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兼善天下,無緣獨善其身-第1086集
法語:
有緣兼善天下,無緣則獨善其身。獨善其身,就是準備將來遇到有緣的時候為大眾服務。有一些人慈悲心很重,念念不捨為眾生服務,想盡方法去找機會,惹得一身的煩惱,這是攀緣。明白的人求佛力加持,努力充實自己,念念不捨為眾生服務的心願。
節錄:
世間的煩惱大多起於得失,得失心太重了。果然無私無我、無有貪瞋痴慢,諸位曉得,得失心沒有了,這時候可以隨緣了。有緣,廣利眾生,不是為自己,為利益眾生;沒有緣的時候,利益眾生的事、心行也絕不中斷,做的方法不一樣。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66集) 2000/9
這正是古人所謂,有緣我們兼善天下,無緣則獨善其身。獨善其身,就是準備將來遇到有緣的時候為大眾服務。念念不忘這個心,這就是大菩提心,就是度眾生的心。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66集) 2000/9
有一些佛門弟子,慈悲心很重,念念不捨為眾生服務,想盡方法去找機會,惹得一身的煩惱。這是錯誤的,這就是講的攀緣而不是隨緣。自己精心在那裡計畫,應該要怎樣怎樣做,這個錯了。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66集) 2000/9
明白的人不會這麼作法,但是有另一個作法,求佛力加持,這是正確的。求佛力加持也不是天天在佛菩薩形像面前禱告,那也是屬於攀緣。這裡頭真的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努力充實自己,念念不捨為眾生服務的心願,這就是求佛菩薩加持。由此可知,佛菩薩加持決定不捨時節因緣,時節因緣沒有成熟,這個機會就遇不到。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66集) 2000/9
沒有成熟,大概不外兩種因素,第一個是自己的德行、學術還不足以傳法,佛菩薩不會有感應;第二種,此時此處沒有真正發心學法的人。這兩種緣缺一個都不成熟,必須這兩種緣都成熟。佛力加持,機緣成熟了,我們很清楚。所以在沒有成熟的時候,一定要加功用行。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66集) 2000/9
用功的方法很多,佛家常講八萬四千法門,這麼多法門,哪一個法門對自己有利,自己要知道。不知道的話,自己可以試驗,試探試探。什麼叫有利?決定不讓自己墮落,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條件,時時刻刻要提防。我們是個知識分子,最有效的方法是親近善知識。善知識在哪裡?經典。經典是佛說的,我每天讀經,親近佛陀;每天研究註解,親近古今的善友。他們幫助我們解釋經典,我們多看、多聽,開自己的智慧。天天增長智慧,這就不容易墮落了。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66集) 2000/9
古人有所謂:「三日不讀聖賢書,面目全非。」這個話我們現在聽起來感覺到一點都不過分,如果我們三天不讀經、不讀註解,把佛法放在一邊,煩惱習氣都現行了,我們決定沒有能力抵擋這個社會上許許多多的誘惑,我們沒有辦法伏住自己的煩惱習氣,這就墮落了。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66集) 2000/9
多少人天天在墮落,自己不知道。明眼人看得清楚,想幫忙;幫忙也要靠時節因緣,這就是佛家常講的「佛不度無緣人」。什麼叫有緣?真正能信、能解、能行。確實有能力辨別好歹,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這是機緣成熟,佛菩薩特別照顧;緣不成熟照顧他也是枉然,他不能接受。「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個話都是真的,都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66集) 2000/9
利益眾生裡頭最重要的,就是把眾生教好,這個功德比什麼都大。自己做個好樣子,就能把眾生教好。自己真正做好了,對自己的幫助是幸福、快樂、美滿,這個與地位財富毫不相關。這真樂,叫法味,不是世間的樂能夠比擬的。煩惱少,智慧增長,生活在智慧裡頭,不是生活在煩惱裡,你說這多快樂!成就自己確實就是成就眾生,就是對社會很大的幫助。一生就是隨緣不攀緣,別人來找我,是好事,我們應當幫助他,不是好事,我們可以不理會。
淨土大經科(第24集) 2011/10
所以念佛人最重要的是要放得下。所謂放得下就是真正沒有妄想,一切都隨緣,決定不攀緣,攀緣就是你放不下。什麼叫攀緣?我心裡一定要怎樣怎樣做法,這就是攀緣。隨緣是隨順環境,逆來順受,為什麼?隨緣心是清淨的、平等的,攀緣的心不清淨、不平等,這個對於我們念佛往生有決定性的關係。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85集) 1984/12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人是一等聰明智慧人。遇到了,要把這樁事情放在這一生第一位,決定認真學習,絕不放棄這個機會。其他的全是雞毛小事。度化眾生隨緣不攀緣,這就對了。攀緣就錯了,為什麼?攀緣你動了信心,你心不清淨,隨緣的心是清淨的、是平等的,是智慧。攀緣生煩惱,隨緣生智慧,不一樣。
淨土大經科註(第487集) 2012/8
在這個世界修行,比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還要殊勝。這就是這個世界很不好修,障礙太多了,這是強烈的在這裡鍛鍊你,就是天天大考,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帆風順,沒人考你,所以你的進步就很慢。確實他不退轉,這是真的,進步很慢,沒有像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是大起大落,進也進得快,落也落得快,你能夠保住只進不落,這就是超過西方極樂世界的修行。
大乘無量壽經(第167集) 2004/6
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前這個緣,一切隨緣不攀緣,佛菩薩真的會保佑,真的會加持。你真的肯幹,佛菩薩會加持你的壽命,讓你在此地大幅度的精進。所以一定要曉得,往生淨土,清淨心是真因。
大乘無量壽經(第167集) 2004/6
古人說過兩句話,「知事多時煩惱多,識人多處是非多」。認識人多了是非就多,知道事情多了煩惱、憂慮多。什麼都不知道的好,心才清淨,每天接觸的是經本、是佛像、阿彌陀佛的名號。我們這一生的目的是求生極樂世界,對這個世間沒有任何留戀,我們往生的願才能圓滿。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618集)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