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前供水的意義-第1008集
法語:
佛前的供具,最重要的是要供一杯水。水代表心,代表清淨、平等。看到這杯水,「我的心要清淨、要平等」,用這些方法來提醒我們。不但如此,只要見到水,平常喝水也好,外面見到也好,就要想到:「我們的心要清淨、要平等」。
開示:
佛前面的供具,最重要的,最簡單的,是要供一杯水。其他的供具、香花統統沒有,香不燒都沒有關係,水一定供一杯。水代表什麼?水代表心。看到這杯水,「我的心是不是像水一樣乾淨、一塵不染?是不是像水這樣平等、水平?」所以水代表清淨、平等,取這個意思。那個水不是給佛喝的,是給我看的,給大家看的,看到這一杯水,「我的心要清淨、要平等」,用這些方法來提醒我們。
了凡四訓(第11集) 2001/4/18
離開佛堂就忘掉了嗎?誰提醒你?你要知道,只要見到水,你就想到。我們平常喝水,倒一杯水在這裡,馬上就提醒自己。到外面作客,人家招待,最簡單的,也是一杯茶水;見到水,就要想到:「我們的心要清淨、要平等」。
了凡四訓(第11集) 2001/4/18
絕對不是供養那個佛的水喝起來可以治百病,實在是治百病,不是喝了治百病,你懂得它的意思,你心地清淨平等,你什麼病都沒有了。病從哪裡來的?你心不清淨這才長病,清淨心哪裡會生病?清淨心、平等心,不會生病的。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203集) 1984/12
水代表成佛的因。惠能大師講得很好,「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無生滅;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就是清淨平等,不動搖就平等,不生滅就平等了。所以,清淨平等是成佛的因。我們真正發心就修清淨平等,你看《無量壽經》上講修行的三個因素,清淨、平等、覺,這在經題上。果報是什麼?果報是大乘、無量壽、莊嚴,那是佛果。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973集) 2008/6/5
清淨平等覺是因心,修清淨平等覺你就能得到大乘無量壽莊嚴。大乘是智慧,自性本具的智慧,無量壽是自性的性德,莊嚴是自性裡本來具足的相好。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大乘是如來智慧,無量壽是德,莊嚴是相。怎麼樣才能夠修得?現在是迷了,迷了失掉了,如何來修?用清淨心、平等心、覺心。清淨平等覺能成就,這個道理要懂。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973集) 2008/6/5
學佛跟一般世間學術不一樣的,就在用心不同。學佛學用真心,不用妄心。阿賴耶是記憶,末那識是執著,堅固的執著就是我,第六意識是分別,所以叫心意識,這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是指心意識。只有真心不生不滅,它沒有波動現象。惠能大師開悟說得很清楚,「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所以波動現象是幻相,不是真相。這個東西沒有原因,突然起來的,我們千萬不要迷於它,就沒事;跟它一掛鉤,迷到裡頭去了,愈迷愈深,你就出不來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223集) 2012/3/2
水是什麼?水是真心,水乾淨,沒有污染,代表清淨、平等;沒有污染是清淨,沒有波動現象是平等。它能照見,它像一面鏡子一樣,外面境界都照在裡面,那叫覺,照見。用這個來代表。所以供一杯水,意思就是叫我們常常保持清淨心、平等心、覺心。照見一切萬法,像《心經》上所說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五蘊就是自然現象、信息現象、物質現象,全都是空的,沒有一樣是真的。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21集) 2012/11/18
我們不會用真心,我們用妄心,那就永遠不會,佛教我們統統放下,用真心,真心能成就一切功德法。所成就的一切功德法就是全宇宙,如果用淨土的話來說,就是極樂的四法界。極樂世界四土就是四法界,同居土、方便土、實報土、常寂光土。用真心,就是諸佛如來一切功德法。用妄心,就是我們常說的十法界依正莊嚴,妄心變的,妄心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六道凡夫起心動念都是這個,這個東西製造六道輪迴、製造十法界,你怎麼能出離六道?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21集) 2012/11/18
實際上真心跟妄心是一不是二,水在靜止的時候就是真心,在波動的時候叫妄心,所以真妄是一不是二。這就為什麼佛家講修持,功夫就是在禪定,就是叫你心定下來,你看就看清楚了,聽也聽清楚了。六根對著外面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體接觸,意,意是意念,意念能想前、能想後、能想過去、能想未來,它的功能最大,所以稱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外面境界動了,心動就迷了。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260集) 2013/4/11
修就是放下。八萬四千法門,用一句話把它說乾淨,就是放下,沒有一個法門不是教你放下的。我們現在用這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用了,但是沒放下,所以我們沒有辦法證得。如果我們用這句阿彌陀佛,真放下了,其他念頭全沒有了,叫放下;還有別的念頭,你沒放下,天天念阿彌陀佛還有別的念頭。念到了純一無二,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了,那叫放下。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21集) 2012/11/18
你能夠在日常生活當中,執著一年比一年輕,分別一年比一年少,這就叫有功夫。如果學佛學了多少年,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外頭境界一動你心就動了,你就起分別、起執著,你沒入佛門,你學到的是皮毛、是知識,佛經裡面所講的境界、智慧,你絲毫都沒有沾到邊。佛法的修行,行是行為;起心動念是意的行為,言語,口的行為,動作是身的行為,行為錯誤把它修正過來,叫做修行。在哪裡修?在生活當中修,工作當中修,處事待人接物當中修,學了真管用。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260集) 2013/4/11
中國諺語有句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為什麼當局迷了?當局有自己切身利害關係,他的分別執著特別重,所以容易迷惑,見不到事實真相。旁觀的,這個境界與他不相干,他沒有得失利害在裡頭,他看的就比當局的人看得清楚。所以有利害在裡頭,沒有利害在裡頭,佛教給我們,一切事跟我們沒有利害關係,一切現象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就看得特別清楚、特別明白,這叫生智慧。佛法的教學是教你斷煩惱、開智慧,目的在此地。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260集) 201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