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兒童節,給孩子特別的禮物-第61集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聽今天的悅讀,我是主播靜慧。今天是六一兒童節,想跟大家分享一篇文章,題目是《給孩子特別的禮物》。

  

  習勞,培養孩子的孝心。

  在上古時期,有一個男孩,父母從小對他寵愛嬌慣,人人都順著他。他有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哥哥的生母善良慈愛,從小教哥哥孝順仁慈,吃苦耐勞。

  然而,哥哥的生母很早就去世了,父親娶了後母,生了弟弟。哥哥不僅要承擔所有的家務活,還缺衣少食,常常枵腹而寢。不管父親和後母如何打罵責罰他,他都毫無怨言,反而時時反省改過、笑臉相迎、謙謙如也,並經常利用幹活的間隙向老師求學。

  兄弟倆漸漸長大了,弟弟變得傲慢無知,貪婪兇狠,一事無成。而哥哥二十歲就以孝聞名,成為人人敬愛的賢人,三十歲被四嶽長老推舉為堯帝的繼承人。他就是上古時期的大舜。

  教育孩子,首先要培養他的孝心,給他創造習勞的機會。因為習勞知感恩,他才能體會到父母操持家庭的艱辛;習勞還能強健體魄,增強自信,心靈手巧。其次要幫孩子改正惡習,懂謙虛,知敬畏。

  

  吃苦,培養孩子的忍耐心。

  舜之所以能成為一代聖君,在於他始終保有一顆純淨純善的心,能把一切逆境看成是提升自己的曆練,把一切順境看作是繼續前進的動力,不埋怨、不遷怒。

  儘管父母偏愛弟弟,對舜不好,但舜總認為是自己還有哪裡沒做好,不管家人如何對他,他始終以至誠的孝心來對待家人。孝感動天,多年後,終於感化家人,使得一家和睦相處,孝悌圓滿。

  家人給舜的種種磨難,強大了他的內心和能力,更讓舜在日後能從容應對各種考驗,最終成就了道德和事業。

  舜以侍親之心待人處事,他到曆山耕地、在雷澤打漁、在黃河之濱製作陶器,舜的德行不斷感染著周圍的人。他所在之處,人們都願意追隨,很快發展成民風淳樸的富庶之地。

  後來,舜得到了堯帝的賞識,堯帝把女兒嫁給他,考驗他治家的能力;派九個兒子與他共事,考驗他做事的能力,舜都一一通過考驗,最終堯帝把天下禪讓給舜。

  舜繼位後,不負眾望,以孝治天下,勵精圖治,完成了堯帝未完的盛業。

  舜的故事告訴我們,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在難忍難行的生活點滴中,培養孩子的感恩心和恕道,他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愛物,長養孩子的慈悲心。

  商朝的湯王有一次外出,看見樹林裡有一位農夫在四面結網捕鳥,還跪地祈禱說:「求上天保佑,網已掛好,希望四方鳥獸盡入網中。」

  湯王聽見後,感慨地說:「只有夏桀才能如此一網打盡啊,要是獵人都如此張網,天下的鳥獸就會被捉盡,實在是太過殘忍。」於是命人去勸農夫撤掉三面網,只留一面,並跪地祈禱說:「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想往左的往左,想往右的往右,不聽話的,就到網裡去吧。」

  湯王還告訴農夫:「對待禽獸也要慈悲,要給牠們逃生的機會,不能捕盡捉絕,不聽天命的還是少數。」農夫也深受感動,於是收去三面網,只留一面。百姓們聽說這件事後,都稱讚湯王是個有德之君。

  《文昌帝君陰騭文》說:「舉步常看蟲蟻,近火莫燒山林,勿宰耕牛,勿棄字紙。」這正是告誡我們,要愛惜物命。孩子在幼年親近大自然時,因為好奇貪玩,繼而傷害了許多的小生命。

  如果父母懂得慎於始,從小教導孩子蟲蟻鳥獸、一木一草,儘管微小,也是生命,牠們大多只為覓食和生存,我們也要愛護它們。孩子一定會有所觸動,懂得敬畏生命。對生活所需物品,也要輕拿輕放,悉心愛護,不浪費,讓孩子懂得惜福、培福。

  

  不爭,培養孩子的謙讓心。

  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我們是教孩子爭還是讓?周朝的太伯和仲雍告訴了我們答案。

  太伯和仲雍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長子和次子,也是王位的繼承人。但周太王看見三子季曆的兒子姬昌天資聰敏,仁孝慈宥,希望將來由他繼承家業。 太伯和仲雍體會到了父親的心,於是,他們以采藥為名,離開周國,來到勾吳(今江蘇)一帶,把天下讓給了三弟季曆。周國經過季曆、侄子姬昌的治理,天下歸順,變得非常強大,姬昌的兒子姬發後來推翻了商朝的殘暴統治,建立了周朝,使其綿延八百年,是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朝代。

  勾吳的百姓認為太伯有聖德,都紛紛追隨,並擁立他為勾吳首領。太伯和仲雍不畏艱辛、開拓進取,給落後的勾吳帶去了文明的種子,數年間百姓殷富,安居樂業。太伯和仲雍均以九旬高壽善終。

  由於太伯沒有子嗣,他去世後王位由仲雍及其後代繼承。侄孫姬發滅商後,派人找到了仲雍的後人周章,並冊封他為勾吳國君,又封周章之弟仲虞為虞國國君。勾吳就是後來的吳國,仲雍的子嗣也得到了很好的歸宿。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誠敬謙和,是讓孩子放下傲慢,真誠地向每個人學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讓,是不爭,是成人之美,更是成就自己的德行。看似眼前吃虧了,但越讓越幸福,越讓越自在。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耐心等待,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好榜樣。鼓勵勝於責備,傾聽勝於說教。教育,其實是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希望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六一節快樂,我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