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怎樣保養身體?-第1062集

  法語:

  怎麼保養身體?持戒念佛。持戒是養身,念佛是養心。以戒調身,以定調心。五常仁義禮智信,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是信,不飲酒是智,能一生做到仁義禮智信,身體健康。心呢?要清淨,念佛心清淨專一,除了佛號之外,沒有妄想、雜念。身心清淨,自然健康長壽。

  

  節錄:

  海賢法師師兄弟兩個人以這麼長的時間住在這個世間,就是他有任務,沒有這麼長的時間別人不相信。至少誰能活一百歲?他活一百一十二歲,這一點就叫人服了。一百一十二歲不稀奇,他不要人伺候,你看劈柴、燒飯自己幹,衣服自己洗,每天從早到晚工作不停止,他體力多好。這些都是我們一般人做不到的,他全做到了,而且做了九十多年,你能不服嗎?一個字不認識,他什麼都懂,你問他,他沒有答不出來的東西,這什麼?這是智慧,答覆得簡單又真實。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644集) 2014/3/8

  

  有一位書法家看到他年歲這麼大,身體這麼健康,對他很佩服,向他請教養生之道。你為什麼會有這麼好的身體?他只說了四個字,持戒念佛。這個意思可深了,持戒是養身,身體好,念佛是養心,你看心好、身好,身體怎麼會有毛病?我們只要把五戒十善做好了,那就養生。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644集) 2014/3/8

  

  你看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就是中國老祖宗所教的五常,仁義禮智信,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是信,不飲酒是智,仁義禮智信,你能一生做到這五個字,身體健康。心呢?心要清淨,念佛心清淨、心專一,除了佛號之外,沒有妄想、沒有雜念。身心清淨,自然健康長壽。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644集) 2014/3/8

  

  老和尚他的工作是在耕種,一生。我們世間人看最辛苦的生活,他是最快樂的生活。我們辛苦是因為有受想行識,他沒有受想行識,他受想行識完全轉變成智慧,轉八識成四智。怎麼轉的?那一句佛號轉的,念久了不知不覺自然轉了。佛度眾生,阿彌陀佛第一,阿彌陀佛的方法最好,無比的殊勝。需不需要經典?不需要,海賢法師不需要經典,沒有念過經,也沒有聽過經,他的師弟海慶亦如是。證明什麼?一句佛號能辦大事,圓滿的大事、究竟的大事,一句佛號就辦完了,你能不信嗎?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644集) 2014/3/8

  

  怎麼樣養生?放下一切,問題就解決。做官的人,地位放不下;發財的人,財富放不下,他有憂慮,他有壓力。我沒有,我什麼都沒有,人生最高的享受,不是有地位、不是有財富,是什麼?是「清淨平等覺」,就是經題上五個字,那是最高的享受。清淨心生智慧,不生煩惱,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通達明瞭,他怎麼不自在!怎麼會不快樂!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330集) 2011/3/17

  

  我們對自己了解得也太少,對這身體,身體是機器,機器沒有能量它就不會運作。機器天天在動,日夜不停,它要靠能量維繫它,飲食就是能量的補充。能量消耗,消耗到哪裡去?我跟李老師在一起,跟李老師討論過這問題,我自己認為身體能量的消耗,應該是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胡思亂想。老師同意我的看法,是真的,不是假的。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330集) 2011/3/17

  

  我們中國古人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有道理,飲食乾淨衛生,決定不要去吃零食,保持清淨,保持專一。學佛之後,心裡只念佛,只是常常想經典裡面佛所說的教誨,有理論、有方法、有經驗,方方面面統統都有,都想這些,別打妄想。於世間一切人事物統統隨緣,什麼都好,不要去計較,不要去分別,好事很好,壞事也好,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煩惱,放在心上你就得要能量去消耗它,這是我得到的經驗。所以這個世間沒真樂。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330集) 2011/3/17

  

  身體是物質,物質是隨著念頭轉的,境隨心轉,心好就不容易生病。什麼心最好?怎樣幫助眾生必成無上道,這個念頭好。常常有這個念頭,惡人我都幫助他,毀謗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找我麻煩的人、障礙我的人,我們統統都要幫助他,要用平等的心。為什麼?他也是本來是佛,迷得比我深。我很幸運,我原來也迷惑,我覺悟了,我回頭了;他還沒覺悟,他還沒回頭,我們要以善巧方便幫助他。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207集) 2015/7/5

  

  活在這個世間,轉境界就自在。我們凡夫的毛病要知道,順境裡面,環境很順你的心你很喜歡,善緣,往來的都是好人,喜歡,起什麼?起貪戀的心,貪戀就是煩惱,生煩惱不生智慧。如果是逆境,遇到的是惡緣,遇到的人都是壞人、都是惡人,欺負你的,你就生煩惱、有怨恨。這是什麼?這是你被境界轉了。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644集) 2014/3/8

  

  老和尚他不被境界轉,他能轉境界,「若能轉境,則同如來」,《楞嚴經》上說的,你能夠轉變境界,不被境界所干擾,不被境界所轉,你就跟如來沒有兩樣,你就成佛了,成佛要能轉境界。所以我們處順境善緣,不生貪戀,不生這個念頭,要用平常心對待;在逆境惡緣,不生瞋恚。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644集) 2014/3/8

  

  絕不因為受侮辱了要生悶氣,還有些怨恨,那就錯了。老和尚忍辱波羅蜜,毀謗他、欺負他、障礙他、陷害他,他心裡頭一概沒事,每天照樣做工,每天照樣念佛,他沒有工夫跟別人計較這些事情,各人因果各人承當。用惡意對待別人,別人不接受,這個惡意就歸自己。他不接受,他很快樂。極樂世界的人跟我們不一樣,遇到事情想法、看法完全不相同,我們覺得事體很大,他沒事,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644集) 2014/3/8

  

  全在日常生活當中,你看看他真的是如理如法,真正是跟佛所講的,無論在精神上、在生活上完全相應,二十歲出家,表演九十年。我們要會看,不會看就錯了,他的一舉一動都能看得出來,都能把這個理跟事講清楚、講明白,最重要的是應該向他學習。人人都向老和尚學習,社會不會亂,地球不會有災難。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644集) 2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