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宣揚聖賢教育的人才,要具備什麼條件?-第1228集
問:教化宣揚聖賢教育人才需要具備哪些要素?大概就是條件,要具備什麼條件?
答:這裡面第一個條件就是佛講的要發菩提心,不發菩提心那就難了。菩提心是什麼?菩提心就是我們這個對聯這邊所掛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必須要具備這樣的心,有菩提心才能有菩提行,菩薩行。菩薩行最重要的,《弟子規》要百分之百的落實,如果《弟子規》做不到,諸位知道,十善業就做不到,十善業是佛法的基礎。《十善業道經》諸位都念過,我們講解的你也聽過,你就知道佛在這部經典上所說的,無論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只要是佛法,乃至於人天善法,統統是建立在《十善業道》的基礎上。沒有《十善業道》,不但沒有佛法,連人天法也沒有;換句話說,你失人身之後你就不能再得人身。
那我們今天想想,在家、出家同學,幾個人做到了十善業?十善業不能落實,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們淨宗修學指導的綱領,就是世尊在《觀經》裡面講的「淨業三福」,三條十一句,這是我們淨宗修學綱領。第一句話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想想,這條有沒有做到?有很多人說,我做到了,我很孝順父母,我也很尊敬師長;聽了《弟子規》之後,有人就流下眼淚了,懺悔,確實沒有做到,自己以為做到了。
所以,《弟子規》就是淨業三福第一條的前面兩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怎麼落實?《弟子規》就是落實,你不做不行。後面兩句,「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就是《十善業道》的落實。這個我們在講經講過很多次,世尊在戒經裡面跟我們說得很明白,學佛如果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這個話是世尊說的。這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開出條件,你要學佛,你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就不是佛的學生,不是佛弟子。
佛法傳到中國來是兩千年前,懂不懂這個道理?懂,有沒有依這個方法修?依照這個方法。所以隋唐時代,中國佛教分為十個宗,十個宗裡面就有兩宗是小乘,成實宗跟俱舍宗,兩宗是小乘。小乘經典翻譯的非常完備,現在諸位在《大藏經》上看到四《阿含》,小乘經,我們現在把它變成「阿含部」。阿含部裡面,《阿含經》有很多很短,總共差不多將近有三千部經,有的一部經只有兩、三百字。南洋,泰國、緬甸小乘國家他們用巴利文,巴利文的藏經,就是小乘藏經。我們的《阿含》跟它兩個對比一下,它只多我們五十幾部,你就曉得小乘經翻譯的是多麼的完整,將近三千部,它只多五十幾部。可是這兩宗到唐朝中葉就沒人學了,現在這兩宗都沒有了,早就沒有了。
那我們是不是違背了世尊的教誨?給諸位說,並沒有違背。而是中國人在從前,無論在家、出家學佛,都念孔子書,都念老子書,所以有儒跟道的基礎,這樣入大乘沒有問題,儒、道代替小乘。現在我們學佛麻煩來了,小乘沒有了,儒也沒有學,道也沒有學,這一下就向大乘,所以你《十善業道》做不到,這就是我們修學沒根,那怎麼行?所以這些年來,我特別提倡《弟子規》,《弟子規》是儒家,用這個來代表小乘,既簡單又容易。《弟子規》這本書,諸位現在也都相當熟悉,字不多,一千零八十個字,總共三百六十句,一句三個字。內容分為七個段落,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分為七個段落。這個東西是什麼?是中國自古以來家教的集大成。
我過去在台中,李老師教我們讀《五種遺規》,他老人家沒講,教我們經學班所有的學生要用這部書做修身讀本,讓我們自己來讀。這《五種遺規》前面第一種,「童蒙養正」,就是家教。中國家教裡頭有很多好東西,太多了,陳弘謀先生選了十幾種。而《弟子規》是中國自古以來家庭教育的集大成,這一本念完之後,所有人家家教都出不了這個範圍,非常之好。所以我們特地選這部書代替小乘,要在這裡紮根。如果不在這上紮根,我們無論學儒、學佛都沒有基礎,沒有基礎你用一輩子功力都不能成就,這就非常可惜。一定要從根本做起,這一點我們不能不知道。
我們培養承傳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才。條件是什麼?很多人來問,就是《弟子規》,一定百分之百做到,然後自己真正發心。發菩提心講起來也很麻煩,我們簡單的說,就是真正發心犧牲奉獻,能夠捨己為人。我們不要名、不要利,不要物欲生活上的享受,全心全力我們把古聖先賢的教誨從自己身心上做出來給人看,才能收到效果。不可以要求別人,只能要求自己,要求別人是決定錯誤。古聖先賢,就是諸佛菩薩,都是要求自己,從來沒有是要求別人的。這是說教化宣揚聖賢教育的人才,一定要具備這個基本的條件。
問:第二個是如何甄選聖賢教育人才?
答:這個就不必解答了,前面一個就包括了。如果是選拔佛教裡面的弘法人才,那一定要求要做到《十善業道》,這是根本的。聖賢教育,這是講世間聖賢教育,這是《弟子規》,一定是百分之百做到,很不容易。你真正發心做聖賢人的繼承人,這個很偉大,非常值得尊敬,值得讚歎,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要有決心,要有毅力,這是一生的事業,不是露水道心能成就的。
答香港參學同修(第13集)
200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