成功了,這叫精進。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第97集) 1990/4 

  

  精是純而不雜,也就是覺明妙行菩薩教給我們念佛的祕訣,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他這三句實在講,就是大勢至菩薩在《念佛圓通章》上給我們講的「淨念相繼」。只要到淨念相繼,自自然然就「都攝六根」了,不要再想到:我要怎麼樣去收攝六根?你愈想問題就愈多,愈想心就愈散亂。只要記住一句淨念相繼,就成功了,淨念相繼就是此地講的精進,就是這裡講的『專一』。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第97集) 1990/4 

  

  『慈心』兩個字怎麼說?佛法裡面解釋慈,是與一切眾生樂,這個心叫慈心;拔一切眾生苦,叫悲心。慈悲實在是可以連起來的,因為拔苦他就樂了,與樂當然就拔苦了,所以慈悲是一體的兩面,一個得到,兩個都得到。用現代的話來講,慈心就是愛心,不過在佛門裡還不講愛心,因為愛是動感情的、從情生的;慈是理性的、是理智的,不是感情的,實在講就是愛心。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第97集) 1990/4 

  

  愛一個人,不只是在現前這個時代教他離苦得樂,那他來生怎麼辦?來生還要搞輪迴、還要墮三途,這就不是樂。所以與樂,要給他生生世世得究竟樂,這是真正的慈悲。要想給一個眾生真正得到樂,生生世世都離苦得樂,這想到不是我們能力可以做得到的,這個話是真的。可是一個念佛的人則不然,我們為什麼念佛?還不是希望生生世世永脫苦海,得究竟圓滿之樂,我們目的在此地。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第97集) 1990/4 

  

  今天我們知道這個方法,把這個方法再教給別人、介紹給別人、推薦給別人,這與諸佛如來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的方法、能力,可以說是無二無別。修學別的法門沒有這個能力,修學念佛這個法門有這個能力,這叫真正的「慈心」。我們能夠教一切眾生,無論他信或者是不信,給他做增上緣,使他在這一生當中有緣見到阿彌陀佛的形像、聽到阿彌陀佛的聲音,這就是慈心,這就是大慈大悲。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第97集) 1990/4 

  

  「專一」是對自己說的,「一」就是淨宗裡面講的「一心不亂」。不但平常自己修行是以「一心不亂」為宗旨,就是一切時、一切處,我們幫助一切大眾,我們這個心也不能亂,還是在一心不亂裡面,行大慈悲,報恩度苦,那就對了。如果我們幫助別人,這個心馬上就亂了,那你就乖乖的在家裡念佛,不要去幫助別人,這個不為過。

  無量壽經菁華(第6集) 1993/8

  

  為什麼?你一幫助別人,你的心就隨著境界轉了,說老實話,你今天沒有能力幫助別人。什麼時候有能力?我接觸外面大眾,心不為境界轉了。像《楞嚴經》上講的「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你要能轉境界,不要被境界所轉,才有能力幫助別人;沒有這個功夫,先修自己的,先求自成就,自行而後再化他,這個很重要。

  無量壽經菁華(第6集) 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