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觀-第919集
法語:
修「因緣觀」,能破愚痴。所有一切法都是眾緣和合而成的,萬法不離因緣。緣生之法,沒有自體,當體皆空,了不可得。「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心動念了,把這一句偈子好好念一遍,知道一切法沒有一樣是真實的,就不會被境界所迷了。
節錄:
修「因緣觀」。知道一切法是因緣生的,萬法不離開因緣。佛家講「緣生法」,所有一切法眾緣和合而成的。《金剛經》上講這個世界是「一合相」,一合相就是緣生法。緣生之法,沒有自體,當體皆空,了不可得,破我們愚痴、分別、執著。《金剛經》末後一首偈子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心動念了,把這一句偈子好好念一遍,心就平了。夢幻泡影,沒有一樣是真實的,你就不會被境界所迷了;迷叫痴,痴迷,你就會覺悟。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六)(第3集) 1999/6/3
學佛就是要學做個明白人,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明白就稱之為「佛陀」,明白還沒有達到究竟圓滿就稱之為「菩薩」。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麼?是「相有體無」,《般若經》上講的「緣起性空」,是了不可得。我們雖然沒有徹底明瞭,還沒有開悟,如果能夠體會到這個原則,把這個原則掌握到,我們的生活環境自然就有了很大的改變,這個改變就是不再造業,在現實的生活環境裡面,你就不再起煩惱,就能夠得清涼自在。
相有體無—入佛知見 1997/10/25
這也是科學家最近發現,宇宙之間沒有一樣東西是獨立存在的。它怎麼存在?它存在的那個現象是依眾靠眾,就是佛法講的緣生,不能單獨。色,不能單獨;受、想不能單獨,它一定是和合在一起,它才能產生這個現象,它要不是和合在一起,這個現象不能產生。所以他講這個生、現象是這麼一個特性,它沒有自性。
淨土大經科註(第86集) 2011/12/17
佛家講的自性、本性,中國古人講本性,佛法沒傳到中國來,中國人說本性本善。《三字經》一開頭兩句話,「人之初,性本善」,那個性是講的本性。本性能生能現。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怎麼生的?體沒有離開自性,但是它要有緣,因加上緣。緣有很多種,實在講緣是無量無邊,佛通常講是四種緣。你看因加上四種緣,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沒有這四種緣法不能夠生起,因是自性。
淨土大經科註(第86集) 2011/12/17
所以任何一法都沒有自體,這一定要知道,它是假的,現在科學家講是念頭聚集在一起,一個念頭不會存在。你看你一彈指,多少個念頭?三十二億百千念,單位是百千,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念頭聚集,你才能看得到,一個怎麼能看到!這裡面你看到什麼?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也就是色受想行識你全看到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86集) 2011/12/17
我們今天對這些科學家不能不佩服,雖然他也是凡夫,他沒有證果,他不是聖人,身見、邊見沒放下,他是凡夫,他能夠發現宇宙的奧祕,佛經上講的最深奧的東西他能夠看到,這不可思議。所以這些人將來學佛,我相信他們個個都成佛,這個奧祕揭穿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86集) 2011/12/17
六根六塵全是假的,沒有一法是真的,為什麼?緣生之法。《中觀論》上講得好,「緣起性空」。懂得一切法都是緣起,因緣生法,因緣是無常的,因緣是不住的,所以一切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他可以自在受用,一塵不染;換句話說,他不放在心上。心上沒有,清淨心沒有,平等心裡頭也沒有,覺心裡頭更沒有。凡夫不行,凡夫用妄心,凡夫照見他就有,意根裡頭有他就不清淨,意識裡頭有他就不平等,第八識裡頭有他就迷了,他就不覺,這叫什麼?用心不同。
淨土大經科註(第100集) 2011/12/25
宗門大德常說「你會麼?」那個會的意思是你會用心嗎?會用心用真心。在我們淨宗會用心,會用你的清淨平等覺心,清淨心轉末那,平等心轉意識,覺心轉阿賴耶,阿賴耶是迷,覺而不迷阿賴耶就轉了,轉成大圓鏡智。轉八識成四智你就是法身菩薩,大乘法裡頭說,你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淨土大經科註(第100集) 2011/12/25
我們今天對於萬事萬法,佛教給我們隨緣,隨緣就自在,什麼都好,有也好、沒有也好,都得大自在。絕對沒有一點得失的念頭,沒有一點取捨的念頭,於一切法無取無捨、無得無失,這叫無住。
大乘無量壽經(第4集) 1998/4/12
譬如工作太忙了、事情太多了、應酬太多了,妨礙我清淨心;我要修清淨心,把那事情統統都離開,什麼都不要問,我才能做到清淨心。這麼繁忙,心地又那麼清淨,這個太難了,這做不到!一定要做到。
大乘無量壽經(第4集) 1998/4/12
為什麼?知道相是假的、體是空的,假的相再忙碌還是假的,哪有礙事?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那就是《華嚴》境界,入無障礙的境界。這種功夫、這種受用,這是真實的受用,完全得力於觀無住,觀察世出世間一切法,空無所有。佛在經上講,「夢幻泡影,如露如電」,佛教給我們「常作如是觀」,這就是修「觀無住」。
大乘無量壽經(第4集) 1998/4/12
你能夠常常這樣,觀察世出世間一切法,你就是觀無住菩薩,你的功夫焉能不得力。念佛功夫得力,決定得生淨土,而且品位一定也很高,不在中下輩。所以這個很重要、很重要。你有這種修行的功力,經題上講的修行的總綱領,你能夠得到。這個總綱領,就是「清淨、平等、覺」。我們今天「清淨、平等、覺」得不到,就是患得患失。有得失的心、有取捨的心;還有更嚴重的,貪瞋痴慢的心;還有貢高、嫉妒的心,這個糟糕!這是我們這一生修學最大的障礙。
大乘無量壽經(第4集) 1998/4/12
關鍵就是你自己肯不肯幹,夏蓮居老居士講的「真幹」。你肯幹,肯真幹,你這一生決定有能力突破,決定可以享受,佛我們不敢說,法身大士他們的境界可以得到。十住菩薩,《華嚴經》上講的圓教十住菩薩,那一種生活的意境,我們確確實實是可以達到的。問題是你肯不肯放下自私自利?肯不肯放下是非人我?肯不肯放下貪瞋痴慢?不再執著色聲香味觸法?必須有這樣的基礎,才能學佛。
大乘無量壽經(第99集) 20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