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第908集

  法語:

  所謂「善友可遇不可求」。想親近善友,到哪裡去找?誰是善友?如果我們向外面去找,就難了。要從心內求,自己真正發心,就是「好學」。自己真正有好學的心,就會感動佛菩薩來幫助,感動一切善友。不好學,再好的善知識,諸佛菩薩也幫不上忙。

  

  節錄:

  所謂「善友可遇不可求」。我想親近善友,我到哪裡去找?誰是善友?如果我們向外面去找,難了。難在哪裡?佛常講心外求法,無有是處。這句話很深,我們往往聽到這句話依文解義,「心外求法,無有是處」,算了,沒地方求了,乾脆也就不求。殊不知佛教裡頭,還有一句話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你要把這兩句話連起來看,你就有悟處。

  大乘無量壽經(第48集) 1999/5/14

  

  從心內求,你自己真正發心,這是從內求,不從外,自然得佛菩薩感應。你從內求是感,佛菩薩就有應,佛菩薩是善友。我們要想求善知識、求善友,這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嗎?問題是你不肯向內求,那就沒法子了。向內求,怎麼個求法?我給諸位講得簡單,講得明白一點,「好學」這兩個字,這就是向內求。你真正有好學的心,就會感動佛菩薩來幫助你,感動一切善友。你不好學,再好的善知識,諸佛菩薩也幫不上忙。

  大乘無量壽經(第48集) 1999/5/14

  

  人不是生而知之,都是學而知之。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就的人,我們仔細觀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好學,這些人決定是尊師重道,好學不倦。世出世間的善知識,我們叫老師、好老師,都是誠心誠意的教化眾生,哪些人得利益?好學的人得利益。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346集) 2000/8/23

  

  不是真正好學的,親近他一輩子都不得利益。這個事情有,很多。我們看這個善知識、好老師身邊,現在人所講的侍者,這最親近的,一天到晚不離開的,不成就的人太多太多了。什麼原因?不好學。天天親近都沒用處,不但對於善友的德行、學問沒有學到,反而增長自己的煩惱習氣;認為「我天天在老師身邊,我這個身分跟別人不一樣,高人一等」,傲慢的習氣現前;隨著傲慢,裡面貪瞋痴的煩惱就會時常被勾引。都是不好學之過。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346集) 2000/8/23

  

  我們如果不尊重自己所學的,老師再高明,也沒法子幫助你。所以說「人必自助而後天助」,別人能幫助你,你自己不尊重自己,自己不尊重自己所學,諸佛菩薩來都幫不上忙。這是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知道。佛教給我們,跟中國古聖先賢教人的,可以說站在同一個立足點,孝親尊師。

  新加坡國立大學講演(第2集) 1999/2/12

  

  老師觀察學生,這個學生一分恭敬,教他一分;兩分恭敬,教他兩分,什麼原因?絕不是對老師恭敬成分多少,老師觀察你能夠接受多少。印祖在《文鈔》裡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教你兩分,那一分是多餘的,是浪費了。你這個器只有這麼大,拿過來給你盛水,只能裝這麼多,再多了,漫掉了。你十分誠敬,你這個器大,就多給你裝一點,一分誠敬,小的,只好給你這一點,是這麼個道理。

  太上感應篇(第98集) 1999/9/15

  

  不是老師喜歡你,你恭敬他、巴結他,他就教你,不是的,是看你能夠接受多少。你十分誠敬,老師教你九分,對不起你,你一分誠敬,教你兩分,多餘的,你接受不了,是這麼個道理。如果老師要是貪圖人家恭敬他,那他是凡夫,他哪裡是聖人?所以誠敬,確實把我們好學的心、喜歡接受的心、依教奉行的心,顯露在這上面了,人家看到的時候,他不能不教你。

  太上感應篇(第98集) 1999/9/15

  

  好學的標準是什麼?依教奉行。今天人雖然聽、雖然讀,不肯落實,所以這個不是真的好學。好學是學了真做到,真善知識教學生是教這樣的學生。教你,你明白了,你做不到,他不教你了,何必浪費口舌、浪費精神?果然真正好學,尊師重道,依教奉行,你說你找不到老師,沒這個話!佛菩薩會示現,佛菩薩會照顧,會幫助。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329集) 2000/7/11

  

  由此可知,關鍵在自己是不是誠心誠意感動諸佛菩薩。你不要去考慮佛菩薩應不應,問題你有沒有感,自己真有感,佛菩薩真的有應,然後才體會到佛恩德之大!有感必應,感應道交,從來不失時。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329集) 2000/7/11

  

  我們明白這些道理、這些事實,然後才曉得要怪自己,怨天尤人,「佛菩薩沒有好好照顧我」,你這是在造罪業,這個念頭就是罪業。諸佛菩薩無時無刻不照顧,是你自己不知道自愛,這個沒法子。佛家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是無緣?不知道自愛,這就是無緣。不能真正發心,不能真正向佛學習,佛講的話聽不懂,佛教導我們,自己沒有辦法做到,依舊隨順煩惱習氣,所以這是你沒有法子感應,道理在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329集) 20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