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一生不發脾氣?-第1019集
法語:
要是希望自己一生生活得幸福美滿,就要記住「如何能在一生當中不發脾氣」。發脾氣,對自己身心有害,給對方也有害。如果我們能夠忍受,以不動心來處理,我們自己得定慧增長。於對方也有利益,自他兩利。最初是極力的忍耐,若干年後就趨於自然。
節錄:
我們要是希望自己一生生活得幸福美滿,你就要記住「如何能在一生當中不發脾氣」,這是修養功夫到家了。發脾氣,對自己身心有害,給對方也有害,彼此都有害,兩方面都沒有好處。如果我們能夠忍受,能夠以不動心來處理,我們自己得利益。得什麼利益?定慧增長。一個人一生當中的福德,是從定慧當中來的,定慧增長就是福德增長,定慧是因,福德是果。
了凡四訓(第10集) 2001/4/18
於對方也有利益,我們沒有怨恨心,沒有報復心,不跟他結冤仇,所以自他兩利,這是菩薩道,是菩薩學,我們應當努力來學習。當然,初學的時候有一定的困難,但是自己一定要懂這個道理,要克服自己的困難,逐漸逐漸就會趨向自然。最初是極力的忍耐,若干年後就趨於自然。
了凡四訓(第10集) 2001/4/18
難在我們煩惱習氣很重,自尊、好勝這個念頭很強,不能容許別人傷害,這是辱的形象。最大的傷害,釋迦牟尼佛行菩薩道的時候,在沒有成佛之前修忍辱波羅蜜,在一段時期裡頭他以這個為主。遇到歌利王割截身體,這是外面加給你生煩惱最嚴重的一樁事情,沒有比這個更嚴重,你能不能忍?釋迦牟尼佛能忍,不但能忍,還感激他。釋迦牟尼佛把這一樁事情當作他這個課程最後的考試,這個考試通過,他升級了,所以對老師感激。
淨土大經科註(第406集) 2012/7/2
你首先要看破。人的七情五欲不是他的本性,是他的習性,習性是假的,本性是真的。本性是清淨心,從來沒有動搖過,就是惠能大師講的,「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中國老祖宗所說的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
淨土大經科註(第144集) 2012/1/17
善、本善,是一切眾生本來有的,迷失了本性隨順習性,習性才有煩惱習氣,習性不是真的,那又何必計較?計較錯在哪裡?錯在我們自己,他沒錯。他是他的習氣在發作,我怎麼受他的影響?因他的習氣,我發瞋恨心,錯了。真正了解事實真相,就是諸法實相,一笑了之,一笑了之還是受感染,很輕微,不感染的時候一笑都沒有,心沒動!
淨土大經科註(第144集) 2012/1/17
不管是什麼惡心、惡念、惡行,我們遇到了,統統能夠忍受。最好遇到的時候把它消歸自性,自性就是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把這個問題化解了。一切諸惡遇到阿彌陀佛,都沒有了,煙消雲散。這要懂得觀想。為什麼你能做到?那就是一切諸法真相是不斷之無。無是什麼?《般若經》講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世出世間一切善法、惡法,這一切諸法都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用一個字來講,就是無。你的心就平了,你的心就清淨、就定了,不會受外面境界相所動搖。
淨土大經科註(第406集) 2012/7/2
學佛的同學一定要學,這是大乘的根本戒。我們是凡夫,沒有神通,不知道前世的事情。那個人毀謗我、陷害我,他為什麼不去毀謗他、陷害他,為什麼專對我來?他認識的人那麼多,為什麼對我一個?一定有原因。原因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冤冤相報,我過去曾經害他,今天遇到了,他來害我,一報還一報。你要搞清楚了,笑一笑就了之,為什麼?這筆帳消了、帳了了,再轉過頭來,見面就是好朋友,沒有那種怨恨心,消掉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406集) 2012/7/2
另外一種,菩薩修行要遇到考題。孟子所說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故意來找麻煩,「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麼來考試你的,看你能不能通過?不能通過就淘汰掉了;要能通過的話,下面有重任,重要的使命交給你。這是上天選拔人才考試的手段,看你能不能通過,能通過,被選中了。都是好事,沒有一樣是壞事。
淨土大經科註(第406集) 2012/7/2
一定自己要警覺,要提醒自己,在最不如意的時候也不要發脾氣,不管受什麼樣的委屈,不發脾氣。不發脾氣是功德,你受的那些委屈是消災,都消掉了。一發脾氣,不但災沒有消掉,又增長了惡業,這不是很糟糕嗎?譬如說人家侮辱你,人家欺負你,他是來替你消災的,我們應當感謝他,把災消掉了。他替我消災,我不但不感謝、不接受,還要去報復他,那自己罪上再加罪,這就大錯特錯。一發脾氣,清淨心沒有了,我們念佛第一步的功夫就要求得功夫成片,一發脾氣,成片沒有了,功夫馬上丟掉,這就是所謂「火燒功德林」。
無量壽經(第19集) 1989/4
「可是這個事情難,好難!」告訴你不難,為什麼?求人難,這個事情求自己,不是求別人。要有智慧,發脾氣只有害事,害自己,害別人,於事無補,應當放下的一定要放下,應當提起的一定要提起。經論裡面所說的善根:無貪、無瞋、無痴,這叫三善根,所以學佛的人,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眼見色,耳聞聲,念頭才動,趕緊「阿彌陀佛」,把那個念頭壓下去。
大乘無量壽經(第78集) 2000/3/4
真正求往生,祕訣就是放下萬緣,這時候不放下,就產生障礙。求往生的人,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再去想它,確確實實分分秒秒都想著阿彌陀佛、都念著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一個念頭,絕不受外面環境的影響。無論是善緣惡緣、順境逆境都不動心,全放下了,這個於我不相干。這是這個世間事,於我不相干了,我要到極樂世界去。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243集) 2013/3/31
如果稍稍受它的影響,可能你就去不了,你這一生的緣就被它破壞了,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我們在平常修行,行是行為,修是修正,會受外面境界影響這種行為要把它修正過來。修成什麼?不受它影響,它在我身邊擾和,我像沒看見、沒聽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心是定的,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口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這個之外什麼都沒有,決定得生,而且很快就成功。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243集) 201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