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善惡知識-第942集

  法語:

  學佛人,一定要有智慧認清善惡知識。善知識少,惡知識多,惡知識裡有些是自己討厭的,有些是喜歡的。可是,喜歡的也是惡知識,他來恭惟、供養你,使你墮在情識裡。真正善知識,你跟他相處,能天天說你過失,我們應當感激。有很多人顛倒了,親近惡知識,遠離善知識,怎麼會有成就?

  

  節錄:

  現前的社會對學佛人來說,步步都是陷阱,步步都是火坑,你一定要有智慧眼看得清清楚楚,不至於墮落,不至於被陷害,要小心謹慎。善知識少,惡知識多,惡知識裡面有些是你討厭的,有些是你喜歡的。你要記住,你喜歡的那個也是惡知識,他來恭惟你、供養你,把你搞得迷惑顛倒,使你墮在情識裡面,智慧完全沒有了。

  大乘無量壽經(第62集) 1999/9/4

  

  真正善知識,你跟他相處,人家說話不好聽,為什麼?天天說你過失。那才是真正善知識,自己不知道自己過失,人家來提醒我們,這是好事情,我們應當感激。可是現在有很多人,遇到人家常常說你過失的,恨透他,天天找我麻煩,遠離善知識。天天來巴結你、奉承你,給你耳邊說好話的,這是好人,其實那個人真正來陷害你,你完全不知道。親近惡知識,遠離善知識,你怎麼會有成就?

  大乘無量壽經(第62集) 1999/9/4

  

  真正的善友,真正的善知識,不是給你講好話的,絕不是見到你就恭維你的。凡是在你面前講好話、恭維你,決定不是善知識;凡是在你面前說你過失的,這是善知識。幾個人願意親近?沒有人。

  了凡四訓(第16集) 1978

  

  佛在小乘經裡面說,十善這是善友,誰肯交結?沒有人願意交這個朋友;十惡是冤家,十惡是殺盜淫妄,身是殺盜淫,口是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心裡面貪瞋痴,你看哪個不喜歡?個個都願意這麼做。翻過來是十善,誰都不願意幹。這就是連善惡、是非、利害都不能辨別,這不叫愚痴叫什麼?所以常常說我們過失,這是真正的好朋友、是良友、是善知識,他來提醒我。

  了凡四訓(第16集) 1978

  

  現前世間,佛家常講末法時期,《楞嚴經》裡面尤其講得清楚、講得明白,在這個時代,佛說「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哪些是邪師?幾乎我們所接觸的都不能夠避免,我們眼見、耳聞、身體所接觸的。邪、正的樣子如何區別?佛給我們說了一個原則,凡是能夠幫助你得清淨心,幫助你得平等心,幫助你減少貪瞋痴慢、增長戒定慧,這是善。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四)(第3集) 2000/4/12

  

  如果是相反的,你跟他往來、跟他接觸,他幫助你的是增長貪瞋痴,增長是非人我,增長煩惱習氣,那你就要覺悟,這是惡知識,這不是善知識。楞嚴會上四種清淨明誨,那一大段的經文非常重要,能夠幫助我們辨別邪正、辨別是非、辨別利害。佛真的是非常慈悲,把這個標準給我們說出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四)(第3集) 2000/4/12

  

  我們把佛的教誨歸納到最簡單的、最初的原則,五戒十善,這個大家容易懂。換句話說,能夠幫助我們十善念念增長,十惡減少,這是善知識。如果是助長十惡,減少十善,這個必定是惡知識。從這一點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不難體會。這是讓我們辨別在社會上處事待人接物,哪些是善人、哪些是惡人。交朋友要懂得,要結交善友,對自己有利益的。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四)(第3集) 2000/4/12

  

  好的環境對於自己性情,會幫助你善的種子起現行;惡的環境也就容易影響,你也會去造業。正是中國俗話所謂的,「近朱則赤,近墨則黑」,那就是遇緣不同。所以初學的人對於環境要知道選擇,真正有功夫,不受環境影響,那無所謂,那都相當功夫,所謂是真正的八風吹不動,不受外頭境界影響。通常初學的人沒這功夫,因此修學環境一定要慎重選擇。

  大佛頂首楞嚴經清淨明誨章(第3集) 1992/11

  

  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那不就是有善友的佛剎嗎?而且是上善,不是普通的善。所以我們學佛要親近善知識,要常常接受善知識的薰陶,這比什麼都重要。要懂得遠離惡知識,什麼是惡知識?對於我的善心善行沒有幫助的,我統統遠離。對我的善心善行有幫助的,我要盡量的去親近。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738集) 2002/06/14

  

  實在找不到善友,經書是善友,佛像是善友,我供養佛像,天天看佛像,天天跟佛像在一起,天天讀經書,誠心誠意的去讀,讀久了,意思自然明瞭。古人常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很有道理。人一定要懂得親近善知識,我們的善心、善願、善行才能保得住,才能夠不會被世緣染污。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738集) 2002/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