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為什麼要放下-第1632集

  要怎樣才能見性?要定才能見性,我們要懂得修定。什麼叫定?眼見色,看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那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是前面所說的本自具足,你看得清楚、看得明白,可是怎麼樣?你沒有起心動念,這叫自性本定。換句話說,真正修定就是六根在六塵上面修,眼見色不起心、不動念,耳聞聲不起心、不動念,鼻嗅香、舌嘗味、身體覺觸,乃至意識的念頭對法塵,統統都清楚明瞭,那是佛知佛見,那就是究竟圓滿的佛法。究竟圓滿佛法在自性裡頭,不在別的地方,心外無法,離開自性到別的地方去找找不到,沒有。所以一定要修定。

  修定要會修,六根在六塵境界上入定。最高的定,如來的定,是不起心、不動念;第二個菩薩的定,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菩薩;第三個是阿羅漢,阿羅漢還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他出離三界;六道裡面的凡夫,見色聞聲肯定就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叫六道凡夫。你為什麼會搞六道輪迴?就是因為你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沒有了,就明心見性,就成佛。

  惠能大師這五句末後一句是「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就是整個宇宙,宇宙是從哪裡來的?自性變出來的。一般宗教說是神造的,實際上是自性變現的,自性裡頭本來就有。本來沒有生不出來,本來就有。所以只要具足緣,本來就有是因,具足緣它就現,現就是果,因、緣、果,講得很清楚、很明白。

  你看惠能大師說這五句,實際上就二十個字,他學佛就畢業,五祖衣缽就傳給他了。念佛人念到這個境界叫理一心不亂,大徹大悟的境界;事一心不亂是阿羅漢的境界,見思煩惱斷了,思想裡面貪瞋痴慢疑斷了,我們就常講這俗話,裡面貪瞋痴慢疑,外面怨恨惱怒煩,這是煩惱,不生了。一個人一生永遠沒有怨恨、煩惱(惱是惱怒)、瞋恚、煩心的事情,你說你多自在、你多快樂。

  我們說人生要活得自在、要活得快樂、要活得幸福,能不能得到?能,依照佛法修可以得到,依照儒家的方法、道家的方法統統可以得到,只是名稱不一樣,但是它們修學的原理、修學的方法完全相同。佛教我們,我們真用功,無論用什麼法門,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你喜歡用什麼方法你就用什麼方法,這個沒有一定的。

  但是原理原則是一定的,一點都不差,那就是必須要放下內心的貪瞋痴慢疑,這五種煩惱,這叫思惑;要放下外面怨恨惱怒煩,沒有埋怨、沒有仇恨,對人、對事、對萬物沒有煩惱,這就對了,要把這個東西放下,這叫真功夫。

  為什麼要放下?因為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你為什麼放不下?因為你當真了。你要知道它統統是假的,根本就沒有這個東西,現在連量子力學家都講清楚、講明白了,給我們做證明。我們修行功夫不到家,沒有見性,見性當然就全明白了,就成佛了。科學給我們做了證明,我們看他的報告一看就懂,一看就明白。

  所以,我們明白之後就應該放下,再執著,錯了。執著什麼?我們只執著一個阿彌陀佛就行了,八萬四千法門選擇這個法門,無量法門也是選擇這個法門,好!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336集)

  2016/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