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的功德-第955集
法語:
心地清淨一塵不染,戒行就具足了。戒律的功能一般講有三條,第一是消除一切惡業。第二,能夠滅除煩惱。第三,能幫助我們證得無為的涅槃果報。它有這三種功德,所以戒律有清涼的意思。
節錄:
心地清淨、心地一塵不染,戒行就具足了。戒律的功能一般講有三條,第一是消除一切惡業,這就是講不好的行為,譬如像殺生、偷盜這些行為,戒律精神能夠消除它。第二,能夠滅除煩惱,煩惱是指我們內心的習氣。第三,能幫助我們證得無為的涅槃果報。它有這三種功德,所以戒律有清涼的意思。
妙法蓮華經(第9集) 1987
持戒的功德是清涼,身心自在,所去除的障礙是惡業。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是持戒。在修行上講,能得解脫。解脫就是自在,持戒的人才真正得自在。現代的人把放肆當作自在,經教統統解錯了。這個解脫,解什麼?脫什麼?解除生死煩惱,脫離六道輪迴,有這個功德。所以持戒是除惡業的,不能持戒,過去無量劫來跟這一生所造的惡業你怎麼能除得掉?今天佛法要恢復起來,正法要能久住,從哪裡做起?從戒律做起。
佛法興衰之關鍵 2014/7/21
不能持戒,貪心去不掉,瞋恨心拔不了,痴慢心不能破除,你有三毒煩惱障礙你自性清淨心,你的三毒煩惱阻礙你本性的智慧,同時三毒煩惱還能夠障礙你的德能。換句話說,清淨法身,三德密藏,都被貪痴煩惱障蔽了。
五戒十善 1984/3/24
戒律的功能就是破除三毒煩惱的,我們要是不能夠持戒,換句話說,煩惱是天天在增長,止都止不住,那經中的義趣你怎麼會得到?縱然十方諸佛來給你講,你也得不到。你所得到的是世智辯聰,真智慧不能現前。真智慧要現前,必須要將煩惱斷盡,唯有心地清淨,智慧才能增長。換句話說,煩惱去一分,智慧就增長一分;煩惱增長一分,智慧就減少一分,就是這麼個道理。
五戒十善 1984/3/24
戒律是佛菩薩行為的規範。說實在話,在佛菩薩談不上規範,人家一舉一動就是這個樣子。我們把它記錄下來,稱之為規矩、模範,那是我們凡夫眼光當中看的。所謂小乘戒律,在家同修五戒十善,這些是我們的私生活,佛菩薩的私生活就是如此。
五戒十善 1984/3/24
心裡面有,叫做德,某人有德,有德性。德是什麼?心裡面有戒,這叫德。表現於外面,表現在事相當中,這是善行,也叫做功,所以功德是這麼一個講法。並不是說寺廟裡面你出一點錢、出一點力,這就叫功德,那是假的,功德是要自己修的。內心裡面沒有戒定慧就是沒有德,事相當中不能夠表達戒定慧那就沒有功,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曉得怎樣成就你的功德。
五戒十善 1984/3/24
如何修學功德?剛才說過,佛的心、佛的行為記錄下來就是戒學。對我們凡夫來講,我們凡夫在心裡面沒有德,與那個德恰恰相反,我們心裡面充滿貪瞋痴、貢高我慢,對於聖教疑慮不能深信,這叫根本煩惱。我們學戒,這個作用在教育上來講確實有不可思議的功效。我們學佛菩薩要心裡內在與外表同時並進,才能有成就。內裡面我們要修定慧,外面我們要學戒律,表裡一如,這樣才能夠收到效果,才能夠迅速的得到真正的智慧、功德。
五戒十善 1984/3/24
由此可知,戒學也就是叫我們要勉強的去學佛菩薩的生活,人家的生活可以說是正常的,我們現在變成不正常。不正常要改為正常,當然初學的時候也有點難受,這個習慣突然改過來好像很不自然,為什麼不自然?心沒有變過來。心裡面貪瞋痴果然拔除了,你的一舉一動就自然合戒律,一點都不難。這樣以戒律幫助定慧,以定慧幫助戒律,這樣相輔相成才能夠達到圓滿究竟的佛果,這才叫做真正的學佛。
五戒十善 1984/3/24
持戒幫助我們恢復真心。從哪裡做?五戒十善。佛在《無量壽經》上,跟我們講三種淨業,他把口業擺在第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在一般大乘經裡頭,講到這個問題都是身口意,是這個順序,在我們這個經裡頭不是的,口身意,為什麼?口是最容易造業的,從這下手。口業清淨,則身業清淨,不殺、不盜、不淫。講求的什麼?念頭都不生,真清淨。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104集) 2014/9/5
根是意業,不貪、不瞋、不痴。貪瞋痴是三毒煩惱。貪裡頭最難斷的是情執,情執裡頭最難斷的是親情。這是煩惱的根,貪裡面的核心,要從這裡下手。瞋恚的根是傲慢,有時候傲慢自己不覺得,要細心去觀察,把傲慢的習氣斷掉。愚痴的根是懷疑,對自性不能懷疑,對聖賢教誨不能懷疑,對祖宗留下來的教訓不能懷疑。累積懷疑就是愚痴,累積驕慢就是瞋恚,累積親情就是貪欲,你不能不認識它,真正認識它,遠離它,它障礙我們的道業。真正放下,菩提道上一帆風順,沒有障礙,才能得大自在。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104集) 2014/9/5
持戒念佛沒有一個不往生。持戒就是放下,放下身心世界,對於身心世界這些假相再沒有貪染,這才容易超越。如果五欲六塵、財色名利、七情五欲還是放不下,能持淨戒,這變成人天福報。如果能把這些煩惱習氣統統放下,完全變成無比殊勝的功德,這個功德幫助你往生提升品位,全在自己一念之間。所以必須看破,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知道一切是假的,對它毫無留戀,不會分別,如果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就成功。這就是華嚴三昧,這就是念佛三昧。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104集) 20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