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行相輔,才能保持不退轉-第892集

  法語:

  「如是願心永不退」,願行相輔,願幫助行,行實踐願望,行願相輔相成,菩提道上自然就一帆風順,保持住永遠不退轉。凡是退轉,問題都出在行願上,有願沒有行,或者有行沒有願。

  

  節錄:

  『如是願心永不退』,願行相輔,願幫助行,行實踐願望,菩提道上自然就一帆風順,就不會退轉。凡是退轉,問題都出在行願上,有願沒有行,退轉,有行沒有願也會退轉。行願相當,行願相輔相成,才能夠保持住永遠不退。

  大乘無量壽經(第43集) 1999/3/27

  

  「又《會疏》曰:但有其願,願即虛。但有其行,行即虛。要須願行相扶,所為皆剋」,剋是成就。《會疏》這幾句話說得非常好,我們要學習,你有願,沒有行,願是假的。你有行,沒有願,你的行禁不起考驗,你會動搖,你會改變。有願、有行才能成就,願不動搖,行不後退,這個人決定成功。兩個條件同時具足,非常不容易,這個事情真難,那要怎樣兩個條件才都能具足?要真實智慧。

  淨土大經科註(第124集) 2012/1/6

  

  行願是一不是二,拆開了兩個都沒有,合起來就圓滿。「要須願行相扶,所為皆剋」,剋就是成就、就是成功。我們淨宗蕅益大師給我們提出四個字,「信、願、持名」,持名是什麼?持名是行,有信、有願、有持名,這三個都成就,信、願、行全成就。要有強烈的願望,堅固的信心,一句佛號接著一句佛號,無論在什麼地方,心裡念佛。口裡不出聲音沒人知道,心裡佛號不能間斷。這樣念佛,善根深厚的一年就行了,善根薄弱的人三年也成就了,為我們證明的人很多,是真的,不是假的。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153集) 2014/12/28

  

  如果行跟願是兩樁事情,這就不得其門而入。『但有其願』,有願沒有行,這個願是空願,所以『願即虛』,是空願。如果有行沒有願,這個行達不到目標,也不能成就,所以『行即虛』。如果這個行是善行,譬如修六度、修普賢十願,這是菩薩的大行,如果沒有願,這樣的修行功夫都變成三界有漏的福報,這個行就叫做虛。因為三界之內沒有一樣是真的,《般若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縱然得大福報,也是一場空,也是夢幻泡影,所以說行即虛。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第61集) 1996/4

  

  必須要『行願相扶』,行願相扶就是行在願中,願在行中,那你就有成就,你有什麼樣的願就有什麼樣的成就。我們念佛人的願是往生淨土,念念不忘求生淨土,這個目的才能夠達到。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第61集) 1996/4

  

  『願海清淨悉皆成』,哪一尊佛成佛都是先有願,四弘誓願裡「佛道無上誓願成」,他才能成得了佛。我們今天也發這四條願,可是這四願不是從心上發的,是從口皮上發的,所以它不管用,成不了佛。如果你從心上發這個願,我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成佛,你能不能成?你一定成。

  華嚴經行願品文殊十信章(第26集) 1997/1

  

  世出世間法的成就,就在心願,有願必成;你不能成就,你沒有願。或者是你雖有願,你沒有行,你沒有辦法做到;有願有行,沒有一樣不成就的。願行重要,所以你要發願,願要發得大,這個「海」是比喻大。海在佛經上都是比喻深廣,你的願要大,你的願要深。願要清淨,清淨決定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在其中,如果有一絲毫為自己的利益,你就不清淨。

  華嚴經行願品文殊十信章(第26集) 1997/1

  

  持名念佛能斷煩惱、能消業障、能生淨土、能見彌陀,道理在此地。你肯念佛,你肯定有信心、有願心,因為什麼?你行動出現了。真信、發願,不肯念,你有信、有願沒有行動,有行動決定有信、有願。可見得持名重要。古德教導我們,「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很有道理!說話造六道輪迴的業,無論你是善還是惡,離不開六道輪迴。念阿彌陀佛,這也是一句話,能幫助你了生死、脫輪迴、生淨土,它不一樣。為什麼不念佛?記住,念佛是往生的正因,是四十八願的核心。

  淨土大經科註(第171集) 2012/2/1

  

  願發了之後一定要有行,修行踐願,也就是說願要落實;願發了不能夠落實,這個願是空願。我們能夠想像得到,古往今來多少修行人,在家、出家,都發了大弘誓願,最後都沒有成就。原因在哪裡?沒有去做,不能夠實踐自己的願望,克服不了自己的煩惱習氣,依舊是煩惱習氣作主,所以不免輪迴。

  大乘無量壽經(第96集) 2000/8/12

  

  願就是方向、就是目標,我有修行,修行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最後行到哪裡去?所以佛在一切經裡常常教給我們,願行相符,「以行填願,以願導行」。願是我們一生努力的目標、方向,願純正,生命就有意義,生活有價值。一個人在這一生當中,沒有一個純正的目標、方向,實在講醉生夢死,不知道活著幹什麼,不知道一天到晚幹的、為的是什麼,這怎麼能不痛苦?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第38集) 1990/4

  

  學佛,人生的目標、方向可以說是最純淨,不為自己,為度眾生。換句話說,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把佛的教訓,不僅僅自己實踐,還要把它介紹給大眾,這樣願行當然就圓滿了。念佛人目標當然是求往生,求往生這個心要真、要誠,不是口頭說說而已,口頭說說沒有用處的,心意不誠。真求往生要真做。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第38集) 1990/4

  

  絕大多數修行人不容易證果、不容易成就,病根都在退轉,受不起折磨,有一點小小的挫折就退心了,這樣的人怎麼會成就?你看看阿彌陀佛人家發的願,即使上刀山、下油鼎,他也不退心。我們這個經後面還有,他這個諸苦當中,確確實實是這個意思,這樣才能成就,這才是真正請佛來給他『證知』。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第38集) 1990/4

  

  「前發大願,此起大行,願與行不能相離,有願必有行,有行必有願。」願幫助一切眾生脫離苦海,三界六道是苦海,所謂是離苦得樂。有這個願就要有行動,如果沒有行,這個願是空願,那個願是虛假的,一定要以行踐願,實踐你的大願,就是真修,依教修行。如果有行沒有願,他這個行是盲目的,沒有目標、沒有方向,也不能成就。真正成就必定是有願、有行,行幫助願,願幫助行,這樣才能夠成功。

  金剛經講義節要(第17集) 1995/2