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業清淨,法喜充滿-第1064集
法語:
『勝意樂』,就是法喜充滿。三業清淨,「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這三業展開就是十善業道,統統都做到了,就得勝意樂。真正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依教奉行的人都能得到。這種喜悅能消除一切煩惱、業習、天災人禍,是三業清淨之德。
節錄:
『勝意樂』,就是佛家講的法喜充滿,儒家所說的「不亦悅乎」,那個悅是勝意樂,不是從外面刺激,是內心裡面生的喜悅,像泉水一樣,它不是從外來的,這叫法喜,這是樂道,所以「三業清淨」就樂了。三業清淨,《無量壽經》上世尊跟我們開示,「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這個三業展開就是十善業道,十善業道你統統都做到了,你就得勝意樂。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39集) 2000/7/27
經論裡面常講:「常生歡喜心」,這個果報你真的得到。諸佛菩薩得到,祖師大德們也得到,真正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依教奉行的人都得到,我們只要肯幹也能得到。這是真的,這種喜悅能消除一切煩惱、業習、天災人禍,這是三業清淨之德。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39集) 2000/7/27
清淨的標準是三業無過,身語意三業皆無過失,這就是十善業道圓滿的落實了。身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這身清淨;口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口清淨;意不瞋、不貪、不痴。這個叫三業無過,三業清淨。三業清淨做到圓滿就成佛了。我們在很多佛像,畫的佛像,佛像頭頂上有圓光,圓光上面寫了有三個字,有梵文的、有藏文的、也有中文的。這三個字發音叫「唵阿吽」,唵是身,阿是口,吽是意,就是三業清淨。三業圓滿的清淨是佛,這皆無過失,用這個做標準就非常具體。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1集) 2012/12/4
三業清淨很重要。時時刻刻想到十善業,它只有十條,是我們身口意起心動念的一個清淨標準。下手就從這十善下手,圓滿是如來的果位。在如來果位上,十善業擴大了,法身菩薩擴大到八萬四千細行,真的是一即是多。到如來果位,這個清淨是沒有邊際的,沒有底限。所以,人清淨,土就清淨,國土清淨,這是依報隨著正報轉。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1集) 2012/12/4
我們認真學習,努力的學習,真幹,果報,第一個是我們的身心清淨,身心清淨什麼病都不會生。我們居住在這個地方,環境隨心轉的,所以這個地方當然不會有一切災難。這是中國古人所謂「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人有福報,居住的環境自然就好。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1集) 2012/12/4
福要怎麼樣修法?「必須三業清淨光明」才能成就圓滿的大福。「三業」是身、口、意,換句話說,三業當中是以意業為根本,意業是心,心地清淨是福,心地光明是慧。心地清淨光明,言語必定能夠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破迷開悟是大光明,悟後的效果是離苦得樂,這才是真正福度眾生。所以身、語、意三業必須要做到真正的清淨,清淨心自然放光,自然能夠利益眾生與自己。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第17集) 1991
清淨心是多麼可貴,清淨心生喜悅,那個歡喜是從清淨心生出來的。所以菩薩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哪來的?清淨心來的。現在世間的人不知道這個道理,他沒發現,這種歡喜、快樂、自在,六道輪迴裡頭找不到。古人說一句話說得好,「世味哪有法味濃」,世間人貪圖世間的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他以為得到這個東西是快樂。這在佛法叫世味,就是世間的滋味,如果跟法味相比這差太遠了。法味是什麼?清淨心,清淨心裡面所生的喜悅。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251集) 2011/1/24
佛家的教誨,他的宗旨「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我真的離苦了,真的得樂了,你愈學愈有信心。為什麼?苦天天少了,年年少了,樂天天多了,年年增加了。煩惱少,智慧增長,這裡頭才是真樂。真樂絕對不是五欲六塵的享受,財色名食睡五欲六塵享受之樂,那個樂是什麼樂?我有個比喻,那是什麼?吸毒、打嗎啡,是那一種樂,給你一下的刺激,假的,不是真的。斷惡修善、破迷開悟的樂是永恆的,它不受外面境界的干擾,從內心裡面生出來的喜悅,像泉水一樣,源源不斷向上湧,真正自在快樂。
大乘無量壽經(第122集) 2001/6/9
心比什麼都重要,心一定要純淨純善,絕不要讓外面境界染污了我們的心。外面境界好,沒有貪戀,外面境界不好,沒有怨恨,永遠保持平常心;平常心是真心,受外面境界的感染那是妄心,真心不會受感染的。也就是時時刻刻要保護真心,不要受到外面感染,最好的方法是天天讀誦大乘。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405集) 2011/5/10
如果感覺到我心裡被感染了,不自在,心動了,那你就念佛、就讀經,你就會能夠恢復正常。正常是喜悅、是智慧、是德能,當然就相好。為什麼?相隨心轉,心好相就好,心健康身就健康,這一定的道理。心清淨身就清淨,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修行修什麼?就是修這個。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405集) 2011/5/10
總原則是要叫我們的心行純淨純善,不容毫分不善不淨夾雜,你才能成功。那要用什麼方法達到這個目標?就是念佛,在日常生活裡頭念頭才起,「阿彌陀佛」,就把它打掉了。宗門大德所說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我們淨土宗這句佛號就是覺,不怕念起,念頭才起來,第二個念頭就阿彌陀佛,就把它打下去了。所以一定是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之處,決定不能夠容許毫分不善不淨夾雜。
大乘無量壽經(第130集) 20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