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佛法如何求得-第1070集

  法語:

  佛法是師道,師道一定是尊師重道。求學的態度要真誠、恭敬、謙虛,這三個是必須具備的條件。沒有這三個條件,諸佛菩薩來教導你,也得不到利益。真正善知識,無論是世法佛法,決定是仁慈的,只要具備真誠、恭敬、謙虛的條件,你去求他,絕對不會拒絕的。

  

  節錄:

  佛法是師道,師道一定是尊師重道,你才能求得到。求的態度要真誠、要恭敬、要謙虛,這三個是必須具備的條件。沒有這三個條件,諸佛菩薩來教導你,你也得不到利益,這個是一定道理。可是真正善知識,無論是世法佛法,決定是仁慈的,你只要具備真誠、恭敬、謙虛的條件,你去求他,絕對不會拒絕的。他要拒絕你,一定是這三個條件當中缺一個;三個條件統統具足,沒有拒絕的理由,他會很認真的幫助你、成就你。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45集) 2000/8

  

  

  教育是師道,「只聞來學,未聞往教」,這古人的話。為什麼?他來求學,他有真誠恭敬心,也就是說他具足求學的條件,你不教他,對不起他。印祖常說,「一分誠敬,一分利益」。他只有一分誠敬,你教他一分,不必教兩分。兩分是什麼?他接受不了,他只能接受一分。他十分誠敬,你就教他十分,你教他九分,你對不起他;人家十分誠敬心,你教九分,少了,你欠他一分。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277集) 2011/2

  

  往教,現在請家教,家裡有錢、有勢力,父母把老師請到家裡來教,對於老師尊重心少了。這個老師,你看,我爸爸叫他來他就來,叫他去他就去。尊重心沒有了。沒有恭敬心,他什麼都學不到,你去是枉然,你去的時候增長他的傲慢,加重他的罪業,那就錯了。所以「只聞來學,未聞往教」,這是大慈大悲,這是師道。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277集) 2011/2

  

  「師資之道」可遇不可求,好學生想找個好老師不容易,好老師想找一個好學生更不容易,所以這是多生多劫的緣分,決定不是偶然的。但是這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己求學的態度,你是不是有真誠心?是不是有恭敬心?真誠恭敬表現在哪裡?不是表現在表面上那種虛偽的,是依教奉行,對老師有信心,老師所講的能夠透徹理解、能夠百分之百的做到,這才是入室弟子,陽奉陰違是假的。

  三福六度十大願王(第4集) 2002/10

  

  曾國藩先生解釋「誠」的定義:「一念不生是謂誠」。誠是什麼?誠是我們的真心,誠是我們的本性。很可惜我們不會用,你會用當下就成佛,成佛哪裡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眾生跟佛是一念之間,你會用真誠你就是佛,當下就成佛了。佛的心是什麼?佛的心是一念不生。我們如果能做到一念不生,豈不當下成佛嗎?我們的念頭太多了,很想一念不生,偏偏妄念那麼多,這是什麼原因?無始以來的妄想習氣,你想壓都壓不住,想斷都斷不了,我們才發現這是自己真正的災難。我們修行不能證果,在人間不能過好日子,根源就在此地。

  地藏經玄義(第20集) 1998/12

  

  沒有妄心就是真誠心。什麼是妄心?貪瞋痴慢疑是妄心。翻過來把這五種妄心,貪瞋痴慢疑徹底放下,一切時一切處,不管是白天晚上,都不能叫這個心起來。這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祕訣。用什麼方法?用念阿彌陀佛的方法把它念走。貪瞋痴慢疑起來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四字都行,把它馬上換過來,愈快愈好。我跟諸位同學說,這叫真修行。把妄心修正作真心,真心就是阿彌陀佛,我們離開阿彌陀佛都是妄心,找真心找不到。

  彌陀大願略說(第二回)(第3集) 2018/1

  

  世出世間法,你要想學成都在謙虛,都在恭敬!所以十大願王第一條「禮敬諸佛」,儒家《禮記》第一句:「曲禮曰,毋不敬。」世出世間法教學,第一個教什麼?第一個教敬。敬是什麼?就是斷我慢。先把我慢破除,你才能成為一個法器,才能夠學東西。只要有這個東西存在,佛菩薩作你的老師,你也是一無所成,你什麼都學不到,自以為是,目中無人!這種人誰能教得了他?所以這是世出世間求學的大障礙。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42集) 1984/12

  

  「曲禮」是書的名字,《禮記》裡頭的一篇,第一篇。禮一定要委曲自己、尊敬別人,這是禮的精神、禮的核心,不能夠自卑、自謙就沒有辦法尊敬別人。禮,外面是形式,內裡頭重要,內是實質。實質就是自己真正謙虛,對外面絕對的是恭敬,真誠的恭敬。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297集) 2013/5

  

  由此可知,我們自己能不能有成就,得不得到善知識、善友的幫助,全靠自己。自己要有真因,外面才有好的助緣。因、緣都具足,果報才會現前。凡事怨天尤人,決定不會有成就。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別人是不對的;總覺得別人對不起自己,連老天爺也對不起我,我就沒救了。為什麼?所有善知識、善緣看到你敬而遠之,不敢碰你。這個道理要懂。真誠、恭敬、謙虛,處處忍讓。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45集) 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